1. 首頁
  2. 其他

爸爸給兒子的中考鼓勵信

2017爸爸給兒子的中考鼓勵信

昨晚,兒子不無傷感地對我說,姜蘭老師說物理只剩九堂課了…接著,他板著手指算著語文還有幾堂課,數學還有幾堂課,英語還有幾堂課,歷史政治還有幾堂課…

初中臨近尾聲,中考在即,二十天倒計時開始了,中考怎樣打高分?。此前,九年小學初中的學習到了最後衝刺階段,一段馬拉松長跑的終點就在眼前。中考是對這九年學習的一個總檢驗,也是即將跨進哪所高中的門檻,而高中有與大學緊密相連,大學與人的一生息息相關。中考的意義還在於每個人都要經歷這一考核與檢驗,必須闖過這個關口才能進入下一階段,人生就是在競爭中過五關斬六將地往前走。

過去,我對中國的應試教育總是不以為然,我不相信分數,從不認為分數高就是好學生。我認為分數只能說明一部分問題,不能說明全部問題,如學習能力聰明程度等很多真才實學不能在分數里體現,甚至僅用來評價學習知識都具有片面性。因此,單純追求分數確有培養高分低能者之嫌,很多高分者獲得了分數,卻丟掉了能力,犧牲了更多有價值的東西。

說到這裡,講一個不是笑話的笑話。話說今年剛剛過去的高考,福建省高考語文試卷有一道現代文閱讀題,用了現任《中國週刊》總編助理林天宏幾年前寫的一篇題為《朱啟鈐:"被抹掉的奠基人"》的文章。這種閱讀理解題是當下語文考試一種常用型別,即先閱讀然後文章後面出一堆題目,讓考生回答,如這一段落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作者為什麼用了這個詞?…

林天宏得知此事起了好奇之心,找來試題做了一下,做完對照標準答案,結果只能拿到一半左右的分數,2011中考《中考怎樣打高分?》。林天宏說:"其他就不說了最後一題問作者為什麼提了兩次大雨標準答案忽忽說了一堆真正的原因是我寫稿時窗外正好在下雨,出卷前問問我好嘛?出題老師果然名不虛傳,把作者本人都打敗了,幸好我當年沒落在你手上。"

未來,我相信,隨著教育改革深入,對學生的評價體系一定會從根本上來個革命,從而透過某種考核真正能夠分辨出哪個學生學得好學得深學得透,哪個學生具有潛質未來更有發展。而不是在淺顯的層面上,在知識的表皮上,用分數來界定學生的'優劣。

前幾天高考,學校放假,兒子在家複習,準備中考。那天,兒子正做《中考全國物理試題》往年考試卷,這些都是真正的中考試題,我想了解一下兒子學習情況,剪下附在書後的答案,與兒子一對一逐道對題。兒子做題速度很快,尤其選擇題,A、B、C、D做得又快又準。後來做到後面壓軸題時,兒子說,為省時間他直接說答案,一道有關電學的大題,兒子看了看題,略加思索便說出答案,我看標準答案竟然對了。

此題在書中答案裡有很大篇幅解題過程,且有明確的評分標準,將哪一步驟幾分,分解得清清楚楚。如果按照這個標準,兒子雖然做對了,答案正確,但缺少步驟,十分的題只能得一分。我突然想到,兒子過去做題,書上幾乎沒留下什麼痕跡,只要最後結果對就行。難怪他總是達不到滿意的分數,是不是存在這個問題?如果是這樣,在重要考試中將會吃大虧。

現在,面臨中考,我對兒子的要求就是三個字,拿高分。在中考時,無條件盡一切努力拿高分。因為這段時間,在報考高中過程中,我看到太多的人太相信分數太相信排名。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分數高於一切,一切為了分數,分數說明一切,一切服從分數。而我卻太忽略分數和排名,現在強調分數,朝兒子要高分,還來得及嗎?

我與兒子就如何在中考拿高分進行了一番分析和探討。在知識學會學懂的前提下,除了仔細認真等涉及到學習態度應考心態及考試技術技巧等問題外,最重要的是要研究透每道題從解到答全過程的得分點,進而從中找出規律,哪些步驟一定要寫上?哪些數字單位公式一定要列出?以便做題時不嫌囉嗦不厭其煩地將過程詳細寫出來,特別是得分點不能遺漏。

比如,在需要運用公式計算時,要先將這個公式列出來擺在那裡,這樣就可以得到一至兩分,再利用公式計算又可以得到一兩分。其實,細想想覺得很滑稽,你如果能把答案做出來,一定自覺或不自覺運用了這個公式,這不僅說明你知道這個公式還說明你已經會運用,再把公式列出來也沒有必要。如果你真的不知道這個公式,卻能把這道題準確地做出來,那豈不是更厲害嗎?為什麼一定要列出公式且佔一定分數比例呢?

中考是沒有人與你講道理,更沒有人聽你解釋,你甚至看不到卷子,更不能找分。只能按照標準答案要求做題,熟記每個得分點,過程步驟能多寫儘量多寫,因為可能不同地區對得分點有不同要求,只要你都寫在卷面上,有的則能得分,多了不扣分,確保得高分。

考試是要有些講究的,學生不能只管學習還要研究怎麼應對考試。考試如同一場戰爭,戰略戰術得當,勝利才有保障。

兒子,爸爸心裡有底,同時也相信,你不僅掌握了知識,還會靈活運用知識,這些優勢未來會彰顯出來。但是,眼下需要你考出一個用分數衡量的好成績,一個用分數證明的好學生,怎麼樣?這回看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