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日記-250字
端午節日記250字
端午節到了,我來到奶奶家,包粽子。
開始包粽子了,我和奶奶來到廚房,奶奶問我:“你喜歡吃什麼餡的粽子呀?”“毛芋餡和蛋黃餡!”我回答奶奶。我們端來碧綠的箬葉,香噴噴的糯米,綜線,毛芋餡和蛋黃餡。我先拿起兩片箬葉,折成漏斗形,拿起勺子兜了一勺米放進箬葉裡,可我一疏忽,手沒捏緊,米全灑在了地上,我飛快地拿來掃把,把米掃乾淨。我就乾脆興致勃勃地坐在凳子上,看奶奶熟練地包粽子。過了一會兒,我想:坐在這裡看奶奶包粽子,還不如照著奶奶的樣子學包粽子呢!於是我就照著奶奶的樣子學了起來:先把箬葉這成漏斗形,往裡面放一勺糯米,然後把餡放進去,在放一塊肉,最後再放一勺糯米,在用一片箬葉包好,用綜線綁緊。包著包著,我熟能生巧,一會兒就學會了,而且越包越好,奶奶誇我真能幹。
粽子終於包好了,我們把粽子放進鍋裡煮,過了一會兒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我趕緊跑去把粽子剝開,津津有味地吃。看著這些粽子,我心裡樂滋滋的。
這次端午節真難忘!
xx
x班
端午節日記250字
==出生於70年代中期的我,父母都是很平凡的農民,他們那一代是集貧窮與磨難的一代。所以我們的童年也就是在貧窮與磨難中成長。
==小時候並不知道有端午節,只知道發過大水以後,就有粽子吃。因為還小,每每要包粽子時,母親都叫稍大一點的姐姐去摘竹葉。包粽子那天,我就特別的乖,無論哪個夥伴來叫,我都不出去玩。那時候粽子對我們來說,絕對是奢侈品,粽子熟了,我一口氣吃了9個。母親笑著問我是什麼味道,我竟然飢不擇食的說不出來是什麼滋味,只覺得口中央留下一股清香味。我叫母親嚐嚐,母親總推脫說自己不喜歡吃而留給我們吃。而天真的我竟然嘟囊著媽,你嚼一口看,很好吃的而母親總是裝著一種極不喜歡的表情令我信以為真。母親做了一個長長的粽子,用稻草做成的繩子捆著粽子的兩邊。而我揹著這個粽子,成了玩伴的中心,竟然背了它半個月之久,無論再餓,都捨不得吃,,,
===童年的端午早已遠去了,許多的往事也遠去了,那種感覺在以後的歲月都未成有過,似夢似戲,又如此的真實。唯有那粽子的清香,母親潯樸,每每在端午節時,總會讓在外漂泊的我溝起懷戀,,…
端午節日記250字
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這個節日,本是古人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而我們現在,只記得端午可以休閒,可以吃喝玩樂。。。。。。因而忘記了設立端午節的本質。就算有人記得端午節的本質,那人資料多還是據少呢?
屈原一代愛國詞人,中華歷史上一朵絢麗的奇葩,為文壇注入了一股全新的活力。知識淵博,深受重用,但只因楚懷王聽從了上官大夫和子蘭的一面之詞,而錯過了這個人才,最後也導致國家的衰敗。然而,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屈原創作了《離騷》、《國殤》、《九章》、《九歌》、《天問》等大作。抒發了自己的一番愛國情懷,與一番對國君無能的悲嘆。終,他看見國家日益的衰敗,國君的無能,自己的一番愛國情懷無法抒發等等原因,最後導致他無奈,投江自殺。
這樣一個愛國,傑出,深受人民喜愛的大詞人,人們怎能忘記他呢?因此設立了端午節。
而就在這樣一端莊嚴肅,富有意義的節日裡,我們一心只想著要吃什麼,喝什麼,玩什麼。。。。。。應該嗎?不應該。難道我們不應該為我們的行為感到羞愧嗎?
如果你真的忘了端午節的真正意義,請趕快覺醒,你說是麼?
端午節日記250字
中國人都對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不陌生。可是一些人對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由來不理解,其實我也不太理解。
我們大部分人知道是因為紀念屈原。原因是很多的,我又查了電腦,原因大致是這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現在我們因該知道了,端午是為了紀念屈原的英勇。
我愛吃粽子,一回家就吃了好幾個。每逢端午節,一回家我都會吃個夠,到吃飽為止。奶奶什麼陷都會做,做的粽子可好吃了,尤其是肉陷的,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難吃,總想吃奶奶作的`。
每次吃粽子,自己也彷彿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
愛粽子愛端午。
端午節日記250字
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粽子不僅以它特有的形狀、色彩和滋味惹人喜歡,而且還能引起我們對一位古人的懷念。
粽子形狀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人們用翠綠的粽葉包裹著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做成粽子。煮熟以後,顏色變深了。剝開墨綠色的粽葉,只見潔白如玉的珍珠團裡鑲嵌著幾顆深油紅亮的瑪瑙棗。綠白紅三色相映襯,顯得十分豔麗動人。
粽子的味道更是美極了,散發出淡雅的清香,咬一口,真是甜而不膩,黏黏而爽口,它既是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補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歡吃。
傳說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屈原一生寫了許多著名的愛國詩篇。後來國王不接受他的愛國主張,造成國土淪喪的後果。他滿懷憂憤,抱石投江自盡。人們懷念他,崇敬他,每年端午節,總是把食物用粽葉包起來。投入江中,讓魚兒吃扔下來的食物,使屈原的屍體不受傷害。
老人們說,吃了粽子要學習屈原的愛國品格。難怪人們吃粽子的時候,老人總要講屈原的故事。端午節日記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