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科普知識

什麼是緊張性迷路反射

什麼是緊張性迷路反射

緊張性迷路反射又稱前庭脊髓反射,由於頭部位置及重力方向發生變化時,中耳迷路感受器受到刺激,經延髓前庭核、前庭脊髓束傳到脊髓束,產生軀幹、四肢肌張力發生變化的反射,又稱軀幹四肢緊張性迷路反射。

緊張性迷路反射

此反射的主要特點:仰臥位時伸肌張力增高,俯臥位時屈肌張力增高。

檢查方法:

1)仰臥位時,使頭輕度背屈,因肌張力增高,而出現四肢伸展,自然仰臥位時小兒四肢伸展,也是受此反射的影響(圖1-15)。

2)俯臥位時,使小兒頭前屈,因屈肌張力增高,而出現四肢屈曲為陽性,自然俯臥位時小兒四肢屈曲,也是受此反射的影響。此反射生後出現,1~2個月最明顯,3~4個月逐漸消失。

如果反射不消失,運動與姿勢必然出現異常,是形成腦癱異常姿勢的重要原因,若嚴重時,在仰臥位出現角弓反張。

【相關閱讀】

緊張性迷路反射:是由頭部位置的改變誘發出來的。

該反射來源於內耳迷路器官,整合於腦幹水平。

仰臥時,全身伸肌張力增高。頭向後仰,脊柱伸直,肩後縮,四肢以伸肌模式伸展。

俯臥時,全身屈肌張力增高。

該反射對偏癱患者的病理性影響如下:

1.患者仰臥,腿伸肌痙攣加重。頭向後壓向支援面,整個患側後縮。肩胛的前伸有阻力。

2.長期仰臥的患者,下肢伸肌張力明顯增高,在上肢,肩胛骨的'後縮尤其明顯。

3.當患者試圖翻身時,由於頭後伸增加的伸肌張力妨礙了翻身運動。因為他不能使肩或下肢向前以便開始翻身,因而轉身非常困難甚至不能完成。假如翻身時屈頭,屈曲的增強妨礙了他轉向俯臥位。下肢和手臂的屈曲也像軀幹一樣妨礙翻身。

4.患者長期坐輪椅,軀幹屈曲,頸必須後伸以便能向前看。下肢伸肌張力增高,引起伸髖,致使他在輪椅的座位上向前滑。膝伸,足被推向前而離開足踏板,以致最終可能滑下輪椅,或在輪椅上呈不對稱的半臥位。

5.當患者在沒有充分準備或適當張力的情況下試圖站立時,他伸頸以便努力站立起來。發生於腿上的全伸模式,像肩後縮一樣把他推向後面。伸直的膝不能前移過足,而足蹠屈肌的收縮也阻止了必要的踝背屈。透過抬頭才能維持站立的患者,患腿將難以向前邁步。伸肌張力的增高妨礙了髖和膝在擺動初期的放鬆以便腿能充分屈曲,反應性地擺動向前。

6.當患者抬臂同時試圖伸肘時,他透過頭後伸加強伸臂。此運動不但費力而且影響功能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