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健康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症狀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症狀

導語: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主要是由於支氣管-肺組織或肺動脈血管病變所致肺動脈高壓引起的心臟病。根據起病緩急和病程長短,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臨床上以後者多見。本病發展緩慢,臨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種症狀和體徵外,主要是逐步出現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損害的徵象。

症狀

肺、心功能代償期(包括緩解期)

此期主要是慢阻肺的表現。慢性咳嗽、咳痰、氣急,活動後可感心悸、呼吸困難、乏力和勞動耐力下降。體檢可有明顯肺氣腫徵,聽診多有呼吸音減弱,偶有幹、溼性囉音,下肢輕微浮腫,下午明顯,次晨消失。心濁音界常因肺氣腫而不易叩出。心音遙遠,但肺動脈瓣區可有第二心音亢進,提示有肺動脈高壓。三尖瓣區出現收縮期雜音或劍突下示心臟搏動,多提示有右心肥厚、擴大。部分病例因肺氣腫使胸膜腔內壓升高,阻礙腔靜脈迴流,可見頸靜脈充盈。又因膈下降,使肝上界及下緣明顯地下移,應與右心衰竭的肝於血徵相鑑別。

肺、心功能失代償期(包括急性加重期)

本期臨床主要表現以呼吸衰竭為主,有或無心力衰竭。

(一)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道感染為常見誘因,臨床表現詳見本篇第六章呼吸衰竭。

(二)心力衰竭 以右心衰竭為主,也可出現心律失常(詳見第三篇第二章心力衰竭)。

一、症狀

當大塊或多發性肺栓塞時,病人常突然感呼吸困難、胸悶、心悸和窒息感,可有劇烈咳嗽或咳暗紅色或鮮血痰。可有中度發熱、胸痛,刺激膈時胸痛可放射到肩部,有時胸痛可類似心絞痛,可能因冠狀動脈痙攣引起供血不足。嚴重時,患者煩躁、焦慮、出冷汗、噁心、嘔吐、昏厥、血壓急劇下降甚至休克,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

二、體徵

病變廣泛時可有紫紺。肺大塊梗塞區叩診濁音,呼吸音減弱或伴有幹、溼性囉音。如病變累及胸膜,可出現胸膜摩擦音和胸腔積液體徵。心率多增快,心濁音界擴大,胸骨左緣第2、3肋間隙濁音界增寬,搏動增強,肺動脈瓣區第二心音亢進,並有收縮期和舒張早期雜音。三尖瓣區亦有收縮期雜音及舒張期奔馬律。可有心律失常,如房性、室性早搏、心房撲動、顫動等,亦可發生心跳驟停。右心衰竭時,頸靜脈怒張,肝腫大並有壓痛,可出現黃疸,雙下肢浮腫。部分病人可有血栓性靜脈炎的體徵。

產生病因

按原發病的不同部位,可分為三類:

支氣管、肺疾病

以慢支併發阻塞性肺氣腫最為多見,約佔80%-90%,其次為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重症肺結核、塵肺、慢性瀰漫性肺間質纖維化、結節病、過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腫等。

胸廓運動障礙性疾病

較少見,嚴重的脊椎後、側凸、脊椎結核、類風溼性關節炎、胸膜廣泛粘連及胸廓形成術後造成的嚴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經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質炎,可引起胸廊活動受限、肺受壓、支氣管扭曲或變形,導致肺功能受限,氣道引流不暢,肺部反覆感染,併發肺氣腫,或纖維化、缺氧、肺血管收縮、狹窄,使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發展成肺心病。

肺血管疾病

甚少見。累及肺動脈的過敏性肉芽腫病(allergic granulmatosis),廣泛或反覆發生的多發性肺小動脈栓塞及肺小動脈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症,均可使肺小動脈狹窄、阻塞,引起肺動脈血管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和右心室負荷加重,發展成肺心病。

預防方法

主要是防治足以引起本病的支氣管、肺和肺血管等疾病。

(一)積極採取各種措施(包括宣傳,有效的戒菸等)提倡戒菸。

(二)積極防治原發病的誘發因素,如呼吸道感染、各種過敏原,有害氣體的'吸入,粉塵作業等的防護工作和個人衛生的宣教。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性體育活動和衛生宣教,提高人群的衛生知識,增強抗病能力。

據醫生囑咐,隨身攜帶一些常用藥物,以便在旅途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