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讚美泰山的勵志古詩賞析

關於讚美泰山的勵志古詩賞析

泰山,“五嶽”之首,又稱東嶽,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中國AAAAA級旅遊景區,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位於山東省泰安市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管轄。

關於讚美泰山的勵志古詩賞析

《望嶽》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參考翻譯

譯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

神奇自然會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

層層白雲,盪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註釋

⑴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嶽,五嶽之首,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為五嶽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這裡指對泰山的尊稱。夫:讀“fú”。句首發語詞,無實在意義,語氣詞,強調疑問語氣。如何:怎麼樣。

⑵齊、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兩個國名,在今山東境內,後用齊魯代指山東地區。青未了:指鬱郁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青:指蒼翠、翠綠的美好山色。未了:不盡,不斷。

⑶造化:大自然。鍾:聚集。神秀:天地之靈氣,神奇秀美。

⑷陰陽:陰指山的北面,陽指山的南面。這裡指泰山的南北。割:分。誇張的說法。此句是說泰山很高,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曉:黃昏和早晨。極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曉與黃昏,明暗迥然不同。

⑸蕩胸:心胸搖盪。曾:同“層”,重疊。

⑹決眥(zì):眥:眼角。眼角(幾乎)要裂開。這是由於極力張大眼睛遠望歸鳥入山所致。決:裂開。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⑺會當:終當,定要。凌:登上。凌絕頂,即登上最高峰。

⑻小: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思為“以······為小,認為······小”。

參考賞析

創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詩人到洛陽應進士,結果落第而歸,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不羈的漫遊生活。作者北遊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第一首詩就是在漫遊途中所作。第二首詩作於作者中年時,宰相房琯敗績喪師於陳濤斜被罰,抗疏救之而獲罪被貶而滿是失意。第三首作於作者暮年。

參考解讀

這首詩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緊緊圍繞詩題“望嶽”的“望”字著筆,由遠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後是俯望。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了自己勇於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歎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嶽之首,故尊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麼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於句首的語氣助詞,這裡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很別緻。這個“夫”字,雖無實在意義,卻少它不得,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可謂匠心獨具。

接下來“齊魯青未了”一句,是經過一番揣摹後得出的答案。它沒有從海拔角度單純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謝靈運《泰山吟》那樣用“崔崒刺雲天”這類一般化的語言來形容,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裡的泰山,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為魯,泰山之北為齊,所以這一句描寫出的地理特點,在寫其他山嶽時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東郡望嶽樓》特別提出這句詩,並認為無人能繼。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註腳。一個“鍾”宇把天地萬物一下寫活了,整個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給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後背日的一面為“陰”(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由於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被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現象,可詩人妙筆生花,用一個“割”字,則寫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種主宰的力量,這力量不是別的,泰山以其高度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割斷,形成不同的景觀,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這裡詩人此用筆使靜止的泰山頓時充滿了雄渾的力量,而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風格,也在此得到顯現。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雲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盪漾。“決眥”二字尤為為傳神,生動地體現了詩人在這神奇縹緲的景觀而前像著了迷似的,想把這一切看個夠,看個明白,因而使勁地睜大眼睛張望,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現得更為形象鮮明。“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對祖國山河的讚美之情。

末句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寫詩人從望嶽產生了登嶽的想法,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聯號為絕響,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寫出了雄視一切的雄姿和氣勢,也表現出詩人的心胸氣魄。“會當”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如果把“會當”解作“應當”,便欠準確,神氣索然。眾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進行對比,表現出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鍵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 這就是這兩句詩一直為人們所傳誦的原因。正因為泰山的崇高偉大不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極頂的想望本身,當然也具備了雙重的含義。

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攝全篇,句句寫望嶽,但通篇並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佈局和藝術構思是精妙奇絕的。這首詩寄託雖然深遠,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若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更以後出之作難以企及。

關於讚美泰山的勵志古詩賞析

《遊竹林寺》

元·王旭

石徑俯雲壑,竹林開幽境。

寺古僧徒稀,山深嵐氣冷。

待遊未終興,紅日忽倒影。

曳杖披螟煙,長歌下前嶺。

《呈靈巖方丈》

元·張士明

清亭忝民牧,倏爾兩月餘。

懇側理辭訟,倉皇行簡書。

深秋訪農事,東馳岱宗途。

有山忽北轉,宛然梵王居。

雲蘿隔煙樹,經閣參浮圖。

林巒類拱抱,澗壑如交趨。

松風振巖谷,石泉溜皰廚。

峭壁龍蛇窟,懸崖虎豹區。

野猿啼町疃,海鶴舞庭除。

僧閒看貝葉,客至翦新蔬。

勝景躋壽域,禪房列周廬。

山前回首望,一夢恍相符。

《登岱》

金·元好問

泰山天壤間,屹如鬱蕭臺。

厥初造化手,劈此何雄哉。

天門一何高,天險若可階。

積蘇與壘塊,分明見九垓。

扶搖九萬里,未可誣齊諧。

秦皇憺威靈,茂陵亦雄才。

翠華行不歸,石壇滿蒼苔。

古今一俯仰,感極今人哀。

奇控忘登頓,意愜自遲迴。

夜宿玉女祠,崩奔湧去雷。

雞鳴登日觀,四望無氛霾。

六龍出扶桑,翻動青霞堆。

平生華嵩遊,茲山未忘懷。

十年望齊魯,孤雲指層崖。

青壁落落雲間開。

眼前有句道不得,但覺胸次高崔嵬。

徂徠山頭喚李白,吾欲從此觀蓬萊。

關於讚美泰山的勵志古詩賞析

康熙寫過一篇《泰山龍脈論》,他從中說,他研究了地形,並派人在海中進行過實際測量,才得出泰山發源於長白山的結論的。近代地質學家認為,泰山的岩石形成年代久遠,這類岩石,遼東半島確實存在。康熙的說法,也許不無根據。另一種揣測以為,清皇族的根據地在東北,康熙將泰山與遼東半島聯絡在一起,有明顯的政治色彩,即為清政權入關統治尋找文化淵源方面的根據。

康熙還寫詩作文歌頌泰山。他在《南巡筆記》中曾這樣描寫泰山:

泰山石路險峻不平,我緩步攀登四十里。在御帳崖,瀑布懸空直瀉,秦代的五大夫松還在山崖上,也許這是後來栽植的吧!進入南天門後,撫摸秦始皇的無字碑。站在“孔子小天下”處,真可放眼遐荒,使胸懷暢爽。我在山上題“普照乾坤”“雲峰”諸字。當天住宿在山頂,夜間月色清明,在月下賦詩遣興抒懷,第二天登上日觀峰,看東方日出。

他的《登岱》詩還是頗有見地的:

巍巍泰山呵,其高無極;

努力攀登呵,站在峰頭。

天門路險呵,青氣四合;

日觀頂峰呵,白雲飄遊。

高崗振衣呵,身凌千仞;

遠望茫茫呵,難辨九州。

君臣同心呵,崇尚實幹;

封禪虛名呵,不必心留。


[關於讚美泰山的勵志古詩賞析]相關文章:

1.描寫雪的勵志古詩

2.描寫戰爭的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