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觀後感

壁花少年觀後感

壁花少年觀後感

《壁花少年》講述的是一名性格內向的青少年,透過他的書信,剖析青春期男孩在性、毒品和生命價值等方面的困惑,並涉及同性戀話題的故事。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相關文章吧。

壁花少年觀後感

雖然夜空中飄著雨,但回來的路上只想和片中的Emma&Lerman一樣探出車頂篷迎風敞開雙臂大呼We are infinite.

We sing. We dance. We steal things.

這才是青春該有的姿態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歷:

看見熱鬧的人群就會手足無措,不知所云

新老朋友們的狂歡派對上大家豪情萬丈對酒當歌而你卻窩在自己的小角落欲言又止

天知道你多努力地想要嘗試著融入到眼前的交際圈,但每一次你都是無果而終然後黯然神傷地離去,沒有人會注意

一方面,你總在一個人獨處時感到壓抑的孤單無助,想要高聲吶喊,被人聽到,為人理解

另一方面,你又倔強地抗拒任何人涉足你的世界,負隅頑抗地裝出一副全然無所謂的淡定姿態,自欺欺人地一遍遍對自己說,“一切都會好起來,我只是需要一點時間,需要一點調整”

沒有主見的你總是說不出口那一句拒絕然後被好友同學拉去參加各種原本你就無意參與的活動,最後毫無懸念地以朋友們的盡興而歸告終,你卻全程站在一邊像個有邊緣型人格的遭排擠的局外人一樣無動於衷,無能為力

你深陷於不被朋友接納的苦悶之中,長此以往,倒也習慣被忽略被無視的局面,也便徹底麻木,不再想去憤世嫉俗怨天尤人些什麼,只願意自以為是地埋身於自己僅有的幾個感興趣的話題幾件事,何其可悲地自娛自樂著

更要命的是不僅外患未除,內憂亦尚存

因為不社交,你的心裡總是有未曾坦白過的秘密和難以承受的痛苦

童年揮之不去的陰影,家庭劍拔弩張的尷尬氣氛,親友去世的悲痛,缺少摯友的孤單,暗戀無果的傷感,對自己的鄙夷,對這個世界的好奇、猜疑、恐懼和憎恨

不知道因為什麼來到了這樣的生活中,更不知該怎樣和所有人微笑告別

你像一朵壁花,在陰暗的牆角扭曲地生長著

這朵花從不曾像其他個性張揚的青春期個體一樣沐浴在室外無懼地享受陽光的暴曬,因此長出一根根幽黑而又尖銳的倒刺,作為一個異類格格不入地存在於這片不和諧的土地

直到有一天房屋最終被推倒,人們才看到當年背光生長的壁花凋謝在廢墟中

多麼殘酷和悲傷。

如果你曾與上述部分有過類似的體會,那麼你一定能從羅根勒曼飾演的Charlie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電影的始於一段在傍晚昏暗隧道中高速行駛的長鏡頭,有象徵的意味,這種讓人感到壓抑、憂鬱、迷茫的感覺就好比每一個少年都要經歷的青春期,處於成長轉折期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初步健全的節點,總是會時不時毫無徵兆地就感到前途渺茫,黑暗得看不清前進的道路

主人公Charlie就是這樣一位典型的在青春期迷失自我的高中新生,個性本就靦腆內斂的他接連遭遇了嬸嬸車禍去世和摯友自殺等重大挫折,對這個世界的種種不理解和對自我的猜疑否定使得Charlie愈發變得自閉:

從開學的第一天起他就沒有對高中生活抱有過期待,而是早早地在心裡倒數還有多少天能從學校畢業解脫

上文學課面對老師的提問明明胸有成竹卻不敢舉手甚至不敢抬頭有任何目光交流,只是悄悄地在筆記本上寫下正確答案,若不是有慧眼識才的恩師及時發現Charlie的才華,恐怕Charlie要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走出很遠

在食堂吃飯時像Twilight1中的卡倫家族一樣,永遠坐在遠離人群的角落吃自己的食物看自己的書,不是被排擠就是完全插不進話

每一天放學後悵然若失地回到家中看到的卻是諸如姐姐與男友吵架之類的nonsense不斷上演

"You see things, you keep quiet about them, and you understand. "

這就是Charlie整個人狀態的真實寫照,一個讓人心疼又惋惜的俊朗男孩。

幸運的是,Charlie在一次球賽上機緣巧合地認識了Sam(Emma Watson飾)和她的同志表哥Patrick(Ezra Miller飾),在與他們相處的過程中,Charlie漸漸開始學著嘗試社交,試著開啟心門,試著活出自我

劇情發展到這一步時並沒有走入觀眾預想中的“憂鬱青年走出陰影重見陽光”既定套路,Charlie在認識Sam和Patrick後的確在心態和行為上都產生了積極向的變化,但事實上他的怯懦和優柔寡斷並不曾根除,他依舊沒有能擺脫自己作為一朵壁花的命運:

各類派對舞會上只能捧著一杯果汁默默地靠牆立正向舞池中形形色色的同齡人投去羨慕和無奈的目光

玩真心話大冒險的時候靠磕了違禁藥粉才得以意氣風發地妙語連珠侃大山,引得眾多女同學的青睞,藥醒之後又只能做回那個支支吾吾不知所云的自己

面對Sam的主動攤牌和告白索吻,明明是對她有感覺,卻總在和Sam的曖昧關係中像個木頭人般被動地參與著這段似有似無若即若離的感情。最後這段暗戀無果而終, 重逢時面對Sam質問當初為什麼不主動追自己時亦只能輕嘆一句此情可待成追憶

……

Charlie沒有脫胎換骨,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走出自閉症的.困擾:

至少,他仍然笨手笨腳地和友人們一起參演了洛基恐怖真人秀

心地善良的他不厭其煩地輔導Sam攻讀SAT最終幫助她考上心目中的理想大學

在Patrick遭到同志男友拋棄後在食堂被眾人嘲笑和絆腳時,Charlie的血性一面終於得以爆發,他學會了打抱不平學會了為朋友挺身而出,而不是一再地逃避

正當Charlie在朋友的陪伴和指引下進入全新的生活軌跡時,作者兼導演一揮手再次將Charlie打回原點,甚至倒退到了起點之後更黑暗的深淵裡

畢業的日子終於來到,好友們也各有歸屬各奔前程為追逐自己的理想分道揚鑣

不知道在讀本文的各位有沒有和Charlie一樣在分別的時刻會閃過那麼一瞬的錯覺,就是我們明明很熟悉的多年同窗,但即將分別的你站在我的面前說道別時我們之間的距離真的隔了好遠,就像我們從未認識過那樣。實在無法接受,幾年的情意在一朝失散,擁抱完說了再見也許就真的天各一方再也不會聯絡不會相見了

看似已經融入社交圈了的Charlie實際上還是隻有Sam和Patrick兩位朋友,僅此而已

沒有了他們的陪伴,各種曾經的陰霾又開始肆意地湧上Charlie心頭:嬸嬸的死,摯友的自殺,同學關係的緊張…… Charlie精神分裂般將所有的一切不幸源頭全部歸結於自己的無能,他開始考慮和承擔太多不應在這個年紀發生的事情,積鬱成疾的他和所有飽受抑鬱症和精神病摧殘的人士一樣選擇了自殺,未遂後被留在醫院看護

而久別之後的重逢,真正意義上成了解開Charlie心結的契機,這一點從Charlie回首曾經朦朧感情的淡然和對自己家庭感知上的改觀已經初露端倪

當影片結尾處Charlie學著Sam之前經過隧道時探出車頭做出展開雙臂擁抱世界的動作逐字逐句念出內心獨白時,毫無疑問,Charlie已經從起初那個幽長黑暗的閉塞隧道中完全走了出來,即將飛馳於充滿熱血與希望的光明之路上

We. Are. Infinite. 勝過千言萬語

接著想簡單說說Emma飾演的Sam一角

首先,就角色本身而言已經美到無法用驚豔二字加以形容,Sam身上散發的強大氣場是Emma從哈利波特中的赫敏完成蛻變的最好證明,短髮的造型一如之前她所拍攝的兩則蘭蔻香水廣告一樣幹練、叛逆而又魅惑

Sam這個校花級別的交際女王角色在實際生活中也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人:他們的外表顯示出成熟和精緻,全然不同於同齡人的易碎和彷徨,他們總是朋友圈子裡最熱門的話題,是世界的中心,上帝的寵兒,似乎他們永遠那麼不食人間煙火般的完美無瑕,從來不會手忙腳亂不會有困擾不會有悲傷

事實上,當你真正走進Sam這個角色的內心你會發現,這樣強顏歡笑努力用脆弱拼湊和偽裝起的堅強硬朗是多麼來之不易,每天都在經歷堅強到脆弱的迴圈,人前表現得無懈可擊面面俱到,人後卻甚至找不到一個真正交心的朋友緊緊擁抱著放聲大哭

其實大家過得都不容易,往往會覺得自己快要過不下去,同時又只看到他人光鮮亮麗的一面新生貪慕嚮往

牆角青苔 總是綠得太快

回憶慢慢 慢慢爬起來

煮一杯 熱咖啡

喝一些 固執的以為

我們一直到最後才學會

哭泣時候誰安慰

而成長讓人覺得累

卻已沒有辦法後退

還想談一談Patrick這個角色。Miller無可爭議地奉獻了本片最具才華最有張力最驚為天人的震撼表演,Patrick這個角色之所以讓人過目難忘不只是因為他是個無所畏懼一往無前的Gay青年,他真正可貴的品質是他那顆真心待人坦誠處事待物的善心,簡而言之他就是我們生活的另一類人,看似放蕩不羈充滿痞氣又壞又怪不可理喻,但是一旦出事了無論大小他永遠是衝在最前面扛下來然後處理得比任何一個道貌岸然之徒都要靠譜上千百倍

最後我想說,幾乎每個人都會遇上人生的低谷期、黑暗期、迷茫期和被各類負面情緒繁雜事務纏身到崩潰的時期,在這種時候你會覺得無助、絕望,失去繼續生活下去的動力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但是請務必為了你的朋友、家人,再做一點努力,堅持下去,好好地活著,時間會證明真的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

當面臨這樣的特殊時期,如果能有交心的朋友陪你一起度過,為你指引方向,聽你訴說心事,給你安慰給你力量,那是再好不過的事了,你是幸運的,這些朋友絕對是你一輩子都應該用真心去對待的友人,值得你永遠對他們心懷感激

如果你沒有選擇只能一個人捱過,也同樣記得,不要放棄,不管是多麼人模狗樣地苟延殘喘於這個世界上,只要還活著,那你就依然能看到太陽重新升起,你依然有機會重新找到值為為之奮鬥和奉獻一生的目標。這是非常難過的一道坎,但是一旦你勇敢地邁出第一步選擇去直面和挑戰,那從今往後都不會再有任何困難能夠讓你恐懼和畏縮,最終你會在這樣刻骨銘心的疼痛經歷中重獲新生

和我熟一點的友人都知道我在年中的時候有過一段極度自閉和抑鬱的經歷,毫不誇張地說,真的和電影中的Charlie如出一轍,不說話、不參與社交、不懂得如何走出自己的小世界,並且每天被湧上心頭的陰霾折磨得要崩潰

我那時候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麼自己在一瞬間喪失了所有閱讀、寫作、交際、熱愛生活的能力,並且不知道幾個月的時光是怎麼在渾渾噩噩中蹉跎過去的

媽媽帶我去看心理醫生,我清楚地記得那位醫師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你很棒,但你實在是太追求完美了,你對你要完成的事情不允許有一絲的差錯,這樣會活得很累。聽我的話,把自己放空兩個月,不要再高強度地做任何事情,就好好休息兩個月,一切都會好的。”

我當時聽完這番話以後更把自己當個病人看待,回到家後只是發了瘋似的想重新找書讀找文章寫找事情做證明我沒有病,但事實證明這一切都是徒勞無功,我根本沒辦法再集中注意力去做任何事

要走出來確實很難,因為會有個自相矛盾的兩難困境:

在這種特殊時期你看不進聽不見想不出,但你又必須從閱讀、音樂、社交中找到足夠的能量和動力幫你擺脫自閉

根據我的切身經歷,我想說,最好的辦法是,面對事實,誠實地面對自己,面對他人

承認自己有缺陷絕對不是懦弱,而是成長為更強的準備。只有真正放空了自己,才能夠看到更多看得更遠,才能重新輕裝上陣走得更加飛揚

總會有那麼一個時間,讓你想大聲尖叫,想放聲歌唱,想忘情舞蹈

總有那麼一段時間,你會對自己自信滿滿,對友人、親人、愛人滿懷感激,對世界充滿希望

We sing. We dance. We steal things. 這才是青春應該綻放出的姿態

My dear , dear friends, please keep in heart,

Nobody will blame you for being who you are, they blame you for pretending to be someone else.

I want to help you through everything, so that you don't have to go through what I had gone through, but sometimes life don't allow us to take the short cut.

Just remember, I'll always be here for you. Believe me, everything will be all right.

看完這部電影我個人真的非常有感觸,因此才想寫些什麼與大家分享

如果你能從三個人中的任何一個找到自己的影子

那麼看完這部壁花少年後你一定會淚流不止然後充滿能量與勇氣地重新站在你面前的這個世界。

壁花少年觀後感

週日下午,匹茲堡下著小雨,Manor Theatre意外的排了好多人。第一次在Manor遇到滿場,或許畢竟這是由這個城市的人寫下發生在這個城市的故事。劇院老闆說,導演以及原小說作者Stephen Chbosky正被堵在路上,但是放映結束會來Q&A。

其實是一個非常收斂平靜的故事。Logan Lerman臉上小小的抽搐和不安,默默站在牆角,看燈光掠過成雙成對的別人開心的臉。

Emma Watson美的讓人想依靠。卡車穿過tunnel,她迎風張開雙臂的時候,或許你會想到泰坦尼克的場景,但此刻她只是一個擁抱世界而無人擁抱的孩子。在一群看起來都那麼易碎的惶惑的少年中間,她似乎總維持完美釋然。直到最終和Charlie的攤牌,才覺得她的堅強需要多少假裝。

Ezra詮釋的Patrick總是披著大大的笑容。其中多少委屈和硬撐,即使影片末了他也是沒有結局的那一個。

童年的陰霾。家庭的暗湧。沒有朋友的孤單。對愛的質疑。對自己的不解。對世界的好奇和恐懼。總是選擇錯的人。不知道如何告別。

沒有SNS的年代又有太多美好。書本,卡帶,唱片,打字機,面對面的對峙,微笑,擁抱,衝撞和親吻。

最後一個觀眾問導演,在你的世界裡,最後Charlie是怎麼樣的結局呢。

導演說,Charlie現在就站在這裡,看自己的小說變成電影,娶了一個從Jersey來的美麗的老婆,孩子現在剛七個月。Charlie過的很好。觀眾鼓掌退場。

好在青春期受的傷犯的錯,愛過恨過的別人和自己,都會在長大這件事裡結痂蛻皮。

最終房屋被推倒,你看到更大的世界更多的太陽。只是當年背光生長的壁花凋謝在廢墟中,其實也是多殘酷和悲傷的事。

壁花少年觀後感

小時候覺得辛棄疾真武斷,說什麼“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少年未曾老過,但少年愁緒並不來得輕巧。

《壁花少年》和目標人群鎖定十幾歲觀眾的所有美國青春期電影在主旨上並不相悖,自閉、童年陰影、校園裡的霸凌現象、性啟蒙與性取向……未必深刻,但很好看。電影根據同名青春文學改編,這不稀罕,稀罕的是《朱諾》的製片人力挺小說原作者史蒂芬克伯斯基自己操刀改編劇本並首次執導。從青少年文學界一步跨到導演席,這在行業分工細化無比的好萊塢並不常見。 故事裡,壁花少年查理從高中入學第一天就開始從畢業典禮那天倒計時,意外又意料之中,他交到了兩位怪咖高年級朋友,一對無血緣關係的繼兄妹,終於碌碌的校園生活開始有了不一樣的色澤。

好像媒體大刀闊斧批鬥80一代也不過前幾年的事兒,90後明星就在好萊塢這塊田裡齊刷刷的冒出尖兒了,長勢頗為喜人。《壁花少年》的三位主演通通是90後,兩位男演員是92年的,我們心愛的赫敏小姐艾瑪沃特森都算是大姐姐了,時光果真催人老。和兩位男生交出的成績單相比,恰恰是艾瑪沃特森讓人有些齣戲,本來麼,讓布朗大學的高材生演一個重考SAT的失足酗酒少女,也確實有點困難。已經努足了勁兒頹廢了,奈何長了張沈佳宜的臉,還是白妞加強版的。飾演同性戀少年的男二號埃茲拉米勒最最出彩。一張俏面孔顛倒眾生,為人輕薄又熱忱,是他率先對默默無聞的壁花少年舉杯,真摯的告訴查理:“你能看見事物,並且懂得。”他的秘密同性戀人是全校最受歡迎的橄欖球隊長,兩人相戀已久卻在食堂走廊不敢相認。比起身邊懵懂的同齡人,埃茲拉提前知曉了愛與人性的真相,他像初春枝丫上的第一個花苞,暖風一燻,便不管不顧的必須綻開了。

《壁花少年》原著是書信體,半自傳性質的故事,作者史蒂芬第一次當導演,恨不得把整本書的情節都搬進銀幕世界,節奏略急促,故事線越往後越凌亂。但有的作品雖然技藝上不很完善,卻能讓觀眾體會到創作者投射了多少本心。他創造了一個巧如其分的80年代校園,懷舊牌打得不刻意,很青蔥。正如《華盛頓郵報》上的影評所述,《壁花少年》裡最大的明星是配樂。片尾大衛鮑伊的Heroes一響,三位即將踏上不同道路的好朋友駕駛著二手小貨車衝向隧道,壁花少年查理站在車上迎著夜風張開雙臂,你願意相信,那一刻,他是沒有極限的。細想,那也許是我們最珍視友情和音樂的年紀。如果你也和劇中人一樣自制翻錄過無數卡帶,如果電影一進音樂你就能認出史密斯樂隊、極地雙子星等等,一定要記得收一張電影原聲碟。

我印象最深的一個鏡頭,倒還不是三個好朋友駕車在午夜的隧道里御風前行。是剛開場不久的學校舞會。壁花少年查理終於在灌下三杯飲料之後,壯著膽子往前挪動步子,笨拙的努力跟著音樂點起頭,一點一點滑向沸騰的舞池,希望不被人發現,希望可以被當成同類,希望終究也有人前來共舞,一如曾經年少的我們終於步向整個人類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