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小說三國演義讀後感

小說三國演義讀後感範文

三國演義與其說是部歷史小說,不如說是一部人物創業史,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理想事業奮鬥著。下面我們來看看其他人的感想吧。

篇一

楊慎詞雲:滾滾長江東流水,浪花淘盡英雄……

《三國演義》,一首用血肉之軀、靈魂之石譜寫的歷史悲曲。在刀光劍影、斷壁殘牆、千軍萬馬之下,那種忠信仁義、生死不渝的英雄氣概,又豈是卿卿我我、紙醉金迷所能比擬的?從古到今,又有多少英雄豪傑在那“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風雲亂世中逐鹿群雄,東征西討,最終卻被歷史所淘汰?

但,在戰火紛飛的三國時代,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曹操?在少年便被評價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的曹操,對人才求賢若渴,而許攸就是一個例項。當初,袁紹驕傲自大,不採納許攸意見並羞辱他。後來,許攸投奔曹操。沒想到曹操竟連鞋也顧不得穿,光著腳就跑出去迎接,見到許攸倒頭便拜。作為一位高高在上的領導級人物,面對賢才,能屈能伸,不恥下跪,這是一種何等難能可貴的高尚情操啊!真不愧為“大丈夫”!他,擁有遠見卓識,憑藉天子這個有利籌碼,“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兵荒馬亂中佔有一席之地;在官渡之戰中,憑藉他的文韜武略,以少勝多,一統北方!但卻又因他的多疑、剛愎自用,而令多數的戰爭以敗局收場,令他的有才之士負屈含冤。神醫華佗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治風疾神醫身死,傳遺命奸雄數終”裡曹操因疑慮華佗借治病之名殺害他,卻使一代神醫華佗冤死獄中。難道,這就是英雄的所作所為嗎?

那麼,劉備是英雄嗎?也許有人會舉手投足地贊成。或許也是,劉備著以仁義當先,以仁政治國,三顧茅廬邀諸葛,真可謂集德仁義於一身的聖主。在青梅煮酒論英雄中,曹操的談吐看似隨意而閒適,卻處處咄咄逼人、暗藏殺機。劉備心知自己羽翼未豐,仍需藉助他人一臂之力,因而在談吐中不斷後退,在危急時刻急中生智,巧渡難關。但他鮮為人知的一面又有多少人質疑過?我認為,在某些時候,劉備畢竟也是“官”場之人,心思緊密。但他的用人之心,竟比墨還黑呀!其黑在利用人近乎殘忍卑鄙。白帝城託孤時他對孔明說:“若嗣子可輔,輔之,若其不才,君請自取。”這一招可真歹毒。一招欲擒故縱,便讓一個抵三個臭皮匠的孔明死心塌地服從,抽泣著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想必善用心計的劉備一定是貽笑九泉了吧!若這不算,那麼呂布之死又怎麼解釋呢?作為歷史上禮賢下士的楷模,做出如此作為又何以成英雄呢?

那袁紹呢?我認為他色厲膽薄。愛才卻不懂得敬才惜才,好謀劃卻無決斷,貪生怕死,目光短淺,看見蠅頭小利就拼命追逐,也不算英雄!

那關羽又何妨?他作為“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義的化身,一次戰敗被曹操所俘,為了兄弟情,他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又回到了劉備的身邊。他,忠於信,忠於義,真可謂是“玉可碎不可損其白,足可破不可毀其節”!做人就得像這樣,說到做到。因為只有有信用的人才值得人敬重。信用是評價一個人關鍵的所在。要是沒有了信用,那麼人生也就沒有了意義……言歸正傳,說實話,關羽也並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英雄。最終他的逝世,也是因為驕傲輕敵,剛愎自用而敗走麥城,被孫權所殺!

那麼,誰,才是英雄呢?諸葛亮?張飛?孫權?司馬懿……

其實,“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他心目中的英雄。他們為了信義,為了遠大的理想而英勇奮鬥。無論是卑微的小人物,還是驚天動地的大人物,他們都是自己的英雄、自己的楷模。因為他們都為這個世界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而,正是在閱讀《三國演義》後,我從中汲取了許多為人處事之道。我才發現,《三國演義》被評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還真是名不虛傳吶!

篇二

翻開歷史的長卷,多少英雄人物為我震撼,多少歷史事件使我詫異。

有人說,一本書是一片葉,一葉知秋;有人說,一本書是一場戲,一戲人生;有人說,一本書是一杯水,一杯滄海。就像《三國演義》一樣,它作為一本書,可知三國時期的戰亂紛爭,也像是在演義一場戲,讓人著迷。

站在歷史的海岸上看著那一道道歷史溝渠:楚大夫沉吟澤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揚鞭東指,壯心不已;……他們選擇了永恆,縱然諂媚誣衊視聽也不隨其流揚其波,這是執著的選擇;縱然馬革裹屍,魂歸狼煙,也要仰天長笑,這是豪壯的選擇;縱然一身清苦,終日難飽,也願怡然自樂,躬耕隴畝,這是高雅的選擇,如陶淵明悠然南山,飲酒採菊……在一番選擇中,帝王將相成其蓋世偉業,賢士遷客成其千古文章。

在讀完《三國演義》之後,總的說來應該是開卷有益吧!我讀到了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的友誼董卓禍國殃民的奸毒;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曹操賦詩的奸詐,但又有雄才大略的心懷。我還讀了草船借箭,蔣幹中計,曹操賦詩,借東風,七擒孟獲等精彩的歷史事件。

在《三國演義》所有的人物和事件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和草船借箭。

諸葛亮草船借箭,不戰而勝,為什麼諸葛亮不費力地輕而易舉得到十萬只箭呢?我想,羅貫中把諸葛亮塑造成一個有智慧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向周瑜保證三天之內必定“造”出十萬只箭,這在當時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做到的,這只是周瑜想故意找諸葛亮的茬。但是,諸葛亮卻能運用三天中霧最大的一天來借箭。是敵人萬萬沒有想到,讓曹操以失敗而告終。在當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且有計謀與智慧的人可以說幾乎沒有,而諸葛亮作為這一種人物形象讓人回味無窮。

大家都知道在三國紛爭的背景下,劉備代表了蜀國,曹操代表了魏國以及孫權代表了吳國,他們展開了三國鼎立,三方角逐的場面。在歷史上,人們都有“擁劉反曹”的傾向,這一傾向導致了後來劉備勝利為王的結果,我在想,為什麼人們要“擁劉反曹”呢?在我看來三方爭霸,各自都有優劣,都應該有公平的機會去爭霸,應該體現當今的奧運精神:公平、公正、公開。可是人們卻單一的“擁劉反曹”。我認為曹操和劉備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優點,對於評價任何一個人,即使是他們天差地別,也應從好與環,優缺點去考慮。正如曹操親帥大軍征戰,為爭取民心,下令軍隊沿途不得踐踏百姓的莊稼,違者格殺勿論。可偏偏就是曹操自己的坐騎受驚嚇後進了老百姓的田地,他雖經眾將苦勸沒有取下自己頭,但也割下了自己的頭髮以示懲罰,中國古代,視發如首,把頭髮割掉,在當時已算是一種不輕的刑罰,曹操能割發,以示自刑,體現出他紀律嚴明和體百姓所以說人是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的。所以說人們都是有自己的優點,評價一個人應全面評價。

諸葛亮是在“三國”中的一個亮點人物,三國時期,諸葛亮領兵評定了南方部落(雲南一帶的少數民族)的叛亂後,想要任命當地的土人擔任官吏來管理。有人進言反對諸葛亮說:如果留下外地人在這裡當官就要留軍隊,留下了軍隊,軍糧無法解決,這就是一難我們剛剛打敗夷人他們有的父兄死在戰場,留下外地人而沒有軍隊保護,必然會有仇殺之恨之類的禍患發生,這是二難。以前夷人常有廢除或殺害朝廷官員的事,他們自己感到罪孽深重,他們留下外地官員,也是始終不會得到他們擁戴的,這是三難。現在,我打算不留官員,不留軍隊,不遠送糧食,是考慮到各種典章制定已基本制定社會次序已得到初步整頓,夷漢王間大致可以相安無豐了。

總之,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有多少英雄人物,各有各的特色,我從書中學到了諸葛亮的智慧“智絕”。關羽的“義絕”。曹操的雄才大略,豪放。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餘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燦的;漫漫人生,我要採世最重要的義氣,百萬史書,我選擇了經典的一本《三國演義》。

若人生是一片土地,那麼讀書便是耕耘,想收穫生活的人,要學會讀書;若人生是一個海洋,那麼讀書便是舟楫,想到達生活彼岸的人,要學會讀書。因為一本書,是一種人生。人生即滄海。

書是精神的食糧我想這句耳熟能詳的`話婦孺皆知,但若要領悟其中的真諦,唯有到書中去領悟,亦要堅持讀書……

讓我們一起堅持讀書,讓書融入我們的機體吧!

篇三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這首《臨江仙》出現在我的視野裡,耳畔就彷彿響起古典劇《三國演義》中楊洪基那深沉而雄渾的音調,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底平靜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漣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樣隨著歌聲穿越千年時光,去追溯令人嚮往的歷史……而這,都緣自《三國演義》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一部詳盡而宏大的歷史。它記載了從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到公元280年約110多年的歷史。它以陳壽著《三國志》為模板,經過作者羅貫中大膽的藝術創作而完成的,使高深難懂的正史以一種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在廣大群眾面前,併為人民所喜愛、傳頌。《三國演義》又是一部小說,一部內容豐富蘊涵深刻的小說,作者匠心獨運,以生花妙筆勾勒出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火燒赤壁,借東風,長板橋等一系列生動的故事,為婦孺皆知。它妙趣橫生的文字,以及馳騁於神出鬼沒境界的暢快深深地打動了我,而它也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被學者們列為“四大名著”之一,而它也確實無愧於這一美譽。翻開它,就猶如展開了一幅巨大的歷史畫卷。作者並不華麗卻十分準確的文字就像點點筆墨給這幅畫卷描繪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讀者都深深陶醉於其中。這裡既有鼓角錚鳴,硝煙瀰漫的戰場,也有文臣武將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的紛爭,也不乏風花雪月、情意深長的愛情。引人入勝的情節讓人忘卻了這是在述說歷史,而分明是在娓娓地講述一個個美麗而動聽的故事,我想這大概就是經典之作與眾不同之處吧。

然而使《三國演義》更讓人覺經典絕妙是在於它的戰爭前後經過的細緻描寫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獨樹一幟,這恐怕是包括《史記》在內的其它史書望塵莫及的,譬如赤壁之戰,戰爭的起因是劉備兵敗,曹操妄圖吞併吳,諸葛孔明舌戰群儒,智激周瑜抗曹是事情的經過,而後孫曹對峙,巧施連環計,火燒戰船這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情書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後又以曹操兵敗,關雲長義釋華容道這原本出乎人意料卻又讓人欣然接受的結果圓滿地敘述完了這宏大的戰爭。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國演義的獨到之處,劉備的仁德,張飛、趙雲、許諸、典韋的勇猛,魯肅的憨傻都被描寫得淋漓盡致,而“寧可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曹操的阻險毒辣,“安居平五路”運籌帷幄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還有“降漢不降曹”“義拔雲天”關公的忠義凜然更是被刻畫地入木三分,讀完《三國演義》,掩卷沉思,滿腦是那殺聲陣陣的戰場,個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暢的文筆和巧妙的構思。那種宏大而一氣呵成的氣勢,使人讀完有種無可名狀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經典之作無法抗拒的魅力。

寇第斯曾說:“書籍乃世人累積智慧之不滅明燈,”讀三國,就時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輝帶來的溫暖,它字裡行間蘊含著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讀三國,讓人深刻體會到它透露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匡扶社稷,兼濟天下”的思想。這種思想與我內心深埋的理想交織、碰撞,產生共鳴,激盪出串串亮麗的火花,鼓勵我為實現生命的價值而拼搏、前進……

《三國演義》,一部豐富而深刻的鉅作,僅憑我的三言兩語又怎能細說?如今,硝煙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塵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古鼓角錚鳴”的淡淡哀傷。但心中永遠的經典《三國演義》卻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有人說:“每一本書,都象一盞奇特的燈,不過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靈。”而《三國演義》更是一盞燈,一盞明亮而永不熄滅的燈,它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國演義》心中永遠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