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得體會

青少年網路安全教育心得體會

青少年網路安全教育心得體會

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各行各業都離不開電腦。而生活條件的改善,使大多數家庭都用上了電腦。以下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的青少年網路安全教育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青少年網路安全教育心得體會 篇1

我從網上學習《網路學習安全教育心得》得出感觸。觀看聆聽了各位領導、專家老師關於學校安全教育培訓的講座後,我對安全教育工作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反思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談點體會:

一、要提高全校師生對安全管理的認識

1、要加大安全教育的宣傳力度

要全面提高教師與每位家長的安全責任意識,積極主動地向學生和家長宣傳學校所潛在的諸多安全隱患以及各類重大安全事故教訓。在校園醒目的地方張貼懸掛安全教育圖片、標語,在樓梯、校門、操場、實驗室、廁所、等容易發生安全問題的地方設定警示標誌或標語。要利用校園板報、壁報、專欄、主題班會、徵文、演講等活動宣傳安全知識,在校園形成事事想安全,處處有警示、人人抓安全的濃厚的安全育人氛圍。

2、經常排查學校安全隱患

我校位於村莊的西北側,與村莊連為一體。學校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隱患:

(1)交通隱患為主要。出去校門口幾乎就是公路,來往車輛比較多;跑校的學生也不少;

(2)學生自身突發隱患;

(3)學生上下樓梯極易出現踩空、歪腳等事故。

(4)學校與村莊連為一體,學校周圍的治安問題;

3、要不斷加強安全教育,預防和減少事故的發生

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讓學生自己懂得安全知識,增強安全意識,掌握防範技能,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利用每學期的開學初、放假前的一週和每次大型集會時間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教育,要積極利用綜合實踐課開展安全知識講座、演講、討論等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動,同時要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安全教育網路,堅持不懈地把各項安全教育開展下去,有效預防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要加強領導,強化安全責任

學校安全責任重於泰山,本著一保安全,二保穩定,三保發展的原則,對學校安全高度重視,狠抓責任落實,真正形成校長親自抓,分管領導重點抓、班主任及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工作機制。同時,將學校安全工作納入目標管理,制訂目標管理細則,逐級簽訂安全責任書,做到層層把關,責任到人,真正做到“誰主管、誰負責”。

(1)建全領導機構。校長親自任組長,分管領導、各班班主任以及各科任老師為成員負責學校的安全。

(2)學校與每位教師簽訂安全目標責任書,各班主任和每位學生簽訂安全目標責任書。

(3)專設門衛負責來往客人的登記,同時兼管外來人員對學校的破壞。

(4)建立健全防範安全事故的規章制度,制訂完善的安全應急預案。

(5)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檢查制度。每學期開學、放假前都要進行一次拉網式的安全工作大排查,並做到全面檢查與重點檢查相結合,定期檢查和日常防範相結合,對發現的事故隱患及時整改。

(6)建立健全並嚴格執行重特大突發事件和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建立健全預警和應急處理工作機制,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預案。

(7)實行安全工作例會制度,每週至少召開一次安全工作專題會議。

三、一定要採取得力措施,嚴防易發事故的發生

安全事故主要集中在交通、食物中毒、火災等方面。研究掌握事故的規律,採取有力措施防止事故的發生。

1、加強學校安全設施建設。加大學校的監管力度,嚴把教學、生活用房的設計、監管和質量驗收關,不留任何安全隱患。

2、防止發生各種食物、藥物中毒事件。落實各項規章制度。

3、防止各種火災的發生。加強對學校消防安全設施的檢查和配備,加強對實驗室、電腦室的線路檢查,特別是要對校舍設施陳舊使用時間較長的電路進行檢查,對老化陳舊的電線、電纜要及時更新。

4、嚴防溺水事件的發生。各班主任要求學生不要到河邊去玩耍,杜絕溺水事故的發生。

5、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防止有心理障礙學生造成的偏激行為。學校要求每位班主任要對本班個別心理素質差的學生進行長期地心理輔導,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

6、加大安全工作的檢查力度,建立常抓不懈的學校安全工作機制。我校在安全這方面一直做得較好,每天有領導帶班,堅持早檢查,午檢查和下午放學檢查。

7、繼續加強學校及校園周邊治安綜合治理,抓好安全排查和整治工作,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學校要積極配合公安、文化、衛生、工商、建設等部門,大力整頓學校周邊的秩序,堅決防止校外犯罪分子侵入校園,傷害師生事件發生。同時要認真搞好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關愛生命、遠離危險”宣傳教育活動,並貫穿到學校日常的教學管理之中。

總之,學校的安全工作一定放在第一位,以後我校在安全方面要進一步努力,確保學校師生不出現大的安全事故,讓老師們輕鬆愉快的工作,讓學生安安全全健康成長。

青少年網路安全教育心得體會 篇2

在第二屆國家網路安全宣傳週到來之際,網路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走進北京第五十四中,該校無線接入網wifi已經正式執行,為在校學生上網構築一道綠色屏障。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電腦的普及,網際網路不僅成了人們學習知識、獲取資訊、交流思想、休閒娛樂的重要平臺。也成了“改變21世紀人類思維方式”的資訊“高速公路”。各行各業“守規矩”的人,形形色色“任性”的人,都把自己的“車”開上了這條“快車道”。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更是把QQ作為上網聊天的通訊工具,即時與熟悉的親友或陌生的網友進行交流,探索現實和“虛擬”的世界。

網路世界錯綜複雜,好像一個“自由市場”:既有厚重的傳統文化、豐富的科學知識等資訊,“按章行駛”,傳遞崇德揚善的正能量;也有無孔不入的暴力、色情和虛假詐騙等資訊,“橫衝直闖”,傳遞任性妄為的負能量。由此可見,網路不可小覷:運用得好,方便、快捷,充實生活內容,提高工作效率;運用不好,就可能上當、中槍,成為受害者,甚至成為害人者。因此,維護正常的網路生態秩序,傳遞正能量,抵制負能量,已經成了全社會關注的“大問題”。

北京第五十四中針對“青少年辨別能力、選擇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較為薄弱,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不良資訊‘汙染’”的情況,建成校園無線接入wifi,從埠嚴格規範接入源,遮蔽廣告彈窗和低俗資訊,讓老師更加方便的教學,讓學生更多接觸健康資訊,為在校學生上網,“構築一道綠色屏障”,提供一個純淨健康的網路環境。無疑是給學生繫上網路“安全帶”,確保本校學生在網路高速路上行駛的“人身安全”。給我們提供了一條很好的經驗。

青少年涉世不深,好奇心強,又缺乏自我保護和隨機應變的處理能力,很容易被網路虛象迷惑,受到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避免青少年上網“行人”受到傷害,是實現網路安全的“重中之重”,不僅要制定規矩,要求講規矩。更需要採取強制措施,重點保護。我們都知道,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既有隔離帶,還需繫上安全帶,進行“雙保險”,增加安全係數。同樣道理,在網路高速公路上行駛,也需要繫上網路“安全帶”。

在即將到來的6月1日至7日舉行的第二屆國家網路安全周,就是要突出青少年網路安全意識,知識與技能教育,引導青少年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和工作中,在上網交友中保持平常心態,避免沉迷於網路,難以自拔。

營造健康的網路環境,打造清朗的網路空間。是學校的責任,更是社會的責任。學校淨化上網環境,就是給學生繫上網路“安全帶”,學生上網安全了,學校就安全了;整個社會都加強了網路安全知識普及,到處都有網路安全帶,青少年上網就安全了;網路世界的“自由市場”有了規矩,就必將理順亂象,促進社會和諧,給力文明社會建設。

青少年網路安全教育心得體會 篇3

當今,網際網路已成為青少年學習知識、獲取資訊、交流溝通、娛樂休閒的重要方式和途徑。近年的調查表明,10至19歲以下的上網人員佔總上網人員的26%,超過了四分之一;而各類學生佔總上網人數的29.9%。現在初中的學科裡就已經有了資訊科技這門課程,很多學生都對這門課感興趣;很多學生也有自己的QQ,可能會在家裡用QQ和同學們交流一下家庭作業;有的學生在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時,已經開始上網尋找答案了。而到了高中,有的老師已經透過電子郵件給大家發覆習提綱。在網際網路的百度帖吧中,就有我縣海安高階中學、海陵中學、紫石中學的帖吧,一些學生在帖吧上交流學校一些感興趣的事情。這一切都說明,至少在我們華東地區,在校學生使用和運用網際網路已經不是一種少見的情況了。

必須看到,網際網路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資訊來源和娛樂天地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新問題,其中有些問題就涉及到青少年。但如果因為網際網路帶來了一些新問題就禁止青少年上網,這其實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儘管國家有法規規定網咖不得接納未成年人,但其實不少學生的家裡都有寬頻,在節假日,可能還會和家長爭著上網。在這個資訊時代,要求青少年與網際網路絕緣,是一件既沒必要也不可能的事。關鍵是家長、學校、社會各方面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認識網際網路,合理使用網際網路,讓網際網路成為青少年學習和生活的良師益友,讓青少年在資訊時代和網路環境中健康成長。

那麼,怎樣才是正確、合理地使用網際網路呢,我們認為應當給青少年學生們提四條建議:依法有序而不違規;文明交流而不低俗;科學利用而不沉迷;謹慎運用而不依賴。下面分別談談這四點。

一、依法有序而不違規。

我們把目前的時代稱為資訊時代,由於網際網路是資訊傳播的重要載體,所以有時候也叫做網際網路時代。但不要忘記,現代社會也是一個法治時代,只要參與社會活動,就要遵紀守法,上網也不例外。由於上網的時候,每個人都會使用自己註冊的網名,絕大多數情況下,從網名上難以知道這個網名背後真正的那個人是誰,於是有極少數人就動了邪念,利用網路做一些違法的事。就在上個月,個別網民在網上釋出訊息,說什麼“軍車進京,北京出事”,在社會上造成了惡劣影響。對此,公安機關及時介入開展調查,李某、唐某等六名網民因為編造謠言被拘留,16家造謠、傳謠、疏於管理的網站被關閉。針對這些現象,XX年6月8日,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發出倡議:希望廣大網民積極支援網際網路企業抵制網路謠言的行動,自覺做到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不助長謠言的流傳、蔓延,做網路健康環境的維護者。為響應上級號召,我縣網際網路文化協會也召集我縣各主要網站管理員、版主、網民代表,向全縣上網人員發出倡議:堅持依法辦網、文明辦網;秉持社會責任,強化主流聲音;自覺抵制網路謠言;自覺接受各界監督。

網際網路是沒有國界的,但是國家是有法律的,不能因為在網上披上了馬甲,就以為做了違法的事不會被發現,天網恢恢,疏而不漏。XX年,一名雲南的青少年,透過駭客手段控制了海安的一所學校的伺服器,並在伺服器上傳播違法內容,海安公安機關經過慎密偵察,奔赴雲南,在其家中將他抓獲。這件事,中央電視臺的《今日說法》欄目,曾經作了專門報道。

青少年正處於求知慾非常強烈的時期,對各種新生事物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同時也有著很強的學習能力。然而,由於年齡和閱歷的原因,對於什麼樣的網上行為是合法,什麼樣的網上行為是違法,可能還有模糊認識,對於普通上網行為和涉嫌違法的上網行為之間的界限可能不是很清楚。在這裡,建議青少年學生們在上網的時候,抽時間搜尋一下網際網路法規,仔細看看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如果對法規的理解有困難可以向老師、向家長請教,當然也可以向民警諮詢。

二、文明交流而不低俗。

網際網路不但是資訊來源,也是文明的成果,當青少年在享受人類文明帶來的成果的同時,也要用文明的方式去參與網上活動。

——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資訊;

——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

——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

——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之所以上面七個部委聯合發出這樣的倡議,就是因為有少數青少年在上網的時候瀏覽色情、暴力等不健康資訊;在與網友交流時不文明、不誠信、不負責任。這些時常出現的不文明內容和少數網友不文明的行為,汙染了網路環境,破壞了網際網路純潔、健康的氛圍。

網際網路是全人類文明的成果,這些成果需要大家一起去珍惜愛護。由於歷史和文化不同,在少數網站上會有一些不健康的內容,也有極少數違法犯罪人員透過網際網路傳播違法資訊,多年來,公安機關從未停止過對這類違法行為的打擊。只要是從事網路違法活動,終究難逃法律的嚴懲。我應當告訴青少年學生在上網的時候,多關注多學習我們國家和世界的優秀文明成果,不要被網上不健康的東西所迷惑,將寶貴的時間多用來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從而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三、科學利用而不沉迷。

可能有不少青少年學生在使用電腦以及上網的時候會被遊戲所吸引,有些同學們還會相互討論玩遊戲的心得。必須指出,在此前有一段時間,少數青少年沉迷於網路和電腦遊戲,這是一個全社會都在關注的的一個話題,一些老師和家長在談到少數學生荒廢學業、沉迷網路遊戲時都感到非常痛心。在青少年這個人生階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沒完全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也還比較弱,一些學生容易被網路虛擬社會的一些形態所吸引,網路遊戲中的一些虛擬成就感可能會被一些同學所看重,並且產生一種依賴感,這就是所謂的“網癮”。要讓青少年真正從根源上戒除網癮,不僅需要進行教育和心理疏導,還必須透過全社會的綜合治理,而不是靠單純地治理網咖。網路遊戲只是網際網路各種應用中的一個方面,本質上是一種娛樂活動。任何一種娛樂活動都有一個度,適度參與可以放鬆緊張的情緒,過度沉迷必然會給學習和生活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在學習之餘,青少年應當在家長、老師的'指導下參加健康有益的課外活動,假期還可以跟隨父母去領略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而不應將精力放在玩網路遊戲或者沉迷於虛擬世界中。現實中不止一次有報道個別青少年因為沉迷網路遊戲而損害自己的身心健康,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青少年學生們要認真吸取別人的深刻教訓,多從事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儘量不要把時間花費在這種對學習沒有幫助的遊戲上,更不能沉迷於網路和遊戲,時刻要銘記古人的教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四、謹慎運用而不依賴。

人們常常把網際網路稱作是一個虛擬社會,一方面,現實社會的許多形態,在網際網路上都有相對應的應用,比如說現在很多人都透過網路購買各種商品,透過QQ進行交流甚至確定一些商業合同,透過網上銀行支付貨款;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尋找書店裡買不到的書,下載喜歡的音樂與電影;也可以在自己感興趣的論壇上發帖交流。但要提醒青少年的是:與現實社會一樣,虛擬社會也有灰暗的一面。網路上也經常會有詐騙,就在我們海安縣,近年來就發生過幾起,有收到中獎資訊而上當的,有買東西匯了錢卻沒收到貨的,有被騙子冒充好友“借錢”的,在其他地方還發生了輕信網上騙子,以為能找到工作而被騙甚至拐賣的。現實社會中的騙子利用網路行起騙來,手段更隱蔽、追查更困難。從去年年底開始,全國有多家大型網站如網易郵箱、天涯論壇等網站的網民註冊使用者資訊被駭客盜取,造成了成千上萬的使用者資料洩露,給廣大網民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儘管公安機關已經破獲這一案件,但這次洩密造成的影響將長期存在。同樣是在去年,我們海安公安局的偵察人員破獲了一起盜取他人QQ詐騙案件,一個廣西的騙子盜用了幾百個別人的QQ,向這些QQ的好友“借錢”,其中就有我們海安的人上當受騙。我們要給青少年學生提個醒,網際網路是一個虛擬社會,虛擬社會中人也可能是居心不良,在上網交流時務必要提高警惕,提高防範意識,不要輕易在網上將自己的身份資訊、聯絡方式告訴別人,也不要因為某個QQ是自己的好友就輕易相信,以避免人身和財產的損失。在網上涉及個人資訊和錢財往來的時候,多問問自己的家長和老師,多透過其他更可靠的方式進行確認,最大限度避免上當受騙。

網際網路歸根到底是一個工具,作為一個工具就有它的侷限性。儘管網際網路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帶來了不少便利,但它同時還是有著一些缺陷,那就是你無法確認在網上和你交往的這個人的真實情況,甚至連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這樣現實中一眼就能判斷的情況,在網際網路上也是難以確定的,因此,要建議青少年在使用網際網路的時候,只能是將其作為一個輔助性的工具,而不能什麼都依賴網際網路,更不能染上網癮,沉迷於網路不能自拔。

同樣,前面也提到過,網際網路上的其他資訊也是有真有假,有虛有實的。前面所說的那個謠言,有圖片有文字,簡單一看就可能信以為真,但它卻是別人出於不良目的製造的謠言。在某些網站上,也有一些所謂的歷史真相,比如有這樣一個帖子,說是在XX年的9月31日,南海發生了一次海上戰爭。然而,簡單地想一下就知道,9月是沒有31日的,這個所謂的“歷史紀實”從頭到尾就是一個謊言。但如果沒有豐富的閱歷和嚴謹的思維,就可能會信以為真,從而讓虛偽的認識在自己的頭腦中生根發芽。

網際網路與我們的現實生活已經相互滲透,現實社會和虛擬社會之間的聯絡也越來緊密。無論是今天還是今後,我們都會繼續接觸和使用網際網路。網際網路不是毒瘤,它有著很多值得我們研究和利用的方面;網際網路也不是靈丹妙藥,它還存在著一系列需要我們認真解決的問題;網際網路不是生活的全部,家人、老師、同學就真真實實地在青少年學生身邊,更值得去交流。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國家的美好未來等待著他們去建設,我們要從各種途徑為青少年提供健康、文明、有序的網路環境,同時也要教育、引導青少年科學地使用好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