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求職

大學英語論文

關於大學英語論文範文

英語是世界上最被廣泛使用的第二語言,是歐盟和許多國際組織與英聯邦國家的官方語言之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英語論文,歡迎閱讀借鑑。

關於大學英語論文範文1

多媒體英語教學已經引起廣大英語教育者的重視,也是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它有著傳統教育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但是同樣也存在缺憾和不足之處。本文依據教學實踐對多媒體英語教學的利弊進行分析並對不足之處提出應對措施。

論文關鍵詞:多媒體英語教學,利弊,對策

引語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電子資訊科學和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給高校英語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面對這種挑戰和對高素質英語人才的新的需求,如何使傳統的英語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向現代化轉變,是亟需解決的課題。本文擬從多媒體英語教學模式(本文主要以本校多媒體投影教學為例)進行以下兩方面探討: 1、多媒體英語教學的優勢和侷限。 2、從師生角度探析多媒體英語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一、多媒體英語教學的優勢

本校多媒體英語教學主要採用自制或下載的PPT課件在多媒體教室進行的投影式教學。經過不同教師的教學實驗和廣大學生的反映,開始階段普遍喜歡多媒體上課。據調查,原因主要如下:

1、多媒體英語教學能改善傳統的教學理念,豐富了教學內容。教師在多媒體英語教學過程中的角色發生了變化:由傳統教學中的知識的灌輸者、傳授者變為引導者、協調者、組織者和促進者。學生也不再是被動、單一地接受知識,而是根據老師創設的多媒體教學環境可以在多方位,較為真實的氛圍下進行合作型學習。教師可以在預先創設的符合教學目標的多媒體教學環境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發現問題、組織探究、激發興趣、促進習得能力。在多媒體環境下,教師角色易從傳統的“專制式”、權威式向師生合作式、互動式轉化。學生也易從聽眾型、旁觀型向參與型、實踐型轉化。有利於改變傳統的純分析、注入式教學模式。

2、多媒體英語教學最大優點在於能使課堂教學生動形象,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接受實現了聲音、文字、影象等方面的多通道、多元化和立體化。符合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語言學習的多維輸入優於單一的視覺或聽覺的輸入”。適合學生知識構成的多媒體視聽材料小課題,如編輯的原版影片、英語新聞、背景知識、人物傳記、外國曆史、地理地貌等有關的教學資料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激發學習興趣,可以提供純正的語音和各具特色的地方語調更易於為學生所喜歡並模仿,特別體現在聽力理解、涉外禮儀、英語國家概況、商務談判和影視欣賞等實踐性較強的課。建構主義也為多媒體英語教學提供理論支援,通大量圖、文(聲、像)並茂、豐富多彩的語言和介面可多維的對學生感官進行刺激,使得教學變得更加形象化、立體化、生動化和趣味化,使學生身臨其境,有利於語言知識的獲取和鞏固。學生多途徑地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氣氛比傳統教學活躍,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將學生的注意力和積極的思維活動調動起來,從而提高了學習興趣和記憶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

3、多媒體英語教學優化了教學環境、提高了教學效率、提高了課時利用率來。多媒體使用能節省教師的板書時間,增加課堂資訊量,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板書、畫圖、製表佔去了課堂大量的時間,授課資訊量受到限制。教師教材若改編成電子教材,可實現非線性教學,資訊傳播速度快。在多媒體網路教室,教師還可利用有更多的時間用於課堂講解和交流,幫助學生把握重點難點,便於學生理解和接受,使得課堂教學的內容更加緊湊豐富。

4、多媒體英語教學優化了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多英語教學也比普通教室的傳統英語教學要多為學生提供了大量模擬式、互動式的學習材料。完善的多媒體教學系統能使師生能隨時從網路上下載符合學生不同理解水平的學習資料,彌補了傳統英語教學的缺陷,有無可比擬的針對性和時效性,這有助於學生加深對授課內容和作業的理解程度,更易於使教學活動延伸到課後,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品質,從而收到傳統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的教學效果。多媒體英語教學使得教學節奏加快,資訊量加大,資訊重複率增高,準確性加強,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施不僅能實現學生與機器之間的互動,還能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多向交流。

多媒體英語教學並非是全能的,無可挑剔的。在現在的教學中並不是要完全摒棄傳統教學方式而是現代教學方式和傳統教學方式長處的有機結合。的完美組合

二、多媒體英語教學的侷限性

雖然多媒體英語教學有著顯著的優越性,但是也有它不可避免的侷限性。處於教學前沿的英語教育工作者也持有不同的看法,如著名的語言學家桂詩春教授就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座談會”中就曾提出“計算機輔助教育有一些作用,但是是有限的……”。

首先,但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使用多媒體英語教學的老師反映:多媒體英語教學既有極大的優勢,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多媒體英語教學目前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之處。首先,囿於多媒體網路教室硬體裝置及管理和英語教師的課件製作水平及而言,無法充分發揮多媒體英語教學的優勢,和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只是換湯不換藥。其次,市場上與教材配套,能拿來就用的多媒體英語教學軟體寥寥無幾,多媒體網路教室這樣的多媒體硬體操作平臺各個學校都有,可是缺乏效能良好的配套教學軟體。再者,多媒體網路環境中的英語教學對英語教師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挑戰,首先教師備課量和工作量顯著加大,我校英語教師本已承當著繁重的教學任務,並且學生的考級透過率與教師考評、課時酬金掛鉤,使一線老師不敢輕易採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畢竟多媒體英語教學這個貌似新穎的模式往往“叫好不叫座”。在當前“成績才是硬道理”的教師評價體系下,使用多媒體的教師往往“不求無功,但求無過”。還有學校有些管理部門認為老師使用多媒體英語課件是“譁眾取寵”、“不務正業”,尤其是在課堂上播放剪輯的影視片斷,便指責老師“出工不出力”。大大壓制了使用多媒體教師的積極性。本校目前的教室設施遠未滿足多媒體教學的要求,多媒體教室為提升投影屏顯示效果而把教室變為“暗室”不利於老師掌控學生的動態,師生互動大大減少。更為主要的是,多媒體環境下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嚴重忽視,個體差異被忽略。

曾接受過多媒體英語教學的學生反饋:目前我校的多媒體英語教學內容大多是將課本內容搬上了計算機螢幕,實施單向播放,學生缺乏“參與感”。在多媒體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基礎英語、高階英語、語法、英美文學等課程使用多媒體授課方式效果不太理想。對提高學習者的聽力理解水平有很大的幫助而口語表達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卻無顯著提高。在多媒體網路教室上英語課學生感到不適應。比如說,為了使學生看清投影屏而把教室亮度大大降低,如同電影院,無法像普通教室上課時那樣從容自如地記課堂筆記。另外,長時間地盯著投影螢幕看,極易視覺疲勞,頭腦發暈。還有由於缺乏多媒體操作平臺的遙控設施,教師為操作計算機和多媒體裝置而需要坐在操作檯後面上課,加大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教師也不便使用手勢等肢體語言,弱化了效果。教師、學生希望有多媒體網路教室學習時能有更多的主動權,而學校和教室多媒體裝置管理及維護人員則出於預防病毒及保護裝置等目的對學生的操作採取限制措施,這就形成了使用與管理上的矛盾。

筆者透過課堂觀察、課後交談、電子郵件及QQ等方式蒐集同行、學生對多媒體英語教學的感受,為該課題提供資料。

多媒體英語教學中出現問題的應對措施:

1、多媒體教學裝置的陳舊和不足是在這方面的工作難以推動的主要障礙之一。

關於大學英語論文範文2

摘要:英語泛讀課是大學英語專業基礎階段重要的技能課之一。其目的在

論文關鍵詞: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開闊視野,拓寬知識面。本文從泛讀的專業概念及特

徵出發,強調了泛讀課教學對於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語言能

力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最後,作者從課前,課中,課後三方面探討了英

語泛讀教學的方法和建議。旨在提高泛讀教學水平。

關鍵詞:大學英語;專業泛讀;概念及特徵;教學方法

一﹑引言

在聽、說、讀、寫英語四項基本技能中,國外教學推行聽在說前,說在讀前,讀在寫前的規律,聽、讀作為英語輸入的主要方式,是培養語感,產出語言,拓寬英語知識面的關鍵。相對而言,在我們的英語學習環境中,讀比聽佔據了更大的空間,因此閱讀作為聯絡說和寫的紐帶,成為英語知識輸入的主要手段,提高其他技能的基本前提,意義是非常重大的。閱讀一方面是由文字到思維,另一方面是由思維到文字。閱讀過程就是讀者與作者知識資訊交流的過程。在閱讀過程中,詞句的解碼和歧義的消除既離不開閱讀者已有背景知識的參與和運用,更離不開閱讀者依據所讀上下文進行的假設、預測、驗證、確定等大量而複雜的邏輯理解活動。同時,這種邏輯理解會很自然地促進閱讀者對所學英語材料的掌握,而邏輯掌握又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前提。

針對學習目的和學習重點的不同,閱讀一般分為兩種方式,即我們所開設的相關閱讀課——精讀和泛讀。儘管我們的英語教育向來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但長期以來一直側重於對閱讀材料的詳細講解,如字詞,語法,修辭等,而忽略了閱讀需要接觸大量的不同的英文資料,廣泛地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語言輸入。此外,詳細的講解也忽略了學生在閱讀中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從而導致重精讀輕泛讀的現象,甚至使一些學生對閱讀本身的作用產生了誤解。那麼,要詳細瞭解精讀和泛讀的不同,促進泛讀教學的發展,我們首先要明確什麼是泛讀。

二﹑英語泛讀的概念及特徵

泛讀指理解一般或整體意義的閱讀,特點是讀者更關注意義,而非個別詞句。外語泛讀更強調尊重學習者意願,培養閱讀興趣。Krashen把外語泛讀稱為free voluntary reading,即由“讀者自願選擇、以閱讀本身為目的的閱讀”。近年來,外語泛讀更加重視閱讀中的快樂成分,強調“為了快樂心甘情願地閱讀長篇課文”,因此,泛讀更多地被稱為愉快閱讀或娛樂閱讀。

就本質而言,泛讀是一種語言教學、學習過程,即根據特定教學法所採用的教學技巧、訓練方法及練習活動。因此,根據Krashen的理論,泛讀是:(1)大量材料或長篇文字的閱讀;(2)以整體或一般理解為目的;(3)以快樂為宗旨;(4)個人行為,學生自主;(5)所讀材料不作課堂討論。也有人認為泛讀是教學方法,與語法翻譯法、問題理解法等並列,但持異見者認為泛讀不能佔據語言教學的中心位置。泛讀有十大特徵:(1)課內外儘可能大量閱讀;(2)提供題材廣泛的閱讀材料,以便鼓勵不同原因、不同方式的閱讀;(3)學生自主選擇想讀的材料並有權停止閱讀;(4)閱讀目的與快樂、資訊和一般理解相關;(5)閱讀就是回報,不設讀後練習;(6)語法、詞彙必須在學生語言能力範圍之內;(7)個人默讀;(8)閱讀速度要快;(9)教師確定目標、示範方法、跟蹤進度,使學生從中最大獲益;(10)教師作示範——作為閱讀積極分子向學生展示讀者形象及閱讀收穫。

三﹑英語專業泛讀課教學的作用

大學英語專業泛讀是英語專業基礎階段的主幹課程之一,也是學生獲得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之一,泛讀教學開展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英語專業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能力的提高。泛讀課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進對語言文化背景知識的瞭解,啟發學生學會用英語的語言方式進行思維。泛讀課的任務在於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假設判斷、推理論證等邏輯思維能力,並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擴大學生的認知詞彙量,增長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由此可見,泛讀教學在英語專業教學中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途徑。泛讀課教學的作用大體有以下幾點。

1.泛讀課有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許多學生在閱讀文章時習慣於逐字逐句地閱讀、翻譯和理解文章,缺乏對文章整體概念的把握。有的學生甚至習慣“指讀”或“默讀”;有的學生碰到生詞就停下來查閱字典,而不能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還有的學生習慣回讀或“鐘擺式”閱讀,這大大簡慢了閱讀速度,降低了閱讀效率。透過在泛讀課上教師所給予的關於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的指導和訓練,學生可以儘早發現並糾正自己的不良閱讀習慣,從而提高閱讀效率。

2.泛讀課能夠增進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瞭解。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兩者互相影響,互相作用。學習一門外語,不但要掌握語音、詞彙和語法,而且要了解講這種語言的人所在國家和地域的文化。泛讀課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涉及英語國家的文化、科技、政治、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內容,學生在學習泛讀教材時,可以最快最直接地從中學習到英語國家的方方面面,擴充套件視野,增進對其文化背景知識的瞭解。

3.泛讀課能夠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

研究表明,無論母語還是外語環境,大量閱讀對學生語言能力發展都有促進作用。從輸入角度看,泛讀是語言輸入的源泉,能幫助學生豐富詞彙知識,建立結構意識,增加背景知識,提高理解能力和閱讀效率。閱讀效率取決於快捷、自動的詞彙辨認和大量的詞彙認知,因此,廣泛接觸目的語是有效的學習途徑。日本研究者Mason在大量觀察對比自主選材閱讀和傳統閱讀教學後指出,泛讀是中上水平學生最成功的外語學習方法。從習得角度看,閱讀中的意義磋商有助於預防中介語僵化,促進語言技能和綜合能力的發展。鑑於有意“學得”的語言無法完全轉化為無意“習得”的語言,泛讀有助於彌補“學得”語言知識在使用中的不足,消除母語干擾。

4.泛讀課可以促進學生學習情感的發展。

閱讀中獲得的滿足感和勝任感是語言習得發芽的土壤。無論老少,一次成功的閱讀經歷就可能引發閱讀興趣,成功的個人經歷也可引發更大的成功,強化學習動機;沒有了句法詞彙的約束,學習者會對書本產生積極態度,偶然習得語言。泛讀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消除緊張情緒和挫敗感,降低競爭動機,使所有學生同等受益。因此,泛讀是幫助學生大面積接觸“好”英語的輔助課程。Krashen強調在外語學習中,“閱讀是特有的、惟一能使我們成為好讀者的方式,幫助我們培養良好的寫作風格和拼寫能力,攝取充足的詞彙知識並精通語法”。這正是英語教學想要達到的目標:發展讀寫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當然,“這一目標只有在輕鬆愉快、有意思的環境中才能實現”。

四﹑英語專業泛讀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泛讀課要區分於精讀課。精讀課是大學英語的基礎課程,它側重詞彙,語法,片語,句式等語言點,以及課文的篇章結構,主題大意的講解和配套練習的訓練,學生的參與性相對較少。泛讀課則需要進行大量的閱讀實踐,使學生能夠比較系統的掌握泛讀的基本技能,提高閱讀速度並獲取有效的資訊從而增強理解能力,同時加深對英語語言特點的理解。教師更注重學生閱讀的自主能動性,教師只在教學中起啟發作用,或由點及線至面的概括作用,幫助學生拓寬思維,在同類材料或詞彙的學習上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所以,教師在泛讀教學中要本著與精讀互補,循序漸進的原則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側重。但泛讀決不等同於精讀,不能把泛讀課上成精讀課。對於如何上好泛讀課,筆者從課前,課中,課後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1.課前預習——泛讀課教學的準備環節。

課前預習是增加閱讀前的準備活動,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主要方法之一。泛讀教材每單元包括三部分閱讀內容,而授課時間為兩個學時,因此,學生在課堂只能完成兩部分閱讀材料。只有課前完成一定量的閱讀,並進行必要的筆頭作業,老師上課對所預習的內容進行講解,學生的'接受能力才會提高,並節省時間完成課堂的重頭任務。但是預習並不完全是學生的事,教師應幫助學生做好預習工作,根據不同文章的特點,佈置適當的預習任務,給予具體的指導。

2.課堂講解——泛讀課教學的關鍵環節。

泛讀課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幫助學生理解閱讀材料。那麼,怎樣講解才能獲得最佳效果呢?筆者認為泛讀課上教師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傳授。

(1)文化背景知識介紹。

泛讀教材中的閱讀材料題材廣泛,專業知識豐富,常常涉及一定的歷史、地理、文化、政治、風土人情等背景知識。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如果學生對這些背景知識知之甚少,就勢必形成閱讀上的障礙,影響對材料的理解。因此,教師可在學生閱讀之前,提供一些與本單元閱讀材料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幫助學生提高興趣,並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內涵。在講解文章過程中,教師也可傳授某些語言知識所隱含和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識比如:透過講解英語諺語、俗語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含義;透過對比中西文化差異來解釋學生難懂的文化現象。具備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有利於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學生是否能很好地理解課文並不全是詞彙生僻和句子的難度,還取決於學生是否具有相關的背景知識。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對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2)文章結構分析。

泛讀課上對文章篇章結構分析是很重要的。文章結構是指文章內容的排列和組織方式,即作者是如何表達他的觀點的,文章是怎樣展開的。一篇文章的難度不僅取決於人們普遍承認並重視的詞的難度和句子的複雜程度,以及背景知識的熟悉程度,還取決於文章的結構。不同結構的文章難易程度也不一樣。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語言上的講解,而忽略了文章結構分析,就勢必造成見木不見林的結果,學生就無從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更談不上真正理解整篇文章。教學中應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熟悉常見英語文章組織結構,讓學生學會利用文章結構來全面地理解課文,重組課文。比如:學生可以透過回答問題理出文章線索,瞭解文章結構,把握文章大意。其次,根據標題或小標題預測文章或各章節的主要內容。很多文章的標題都具有點題的作用,是對整篇文章或章節內容的概括。再次,訓練學生利用關鍵詞、關鍵句來識別文章結構。最後,教師要總結出對於不同題材、不同結構的文章應該採取不同的閱讀技巧。

(3)語言點講解。

在基礎階段的泛讀教學中,學生語言基本功的培養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在泛讀課中,語言點的講解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泛讀中語言點的講解不同於精讀課。教師沒有必要對詞彙或短語的意思和語法功能進行反覆講解,而是訓練學生利用上下文,運用所學知識,諸如語法知識、詞彙知識、背景知識等,運用邏輯推理去猜測詞的意思。另外,對於文章中的習語、典故和修辭等進行講解可以幫助學生對文章有更深層的理解。這也是學生閱讀中的難點。

3.課後閱讀——泛讀課教學的補充環節。

泛讀課的另一個重要教學環節就是課餘時間廣泛的閱讀。老師應找出一些適合學生實際水平、有感召力的讀物推薦給學生。學生讀到適合自己水平又喜歡的書,就會體會到閱讀的樂趣,也會發現英語語言的魅力。教師除了給學生布置任務、指導他們閱讀外,還要定期對學生的閱讀作一定的檢查,幫助學生克服惰性。檢查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如讀書報告、心得交流等。這樣,不僅檢查了學生的閱讀情況,而且有助於教師瞭解學生的真實閱讀水平,提高他們的研究能力,為他們撰寫本科畢業論文打下基礎。

總之,閱讀教學是一個龐大的複雜的系統工程,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教師傾注很多心血。教師應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泛讀教學水平,幫助學生在基礎階泛讀教學中,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擴大詞彙量,為其高年級的專業英語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教師應不斷探索研究泛讀教學方法來提高基礎階段的整體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整體閱讀的心理機制及其能力的培養[J].外語界,1995(2)

[2]王豔.走出閱讀教學的誤區[J].長沙大學學報,2004,(1).

[3]楊豔.英語專業泛讀教學淺探[J].考試周刊,2001(35).

[4]周萍.大學英語泛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現代企業文化,2008.

[5]張伊娜.對當前外語閱讀課教學的幾點思考[J].外語研究,2001,(1).

關於大學英語論文範文3

一、引言

在中國,自古就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古訓。這句話的含義是在語言學習中,只要不斷地進行閱讀,在不知不覺中就會了解其中的含義。在英語學習中這個方法其實要一分為二地看待,一方面,透過不斷誦讀,確實能夠有效地穩固學生對於單詞、句子結構、整體語感的掌握,但是另一方面,由於英語並不是中國學生的母語,就是閱讀再多遍,也不可能達到“其義自見”的程度。這種情況下,英美文學作品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我們知道,文學作品是語言文字的集大成者,它是一項非常複雜的但是涵蓋面極廣的語言的精煉和巧妙的運用。文學作品對於語言文字的駕馭和使用只會高出一般語言文字的使用要求而不會比這個要求更低,那麼在英語教學中,是不是可以引入英美文學這一元素,以培養學生英美文學素養這一教學目標來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成績呢?答案是肯定的,經過教學實踐,教師們發現,將大量的英美文學作品引入教學過程中,將培養學生英美文學素養作為重要教學目標並以此為基礎進行教學活動的確能夠極大提升學生的英語成績,並且學生的英語駕馭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升,達到了兼具考試和實用兩個層次的價值,對學生的全面成長是極為有利的。

二、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英美文學素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培養學生英美文學素養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更加深刻了解西方文化

文化是語言的基礎,文化這一看不見摸不著的事物決定著語言的所有要素。任何一種語言都帶有鮮明的地域特色,都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文明的精煉。同時語言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對於一種語言的學習,其實就是對於該國家或者地區文化的學習。對於母語的學習和本國文化的學習存在著很大的難度,因為即便是再小的國家,也最少有數百年的歷史,這數百年的歷史積澱是極為深厚的,想要在短短十數年中精通是絕不可能的。這也就是中國學生每個人的語文成績都不會太差,但是未必每個人的成績都會很好的原因所在。本國語言的學習尚且如此,更遑論拒自己國家千里萬里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完全不同的,文化差異特別巨大的國家的語言的學習。而每一個國家都有具備極強文字駕馭能力的人,他們的文學作品是對整個國家和民族語言的精煉與巧妙組合,不僅對語言文字的解析十分有幫助,還直接體現了本國的文化和社會背景。文化這種元素是無法進行教育的,只能自己去感悟,透過對大學生英美文學素養的培養,就能夠提升學生對於英美文化的敏感程度。

2、有效提升學生綜合英語能力

中國當前高校英語教育的主要要點就是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但是其實我們從這幾點就可以看出這個層次是非常低的。舉例來說,對於非文學專業的語文教學來說,聽和說不必考核,因為這是每一箇中國人進行交流的前提,但是對於語文的考察卻不會僅僅停留在能讀懂和能寫出兩個層次,語文的考核會考核學生對於古文、現代文深刻的理解,要體會隱藏在紙面上的語言背後深層次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元素。但是對於英語的考核就沒有這麼深入。當然,對母語的考核和對外語的考核肯定是要有所區別的,但是當前的英語教學是為了培養更多能夠適應國際化的優秀人才,是要讓這些學生將來能夠在國際上與英語母語的人流暢溝通的,所以要求必須要提高。但是又因為英語不是中國人的母語,所以必須採取一些必要的手段來提升中國學生的英語能力,大量閱讀英美文學作品並且體會其中的感情和文化就是不錯的方法。

3、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關於“兼聽”和“偏聽”的討論。在語言的學習中亦是如此。儘管對於中國學生來說,堅定不移地信仰馬克思主義才是正確的道路,但是如果能夠對全世界範圍內各種意識形態都有一種較為深刻的認識,會讓學生的這種信仰更加堅定。並且刨除東西方文化差異和價值觀念的碰撞這些直接的元素來考慮的話,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會謳歌真善美、批判假惡醜的,在情感的表達上,這種人文的思潮是任何國家都一致的。並且當前的時代是全球一體化的時代,學生如果全面瞭解世界範圍內的文化,對其審美能力和價值觀念的培養是有很大的好處的。文學作品在提升審美和價值觀念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事物都無法比擬的,其中的人文性也是其他任何活動都望塵莫及的。

三、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英美文學素養的現實路徑解析

1、培養學生英美文學素養亟待解決的問題探討

要想全面提升學生的英美文學素養,絕不僅僅是多看基本英美文學名著就能達到目的的,還需要進行全面的準備和改革。第一,要進行教育體制上的必要革新。教育改革在我國已經持續了很多年了,但是似乎整個教育體制變動較大的只是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似乎並不大。這其實是不科學的,因為高等教育承擔著直接為社會輸出人才的重要任務,其改革的成效將直接關乎整個教育改革的成敗。那麼具體到培養學生英美文學素養這一目標上,自然不可以免地要談到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天平傾斜。想要提升學生的英美文學素養,必然要做的是加大學生對於英美文學的閱讀量。並且為了由於英語這門學科並不會吸引大多數的學生,所以有必要用相對的考核對敦促學生進行這方面的努力。當然,本身這種模式都是要打破應試教育的桎梏,考核自然也不能夠僅僅是考試。可以適當舉辦一些活動和比賽,既增加趣味性,又提升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於英美文學素養的理解,一舉多得。第二,培養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就很有必要了。既然要求學生的英美文學素養有一定的提升,那麼相應的,教師的英美文學素養必須也有所保障,並且教師在教學思想和觀念上也應當有相應的提升。也就是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應當轉變思想,正確認識到英美文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將英美文學在高等教育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進行深刻的領會,並且主動地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進行必要的創新。教師在這種情況下的要求比傳統的英語教師要高得多。在這種形勢下,大學的英語教師必須具備紮實牢固的英語基礎知識、對西方文化較為深刻的瞭解、對學生的英語水平有較好的整體把握、對世界各國的一些文化知識都有涉獵。這樣能力全面的教師才能夠真正擔負起培養學生優秀的英美文學素養。第三,當前的英語教材亟需改編。英美文學素養的培養僅憑課上的部分講解和課下的學生自覺是不能完全發揮其作用的,要做到將英美文學素養作為評價高校學生英語整體水平的重要要素之一,就需要對現有的英語教材進行改編。當前的英語教材是中國的相關專家和一些國外的相關專家聯合編寫的,這些教材的確更適合中國學生學習,但是卻在文學性上有些許的不足之處。未來英語教材應當在保有現有的模式下,加入大篇幅的英美文學作品,使學生學習的不再是專門為他們設定的英語教材,而是原汁原味的英語作品,這樣對培養他們真正的語感和適應未來的國際化社會是更加有利的。當然,英美文學作品加入教材中對於學生理解來說是產生了一些困難的,因為文學作品中往往存在大量俚語、修辭和非常規的英語用法,不過對於適應了這些困難以後的英美文學作品賞析就會變得更加簡單。

2、培養學生英美文學素養的現實路徑

在解決了基本的教育體制、教材、教師三方面的前提條件以後,就完全可以以學生為中心,針對學生的需求來進行文學素養的培養了。第一,要設定多元化的師生互動活動,改變傳統的課堂教育模式。英美文學素養的培養不是靠學生讀寫和教師講解就能夠完全實現的,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首先指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教師講解之前自己先通讀設定的篇章,找出自己完全無法理解的地方,用師生交流或者同學間的交流形式來解決這些問題;在課堂上多采取一些活動,例如文學作品的演繹、文學作品讀後感的誦讀等等,加深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熟悉和敏感,也能夠極大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外要進行規模更大、範圍更廣的活動,組織相關的社團組織,定期舉辦活動等等。第二,多利用當前的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當前的時代是計算機的時代和網路的時代,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多從網路中獲取英美文學作品的相關資訊,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地瞭解作者的背景、文學作品的整體邏輯和脈絡等等,並且藉助於多媒體的裝置,用各種聲光影結合的形式改變以往僅僅給學生視覺刺激的教師模式。其實這種讓學生透過多媒體裝置和網路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文學作品的資訊,還能夠真正地將傳統英語教學中的被動地“教”為主體向現在的主動地“學”而轉變,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就變得更有成效。第三,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多鼓勵學生說和寫。每一個人閱讀文學作品以後,或多或少地心中一定會有感悟,教師應當鼓勵和引導學生將這種感受說出來或者寫出來,讓學生將自己心中模糊的感受在說和寫的過程中不斷清晰和深化,將這些在不斷閱讀中積攢的一點一滴逐漸融合成為學生的文學素養,使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和成果比傳統的模式更上一層樓。

四、結語

中西方文化存在差異,這對培養學生英美文學素養來說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點是學生一旦對西方文化有一定程度的瞭解,那麼對於英美文學素養的提升來說是非常明顯的,不利的地方則是學生需要認知的事情太多、太繁瑣了。但是其實能夠正視和有效利用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學生,才是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教育問題永遠是一個國家最為重視的問題之一,因為它直接關乎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高等教育又承擔著直接向社會輸出人才的重要作用。在高等教育中,英語是各個專業都必須學習的必修課,但是教學和學習實效是非常差的。近些年來,相關的專家和學者不斷地研究大學英語的創新出路,整個大學英語的教學模式都需要進行較大的變動。而在當前形勢下,引入英美文學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英美文學素養成為了一項理論和實踐都取得不小成果的手段。當然,這種模式還處在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還不夠完善,但是相信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英美文學素養的培養必將成為全面提升學生英語能力的重要手段,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適應國際化趨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