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活常識

“白色汙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白色汙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白色汙染”對外界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給予人們以傷害。以下是PINCAI小編整理的關於白色汙染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和參考!

“白色汙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白色汙染”的危害

視覺危害:

視覺危害是指散落在環境中的廢塑膠製品對市容、景觀的破壞。在大城市、旅遊區、水體中、鐵道旁散落的廢塑膠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嚴重破壞了市容、景觀,尤其是鐵路行業,由於管理不善,旅客隨意將用過 的餐盒拋之窗外,甚至列車服務員亦將垃圾棄於車外,造成交通幹線兩旁的綠色植物白色化,沿途的樹木枝條飄掛成串。

潛在危害:

1.對人體的危害:使用一次性發泡塑膠餐具可能致癌、並有抑制免疫、生殖毒性和內分泌毒 。發泡塑膠製品的製作原料是聚苯乙烯,所用的發泡劑是氟里昂。除汙染問題外,它裡面還含有“二噁英”及其它一些有毒物質。當溫度超過65℃以上時,一些毒素和“二噁英”就會析出並滲入食品中,會對人的肝臟、腎臟、生殖系統、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損害。吃掉用發泡餐盒裝過的熱食物就等於吃掉了“二噁英”等毒素。

2.對土壤的危害:不可降解塑膠製品進入土壤裡,會影響土壤內的物、熱的傳遞和微生物生長,改變土壤的特質。作為生活垃圾進入垃圾場填埋或散落在田野進入土壤後,廢塑膠製品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其中包括使用後遺留在土壤中的地膜。農田使用的塑膠薄膜老化後, 會破碎遺留在田間,不分解腐爛。破壞土地結構, 阻礙植物吸收水分及根系生長, 影響農作物收成。據調查,每畝地若含殘膜3.9公斤,就可使玉米減產11%~23%,小麥減產9%~16%, 而且這種汙染很難消除。

3.對動物的危害:廢棄在地面和水上的廢塑膠袋,容易被魚、馬、牛、羊等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塑膠袋在動物腸胃裡消化不了,導致動物腸胃肌體損傷和死亡,在動物園、牧區、農村和海洋,這種現象屢見不鮮。北京動物園的羚羊.長頸鹿有的誤食塑膠袋致病,“國寶”大熊貓因誤食塑膠袋致死的事也有發生。

4.對海洋的危害:廢棄塑膠對海洋的汙染已成為國際性問題,向海洋傾倒的塑膠垃圾不僅危急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還因纏繞在海輪的'螺旋槳上,而釀成海難事故。

由以上內容可以看出,白色汙染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很多方面,直接或間接地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所以說解決白色汙染以成為當前的一大難題。

“白色汙染”的防治措施

行政方面

1.加強管理

禁止使用一次性難降解的塑膠包裝物。杭州是我國最早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的城市。透過採取上述措施,在一定範圍,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白色汙染”的危害。但從實踐的結果來看,單靠禁止是很難徹底解決“白色汙染”問題的,上述頒佈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紙製品或可降解塑膠製品代替原來的難降解的泡沫塑膠製品。但是替代品在價格和品質上均無法與普通塑膠製品競爭。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僅靠行政命令,不考慮經濟槓桿的調節作用,操作起來是很困難的。

2.強制回收利用

清潔的廢舊塑膠包裝物可以重複使用,或重新用於造粒、煉油、制漆、作建築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體廢物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通用原則。回收利用不僅可以避免“視覺汙染”,而且可以解決“潛在危害”,緩解資源壓力,減輕城市生活垃圾處置負荷,節約土地,並可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技術方面

1.採取以紙代塑

紙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纖維素,廢棄後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決前面所說的“潛在危害”,但也會帶來新的環境問題:首先造紙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國的森林資源並不富裕;其次造紙過程中會帶來水汙染。另外,在效能、成本等方面,紙製品尚不能與塑膠製品抗衡,我國也有以甘蔗稈、稻草為原料生產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處於試驗階段。

2.採用可降解塑膠

在塑膠包裝製品的生產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新增劑(如澱粉、改性澱粉或其它纖維素、光敏劑、生物降解劑等),使塑膠包裝物的穩定性下降,較容易在自然環境中降解。北京地區已有19家研製或生產可降解塑膠的單位。試驗表明,大多數可降解塑膠在一般環境中暴露3個月後開始變薄、失重、強度下降,逐漸裂成碎片。如果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裡,則降解效果不明顯。使用可降解塑膠有四個不足:一是多消耗糧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膠製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視覺汙染”;三是由於技術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膠製品不能徹底解決對環境的“潛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膠由於含有特殊的新增劑而難以回收利用。

3.從法律上進行規定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膠購物袋的通知》,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膠購物袋;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膠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購物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