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文化

梅妻鶴子是什麼意思-梅妻鶴子文化典故及傳說

梅妻鶴子是什麼意思-梅妻鶴子文化典故及傳說

梅妻鶴子,文化典故。宋代林逋隱居杭州孤山時,植梅養鶴,清高自適。後作為成語和典故,比喻隱逸生活和恬然自適的清高情態。也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常見題材之一。

基本資訊

【詞目】梅妻鶴子

【拼音】méi qī hè zǐ

【基本解釋】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比喻清高或隱居。

詳細解釋

含義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比喻清高或隱居。宋·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種植梅花飼養仙鶴,終生未娶,人謂“梅妻鶴子”。

出處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人事二》:“林逋隱居杭州孤山,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雲霄,盤旋久之,復入籠中。逋常泛小艇,遊西湖諸寺。有客至逋所居,則一童子出應門,延客坐,為開籠縱鶴。良久,逋必棹小船而歸。蓋嘗以鶴飛為驗也。”

更有甚者,宋室南渡之後,杭州變成了帝都。下令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廟,山上原有的宅田墓地等完全遷出,可唯獨留下了林逋的墳墓。而這也給林逋帶來了最後的禍事,南宋滅亡之後,有盜墓賊以為林逋是大名士,墓中的珍寶必定極多,於是去挖。可是墳墓之中,陪葬的竟然只有一隻端硯和一支玉簪。端硯乃硯之珍品,那是林逋自用之物,那隻玉簪呢?終生不娶的林逋到底有著怎樣的往事,才讓他在青年時就灰心於世途,歸隱林泉終老此生?

或許他的另一首以女子口吻所寫的小詞才是他的心聲――“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己平。” 小詞一闋,隱藏著文人的幾多傷心惆悵,俱往矣!至今我們為林逋嘆息,不如為他祝福,願他在天上一切如意,能見到他一生懷念的人……但無論怎樣,他再高潔出塵,也只是個人的情懷,清和淡雅之風敵不過剛烈直腸之輩。人類社會延續,一個民族的興旺都離不開心懷天下的人的支撐。這樣的人,和他們的詞,才是宋代文人的真正精華。林逋之後,一個真正的傳奇正在默默無聞地耕耘,這個人的偉大,讓後來以品評歷代人物為己任,把刻薄當樂趣的南宋大聖人朱熹都稱譽為――宋亡,而此人不亡,為國朝三百年間第一人!——轉自《如果這就是宋史》關於林逋孤山種梅,有學者考證,認為林逋生前其孤山居處只植梅一株,而且一直如此,並非如人們常說的三五百株。請參考程傑《杭州西湖孤山梅花名勝考》,《浙江社會科學》2008年第12期;《林逋孤山植梅事蹟辨》,《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示例

兆熊說:‘像是像,不過,有最重要的一點不像。人家和靖居士是~,你卻是妻兒成群。’★唐浩明《曾國藩第一部·血祭》第二章四

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隱士的生活。

相關典故

出處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人事二》:“林逋隱居杭州孤山,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雲霄,盤旋久之,復入籠中。逋常泛小艇,遊西湖諸寺。有客至逋所居,則一童子出應門,延客坐,為開籠縱鶴。良久,逋必棹小船而歸。蓋嘗以鶴飛為驗也。”

北宋處士林逋(和靖),隱居杭州孤山,不娶無子,而植梅放鶴,稱“梅妻鶴子”,被傳為千古佳話。他的《山園小梅》詩中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梅花的傳神寫照,膾炙人口,被譽為千古絕唱。典出——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人事。後比喻清高或隱居時也作:梅鶴因緣、妻梅子鶴。

典故

版本一

北宋的時候有個叫林逋的隱士,他從小就失去了父母,家境貧寒,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但他刻苦學習,發奮上進,終於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可是林逋生性恬淡,對功名利祿不屑一顧,他非常厭惡社會上那種阿諛奉承、追逐名利的風氣。於是便在杭州西湖邊的一座山中隱居起來,過著清閒自在的日子。

林逋擅長詩文,他作詩的時候,不用多加思索,大筆一揮就寫好了,可是奇怪的是每次剛一寫好,他讀完後便立即撕掉。有人問他:“為什麼不抄下來留給後人呢?”林逋說道:“我現在隱居在山中,尚且都不想以詩出名,哪裡還想過名揚後世呢?”

林逋的脾氣非常古怪,既不娶妻,更不要孩子,但是他卻特別喜愛梅花和仙鶴。他常常四處尋訪,只要遇到好的品種,不管多貴,他都會買回來。閒暇的時候,他便一個人在院子裡賞梅玩鶴。他有隻仙鶴叫“鳴皋”,每次客人來訪的時候,如果林逋不在,童子便開啟籠子,“鳴皋”便會跑去給林逋報信,林逋看見“鳴皋”便回來會見客人。

周圍的人知道後,都說林逋“梅妻鶴子”。

版本二

宋朝時,臨安(今杭州)有個詩人名叫林逋。他幼年時死了父親,家境十分貧寒,但他讀書十分用功。

林逋成年後,以學識淵博聞名於世,但他不慕名利,不願為官,在西湖旁的小孤山蓋了幾間茅屋隱居起來。雖然小孤山離臨安不遠,但他一連二十多年沒進過城。

林逋一生有三個愛好:詩、梅花和鶴。他覺得梅花高雅,傲霜鬥雪,和自己的性格很像,因此他在房前屋後,遍植梅樹,待到臘梅開放之時,陣陣花香,沁人心脾,令他十分陶醉。

而他愛鶴就像愛自己的兒子一樣。在他的家裡,養了好幾只白鶴。他常常把白鶴放出去,任它們在雲霄間翻騰盤旋,林逋就坐在屋前仰頭欣賞。白鶴飛累了,或餓了,就會再飛回來。

天長日久,白鶴和林逋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有時林逋出遊,家裡的童子將白鶴放出,白鶴在飛翔中看到林逋,就會到他的身邊盤旋,久久不肯離去。

林逋常常駕著小舟到西湖的各個寺廟去玩,而在他出遊的時候家中卻經常有客人來。林逋就給家裡的童子講好,待有客來,就把白鶴放出,讓白鶴來叫他回家。

一天,林逋正在西湖中盪舟,家裡來了兩個客人。童子開門迎客,請客人略坐片刻,說:“我叫白鶴去叫主人回來。”

說完,他喚來兩隻白鶴,說:“快去找主人,說有貴客到。”

白鶴聽了,振翅飛去。兩個客人正將信將疑,林逋划著小船回來了,兩隻白鶴也不停地在他的船邊盤旋。兩個客人見了,稱讚這兩隻白鶴是鶴仙。

其實,這倒不是白鶴有靈,而是鶴跟林逋產生了感情,喜歡追蹤林逋的足跡,如此而己。

後來,“梅妻鶴子”這一典故,用來表示隱居或清高。

傳說

凡梅界人士都知道杭州有許多賞梅勝地,而且知道杭州西湖的小孤山有許多梅花,那裡有放鶴亭及林和靖先生墓,北宋時代的著名詩人林逋(即林和靖)就長眠在那裡。當年他在此植梅,寫過不少詠梅佳句,還因“梅妻鶴子”的佳話傳說而聞名古今。

據史料記載,林逋(公元967~1024)字君復,浙江黃賢(今奉化市)人,出生於儒學世家,是北宋時代詩人。早年曾遊歷於江淮等地,後隱居於杭州西湖孤山之下,由於常年足不出戶,以植梅養鶴為樂,又因傳說他終生未娶,故有“梅妻鶴子”佳話的流傳。直到今天,很多人都知道“梅妻鶴子”的故事,《辭海》關於“梅妻鶴子”條目這樣記載的:

“宋代林逋隱居杭州西湖孤山,無妻無子,種梅養鶴以自娛,人稱其“梅妻鶴子”。”

其實,林逋是以傑出的詠梅詩詞聞名於世的。他隱居孤山,躬耕農桑並大量植梅,寫出了不少詠梅佳句,其中《山園小梅》傳出後膾炙人口,在詩詞界引起了轟動: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這首詩不僅把幽靜環境中的梅花清影和神韻寫絕了,而且還把梅品、人品融匯到一起,其中“疏影”“暗香”兩句,更成為詠梅的千古絕唱,引起了許多文人的共鳴。從此以後,詠梅之風日盛,如宋代文壇上的幾位大家歐陽修、蘇軾、王安石、陸游、辛棄疾、楊萬里、梅堯臣等,都寫過許多詠梅詩詞。蘇軾甚至還把林逋的這首詩,作為詠物抒懷的範例讓自己的兒子蘇過學習。隨著宋代詠梅風氣的盛行,林逋之名與孤山梅花在文壇上也熱了起來,出現了:“明月孤山處士家”(陶宗儀詩),“瀟灑孤山半支春”(趙孟頫詩),“幽人自詠孤山雪”(文徵明詩)等等,到了以後的明代,詩人王 猗又有“不受塵埃半點浸,竹籬茅舍自甘心,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之句,這說明從北宋開始,由於林逋佳句的影響,確實把文人們的詠梅風炒熱了起來。

其實,孤山之梅,在唐代即已見於白居易詩。當年白居易離開杭州後,曾作過一首《憶杭州梅花,因敘舊寄蕭協律》:

三年悶悶在餘杭,曾與梅花醉幾場;

伍相廟邊繁似雪,孤山園裡麗如妝。

這證明杭州西湖的孤山在唐代即已有梅,但為什麼後來林逋的詩掩過了白詩?這不僅因為在詠梅詩中林有許多好句,還因“梅妻鶴子”佳話的流傳。此外,還與林逋的人品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政治背景有關。

40多年前在1961年3月21日的《光明日報》上,我國著名的詩詞學家、浙江大學教授夏承燾先生曾發表過《東風世界話梅花》的文章,文中提到林逋的一些情況,大致的意思是:

林逋生前,隱居孤山,當時的杭州太守,每年都要以文字保薦,向林逋送去一些粟帛。林逋在宋仁宗天聖六年(1028年)去世後,當時的皇帝宋仁宗特地賜了一個諡號給林逋,稱為“和靖先生”,由此,林逋的名氣就更大了……,這其中的原因是:原先的老皇帝宋真宗,正由於為了挽回自己在異族爭戰中失去的威信,而由大臣王欽若假造帛書放在宮門上和泰山上.鬧了一場“天書封禪”的鬼把戲。後來,老皇帝宋真宗還真的率領文武百官,裝模作樣地跪接“天書”,在濁氣沖天和腐敗的'朝政中,一些大臣與無恥文人便借“天書封禪”之機趨炎附勢,呈獻諛文。可見“天書封禪”的鬧劇,在當時是怎樣的不得人心,朝政的腐敗又是多麼嚴惡的一個社會問題!林逋對朝廷這種勞民傷財的亂政,是表示過不滿的。

夏承燾先生還認為:林逋雖然隱居於孤山,但他並不是一個遺世絕俗之人。林逋死了以後,後來的皇帝宋仁宗之所以賜諡號稱他為“和靖先生”,只不過是因他名氣太大,由於他曾被人民和士大夫所敬重和欽佩,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至於林逋“無妻無子”、“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的說法,完全是一種傳說,是一個佳話故事而已。尤其是今天在我們全國梅界,更要弄清楚這一歷史上的傳說和故事。這裡要提請注意的是:當今杭州的作家、茅盾文學獎的獲得者王旭烽女士在其江南知性之旅第二集《絕色杭州》一書裡,特地寫到了“處士林和靖”,她在文章中有這樣一段很有意味的話:

“都說林和靖終身不娶,方有‘梅妻鶴子’之說,我卻終有疑惑:那個終身只愛草木禽羽的人,果然能寫出《長相思》來嗎?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爭忍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難平’。

想來,處士林和靖也是有眼淚的,也是有愛情的。梅可愛,鶴可愛,但終究是人最可愛。我曾從杭州地方史專家林正秋先生處得知,林和靖果然是有愛情的,不但有愛情,而且還有婚姻,不但有婚姻,而且還有後代,後代大大的多,一分又為二了。一支在浙江奉化,人丁興旺。另一支更了不得了,飄洋過海竟到了日本,到了日本還不算完,竟又成了日本人制作饅頭的祖先,這幾近乎傳奇了。但奉化和日本二支林家,前些年又在杭州勝利會師,攝相於孤山祖先梅下,有林教授挽臂為證。這實在是貨真價實的尋根文化了,至於它在學術上經不經得起千錘百煉,要靠史家去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我,卻是希望隱士有後的。絕人情愛的隱士,終不如增人情愛的隱士更可信呢……”

這段文字既抒情,又合乎常理的把長久以來關於林逋終身未娶,在孤山隱居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的傳說,用以上事實作了澄清,糾正了過來,為林和靖先生還了正常人的人情味……

成語接龍

子虛烏有 → 有氣無煙 → 煙霏霧集 → 集思廣益 → 益國利民 → 民生在勤 → 勤學好問 → 問鼎中原 → 原始見終 → 終身大事 → 事在必行 → 行步如飛 → 飛蒼走黃 → 黃袍加體 → 體規畫圓 → 圓頂方趾 → 趾踵相錯 → 錯落不齊 → 齊足並驅 → 驅雷策電 → 電閃雷鳴 → 鳴冤叫屈 → 屈節辱命 → 命世之才 → 才高八斗 → 鬥雞走馬 → 馬不停蹄 → 蹄閒三尋 → 尋消問息 → 息息相關 → 關門閉戶 → 戶樞不蠹 → 蠹民梗政 → 政令不一 → 一無是處 → 處之晏然 → 然糠自照 → 照貓畫虎 → 虎穴狼巢 → 巢焚原燎 → 燎如觀火 → 火急火燎 → 燎髮摧枯 → 枯樹逢春 → 春山如笑 → 笑裡藏刀 → 刀山劍樹 → 樹上開花 → 花天酒地 → 地醜德齊 → 齊煙九點 → 點胸洗眼 → 眼內無珠 → 珠沉玉碎 → 碎骨粉身 → 身外之物 → 物極將返 → 返我初服 → 服牛乘馬 → 馬齒徒增 → 增磚添瓦 → 瓦解冰消 → 消極怠工 → 工力悉敵 → 敵國外患 → 患難夫妻 → 妻榮夫貴 → 貴在知心 → 心煩意冗 → 冗詞贅句 → 句比字櫛 → 櫛沐風雨 → 雨簾雲棟 → 棟樑之才 → 才疏德薄 → 薄技在身 → 身無長物 → 物極則反 → 反經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