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成年人的讀書方法

成年人的讀書方法大全

成年人想讀書,應該怎麼辦?下面品才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大家閱讀!!!

如何讀書

作為一個讀經人,其實是作為一個最普通的教育工作者。那麼,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其實就是對於人間的各種道理都能夠了解的人,你不能夠這樣瞭解,你就不能夠做教育。不能夠做教育你怎麼還說什麼讀經教育呢?所以,作為一個讀經人要有自覺的能力,自覺之後最好還能夠真正有學問。有什麼學問呢?除了有你自己的自覺這一方面的學問,你最好還能夠去了解世間的學問,首先要了解世間所有的教育的學說,因為世間教育學說,我們一方面說它也是有道理的、有價值的,第二方面它或許有許多人都遵從而做,乃至於現在這個時代正在這樣做。

然後,如果要更進一步,做一個讀經的教育工作者,最好還能夠有一種永遠精進不已的一個自我期勉,這個自我期勉只不過是兩面嘛,一個是為學,一個是做人。剛才說為學是講到教育,做人只講到為了孩子的教育,現在我們把做人跟為學把它普遍化,把它說為不止是為了教育這一件事情,我們本身就要儘量地追求學問,儘量讓我們的學問圓滿,就自我地盡其可能地圓滿的要求,自己要要求自己,而要求到圓滿的地步,但是圓滿是很難的餓,甚至不可能的,所以要盡其可能地圓滿。那麼,做人盡其可能地圓滿,那就不必說了,以聖人為標準,那還用說嗎?所以,每一個人都自己精進自己,做人如何誠懇,乃至於跟朋友之間或說跟同行之間,比如說同樣做教育工作,同樣開學堂,我們如何相處,這個是不容易的。往往會有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令人遺憾的一些心情產生,假如你有這樣的心情要馬上回歸,要馬上想一想,我們應該如何為人,如何處世,這個是不用說了,這個說來無窮無盡。

現在能夠說的大概就是作學問了,自己的學問也希望能夠長進,除了教育學理之外,一般說的學問要能夠長進。這個學問長進也是無窮無盡,但是我想有一些比較切身的、比較切近於我們自己可以做的,至少我建議一下你願不願意這樣做,第一點就是對於經典我們自己的誦讀跟熟悉的程度,有一些人一開始就自己讀一些,認為讀經真的很好,於是他就開始教人。開始教人之後,因為他就忙碌了,忙碌了往往就會疏忽了,就忘記了。那麼,他如果顧得教學他還是一直跟經典接觸。不過,你應該可以發現你在教學的時候,你假如只是把它當作一件工作,固然你在這個聲音當中或許也有相當的效果,當時你如果有稍微用一點心,你自己不止是想說我現在做教學工作,不止是把它當作一件工作,而把它當作你現在也在一起學習,這樣子你教學的效果不僅是對於孩子,你的教學效果會更好,你自己的所得會比較多,所以要把這一件事情當作是一件真實的事情,不要把它當作是一個你的職業、你的工作,你在應付它,要很真切地隨時對於經典的一種敬重,以及對於你能夠接觸經典的一種慶幸,一定要常能保持這一種心境,你對於經典或許你不在教學,你常常會想到再去讀它,你在教學的時候也不會流於一種無心的、應付的。你應付來教學,這些學生他的受益也打折扣,何況你自己呢?虛耗了你的青春,你耗費你的青春來陪孩子長大,這也是有遺憾的,所以希望在教學的時候是真的對經典的一種誠鑑,你越教學越感覺到自己真是找到一份最好的事業來做,這個心態一轉你的收穫就不一樣,你會越喜歡教學。每一次教學下來,都是滿心歡喜。所以,讀經不管是你教學讀經,你不教學的時候也希望多多能抽出一些時間讀經。

第二點,你已經是成人了,我勸如果讀經讀的相當熟了,一部經讀的相當熟了,你可以開始解經了。因為孩子不必解經,你大人要解經了。雖然我們說讀經以後,大部分你都有一些自己的體會,但是有一些小部分,一些屬於專家的部分最好你也能夠用點心,因為既然你讀經讀了幾百遍了,很熟悉了,你要用這一點心去做專家之學是很容易的。你不做是好像把稻子都種了,稻子都照顧了,它已經開花了結實了,你不去收割,這不是很可惜嗎?所以,你也可以解解經。或許有的人說我把很多的經都讀完了,我再解經也可以。你讀一部解一部,再去讀一部也可以。但是,你不要忘了解經這一件事情,不是那麼急,但是不要忘了。因為這增加你現實的學問,現實的學問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它也有相當的意義。有些時候有人會認為這才是很重要的工作,那些學者都認為這樣。雖然你不必認為這樣,但是你不必把他貶低的太低,說我只有讀經就好了,不懂得沒關係,你懂得一點點你就懂了嗎?所以開始解經。

那麼,解經的方法我都已經介紹過了,如果還不知道的人我現在再講一次,就是最簡便的方法。它簡便的意思就是第一個它很容易做,為什麼容易做?因為他很老實,很老實就是很笨,用笨功夫,笨功夫才是最好的功夫,就是是移注法。不要不必去聽人家講解,你就那註解來移注,移,把註解移到本文上,剛好我們的讀經教本就是大字,它有一行一行行間很大,而且都沒有註解,你就替它有註解的書,然後你讀著你的讀經本,你每讀一句話,就要問這一句話有哪一個字,哪一個詞語不瞭解,或是整句話都不瞭解。你假如這一句話詞語有不瞭解,你就去看人家註解,你不瞭解的可能人家會有注了,於是就把注移過來,移過來就是抄過來。我們初中高中生讀文言文的時候都會這一套把戲,是不是?其實那是老師告訴你的,你現在這一套把戲繼續做。高中的時候做那個把戲是為了考試,你做的很煩。現在做把戲是為自己做,你就做的很愉快。然後,最先移注的時候,你如果程度不夠會滿篇都是你寫的字,寫的滿滿的。然後你寫完以後你要拿這一本書再來讀,你讀的時候就跟以前讀經會不一樣,你是一面讀經文一面自己就在你心裡面翻譯,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能夠翻譯,就是你瞭解它的意思了。先不說道理能不能領悟,先說這個意思文義能不能解,先消文,這個佛家叫“消文”,消化文章。先消文然後再去領悟,你不消文怎麼領悟呢?所以,第一步先消文,然後你把這一本書看著你的移注你都會解了,因為你不會解就看你的移注,所以你大概都會解了,這一本書放在一邊。比如說你《論語》移完了把《論語》放一邊,再拿一本新的《論語》,你再讀《論語》,這個沒有移注了,你再讀《論語》,你看看從頭解到尾,假如遇到不會解的你還要再移一次,重複做。那麼,移了第二遍你每一句都會解了,再把這一本書放一邊,你再拿第三本再來移注,一直換書換到你整本書都是白的,沒有一個移注,你整本書都會解,這就是我書院(文禮書院)訓練學生的方法。其實,不是書院學生要這樣做,每一個人都要這樣做工夫。其實,你在做一本書你一輩子受用不盡。

這個工夫很笨的,但是很紮實,你要做的快樂千萬不要趕時間,讀書是自己的事。“古之學者為己”有兩個意義,你的學問是為己,你的領悟人生之道,你的實踐也是為己,首先先從做學問為己開始,你不要急躁。每一個人有時間就自己做,就是自我的'圓滿,盡其可能的圓滿。不是別人的,不要跟別人比,而也不要說你一定要達到什麼圓滿,世間沒有什麼圓滿,只有盡其可能的圓滿,在這裡可以用的上。

所以要做學問,首先是讀經,解經,然後再來假如可能的話就是要閱讀。因為你所讀的經沒有那麼多,你不必像要進書院的孩子一樣,要能夠背三十萬字,或是要能夠熟讀三十萬字,其實不是,你作為這樣已經成長的人,機會已經喪失的人,其實你只要讀兩三本書就夠了,你精熟兩三本書,移注兩三本書就夠了。其它就可以用閱讀的方式,就是直接做移注,或者說只有讀一讀。如果把我們讀經本都能夠移注,你不必讀幾百遍再移注,你只要把幾本開頭的書,重要的書,比如說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四本書你真的能夠讀它一兩百遍,兩三百遍很熟悉了,你把這四本書移注完了,你其它的書就可以不用讀那麼多遍也可以移注了。當然,你如果希望自己學問更大,你當然也可以別的書都先讀幾百遍再移注,然後把這些重要的,就是我們現在選出來作兒童讀經本的書,你真的這幾本書全部每一句都會解了,我告訴你——大學中文系都要請你去當教授了!

但是,學問是隻有這樣子嗎?不是。天下還有很多學問。我們有些選的書並沒有選全,你還再去讀。比如說《書禮春秋》,《尚書》有的地方像紹南文化有出版《尚書》整本,我的讀經本《尚書》只有選幾篇,你也可以把《尚書》全部讀完。《禮記》更多了,幾十萬字上百萬字。《春秋》更多了,像《左傳》一定是要看的。但是,假如你經過了這些你讀經你移注,再去看《左傳》我就告訴你——像看報紙一樣,是很容易的了。然後,我們還有一些《古文選》,古文還有很多,裡面選了《史記》,《史記》的文章很好,《漢書》的文章也很好,一些歷史的讀一讀,等等,這樣開拓出去,我們就不僅是讀經人,我們也可以算作是一個讀書人,或是喜歡讀書的人,像這樣子我們漸漸增長自己。

但是,你一定要在自己的我們的題目就是自我盡其可能地圓滿,這個是自己的事,儘量地圓滿,這個圓就是圓融,滿就是廣大。所以圓就是圓融,圓融就無礙,不要有障礙,不要自己起障礙,不要跟別人發生障礙。這個滿就是無盡,所以是圓融無礙,圓滿無盡,這兩個圓。其實講一個圓就可以了,這個圓就代表圓融跟圓滿。那麼,圓融就圓融無礙,圓滿就圓滿無盡,就是無窮無盡的學問,無窮無盡的修行。我們心裡面如果有這兩種心態、品格,同時作為我們一生的追求所在,我們會覺得我們每一天都很充實、都很飽滿,這樣子我們不僅是自己成功了,自己走向成功,而且我們的教學、推廣一定更能夠動人,不能夠動人的地方,都是因為我們自己不夠。我們再回頭過來責備自己,讓自己盡其可能地圓滿!

孩子讀書

常有父母問,如何讓孩子愛看書?父母的邏輯很清楚:讀書有益,需要用手段引導孩子愛上讀書。

這個邏輯沒錯,只是常常忽略一點:孩子通常不在意父母說的現實益處。父母期望培養語感,但孩子不在乎。

那麼孩子會為了什麼愛上讀書?孩子和成年人讀書最大的不同在於:孩子不是把書中的內容帶回生活,孩子是把自己帶進書中。

成年人的生活錯綜複雜、佔據心神,看一段文字,立刻想應用到生活。

但孩子不同。當孩子翻開一幅畫面,他用全部感官去進入那些鳥語花香,他會好奇,會入迷,會愛,會害怕,但不會估量它們有什麼實踐意義。

所以,父母想促進閱讀就做引路人,孩子越浸入,越喜愛書中的世界。這時父母不需要示範、不需要勸說,只要不把他的幻想驚醒,他就會愛。

看大海的畫是為了增長談吐知識嗎?不是的。孩子是要進入那片海洋遨遊。

允許孩子去書裡探險,忘記歸途,是父母能做的最大的對閱讀的鼓勵。希望他學到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嗎?那些只不過是旅途歸來揀的冰箱貼。

今天推薦的書,都是晴晴喜歡的,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畫面豐富。在這些書中都有多層次世界,每一幅畫都充滿奇妙的生物和事件。

晴晴最早開始反覆翻看不厭倦的,就是一歲看的《找朋友》系列立體書。小雞、小兔、水獺、貓頭鷹,動物植物的畫風都細膩逼真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