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加油!小米啦—家裡來了一個很棒的客人》讀後感250字

《加油!小米啦—家裡來了一個很棒的客人》讀後感250字

《加油!小米啦—家裡來了一個很棒的客人》它講了老師留給大家作業,在教室裡小米啦把老師的話記在心裡,對老師說他會剪一張紅色的窗花,折一個綠色的飛機,還會剪一張綠色的窗花,折一個紅色的飛機,明天會把它們帶給老師。《加油!小米啦—家裡來了一個很棒的客人》讀後感怎麼寫?以下是pincai小編為您整理相關內容,歡迎參考閱讀!

《加油!小米啦—家裡來了一個很棒的客人》讀後感250字

我今天讀了《加油小米啦》這本書,看了很忙很忙的晚上這個故事,它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它講了老師留給大家作業,在教室裡小米啦把老師的話記在心裡,對老師說他會剪一張紅色的窗花,折一個綠色的飛機,還會剪一張綠色的窗花,折一個紅色的飛機,明天會把它們帶給老師。可是小米啦晚上和父母去吃晚飯,逛商店還去遊樂園玩,這就讓小米啦一晚上都很忙很忙,把老師佈置的作業忘的一乾二淨。

看完這個故事媽媽告訴我,我要成為一名二年級的小學生了,不要像小米啦那樣,一定要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做一個很棒的小學生。我相信我一定會做的很好的。

《加油!小米啦—家裡來了一個很棒的客人》讀後感250字

“讀後感”的寫作要領很多,但如下三個環節尤為重要。

一、概括醒目,耐人尋味的標題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的組成部分。標題的優劣,直接關係到文章的好壞。讀後感更不例外。讀後感的標題一般有主副之分。副標題平實客觀,固定性強,當不論。主標題就不可小視了。

讀後感的主標題應扣緊感想的中心,突出感想的話題,同時講究語言的高度概括。這樣,會使讀者觸題心驚,引人入勝,想探究竟。我曾經具體指導過學生寫讀後感,首先要求學生提煉標題,力求題中見物,涉題有話。如許文鳳同學的《愛,人類不可缺少的太陽——讀〈守財奴〉有感》(此文發表於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圃新秀》一書),楊紅同學的《假如張海迪沒有病殘——讀〈生命的支柱〉斷想》(此文發表於《中學生寫作報》),這兩篇讀後感,就體現了上述兩種標題特點。前篇主標題用語概括凝練,運用比喻,明確了中心,能引人深思;後篇主標題提出論題,出人意料,耐人尋味。這個“眼睛”給文章打開了一個豁亮的視窗,為寫作指明瞭方向,鋪平了道路。

二、新穎獨特,具體鮮明的角度

一篇好文章讀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就是同一個人的感受也是多方面的。因此,寫作時,選好角度,特別重要。角度是發感的起點,是選材用據的規矩。確定角度的原則當是:不可過大,新穎獨特,具體鮮明。切忌面面俱到,含糊不清。應針對性強,啟發性強。最好是舍面選點,舍大求小,可正可反。如報刊上時常出現的.“反彈琵琶”,構思就很新穎,角度就很特別。角度好,會收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使讀者看後有些“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感受。

三、有理有據,切中要害的發感

讀後感是“讀”與“感”的有機結合,“感”因“讀”而發,“讀”為“感”起點。總體來說,應輕“讀”重“感”。讀後感不同於文學評論。文學評論不離文學作品本身,而讀後感一旦角度確定,重在發感,原作品只是話題的依託。發感應從已確定的角度出發,緊密聯絡自身實踐和現實生活,利用有代表性和說服力強的證據,抒發感受,評證觀點。同時,發感應扣緊主題,切中要害,運用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正反結合,力求深入淺出,闡述自己獨到的見解。不可旁敲側擊,節外生枝,泛泛而論。選據以自身實踐為重,以事實為重。標題和角度在發感時應得到充分體現。透過發感,給人以明晰的感受和有力的啟發,引起讀者共鳴。

《加油!小米啦—家裡來了一個很棒的客人》讀後感250字

一、讀後感的概念

讀後感的概念有兩重含義:一是真實的、不受任何約束的讀後感,二是一種作文的體裁,考試時要接受各種條件的約束。下面這篇讀後感,就接近於第一種讀後感。寫這種讀後感,主要是給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實,有什麼感想(當然感想應當有意義,值得一寫)就寫什麼感想,與心得筆記不同,它要展開來寫,儘量像一篇文章,儘量寫得生動、實在、深刻。一般應當寫清楚讀了什麼,有什麼感想,聯想到了什麼,對自己有什麼作用等。它不追求文體、格式框框,寫起來也可長可短。

二、讀後感的寫法

寫讀後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讀出所讀書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開來寫的基礎、中心和出發點,這個問題我們已經在上一講裡說過了,這裡就不多講了。其次,寫讀後感,有它一定的規矩,有的書上把它歸納為“引、議、聯、結”,四個字,想公式一樣。對於這些規矩我們不可以不學,考試時只要內容有創意,套用這種公式未嘗不可;但我們也不要受其所限,寫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嘗試在結構上有自己的創意,有自己的個性。但不管怎樣,讀後感也離不開“讀”對原文的引述、概括、評價等等,離不開“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這兩個字表達好了,就是好的讀後感。

三、寫讀後感的基本技巧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

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透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絡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絡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絡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絡、前後脫節。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加油!小米啦—家裡來了一個很棒的客人》讀後感250字

它講了∶有一天,小米啦給媽媽說了幾個意見,她說第六次時,看媽媽還是沒有同意,她就發了脾氣,但媽媽沒有理她,去包水餃了。小米啦躺在地板上,爸爸回來後,並沒有哄她,而是繞過小米啦,換下衣服後,就給媽媽當幫手去了。小米啦哭了起來,沒過多久,她就餓了,小米啦衝進廚房,問道∶“需要我幫忙嗎?”這一回,爸爸媽媽都點了頭。

我從這個故事裡也發現了自己的影子。有一次,我的嗓子上火,正好,姥姥帶我去拍照。路過一個小商店時,我看見裡面有辣條,就想吃了。拍完照後,我要姥姥給我買,姥姥為了我好,說∶“你現在正上火呢,不能吃辣條。”我一聽,就發了脾氣,說∶“你不就是不想給我買嗎?……”一通哭鬧。回到家,我索性不吃飯了,經過姥姥一通苦口婆心的勸說,我才吃飯。事後,我向姥姥道了歉,姥姥說∶“沒關係,你只要認識到錯誤就好。”

我明白了∶別人沒有同意自己的觀點,肯定也有他的理由。所以,不要因為這個而無理取鬧。要想一想自己的觀點是否考慮不周或者錯了。如果每個人在發脾氣之前想一想∶我這樣做對嗎?那麼一定不會產生分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