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設計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設計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設計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設計

活動目標

1、感受恐龍在運動中的身體形態,嘗試用肢體動作來模仿。

2、藉助欣賞、模仿及已有經驗,大膽表現恐龍的不同動態。

3、在合作中共同使用畫紙並能清楚地講述自己作畫的意圖。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瞭解恐龍的種類以及恐龍生活的習性、環境,已聽過關於恐龍的故事。

2、恐龍圖片多幅,繪本《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 《你很特別》。

3、水粉筆,顏料,英文報紙(或牛皮紙)。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對恐龍的認識。

教師:前幾天,我們小朋友認識了恐龍,知道了恐龍的一些生活習性,誰願意來講一講? (有霸王龍、長頸龍、翼龍、劍龍等;它們有的是食肉恐龍,有的是食草恐龍;有的是在陸地上走的,有的是在天上飛的……)

2、觀察圖片,感受恐龍在動態中的外形特徵。

(1)出示“走路”恐龍的圖片。

教師:這是什麼恐龍? (霸王龍)看它現在的樣子,你覺得它在幹什麼?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引導幼兒觀察恐龍走路時的腿的樣子)請幼兒學一學它的動作。

(2)出示“彎腰”恐龍的圖片。

教師:這幅圖你覺得恐龍它又在幹嗎?它的頭怎麼樣了?身體是什麼樣的? (觀察恐龍的腰部)恐龍的前肢和腿有什麼變化?恐龍的腳趾和剛才走路的恐龍腳趾一樣嗎?不一樣在哪裡?你們覺得“彎腰”的恐龍身體可以用什麼樣的線條來畫?

(3)出示“對打”恐龍的圖片。

教師:這兩隻恐龍它們在幹什麼?這兩隻“打架”的恐龍身體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我們只能看到這隻恐龍身體的一部分?(讓幼兒發現遮擋關係)你們發現沒有,“打架”時恐龍的尾巴是怎樣的?尾巴後面畫有幾條短線,為什麼要畫這幾條短線呢?(介紹輔助線條的作用)

●教師在出示圖片時,要注意層次性,如提供給幼兒的圖片應從簡單到複雜,層層遞進。

3、幼兒大膽作畫,教師進行指導,鼓勵幼兒畫出恐龍的不同動態。

教師:今天我們來畫恐龍,畫你自己喜歡的恐龍,地上走的、天上飛的,各種各樣。

4、展示作品,師幼互評。

請幼兒說說自己畫的恐龍在做什麼。

活動建議

☆活動廷伸 將幼兒的作品陳列在班級展示區中,讓幼兒進行經驗交流與分享,嘗試將繪畫作品編成故事進行講述。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設計

活動目標

1、欣賞國畫《葫蘆天牛》,瞭解葫蘆的基本形狀,感受中國畫獨特的韻味。

2、繼續嘗試簡單的構圖方式,表現出疏密、濃淡的變化。

3、保持良好的繪畫常規。

活動準備

1、幼兒已認識過葫蘆。

2、課件:各種葫蘆連著藤蔓的照片和國畫作品,葫蘆圖片。

3、國畫工具材料。

活動過程

1、教師播放課件,師幼一起欣賞各種葫蘆的照片和國畫作品。

(1)教師:圖上有什麼?是什麼樣子的?什麼顏色的?照片上除了有葫蘆,還有什麼?是什麼樣子的?藤是什麼樣子的?有幾個葫蘆?是怎麼構圖的?

(2)教師小結:葫蘆是長在藤上面的,藤上有葉子,葉子像手掌一樣。藤是相互纏繞的,有的粗,有的細。葫蘆和葉子的佈局有疏有密,有高有低。

2、師幼共同討論葫蘆的創作方法。

(1)教師:今天我們要畫葫蘆。你知道先畫什麼?藤怎麼畫?葉子又怎麼畫?葫蘆呢?用什麼毛筆比較合適?

(2)教師小結:可先畫葉子,再畫葫蘆。用提鬥側鋒三五筆畫出一片葉子;用提鬥按著轉兩筆畫一個圓(上面的圓小,下面的圓大),上下兩圓累加即成一個葫蘆;用小號筆濃墨、中鋒勾葉脈,畫藤。

3、幼兒創作,教師巡視,鼓勵幼兒先想好構圖方法再動手繪畫。

創作重點:先畫葉子,注意葉子的大小、濃淡、重疊變化;再畫葫蘆,有大小、高低、顏色深淺變化;最後再點蒂,勾葉脈,畫藤。

4、展示幼兒作品,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師:你喜歡哪幅葫蘆圖?為什麼?你是先勾葉脈還是先畫葉子的?

●欣賞、評價應側重於葫蘆的造型和整幅畫的構圖。

【評析】

絲瓜、葫蘆是“藤蔓植物”主題活動的代表。這兩個活動著重讓幼兒瞭解藤蔓植物的長勢和疏密的.構圖方法。教師可引導幼兒遷移此經驗,繼續嘗試繪畫葡萄、黃瓜、紫藤這些植物,為下一節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

參考資料

葫蘆天牛

以工筆畫蟲,粗筆寫花草,一般稱之為“工蟲花卉”。作品中普通的天牛和葫蘆在白石老人的筆下顯得那麼生動、可愛,富有生活氣息,飽含著老人對生活的理解和熱愛。

大班幼兒在欣賞這幅作品時,可由葫聲引入,再結合天牛充分發揮想象。欣賞重點是葫蘆的造型,特別是那個被擋住了一半的葫蘆;枯筆畫的葉子可作為幼兒學畫的參照。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設計

活動目標

1、欣賞多幅藤蔓植物作品,感受畫面的意境。

2、用討論、歸納的方法,探索藤蔓植物的畫法,並嘗試用國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3、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接觸過藤蔓植物,認識這些植物。

2、課件:藤蔓植物國畫作品多幅。

3、國畫工具材料。

活動過程

1、欣賞課件,感受畫面的內容與意境。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些好看的國畫。我們一起來看看,畫上畫了什麼?你最喜歡哪一幅?

(1)欣賞齊白石的一組小雞圖。

教師:畫上有什麼?是什麼樣子的?小雞在幹什麼?它們的心情怎樣?

(2)欣賞《鴨趣》。

教師:這是什麼植物?紫藤下有什麼?它們可能在幹什麼?

(3)欣賞《葡萄架下的貓蝶》。

教師:這幅畫表現的是什麼季節?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在葡萄架下有什麼?你覺得它在幹什麼?

2、師幼共同歸納這一類藤蔓植物的獨特結構,討論畫法。

(1)教師:現在我們仔細地觀察這幾幅畫上的植物,它們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教師:這些花和果實可以用什麼方法畫?葉子怎麼畫?怎樣才能畫出細細的藤呢? (引導幼兒看絲瓜圖,隱去葉子和其他,只留藤,重點感知藤蔓的走勢)

3、進一步欣賞其他藤蔓植物的畫,再次感受這類藤蔓植物的結構特點,併發揮想象。

(l)教師:我們發現這些植物都有藤、葉子和果實。老師這裡還有幾張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植物的藤又是什麼樣子的。

(2)教師:在這些植物下面會有哪些小動物呢?在十什麼?會不會有小朋友呢?如果你就在這些植物下面,你會幹什麼呢?

4、合作、欣賞、評價。

(l)幼兒合作創作。

教師引導幼兒進行分工,發揮想象完成作品。

(2)欣賞、評價。

教師:你先畫的什麼?後畫的什麼?還可以怎麼畫?畫上的小動物在幹什麼?你們是怎麼合作的?

(3)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看了不少藤蔓植物作品,有主藤和纏繞藤。藤蔓植物還有很多其他的種類,下一次我們再去試著畫一畫,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