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冬夜讀書示子聿的詩意

冬夜讀書示子聿的詩意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

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後,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陸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註釋]

1、示:訓示、指示。

2、子聿(yù):陸游的小兒子。

3、學問:指讀書學習,就是學問的.意思。

4、遺:保留,存留。

5、無遺力:用出全部力量,沒有一點保留,不遺餘力、竭盡全力。

6、少壯:青少年時代。

7、工夫:(做事)所耗費的時間。

8、始:才。

9、紙:書本。

10、終:到底,畢竟。

11、覺:覺得

12、淺:膚淺,淺薄。

13、絕知:深入、透徹的理解。

14、行:實踐。

15、躬行:親身實踐。

[詩意]

古人做學問是不遺餘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終歸是不夠完善的,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

陸游勉勵兒子:古人做學問總是竭盡全力,青壯年時期肯下功夫,到老了才能有所成就。從書本上獲得的知識固然重要,但畢竟還是不夠的。想做出一番成績,一定要注重親身實踐。詩的後兩句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成為廣為流傳的名句佳話。

[賞析]

詩的前兩句,作者講古人做學問總是竭盡全力。只有少年時加倍努力,將來才能成就一番事業。他從古人做學問入手,侃侃而談娓娓道來,使人倍感親切清新,如沐春風。其中“無遺力”三個字,形容古人做學問勤奮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動又形象。第二句闡述了做學問應當持之以恆的道理,同時也強調“少壯工夫”的重要性。他語重心長地告誡兒子,趁著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時光奮力拼搏,莫讓青春年華付諸東流。此乃言切切,情深深。

詩的後兩句,作者談從書本得來的知識比較淺薄,只有經過親身實踐,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他從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的關係著筆,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凸顯其不凡的真知灼見。“要躬行”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學習過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嘴到”,這是學者的一種“躬行”,二是獲取知識後還要“躬行”,透過親身實踐化為己有,轉為己用。作者的意圖非常明顯,旨在激勵兒子不要片面滿足於書本知識,而應在實踐中夯實和進一步獲得昇華。他的獨到見解,不僅在古代,對做學問、求知識之人是寶貴的經驗之談,即使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代,仍然具有較強的啟迪和借鑑意義。

[創作背景]

子聿是陸游的最小的兒子。陸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書房,樂此不疲地啃讀詩書。窗外,北風呼嘯,冷氣逼人,陸游卻渾然忘我置之腦後,靜寂的夜裡,他抑制不住心頭奔騰踴躍的情感,毅然揮就了8首《冬夜讀書示子聿》的詩,滿懷深情地送給兒子,本詩是流傳千古的第3首。本詩是一首哲理詩,寫於寧宗慶元五年(1199)。整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讀起來琅琅上口,且意境深遠,使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