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觀後感

支月英事蹟觀後感

支月英事蹟觀後感(精選5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支月英事蹟觀後感(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支月英事蹟觀後感 篇1

我想,在中國山村,在無數看不見的地方,在無數被人忽略的角落,像如意這樣的故事,或許不計其數吧。支老師以及無數支老師一樣的山村教師,她們並不是讓他們考入了大學改變了人生,而是給了每個故事以最大的生命成全,讓他們在最美的年華或最需要光亮的時候,得到了愛與關懷。

因為學校與教師,無數被貧窮限制了想象的孩子,在受盡生活的磨難之後,依然含笑看見了通向未來的路。

一生到底為什麼而來?或許有人不曾想過,或許有人不想回答,或許有人無從回答。我們就這樣不約而同地成了時間之流上的漂泊者。可是,在人們一再強調教育的生命性時,這樣的追問卻意味著歷史和未來的共生,起點與終點的相連。

在這樣的提問裡,分明立著一座高峰,它的名字叫哲學,生命的哲學。

支月英事蹟觀後感 篇2

《一生只為一事來》的可貴之處在於,它並沒有停留於道德昇華,也沒有走向俗濫的教育苦情戲,而以那縱貫一生的生命回望穿越時空,並從中開掘出並非止於教師職業的價值追問。這種連線歷史與未來、溝通展望和回眸的時空張力,使得支月英的故事不只是道德意義下的清貧堅守和無私奉獻,而是哲學意義下的人生成全與未來開啟。

命運總在未知裡神秘蜿蜒,生命的價值卻在回眸裡更加清晰。

世間職業千萬種,有哪一種職業會如此深刻地關切著個體與民族的命運?又有哪一種能聽見歷史與未來在群山之巔蒼茫應答?

在我看來,支月英之於泥洋村,就像是每個人心中的“那一條路”。她在,學校就在,那種通往世界和未來的可能性就在,成全生命的莊嚴性就在。

影片中,土生土長的“大山姐姐”以結婚的方式改變命運,下山之後便不再回頭。正如她父親所說,“心中裝著一條下山的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作為女性,她以愛情和婚姻的方式去逃離大山的閉塞,這是人性之本然,無人可以對此作出道德的褒貶。因為,她所懷抱的,不過是最起碼的文明期待。

在城市出生、長大的支月英,當她以支教的方式抵達泥洋,生活的選擇讓她看見了一條“上山的路”。憑什麼她會讓花朵一樣的年華綻放在大山深處?她生命裡那種超越苦難的篤定、執念和信仰來自哪裡?我以為,正是無數苦難的生命境遇和超越苦難的深切期許,轟然開啟了她關於生命價值的幽微思索,那是一種很可能被城市繁華所遮蔽的思索燭光。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認為,人的最大價值在於其自我實現。環視人間百態,金錢、權勢、地位以及種種繁華與榮耀,永遠在誘惑蠅營狗苟、利令智昏。人們與世界所建立的聯絡,大多取決於功利的深淺,而一時一事的得失計較又時時拘囿著人生的格局。人們習慣於共時性的橫向比照,而缺乏歷時性的縱向思索,而所謂“人生價值”,亦多流於言辭,而非信仰的抉擇。

對支月英來說,泥洋村就是她生命的舞臺,就是她足以安頓此生的全部世界。在那裡,她被需要,被尊重,被喚發,而不是被排斥,被壓抑,被漠視。相對於祖祖輩輩的泥洋村人來說,她是一個“外來者”。與那些散落在山前溪畔的人家並沒有血緣情感,但是,她又與每個家庭的祖祖輩輩的希望相連,與腳下那片土地的歷史、現實和未來相連。

多年後,做了公司老總的學生大山回到了泥洋村。其時,學生眼裡那個亭亭玉立、眼眸清亮的“支姐姐”早被山居生活暗淡了青春的光澤,而一飲一食的簡陋和粗糙,將她塑造得更像一個泥洋大媽。然而,那只是生活的表象。她像一棵樹,將根深深埋進了泥洋的大地,而所吐露的芬芳卻被一代一代山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帶向了四面八方。

那芬芳,而是支撐支老師熬過山村暗夜的力量,是她“一生只為一事”的生命選擇。多年以後,我更願意說支月英獲得不是顯赫的成功,而是一種真實的幸福。

支月英的幸福是什麼?是她在職業的起點看見了價值的終極,是她憑著樸素的信念,在“最小的天地”裡活出了“最大的自己”。

支月英事蹟觀後感 篇3

2月8日晚,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上,江西農村最美鄉村教師代表支月英當選“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平凡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們讓我們由衷感動,總有一些事情讓我們溫暖心肺。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的《感動中國》,就為我們挖掘了一批榜樣人物。這些榜樣人物雖然平凡普通,但卻提供了生命可以企及的高度,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指引。他們身上的勇敢、善良、擔當、堅強,讓13億人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麗的光輝。

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支月英,就深刻詮釋了執著和奉獻。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就曾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兩代人。

“支姐姐”到“支媽媽”,變的是稱呼,但不變的卻是執著和奉獻。她關愛孩子,資助貧困生,不讓一個孩子輟學,更是展現了築夢路上炎黃兒女的精氣神。也不僅僅是支月英,不僅僅是評選出來的《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無數炎黃兒女為了心中的夢想,也正在日以繼日善行義舉,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規範融入工作、生活、學習中。

《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每一個人物每一段故事,都浸潤著滿滿的真善美,都散發著暖暖的正能量。就以此次入選《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的十位榜樣人物來說,其大都來自基層、出自平凡,卻做出了一般人難以做到的不平凡事情。他們的事蹟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他們的精神可敬佩、可親近、可學習,可謂13億多人民群眾學習的“精神富礦”。

凡人善舉,小善大愛。將鏡頭筆端對準平民百姓,挖掘平凡人群中的不平凡故事,築夢中國將更有動力。近幾年來,江西就透過“江西好人”、“最美家庭”等評選,發掘了一大批先進典型和道德模範。在這些來自於身邊的典型引導下,民眾自覺繼承傳統美德、弘揚時代道德,好人效應如同“滾雪球”般在我們的身邊輪番滾動,推動了另一批好人群體的出現。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最美鄉村教師代表支月英的感人事蹟,讓我們在寒冷冬日裡更有暖意。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如盞盞明燈,點亮千家萬戶。這些榜樣人物也激勵著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把榜樣力量化作精神動力,付諸工作實踐,作出自身努力,為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支月英事蹟觀後感 篇4

近日,在得到通知觀看優秀黨員系列節目《榜樣》時,我校黨支部第一時間組織大家到會議室觀看,一個個激動人心、可歌可泣的故事,令我們大家都潸然淚下,讓我們由衷地敬佩這些優秀的共產黨員,他們在各個行業領域為我們樹立了標杆和榜樣,是我們要堅持不懈地追隨者。

也許是自己身為老師這個職業的原因,《榜樣》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守候大山裡孩子們的教師支月英,她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奉獻。在這個物慾縱橫的時代,她沒有隨波逐流,她把自己36年的美好時光全部奉獻給了山裡的孩子們,整整兩代人,她用自己的雙手托起了那些留守兒童求知的天空,用自己的堅守換來了未來的希望,這是多麼高尚的'覺悟啊!她是這整座大山的恩人,更是國家、民族的希望,而支撐她做到這一切的就是放心不下山裡的孩子們,他曾經說過,如果人人都走出山區,那麼山裡的這些留守兒童又誰來教育呢?因此,她選擇了堅守,卻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孩子們飛出了大山。

看完支月英老師的事蹟,再回想起自己在平時的作為,有時還為自己評職稱的事而急躁,或為自己多幹些活而抱怨,真的感覺自己是多麼的渺小,自己的境界是如此的低!我立志要想支月英老師學習,做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做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要時時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直到永遠。

支月英事蹟觀後感 篇5

週三那天去看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看後很受感動!影片講述的是支月英老師紮根鄉村教育,堅守鄉村教育的事。整部影片娓娓道來,沒有什麼豪言壯語,沒有什麼驚天之舉,很平實、很真實的把支老師的日常展現給大家。看似很平凡的每一天,最終匯聚成難能可貴的堅守,而這種堅守不是一年、兩年,而是整整39年,現在還在繼續堅守著!這種堅守也讓平凡變得不平凡起來!

由於她的堅守,讓淘小子(董大山等)、“笨孩子”等都走出大山;

由於她的堅守,讓鄉親們意識到教育的重要,讓多少“放牛娃”能去上學;

由於她的堅守,讓多少人(羅如意)、多少家庭擺脫困境;

由於她的堅守,讓商人董大山迷失的心又重新迴歸,迴歸純真、迴歸美好,而不是一味地逐利;

由於她的堅守,讓大山裡的孩子、讓鄉親們堅信:堅守就有希望,讓他們充滿信心走向美好生活!

她愛孩子們,鼓勵讚賞他們,還和家長溝通怎麼教育孩子,她的真愛真付出讓孩子有切身體會,讓他們懂事了成長了!觀看過程中,為淘小子們的惡作劇大家開心的笑,為支老師的堅守、為她的執著、為她的付出大家深受感動,有的人臉上現出晶瑩的淚花。這是感動的淚水、觸景生情的淚水,有人也許會說,看個電影,至於嗎?但這的確讓你控制不住,實在是有感而發,為這樣的師者、為這樣的老師感動、流淚正常,沒人笑話!

影片中大山深處的星空很美,風景很美,大家一致的想法是去旅遊非常好,但是長期生活在那裡的支老師,在當年她面對的是多麼艱苦的環境啊!

看後,我個人的感覺,這部影片更真實、更感人,個人感覺比《老師好》更能觸動你的內心。這部電影帶來的感受也超出了我的預期,當時是為看而看,不像《老師好》是主動去看,但看後真的是一部好電影!現在看來,好電影的標準絕不能用票房去衡量,強烈推薦大家去看,費用自付,不給報銷啊,哈哈!

真實的支老師大家可以百度,以感動中國頒獎詞作為結尾吧!

你跋涉了許多路,總是圍繞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