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海底兩萬裡》讀後感1200字

《海底兩萬裡》讀後感1200字精選

導語:從自己陌生的地方——海洋,開始的一段充滿想象的旅行。如今自己已經擺脫了過往的稚氣,但是偶有時間,還是會回味一下這本充滿奇幻的小說。在回味的同時,依舊能感受到那種奇幻的美麗。以下是品才網pincai.com小編整理的《海底兩萬裡》讀後感1200字精選,歡迎閱讀參考。

《海底兩萬裡》讀後感1200字精選

《海底兩萬裡》寫於一八七0年,是凡爾納著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第三部是《神秘島》。

在我讀過許多科幻小說後我發現並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說都像《海底兩萬裡》一樣富有強烈的可讀性。《海底兩萬裡》整部小說動用大量篇幅,不厭其煩地介紹諸如海流、魚類、貝類、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迴圈系統、珍珠生產等科學知識,成為名副其實的科學啟蒙小說。它作為一本不是憑空捏造而是遠見加博學累積成的小說,不但為對海底知識瞭解不詳盡的讀者解讀了他們的旅程,更讓後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文明。凡爾納的一切幻想或是推理都是有現實作為基礎的,例如:海底森林,穿越海底隧道(阿拉伯海底地道,蘇伊士下面一條通往地中海的地道),一塊沉沒的陸地(大西洋洲),在未來世界,一切幻想皆成為了現實。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膽新奇,並以其逼真、生動、美麗如畫令人讀來趣味盎然;情節驚險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結局出人意料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恆的魅力。

《海底兩萬裡》讓我學到了很多:在南極潛艇被困於冰下船內極度缺氧的情況下,船中人們奮力開鑿冰蓋的永不放棄的精神;在大西洋與章魚進行肉搏的英勇無畏的精神;在印度洋與鯊魚展開殊死搏鬥的知難而上的精神……其實在真實的人生裡,面對大大小小的挑戰,每一個人都必須單打獨鬥。如果我們永不放棄奮鬥,就能主宰自我。放棄,是一個念頭;而永不放棄,則是一種信念!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選擇前者,因此我們極易成為普通得沒有一點稜角的人;而有些人卻堅定得近乎倔犟地選擇了後者。這種人雖然是少數,但他們卻往往能贏得大多數人的掌聲。

這使我想到吳斌,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客車司機,然而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時,淡定的做出一系列職業規範的動作,不放棄、堅守崗位、捨己為人,用自己的職業操手保護住了全車乘客的生命安全。這看似平凡的舉動但在關鍵時刻體現出了永不放棄的高尚精神。用生命詮釋了立足崗位,盡職盡責的奉獻精神。生命對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也許他的一生都是平平凡凡、默默無聞的,但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卻是永存的,那就是永不放棄的精神。

“不服輸、永不言棄”這幾個字簡單,說來容易卻做來難。許多人都對鄧亞萍在賽場上“鷹隼一般的眼神、獵豹一般的吼聲”記憶猶新,對她拿到120多塊金牌羨慕不已。然而誰知她甚至從小到大都讓一些教練不屑一顧!但她刻苦訓練,將不可能的事變為可能。正如薩馬蘭奇讚揚她說:“鄧亞萍所表現的永不服輸的勁頭代表了奧林匹克運動員應有的精神風貌”。在平時的訓練中只要輸了就拉住對手不放,非要和人家再打一場不可,正是由於她有一種不放棄、永不服輸精神,所以意志力很強,當時很多運動員都怕她,這對我們學習、工作也很有啟迪,只要我們不放棄、不服輸,困難就會怕我們;就能取得好的成績。

這又令我想到徒步走遍全中國的探險家餘純順。在進行了近10年艱苦卓絕、九死一生的漫長旅程後,就只剩下生命禁區、殺人窪地、全世界至今尚無一人征服的羅布泊了。在生存機率幾乎等於零的殘酷現實面前,餘純順沒有退卻,沒有放棄。臨行前,他對隨行採訪他的記者說:“我也許真的會失敗,但我不能放棄這個夢想,就是失敗,我也要當失敗的英雄!”吳斌、鄧亞萍、餘純順等等那些擁有無所畏懼、永不放棄的堅定信念,不正給我們樹立了新時代不倒的豐碑嗎?

《海底兩萬裡》讀後感1200字精選

《海底兩萬裡》是凡爾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第三部是《神秘島》)

故事並不複雜:主要講述諾第留斯號(又譯:鸚鵡螺號)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為在海上見到了一條獨角鯨,出於對航海安全的考慮,也是在公眾的呼籲下,由美國派遣了一艘戰艦對“海怪”進行追逐。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又譯:阿羅納克斯)教授受邀參加了這次追逐行動。結果,追逐怪物的戰艦反被怪物追逐,並遭到“海怪”的兇猛襲擊。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僕人康塞爾(又譯:孔塞伊或龔賽伊),以及一個捕鯨手尼德蘭(又譯:內德·蘭德)落水,被“海怪”所救,此後便被尼摩(又譯:內莫)船長囚禁在這艘潛艇開始了海底兩萬裡的環球旅行,並發現那是一艘名為諾第留斯號的潛艇。最後,他們因不堪海底世界過於沉悶的生活,又設法逃走,重回陸地。

尼摩是個不明國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島上秘密建造的這艘潛艇不僅異常堅固,而且小說探險的原版插圖(20張)結構巧妙,能夠利用海洋來提供能源,他們依靠海洋中的各種動植物來生活。潛艇艇長對俘虜倒也優待;只是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潛艇艇長尼摩從此之後不再允許他們離開。阿龍納斯一行人別無選擇,只能跟著潛水艇周遊各大洋。在旅途中,阿龍納斯一行人遇到了無數美景,同時也經歷了許多驚險奇遇,例如:在巴布亞紐幾內亞他們的船擱淺了,遇到當地土著人的攻擊,尼摩船長用他的閃電擋住土著人進入“鸚鵡螺”號;在南極他們被困在厚厚的冰下,船上極度缺氧。但船上所有人輪流用工具把底部厚10米的.冰蓋砸開,逃上大海;在大西洋“鸚鵡螺”號被章魚所困擾,他們拿斧頭和章魚展開肉搏戰,一名船員慘死;在北大西洋“鸚鵡螺”號遇到一艘英國驅逐艦的炮轟,除那三位俘虜外個個義憤填膺,用“鸚鵡螺”號的衝角把驅逐艦擊沉;在印度洋的珠場和鯊魚展開過搏鬥,捕鯨手尼德·蘭手刃了一條兇惡的巨鯊。他們眼中的海底,時而景色優美、令人陶醉;時而險象叢生、千鈞一髮。透過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龍納斯終於瞭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長仍與大陸保持聯絡,用海底沉船裡的千百萬金銀來支援陸地上人們的正義鬥爭。終於,十個月之後,在機緣巧合下,這三個人終於在潛艇誤入邁爾海峽極其險惡的情況下逃出了“鸚鵡螺”號潛艇。這時,博物學家才得以把這件海底秘密公諸於世。

《海底兩萬裡》描繪的是人們在大海里的種種驚險奇遇。潛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時而險象叢生、千鈞一髮,時而景色優美、令人陶醉。美妙壯觀的海底世界充滿了異國情調和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體現了人類自古以來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夢想。凡爾納沒有到過海底,卻把海底的景色寫得如此生動,讀來引人入勝,使讀者身臨其境,表明他具有非凡的想象力。

凡爾納的小說得以廣為流傳,還因為他具有社會正義感和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他筆下的人物都是品質高尚、獻身科學的人,是英勇頑強、不畏艱險的人。像尼摩船長等反抗壓迫的戰士的形象,正是他反對殖民主義,反對奴隸制和壓迫者的進步思想的體現。

《海底兩萬裡》讀後感1200字精選

《海底兩萬裡》第一部的前半部分主要講述了“鸚鵡螺號”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為在海上見到了一條獨角鯨,出於對航海安全的考慮,也是在公眾的呼籲下,由美國派遣了亞伯拉罕·林肯號對“海怪”進行追逐。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受邀參加了這次追逐行動。結果,追逐怪物的戰艦反被怪物追逐,並遭到“海怪”的兇猛襲擊。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僕人康塞爾,以及一名捕鯨手尼德·蘭落水,被“海怪”所救,此後便被尼摩船長囚禁在這艘神秘的潛艇中,之後便開始了海底兩萬裡的環球旅行,並發現這是一艘名為鸚鵡螺號的潛艇。

尼摩船長是“鸚鵡螺號”的船長,駕駛著這艘潛水艇,是一個不明國籍的人。他友好的接待了從大陸上來的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僕人康塞爾以及捕鯨手尼德·蘭,這個人會多種語言,他不喜歡登上大陸,總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呆在海底下面,並且也不和大陸上的人們來往。

這一部分介紹了整本書內所有的主要人物,比如尼摩船長,阿龍納斯教授和康塞爾以及捕鯨手尼德·蘭等等。

在小說的這一部分,就已經介紹了一部分海底的奇妙景象,給人以流連忘返的感受。

凡爾納塑造的尼摩船長是處在資本主義上升階段,有著人文主義和民主思想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代表著新興的資產階級的利益。

《海底兩萬裡》第一部分的後半部分寫了阿龍納斯教授和僕人康塞爾以及捕鯨手尼德·蘭在“鸚鵡螺號”上的一部分經歷。主要講了主人公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他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精心研究、設計、建造了這隻獨角鯨大怪物——潛水船——“鸚鵡螺號”,他與潛水船在海底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究,但好像這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唯一目的。在這孤獨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龍納斯並與他共同經歷了一幕幕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事件。

其中有幾處是我覺得比較引人入勝:上部第二十章托里斯海峽:鸚鵡螺號第一次遭受困境碰觸到海峽的礁石而被迫停下來。然而這對阿龍納斯,他的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卻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們能在旁邊的小島上逗留了兩天,這對一個原來生活在陸地上卻因為某種原因而留在海上3個月的人來說是上天何等的優厚待遇啊!然而,在他剛想享受戰利品時卻遇到了土人圍攻。最終以尼摩船長沉著冷靜去對付土人圍攻,以及在珊瑚墓地的故事而告一段落。

從一個方面講,就是經歷了一場壯美、勇敢的旅行。從自己陌生的地方——海洋,開始的一段充滿想象的旅行。如今自己已經擺脫了過往的稚氣,但是偶有時間,還是會回味一下這本充滿奇幻的小說。在回味的同時,依舊能感受到那種奇幻的美麗。

《海底兩萬裡》第二部分的前半部分寫了阿龍納斯教授和僕人康塞爾以及捕鯨手尼德·蘭在“鸚鵡螺號”上的另一部分經歷。這一部分主要寫了他們一起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等等。讓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學文化和地理地質知識,尤其是光的折射、海洋生物的分類、採集、潛水艇的構造……這些東西如今都已變成了現實,作者儒勒·凡爾納的想象力,能在還未發明電燈的社會中預料到未來世界,把科學與故事結合,創造出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

雖然書中講述了不少有關海洋的知識,例如紅海一名是源於海中的一種名叫三稜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顏色像血一樣紅。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在讀者接受起來十分刻意或困難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見所聞罷了,這使人們對因景而生的各種想法和收穫都得以牢固的儲存。

凡爾納是在告訴我們: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當時具備一定的科學背景,否則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連想象都沒有,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學的進步。

像尼摩船長遇事冷靜,阿龍納斯教授樂於探索,康塞爾的忠實,尼德的勇敢都是我們該學習的。這的確是一本很值得一讀的好書,一次精神上的盛宴。

在《海底兩萬裡》的第二部分的後半部分,主要講了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同伴在“鸚鵡螺號”上度過的最後一段時期,包括了他們一行人到達了南極,看到了那塊大陸上的動物,並且還在那上面插上了代表尼摩船長的旗幟——一個黑色背景上襯托著一個金黃色的“N”字,後來,他們在離開南極的過程中,受到了冰山的撞擊,並且在行駛了一段路途後,發現前方道路被冰雪堵死,於是他們就往回開,但是後來他們與後面堵上的冰山撞上了,被困冰中,“鸚鵡螺號”的四周,上面下面,都是不可透過的冰牆,而且缺少空氣。於是他們開始鑿冰牆,從下部的薄弱冰層鑿,但四周的冰牆已經開始了冰凍作用,於是尼摩船長開始噴開水以升溫,為鑿冰工作爭取了時間。最後,下部冰層還有一米厚的時候,“鸚鵡螺號”用重量把它壓碎了,並且以驚人的每小時四十海里的速度前行,再用那巨大的衝角沿對角線的方向衝開冰層,獲取了新鮮的空氣。後來,他們又沿南美洲部分海岸走經過墨西哥灣,抵達歐洲。這時,尼德·蘭計劃著逃跑,卻意外的遇上了章魚,他們於是不得不與章魚戰鬥,而且損失了一個同伴。後來,一天晚上,阿龍納斯教授和尼德·蘭及康塞爾逃跑,在即將放開小艇時,遇到了北冰洋大風暴,卻因螺絲釘松下導致小艇丟擲,最後脫險。

到小說結尾,尼摩船長所做的一番事:攻擊其他國家的戰船並擊毀。又給他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使人琢磨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