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優美段落> 關於小學六年級語文劃分段落與概括段意畢業複習及練習題

小學六年級語文劃分段落與概括段意畢業複習及練習題

關於小學六年級語文劃分段落與概括段意畢業複習及練習題

  劃分段落與概括段意畢業複習指津

  重慶市萬州區沙河小學 熊建峰

  劃分段落與概括段意複習目標

  1.理清文章的思路,熟練地劃分文章的段落。

  2.準確地概括段落大意,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劃分段落與概括段意方法指津

  劃分段落方法指津

  分段,就是按文章的邏輯順序,理清思路,分出幾個部分,這是讀懂文章的基本要求。閱讀時給文章分段,在於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一、分段,應遵循的原則。

  1.單一性原則。一個段落只有一個單一的內容,而意思聯絡不密切的自然段不能合併在一個段落裡。

  2.完整性原則。同屬一個意思的幾個自然段要合在一起,不能分在幾個段落裡。

  3.連貫性原則。一篇文章各段的意思是連貫的,它們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絡,互相銜接。

  二、分段,應瞭解的劃分依據。

  1.按事情發展階段分段。一篇記敘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寫清楚。無論順敘還是倒敘,文中都有原因、經過和結果。分段時就是要找出哪兒是起因,哪兒是經過,哪兒是結果,把它們單獨作為一個意義段。如《凡卡》是按時間順序寫的。即全文分為“寫信前,擔心(第1—2自然段)——寫信時,傷心(第3—19自然段)——寫信後,希望(第20—21自然段)”三部分。

  2.按時間推移變化分段。有的文章是按照時間推移的順序寫的。在敘述內容時,往往用了一些表示時間推移的詞語或句子,分段時找出這些詞句,將同一時間的內容歸為一段。如《十六年前的回憶》除開頭外,文章是按時間的推移變化來敘述的:那年的春天,被捕前(第2—7自然段);4月6日,被捕時(第8—17自然段);十幾天後,法庭上(第18—28自然段);4月28日,被害後(第29—32自然段)。這樣課文的主體部分可以分成四個段落。

  3.按地點變換分段。一般遊記、參觀、訪問類的文章多采用此種方法。閱讀時只要把文章中標明地點變換的詞句找出來,然後把屬於同一個地點的內容歸為一段。地點變了,就另換一段。如《草原》按照地點變換寫了:初入草原——目的地——蒙古包外——蒙古包內——蒙古包外。這些內容可以分成幾部分呢?“初入草原”為第一部分,“目的地”為第二部分,“蒙古包內外”為第三部分。

  4.按事物材料性質分段。一般狀物、用幾件事寫人的文章,大多采用這種方法分段。閱讀時只要瞭解了作者從幾個方面來描述人或物的,就可以一個方面歸為一段。比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作者按事物的材料性質用空行來分段:眾人悼念魯迅——談論《水滸傳》——笑談“碰壁”——救護助黃包車伕——關心女傭。

  5.按文章結構關係分段。有的文章開頭總起或結尾總結,或這兩者都有(即總分總關係)。對於這樣的文章,在分段時可以把總起段和總結段各為一段,把中間分述的內容合為一段。如《索溪峪的“野”》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索溪峪的“野”的?開頭概述索溪峪總的特點是“野”,接著從四個方面具體描述——山是野的、水是野的、野物“野”性十足、遊人的“野”。這樣全文分為兩段。

  三、分段,應掌握的思考方法。

  分段的思考方法,主要有三種。最重要的是“整體分割”,在大致瞭解全文內容的基礎上,利用文章結構的規律性知識,分析一下段落之間的邏輯聯絡,從而把全文分成幾個階段或幾個方面。

  此外,還有“重點突破”和“相鄰合併”兩種。“重點突破”是先看文章重點寫什麼,找出重點段的起止點,然後照顧其前後寫什麼,可分幾段;“相鄰合併”是在概括自然段段意的基礎上,把描寫說明同一方面的鄰近的自然段歸併成結構段。

  概括段意方法指津

  概括段意是一種重要的閱讀能力,也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功。它是理解文章內容思想的基本環節,是分析、感悟文章的重要手段。

  一、概括段意的要求。

  概括段意,一是準確,即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點內容,而不能從思想角度去概括;二是簡潔,即言簡意明,但不能寫成提綱式,如“原因、經過、結果”;三是完整,即通順明白,應該是完整的陳述句,不能是片語或疑問句。

  二、概括段意的方法。

  1.摘錄原句法。把能概括全段內容的句子摘下來,作為段落大意。比如段落的中心句、總起句、總結句,以及承上啟下的'過渡句,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作為段意。如《詹天佑》第一段的中心句是“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可以直接引用它作為段意。

  2.串連要點法。一個段落由幾個自然段組成,首先找出各自然段的意思或要點,然後把這些自然段的要點串連起來,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出段意。如《詹天佑》第三段講了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三個方面的具體工作,因此段意可串連為:詹天佑主持工程技術人員勘測線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

  3.取主舍次法。一段話裡如果有幾層意思,往往有主次之分。概括段意時應抓住主要的意思,捨去次要的,就得出段意。如《草船借箭》第一段,寫了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既有周瑜的詭計,又有諸葛亮的對策。從全文看,事情的起因在周瑜身上,因此,歸納段意得抓住“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歸納成“周瑜妒忌諸葛亮,用短期內造十萬支箭來為難他。”

  4.歸併升級法。有些段意,可採用把同類概念歸併為高一級概念的方法來歸納段意。如《賣火柴的小女孩》第二段(第5—10自然段)寫了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次又一次擦然火柴後出現的種種不同的幻景,段意可以概括為:賣火柴的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後,她看到的美麗幻景。

  5.抓住要素法。記敘文的段意可以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為據進行概括。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四段的段意可以概括為:一個北風怒號的黃昏,伯父在大街上熱情地救治和幫助受傷的黃包車車伕。

  劃分段落與概括段意導學示例

  斷尺

  星期天,我和申明等同學代表學校去參加市裡舉行的數學競賽。||

  到了地點,一張佈告映入眼簾,上面端端正正寫著:“考生必須準備鋼筆、尺子、橡皮……”我瞥了一眼,沒有在意,胸有成竹地走進了考場。

  預備鈴響了,離開考只有5分鐘了。我開啟書包,拿出文具盒、草稿紙。咦,尺呢?我呆住了。於是我又翻了幾遍書包、文具盒,仍不見尺的影子。我不禁(jīn jìn)暗暗責備自己太粗心,尺,尺啊!考試中一定會有畫幾何圖形的題目,這可怎麼辦呀?我可真像是吃了二十五隻老鼠——百爪撓心。再看周圍,同學們早已做好了準備,我更是急上加急,簡直六神無主了。||

  “徐斌,什麼東西丟了?”坐在我身後的申明見我這副模(mó mú)樣,關心地問。

  “尺!我忘了拿尺……”我在座位上,望著文具盒發呆,額角(jiǎo jué)上滲出了汗。

  離正式考試只有兩分鐘了。我如坐針氈。猛聽得身後“咔嚓”一聲,我驚奇地回過頭,申明將一截新塑膠斷尺遞到我手裡,我愣住了,“啊,多漂亮的新塑膠尺呀!”。我深情地望了望申明,他正拿著另一截斷尺,衝(chòng chōng)著我點頭微笑。我控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一隻手緊緊地握住斷尺……||

  考卷發下來了,我小心翼翼地畫出了符合題意的圖形。此時,我覺得“斷尺”成了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了。||

  1.短文已用“||”分成了四段,說說分段的依據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給每段加一個小標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為什麼覺得“斷尺”成了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題一點通

  1.記敘文一般按時間推移、地點變換、事情發展階段、事物材料性質、文章結構關係來組織材料。仔細一讀,就會知道這篇文章分段的依據是按事情發展階段來劃分。

  2.小標題一般從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思想感情等某一方面去體現這一段的重點,它不必顧及全面,語言要簡潔明瞭,不可羅嗦,一個詞語就行。這篇文章側重敘事,因此,我們抓住各段記敘的事情就可以擬出小標題:去參賽、忘帶尺、借斷尺、做試題。

  3.只要聯絡上下文,就能其中的思想感情。因為在緊急關頭,斷尺幫助我畫出了符合題意的圖形,提高了競賽成績;斷尺更包含申明同學那樂於助人、關愛他人的好思想,所以“我”覺得“斷尺”成了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

  看軍事表演

  星期天早晨,我們興致勃勃地來到武警駐地,準備看軍事表演。

  操場四周,挺拔的松樹像戰士一樣整齊地排列著。我們坐在樹陰下,盼望著,盼望著。“一、二、一……”一隊武警戰士邁著整齊的步伐入場了。

  首先是列隊表演,戰士們按著“稍息”、“立定”、“跑步”……的口令進行操練,隨著一聲“立……定”,戰士們像鋼鑄一樣,站在那裡一動步動。他們的表演吸引著我們,(突然 馬上 頓時),操場上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緊接著,幾位戰士的對攻表演開始了。他們站成兩排,時而迅速出擊,時而巧妙躲閃,時而靈活跳起……個個步伐堅定,動作(靈敏 敏捷 靈活)。“殺!殺!”的吶喊聲催人奮進。過了一會兒,又有兩個戰士出場表演擒拿,一個當假敵人,一個做我方戰士,頻頻向對方發起進攻。經過(動人心魄 扣人心絃 驚天動地)的搏鬥,“敵人”終於被打倒在地。兩位戰士的精彩表演博得了一陣又一陣的掌聲。

  表演結束了。武警戰士那威武的氣概和勇猛頑強的精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按事情發展順序把文章分為三段。

  2.概括第二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談談文章結尾有怎樣的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題一點通:

  1.只要注意文中“來到武警駐地”、“首先是列隊表演”、“緊接著”、“過了一會兒”、“表演結束了”等短語,就容易看出事情發展的階段順序。首尾自然段各為一段,中間的為第二段。

  2.概括段意必須從內容的角度出發,抓住要點,敘述清楚完整,不可羅嗦。這段的大意是:武警戰士精彩的列隊、對攻和擒拿表演,博得了掌聲。

  3.結尾常用的方式有總結式、哲理式、抒情式、餘味式、比喻式、反問式、引用式等等。而好的文章結尾能總結全文,畫龍點睛,引人深思,讓人回味無窮,給人美的享受。細讀這個結尾它具有總結全文,點明中心,照應開頭的作用。

  劃分段落與概括段意實戰操練

  最大的麥穗

  古希臘有一位大學者,名叫蘇格拉底。一天,他帶領幾個弟子來到一塊麥地邊。那正是大熟的季節。地裡滿是沉甸甸的麥穗。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你們去麥地裡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弟子們聽懂了老師的要求後,就走進了麥地。

  地裡到處都是大麥穗,哪一個才是最大的呢?弟子們埋頭向前走。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他們總認為最大的那一穗還在前面呢。雖然,弟子們也試著摘了幾穗,但並不滿意,便隨手扔掉了。他們總以為機會還很多,完全沒有必要過早地定奪。

  弟子們一邊低著頭往前走,一邊用心地挑挑揀揀,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

  突然,大家聽到了蘇格拉底蒼老的如同洪鐘一般的聲音:“你們已經到頭了。”這時,兩手空空的弟子們才如夢初醒,他們回頭望了望麥壟,無數株小麥搖晃著腦袋,似乎在嘲笑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