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議論文> 牛年說牛議論文(精選5篇)

牛年說牛議論文

牛年說牛議論文(精選5篇)

  相信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尤其是應用極其廣泛的議論文,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透過擺事實,講道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主張的文章體裁。那麼問題來了,議論文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牛年說牛議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牛年說牛議論文 篇1

  時光這老小子跑得確實夠牛的,無影腿一撒,轉眼09年已過了一個多月。按舊曆來算,這牛年也過去了快兩百個鐘頭了。野語有云:“一年之計在於春。”這新年伊始,我輩雖是庸庸之眾,也得打起十倍於平日的精神,更加努力奮鬥;何況今年還是牛年,若精神不牛,豈不是對不住五千年祖宗之智慧乎?

  既是牛年,那麼就先在方格紙上犁上篇牛文吧,也算是應時之作。很多人新年說牛,開口要麼就是:“吃的是草,擠的是奶。”、“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那麼幾句;要麼乾脆學習吹牛大王吹起牛來了,其實這樣的話聽多了,也就不牛了!因此,我就不打算再這麼老套地繞舌,再說,作為一個支援環保的地球人,少說廢話總是好的。

  言歸正傳:經常在網上看新聞、關心時事的朋友,對於“牛”字肯定不會陌生,甚至可以說,我們是頻繁地遭遇“牛”的襲擊,彷彿我們這群“笨民”(韓寒常如是說)都整天穿著大紅衣裳在牛面前大跳鬥牛舞,成心惹牛來撞似的!其實是牛自己逼不眼前來讓我等小民嚇一身冷汗罷了。

  本來吧,牛在我印象中溫文老實,是埋頭苦幹的好榜樣;但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我們在網上所遇到的牛,十有八九屬於狂牛或瘋牛類,而且,這牛還是一頭比一頭更慓更悍更兇!

  這不,光是剛過去不久的08年,就有不少鬥志昂揚的牛在我們眼前橫衝而來,其勢科簡直讓我聯想起《幻城》裡萬牛狂奔的景象。先是“最牛縣委書記”派人進京抓記者,然後“最牛海事局黨組書記”的猥褻行為和所謂“醉後牛話”,繼而又有“最牛房產局長”帛至尊煙戴名牌表,最後還有“最牛宣傳部長”信誓旦旦要佔領“天涯”,讓有目不暇接,看的眼紅,斗的也眼紅!我想,現在若是有那麼幾天不聽到些牛人牛事,大概有人會懷疑這地球是不是就剩他一個人了!

  當然啦,這些人和事雖牛,但我可打心眼裡不希望他們在這個“大好”的牛年依舊扎堆地出現,我不很天真地希望這些“狂牛瘋牛”能少些再少些,最好就是出現的“牛”能如“史上最牛官腔”一樣最終被證實是假的!至於09牛年我們的股市能否牛氣再現,中國經濟能否有牛氣沖天的機會,那就得看我們能否勤勤懇懇、認認真真做事了!!

  牛年說牛議論文 篇2

  在印度,牛是一種最神聖的動物,有些宗教信徒甚至會說:“Cow is mymother。”的確,牛可以稱得上是我們的母親。

  為什麼這麼說呢?來到農村後,你就會真切地感受到這一點。往田野裡看吧!那一頭頭精壯的牛,如同幾百年前的黑人奴隸,為人們辛苦地勞作著。有一頭牛我的印象很深刻,它已經很老了,全身瘦骨嶙峋,在田裡勞動時顯得很費力,幹一會兒歇一會兒,還不住地喘著粗氣,它的主人看得不耐煩了,一鞭子抽了過去,重重地打在它身上,老牛隻是輕輕叫喚了一聲,一句話也不說,低下頭來。繼續著那辛苦的勞動。

  牛其實是一位實幹家,與之相對的是夢想家,所謂的夢想家,只知道安閒地坐在椅子上,做著那些美好的但無多大意義的構想,結果往往是一事無成,你看牛,它們沒有半句浮誇,半句炫耀,只是腳踏實地地幹著。我想,我們的生活中不正是應該多一些像牛一樣的實幹家嗎?

  “世人聽我說緣由,獸中最苦是耕牛,春夏秋冬苦出力,適時耕種求全收,規勸世人喜耕牛,人畜兩旺樂悠悠”這首牛歌,歌頌了牛的鞠躬盡瘁,勤勞無私。也正是因為這樣,不論風流才子,還是英雄領袖,都喜歡把牛作為精神偶像。

  牛和驢都有嘴,而兩張嘴的功能不同,前者默默無聞,躬身吃草,有更多的力氣奉獻人類,而後者急功近利,譁眾取寵,這也是人類喜歡牛而不喜歡驢的原因之一吧。

  願大家在這新的一年裡,做一頭啃草的牛,默默地汲取知識,併為集體奉獻出一點什麼吧!

  牛年說牛議論文 篇3

  今天是牛年的第一天,從昨晚12點開始,我出生後的第二個本命年就匆匆忙忙地趕來了。

  自從度過了我的第一個本命年——香港迴歸年,這一年終於在我的期盼中來到了。有一首歌就唱過:本命年的運氣特好,可以消災消難。打我聽過這首歌,就一直在埋怨我自己:我出生時的'事我怎麼一點也不記得了呢?一定發生了什麼好事,都怪我當時不懂世事。

  在新年的鐘聲中,我迎來了我的幸運之年。這一年一定會發生什麼好事,我有預感哦!

  這不,第一天,我就吃了一頓大餐,現在想起來還流口水呢。這種快樂一定要找人一起分享,在牛年的第一天,我向大家說聲:“HAPPY牛YEAR”,祝大家牛年大吉。這時候的祝福可是不一般喲。

  說到牛,魯迅先生曾說過:“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句話講得切實。雖然不清楚牛是願意還是不願意,不過牛吃的是草,出的是奶倒是真的。也許這句話已經講了很多遍了,但大多數人都是說牛毫無怨言,我就不認為這樣,牛雖然這樣做,可又不是說牛是心甘情願的。

  我認為牛一定有怨言,因為生活中的每個人,無論他的作品有多好,都不能證明他是任勞任怨的。雖然有怨言,但還是完成了。我覺得牛的可貴之處應該在這裡。

  牛不是那種只會說空話,實際行動卻邊影都沒有的動物,即使它對自己的條件、回報很不滿意,不也是踏踏實實地完成自己的事了嗎?

  牛做事也許不是無怨的,但它一直堅持下去,一直勤勤懇懇地做完了它應做的事。我想人也應該如此吧,做好自己的那一份事。

  我屬牛,我驕傲。我驕傲,我屬牛。

  牛年說牛議論文 篇4

  今年是牛年,許多人都著急貼出與牛有關的東西,根據中國的土的掉渣子的習俗,屬牛的要穿紅衣服、紅褲子、紅鞋子、紅襪子,點點點。幸好不是我的本命年,穿一身紅,太難看了。蒼天啊,大地呀,是哪位天使大姐在幫助我呀!走在大街上,到處是老黃牛的標誌。

  傳說,人間本是沒有牛的。天庭上的太上老君為了實行上級一號檔案,下凡去探察人間,發現人們都在辛苦勞動,不禁憐惜起來。回到天上後,踱來踱去想解除人間的苦痛。突然,他瞧見了兩頭老牛正閒得無聊,便用半缸口水把他們勸下凡間,為人民勞動,牛繁衍生息,發展成了今天的牛滿人間。

  由此看來,牛是天上的神物,當它們來到人間後,風裡來,雨裡去,勞苦耕作,從不叫苦,令人欽敬。

  牛性情馴良溫和,不善於發怒,體態雄健,沉穩剛毅,力大無窮,勤勞堅韌,為人們無私奉獻,奶牛為我們產出香甜可口的牛奶,耕牛為我們辛勤勞動,肉牛為我們提供美味的牛肉,比如本人,就愛吃孜然牛肉片,美味無法擋呀!

  牛郎織女的故事,想必是眾所周知的,老黃牛也起到了關鍵作用。如果沒有老黃牛,牛郎織女就不會相識;沒有老黃牛,牛郎織女就不會再相遇;沒有老黃牛,牛郎不會披牛皮上天找織女,由此可見,老黃牛在此故事中,可謂另一重要角色。

  生活中,牛常被人稱為老黃牛,而生活中也不缺少老黃牛,比如大街上的清潔工,灰裡穿,車裡過,為大家工作,從來不說一聲苦,永不言放棄。

  牛年到了,不管屬牛的還是不輸牛的,我衷心希望人們牛氣沖天,牛年更牛!

  牛年說牛議論文 篇5

  清晨的朦朧中,總有它辛勤勞作的背影;夕陽的晚霞下,依舊是它忙碌的堅持。從古到今的讚譽,都烙印著牛深深的足跡,蹋實而穩健。圖騰,生肖,詩詞,水墨畫,無不彰顯出人們對於牛的喜愛與佳贊。

  沉默的奉獻是牛特有的品質。因它的忙碌,春天的清風帶上了活力的氣息,生活也因之而變得充實。夏日的驕陽下,不變的是它揮汗如雨的身影——儘管喘著粗氣,卻不曾停下它奮力耕耘的步伐。秋天的豐收裡,金黃的浪兒中,仍有它勞碌的歌聲。冬日的寒冷也沒有讓它退卻,奉獻是它不變的曲調。如詩所言:“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它就是這樣無私,酷暑嚴寒從未羈絆過它奉獻的腳步。貫穿了四季,跨越了時代,上至於古,下至於茲,尋到的都是它默默為人們奉獻的勤勞。

  牛的勤勞在時間的流逝中愈發的刻苦銘心,而牛的忠誠則更歷久彌新,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七月初七的傳說永遠是動人的。天河兩岸,孤獨的對望,愛情深入時間,千年不曾褪去它耀眼的色彩。描繪的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感傷與“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忠貞,或許傳說最唯美的不是過程,而是結局。然而不能忘卻的是那頭老牛,從生至死,一直守護著它所要守護的一切。雙眸明亮,淚水也淡不去它對牛郎的憂心與忠誠。生,以垂垂老矣的薄力耕犁那片土地;死,以粗礪的老皮助牛郎飛天。它讓牛郎織女的愛情在凡間續寫,讓本應天地相隔的思念在七七的鵲橋上相會。以畢生之力,盡忠於主人,牛的忠誠在傳說的頌詠中散出濃濃的暖意。

  溫順是牛的性情,但它剛柔並濟,柔中有剛。一曲高昂的戰歌,霸氣的挺首與豪邁的闊步踏出它鬥志昂揚的風範。大約常常聽到的“牛市”,也源於此吧。而今的世界,卻已然黯淡了下來。千瘡百孔的金融業,在愈演愈烈的次貸危機下岌岌可危。瀰漫著不安與恐慌的氛圍,人們難以回味曾經風光的“牛市”。回憶的痛苦卻遺忘不了,面對的是挽回不了大勢,從此如何?可牛畢竟是“牛”,它不會就此退縮,即使是暫時陷入了困境,它定不會倒,更不會一蹶不振。衝勁與勤勞的化身,總會掃卻蕭條的悲涼,重畫一幅磅礴山水。不久的未來,某一天,又是“牛時代”的到來。

  牛年說牛,是希望牛年如牛,讓我們在生活裡有著充實的幹勁,不懈的耕耘,對夢想的忠誠和突出重圍的衝勁。生活其實是在重複,但重複的日子裡我們一直在找尋著新的動力,新的目標,就像牛一般,儘管每日勞作,但確定的目標讓它可以頂著烈日不停地奮進。不論如何讚頌牛的品質,生活與人生裡,它給以我們的不僅僅是它的勤勞與忠誠,更教會了我們面對生活,譜寫人生的態度與智慧。

  願如牛,奮進的衝勁和持之以恆的努力讓每一個人都有真正的“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