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俗> 【實用】家鄉的習俗作文五篇

家鄉的習俗作文

【實用】家鄉的習俗作文五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習俗作文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

  春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我的家鄉—莆田,每當春節一到,家家喜氣洋洋。家家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還有做我最喜歡吃的“紅團”,它的餡有綠豆餡和糯米餡,我最喜歡吃糯米餡的“紅團”了,一口咬下去,那甜甜的糯米餡讓我吃了還想吃。

  莆田人的春節是從初一過到初五,俗稱“五日歲”初一早上吃完線面,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新衣服,出外“遊春”娛樂,走親訪友拜年。初二不串門,初四過大年夜,跟除夕一樣,初一和初五都過大年,是不是很特別呢?

  我喜歡家鄉的春節,除了吃大餐,還能放很多煙花和鞭炮,真熱鬧!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見來?”元宵節明月當空,處處張燈結綵,好不熱鬧。

  說起元宵節,還有個不小的來歷呢。

  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一天,東方朔看見一個名叫元宵的宮女因無法盡孝而準備投井,阻攔下後便決定幫她回家。於是,他用計使民眾以為有天火降世的焚身之災。傳到皇宮後,他便讓漢武帝讓民眾在十五晚上掛燈,放煙火來躲避“天火”。

  之後,由於沒有天火,漢武帝大喜,便有正月十五的元宵節。

  春節過後,元宵節很快就到了

  這天一大早,我便和媽媽做起了元宵。小小的元宵圓圓的,白白胖胖,十分可愛。

  “咕嘟咕嘟——”元宵在沸騰的水中不停打滾,如同魚躍龍門般七上八下。一顆顆晶瑩飽滿,饞得人垂涎三尺。

  晚上,便到了一天最重要的環節——燈會。大街上火光四射,將人們的臉龐照得紅通通,盡顯一派生機。

  街旁,四處掛著大紅燈籠,各式各樣的紙燈、紗燈。“賣燈籠嘍!”小販一聲吆喝,孩子們便一窩蜂圍了上去,你爭我搶,氣氛頓時變得熱鬧起來。

  “譁——”一朵煙花穿入漆黑的夜空,綻放出美麗的火花。夜空頓時佈滿了成千上萬的火花,如天女散花,又似牡丹盛開。盛開、落下……隨即,便又是一輪優雅的`綻放。

  元宵節,願你在那燈火闌珊處,與家人共度歡樂!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

  端午節的早晨,爸爸要趁早去砍那些還掛著晶瑩露珠的艾葉,選出鮮綠的艾葉,掛在門楣上。爸爸說,艾葉越綠,它的氣味就越濃郁,就越能清新空氣。端午節那天,屋子裡瀰漫著奇特的清香。媽媽說待艾葉幹了,可以用開水泡了喝,那樣可驅五毒,治百病。每次端午過後,媽媽就泡一壺,讓全家分著喝。艾葉水雖良藥苦口,可苦澀得難以下嚥,在媽媽面前勉強喝一口,媽媽一轉身我就吐出來。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4

  清明節,在陰曆四月五日,最適合農耕。其前後氣溫回暖,最大機率下小雨,杜牧寫的《清明》就讚頌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今天中午,回到奶奶家裡。本來想著能大吃一頓,但奶奶只是端出了一盤饅頭,旁邊還有一碟鹹菜。我跑過去拿了一個大的,以為是饅頭糕。結果,咬了一大口。“怎麼這麼硬?好涼啊,跟冰塊是的好難吃。”說著就要扔到水泥地上,卻被奶奶一把抓住,說:“你就將就著吃吧!”我死活不吃,腦裡卻閃出一個想法:四月四日為什麼要吃涼的?我搶來爸爸的手機,在網上查了查。原來,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是為了紀念介子推,所以這天要吃涼的。到了晚上,吃了幾個饅頭,我便悻悻地睡了……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5

  我相信每個人都會熟悉新年。這是春節的重要活動之一。在我的家鄉福建,新年問候可以分為兩種型別:

  第一,年輕一代在家裡依次向長者致敬。在舊社會,人們不得不跪拜。雖然有人鞠躬,但大多數人只說“新年快樂。、“長壽”或者類似的東西。在收到年輕一代的新年問候後,長輩應該送紅包或紅橘子。

  第二是親戚朋友之間的新年問候。除夕之夜,客人們向主人鞠躬,祝他和家人萬事如意,安森新年繁榮。主人鞠躬以示祝賀。孩子們也會得到一份工作。新年錢”至少有兩個紅橘子。親戚和朋友用新年互相問候,當你開始時,你應該大聲說“新的是最好的,對方回答“每個人,每個人”為了表示對方滿意。兩個紅橘子和一些糖果將被帶來迎接新年。另一方將接受禮物並歸還紅橘子,以示雙方都很幸運。但是,首先要向長輩和親戚的老師拜年,否則是不合適的。然而,第一個去的家庭不是王,吳或桑。

  目前,迎接新年的習俗仍然盛行,電話迎接新年的新內容已經增加。新年鐘聲一響,人們就拿起電話問候他們的親戚和朋友。它既及時又方便。電話拜年的習俗也變得很流行。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