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四單元]寫一篇散文> 林語堂散文讀後感範文

林語堂散文讀後感

林語堂散文讀後感範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林語堂散文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林語堂散文讀後感1

  最近讀過了《林語堂散文選集》這本書,感受頗深。

  本書以一種新的風格來撰寫文章,讀者在一字一句中很容易就能看出作者林語堂的幽默和觀點獨特等特點,他常常就一個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來談論,從而得出一個全新的觀點。

  在《論買東西》這篇文章中,作者便以自然、流暢的語言,帶領著讀者來重新認識我們熟悉的“買東西”這件簡單的事情,文中作者就以自己的經歷為例子來談:本是不想買東西,只在門外看看,卻因為一時感情衝動,總是看而不去買也實在尷尬,便由停足觀看改為跨進店門,這種事情在我們身上也確實很多,本來只是去逛超市,散散步,舒暢一下心情,卻往往做上一筆“小交易”,帶一大捆東西回家,這也實在難免。

  而接下來作者又寫了“見人下菜碟”這種近代社會人們的通病,又讓人聯想回味一番,也為下文做了一個簡單巧妙的鋪墊,最後作者寫到了“孩子”,便巧妙地將文章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因為孩子的眼睛、心靈是最純潔的,沒有陰險與虛偽,“人之初,性本善”,只有與小孩子做交易時,我們才能真正感到高興,而這也正是買東西的本質與藝術。

  賣家高興,買家也同樣高興,我想真正能做到的,現在恐怕也只有只有小孩子了吧,就像作者在文中最後一句提到的“心不必明,性不必見,只看看小孩子好了。

  讀過這本書,我認為寫好一篇文章其實只需用樸素的語言記錄自己內心對某個事物的的真實感受或某種看法,就像小孩子的心靈一樣乾淨、純潔,這便足以讓讀者產生共鳴,讀懂你想表達的心意,這便是一篇成功的文章了。

  林語堂散文讀後感2

  林語堂是學貫中西文化的大學者,有著非常豐富的知識積澱。今晚讀完了他的散文集,深切感受到其中的那份幽默。開篇的第一篇文章講“殺人記”,用一種冷幽默的筆觸諷刺了官樣文章的食之無味和社交禮節中的冗餘。

  在他的散文當中,唯一一個我不贊成的觀點就是對於女性和子女的認識。林語堂先生在文中寫道:“一個人在政治上、文學上或藝術上完成了偉業,其報酬只不過是智慧上幾聲輕微的歡笑而已,可是一個人看見自己的孩子長成起來,其報酬是極真實的,不是言語所可以表達的。”對此我不敢苟同,正如他在其他的散文裡寫了物質和精神能給人相近的滿足感,不要分出高下,那麼家庭和事業也應該是如此。楊麗萍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舞蹈,為了保持舞姿的優美,她甚至不能自已獨立完成洗臉、吃飯這些簡單的工作,更放棄了生育兒女的機會,可誰又能否認他在藝術上的成就?當她談起自己的選擇,也總是無怨無悔。如今他已經是接近60歲的人了,在這漫長的人生旅途中,如果她要後悔,讓有太多的機會反悔,恐怕早就已經改變了自己的行為,她能力排眾議,在藝術的道路上行走到今天,正說明她不曾後悔過自己的選擇。

  據說斯賓塞在逝世的前幾天,曾經望著自己的哲學著作想道,如果他有一個孫兒,豈不更好。暫且不論這個觀點的真假,即使這是真的,那就說明繁衍後代一定比事業更重要麼?其實未必,那條沒有被選擇的路,總是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誘惑著我們,因為人生當中總有太多不能兩全的事情,而我們回顧的時候也無法避免去設想那個沒有完成的選擇會帶來怎樣的結果。

  林語堂還說:“成功的男女伶人擺脫了舞臺生活,可是成功或不成功的母親可有放棄過母性的生活的!那是聞所未聞的事情。”君不見“棄嬰堂”當中聲聲啼哭,放棄自己母親身份的女子並不少見。就在前些日子,甚至還發生了這樣聳人聽聞的事情——年輕夫妻把親生的嬰兒親手從樓上扔下,想要摔死孩子。

  或許是年代改變了,又或者即使是大師,也有自己沒有顧及到的角落吧,林語堂先生歌頌生育和母性,這便是唯一一處我不能同意的地方了。

  林語堂散文讀後感3

  在林語堂的閒談散文中,我們讀到了自我,從他的漫不經心,語而不論和厚實平易的'閒談中,我們看到很高的知識文化含量、超越的觀念、過人的智慧以及較為恬淡的心境、閒情逸致的濃濃的生活趣味,融成了林語堂閒談散文的整體風貌。

  林語堂為文一生,獨尊“閒談體”,一個“閒”字標榜了它的情調,一個“談”字表明瞭它與讀者的關係,與20世紀中國文學中另外兩類文體即啟蒙式與自語式鼎足而立。林語堂也許算不上特別偉大,但他在百年文學史上獨具一格,而獨特本身就是一種貢獻,不可重複本身就有一種永久的生命力。

  林語堂的閒談散文內容豐富,識見卓著、極見靈氣,才氣橫流、心態平正、語言優美,如一桌滿漢全席可令人盡情欣賞和品味。越是到了人生的中年和晚年,這種文體越是受到歡迎,因為它包含了人生成熟的智慧,那是看透一切表面的浮華,領悟到生命的真諦之後,產生的一種自信、雍容、平淡和寧靜的心情。在這方面,林語堂圓熟的閒談散文會給人教益良多,也會令人終生受益的。

  最後,筆者引用美國波士頓西門斯學院圖書館學專家安德森對林語堂有一段這樣的讚詞作結:“他一身融匯了東西的智慧。只要將他的著作讀上數頁,誰也會覺得與高人雅士相接,智者之言,親切有味。其思想合理中節,謙虛而寬容,開朗而友善,熱情而明智。其風度,其氣質,古之仁人,不能過也。其寫作著述,機智而優美,巧慧而閒適,不論涉及人生哪方面,莫不如此。於人生則因林見樹,由大識小,辨別重輕,洞悉本末。若尋一詞足以形容林氏,只有‘學養”一詞。若謂文化人中之龍鳳,林氏當之無愧也。”

  筆者很清楚、很明白,用自己侷限去讀林語堂閒談散文的豐富,很難“論”出他的千姿百態。僅僅想從“我”的冰山一角,道出一點寒,讀出千萬個林語堂中的“我”那獨有的一個。

  讀是體驗,感是收穫,思是觸動,悟才是智慧的果子。用感性去讀,用理性去感,用智慧去悟,想必這樣讀林語堂才會通達,也應該是最閒適不過的。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