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書信> 梁啟超家教助成長家風家教書信作文

梁啟超家教助成長家風家教書信作文

梁啟超家教助成長家風家教書信作文

  梁啟超幼年時從師學習,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7歲中舉。後從師於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宣傳家。他是怎樣教育子女的呢。看看下面的書信作文吧。

  梁啟超家教助成長家風家教書信作文 篇1

  梁啟超有九個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導下,個個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甚至還產生了“一門三院士”的佳話。這“三院士”是建築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統專家梁思禮。另外,四兒子梁思達是經濟學家,次女梁思莊是圖書館學家,三女兒梁思懿是社會活動家。

  梁啟超對於子女的愛,是全方位的,不僅在求學,而且在為人處世,甚至理財、時政等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態度展開。閱讀《梁啟超家書》,就會了解在寫給孩子們的信中梁啟超教育子女的表現堪稱典範。寫信時,梁啟超毫不掩飾自己的愛。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寫道:“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感情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一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

  在求學這一方面,梁啟超根本不看重文憑,而是強調打好基礎,掌握好“火候”。他對梁思莊說:“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麼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得厚越好。”並教孩子們求學問、做學問的方法——“總要‘猛火燉’和‘慢火燉’兩種工作迴圈互動著用去”。同時,梁啟超強調責任的重要。1923年,他寫給長女梁思順的信中說:“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責任內,儘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當然,寫信教導自己的孩子之餘,梁任公沒忘了誇一誇女婿、兒媳。

  1918年11月7日,自殺前三天,梁濟問兒子梁漱溟:“這個世界會好嗎?”時在北京大學任哲學講師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裡去的。”“能好就好啊!”說罷,梁濟離開了家。梁漱溟亦兩度欲自殺,但最終,現實中國的問題和人生問題縈繞著他,他不停思考,積極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梁培寬、梁培恕,對於他們,給予最大自由空間。接受採訪時,梁培恕說:“我們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擁有了別人沒有的最大的自主權。”這種教育,也與梁漱溟受到梁濟的影響有關,梁濟對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可以說,這也是一種“中國式傳家”。梁培寬追憶梁漱溟時,時常會提到一次考試。當時,梁培寬考了59分,內心忐忑地拿著學校要求補考的通知給父親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還給了我。”梁培寬說,他後來明白父親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相比於課堂成績,梁漱溟更在意教人過社會生活,“生活本身的教育”。胡適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個子女,女兒五歲時夭折,長子胡祖望、小兒子胡思杜圍繞在江冬秀身邊,胡適忙於公務,無暇顧及。江冬秀雖然出身官宦之家,但僅讀了幾年私塾,又酷愛打牌,對於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責怪,不甚得法。

  梁啟超家教助成長家風家教書信作文 篇2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雨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隨著“家風”一詞火了起來,腦海中不禁湧現出爸爸媽媽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媽媽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媽媽生怕我在課堂上走神,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教育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千萬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衝突。在媽媽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

  爸爸愛給我講很多關於他當年上學的經歷,告訴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堅持下來的。你要從小學會能自力更生,否則不能幹成什麼大事!”爸爸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後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吧,我想。

  現在,我已經步入高年級,快成為一名初中生,早已養成了樂於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媽媽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教育課”,爸爸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後給我聊聊關於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於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我一直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麼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梁啟超家教助成長家風家教書信作文 篇3

  國學大師梁啟超自小聰明,17歲參加鄉試,成了舉人。當時主持鄉試的考官、清末著名維新派人士李瑞棼,對梁啟超的才華極為賞識,當即請人做媒,將堂妹李惠仙許配給他。

  1898年6月,光緒皇帝下詔變法,參與維新變法的梁啟超,由此登上了中國的政治舞臺。然而,好景不長,百日變法失敗,康有為、梁啟超匆匆逃亡日本,李惠仙只得避居澳門。第二年秋天,梁啟超將家人接到了日本。

  不久,28歲的梁啟超應康有為之召,前去美國檀香山辦理保皇事宜,在那裡邂逅了美麗大方的何惠珍。當時,梁啟超在檀香山演講,何惠珍為其擔任翻譯,兩人配合默契,演講活動盛況空前。此時,何惠珍對才華橫溢的梁啟超暗生情愫,活動過後,向他表白了愛慕之情:“今生今世,我之心惟有先生……”

  “不行,我家中已經有妻子了。”梁啟超明確地拒絕了她。

  初遭拒絕,何惠珍不僅沒有氣餒,反而為梁啟超的忠貞感到快慰。事後,為博取梁啟超的好感,她動員父親為康、梁保皇之事捐了一筆款,並託人設宴向梁啟超交接捐款事宜。席間,梁啟超又一次見到何惠珍。這次,何惠珍提出一個讓梁啟超心驚的要求:“我情願下嫁梁先生做小。”

  晚上,回到寓所的梁啟超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知道,何惠珍畢業於美國名牌大學,她作出這樣的決定,其痴情實在令人感動。他們在事業上,確實可以相互扶持,可是,他和妻子李惠仙這些年來一直相濡以沫,感情深厚,怎能讓妻子傷心?為此,他異常苦悶。於是,他連夜給身在日本的妻子寫了一封信:“餘歸寓後,愈益思念惠珍,由敬重之心,生出愛戀之念來,幾乎不能自持……不知惠仙聞此事將笑我乎,抑或惱我乎?”梁啟超心想,妻子接信後,定會生出一些醋意來,大罵他一頓,這樣,他發熱的頭腦也好冷靜一下。

  很快,妻子回信了。梁啟超開啟信後,愣住了,妻子給他寄來了《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竟然樂意成全他的婚事。李惠仙說:“我遠在日本,不能照顧,先生身邊若有個情投意合的何小姐照顧,豈不更好?”

  梁啟超在妻子的寬容面前慚愧萬分,將妻子的信轉給何惠珍。何惠珍一看,欣喜地笑了,說道:“惠仙姐賢德,我就向她學習,我們就做先生身邊的娥皇、女英吧。”

  梁啟超卻提筆為何惠珍寫了一首詩:“一夫一妻世界會,我與瀏陽實創之(“瀏陽”指譚嗣同)。尊重公權割私愛,須將身做後人師。”聰慧的何惠珍馬上明白了梁啟超的意思,她眼淚汪汪地拿著梁啟超贈給她的一張自題詩詞的小像,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梁啟超。

  “惠珍是一位多才多情的好女子,可惜……”梁啟超嘆了一口氣,把何惠珍親手織的一把小扇寄給妻子,讓其代為保管。他在給妻子的信中說:“我想得到惠珍的幫助,馳騁世界,但理想與現實的條件,又萬萬不能……”

  1924年9月,李惠仙因病逝世,梁啟超身邊少了一個理解、支援他的人,頓感悲痛萬分。痴心不改的何惠珍,聽到李惠仙病逝的訊息,急忙找到梁啟超,一面勸慰其節哀,一面尋機重續秦晉。沒想到,梁啟超以“年邁不想再婚”為由,第三次婉拒了她。何惠珍心有不甘,多次上門,梁啟超都避而不見,萬般無奈的何惠珍只好揮淚告別……

  梁實秋先生評價梁啟超時曾說,梁(啟超)先生學問是第一,道德人品是第一,他是名副其實的大師。

  梁啟超家教助成長家風家教書信作文 篇4

  童年的梁啟超聰明過人,才思敏捷,祖父梁延十分喜歡他。梁啟超五歲時開始讀《四書》、《五經》,“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2歲考中首榜第一名秀才,被鄉人稱為“神童”。當地群眾流傳不少“神童”梁啟超的故事。

  “有人在平地,看我上雲梯”

  一天,梁啟超爬上竹梯玩耍。祖父怕他有危險,望著梁啟超急叫:“快下來,快下來!會跌死你的……”梁啟超看見祖父急成那樣子,竟又往上再攀一級,還衝口唸出兩句:“有人在平地,看我上雲梯。”祖父不由開心大笑,感到乖孫非比尋常。

  “堂前懸鏡,大人明察秋毫”

  梁啟超十歲那年,跟父親入城,夜裡住在秀才李兆鏡家。李家正廳對面有個杏花園,梁啟超第二天早晨起來便走到杏花園玩耍,但見朵朵帶露杏花爭妍鬥豔,十分可愛,便摘了幾朵。突然聽到腳步聲由遠而近,原來是父親與李秀才來了。梁啟超急忙將杏花藏於袖裡,但仍被父親看見了。父親不好意思在朋友面前責怪兒子,便以對對聯的形式來處罰他。父親吟上聯:“袖裡籠花,小子暗藏春色。”梁啟超仰頭凝思,瞥見對面廳簷掛著的“擋煞”大鏡,即念出下聯:“堂前懸鏡,大人明察秋毫。”李兆鏡拍掌叫絕,於是道:“讓老夫也來考一考賢侄,‘推車出小陌’,怎樣?”梁啟超立刻對上:“策馬入長安。”“好,好!”李兆鏡連聲贊好。在歡悅的氣氛中,父親饒了梁啟超的過錯。

  “飲茶龍上水,寫字狗耙田”

  一天,梁啟超家裡來了一位客人,當時正在廳裡與父親談著什麼。梁啟超從外面玩得滿頭大汗走進來,從茶几上提起茶壺斟了一大碗涼開水正想喝,卻被客人叫住了。“啟超,你過來。”客人說,“我知道你認識很多字,我來考考你。”客人見茶几上鋪著一張大紙,提筆便狂草了一個“龍”字:“你讀給我聽。”梁啟超看了一眼,搖搖頭。客人哈哈大笑。梁啟超沒理他,一口氣喝了擺在茶几上的那碗涼開水。客人看了又哈哈大笑,道:“飲茶龍上水。”梁啟超用右衫袖抹一下嘴角,說:“寫字狗耙田。”梁啟超的譏諷讓父親尷尬,正要懲罰他,客人說:“令公子對答公整,才思敏捷,實在令人驚異。”

  “我欲問蒼天,蒼天長默默”

  梁啟超的故鄉新會茶坑村有座小山,叫坭子山,山上有座塔,叫坭子塔,又叫凌雲塔。梁啟超的老家就在坭子塔山下,童年的梁啟超時常和小朋友爬上凌雲塔望風景。一天,梁啟超寫了一首詩給祖父看。詩是這樣的:“朝登凌雲塔,引領望四極,暮登凌雲塔,天地漸昏黑。日月有晦明,四時寒暑易。為何多變幻?此理無人識。我欲問蒼天,蒼天長默默。我欲問孔子,孔子難解釋。搔首獨徘徊,此時終難得。”這就是梁啟超11歲時寫的《登塔》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