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成語大全> 出自河南的成語典故有哪些

出自河南的成語典故有哪些

出自河南的成語典故有哪些

  鄭人買履(河南鄭州)

  鄭:周朝國名,在今河南新鄭縣一帶。

  解釋:諷刺那些只相信教條,不顧客觀實際的人。鄭國有個想買鞋的人,先用尺子量了量腳而把尺子放在坐位上,到集市上去買的時候卻忘了帶。待到挑好了鞋,才 想起沒有帶尺子,又跑回家去取。再到集市上時,集市已散,鞋也沒有買成。有人問他,你為什麼不直接用腳試鞋?買鞋的那個人說,我寧肯相信尺子,也不相信自 己的腳。

  典源:《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買櫝還珠(河南鄭州)

  買櫝還珠是寫楚國一珠寶商去鄭國做買賣。用名貴木材雕刻了一個華麗的匣子,內裝珠寶。一鄭人來買,他只買匣子,而不要珠寶。櫝(dú獨):匣子,買了漂亮的裝珍珠的匣子,卻將珠子退還。比喻捨本逐末,取捨不當。

  典源:《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燻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燻灼。玫瑰:美石。輯:通“緝”,裝飾。

  杞人憂天(河南開封杞縣)

  杞人憂天:“杞”,周代諸侯的國名,在今河南開封杞縣一帶。傳說杞國有一個人擔心天會塌下來,憂愁得吃飯睡覺都感到不安。多比喻不必要的憂慮和擔心,色彩較典雅。

  典源:《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無)所寄,廢寢食者。”

  守株待兔(河南商丘)

  宋國是中國西周及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位於今河南商丘一帶。

  守株待兔比喻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韓非子主張,社會在不斷的發展,統治者治理國家的方法也應不斷變化。為了說明“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論世之事,因為之備”的道理,他舉了一個守株待兔的故事。故事說,宋國有個農夫在田間耕作時,見一個兔子撞死在樹樁子上。他不費氣力,揀走了這隻死兔子。 從此,他丟下農活不幹,天天守在那棵樹樁子旁邊,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兔子再沒有揀到,而這個農夫卻成了宋國人口中的笑料。

  典源:《韓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洛陽紙貴(河南洛陽)

  《晉書·左思傳》載,文學家左思(字太沖)寫《三都賦》時,精心構思,斟酌字句,費時十年,後又得皇甫謐作序,由是文重於時,“豪貴之家竟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由於傳誦抄寫的人很多,以致把洛陽的紙張都抬高了價錢,後形容行文之美,文章受人重視。

  典源:豪貴之家竟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河圖洛書(河南)

  河洛以洛陽盆地為中心,西至潼關、華陰,東至滎陽、開封,南至汝穎,北跨黃河至晉南、濟 源一帶。

  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歷來被認為是河洛文化的濫觴。河圖洛書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數之源。最早記錄在《尚書》之中,其次在《易 傳》之中,諸子百家多有記述。太極、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風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易·繫辭上》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之說。

  此外還有:三皇五帝、百家爭鳴、精忠報國、唇亡齒寒、言不由衷、葉公好龍、中原逐鹿、白馬非馬、愚公移山、眾志成城、陽春白雪、鐵面無私……等300個成語都出自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