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時事論據> 論據素材積累:繼承

論據素材積累:繼承

論據素材積累:繼承

  繼承是把前人的作風、文化、知識等接受過來。下面是語文迷網為大家整理提供的論據素材,希望對你有幫助。

  論點

  繼承是人類文明延續和發展的重要一環。

  繼承要虛心吸取前人寶貴的精神、物質財富。

  繼承是有選擇的學習。

  繼承前人的人生能極大地豐富自己。

  承接先人遺產,繼續前人未竟事業是我們的責任。

  繼承是手段,目的是創新。

  我們應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繼承中應堅持揚棄。

  繼承不應食古不化,固步自封。

  科學、文化、藝術應有繼承又有超越。

  理論論據

  如果說我看得更遠的話,那只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

  正確的道路是這樣:吸取你的前輩所做的一切,然後再往前走。——托爾斯泰

  要尊重前人的遺產,也要一片真誠地對待新事物。——舒曼

  我們必須向上學習,必須掌握人類已經取得的最優秀的成果,然後再由此推陳出新。——加里寧

  聚古今之議論,以生我之議論;聚天下之聰明,以生我之聰明。——方中通

  習慣只能用習慣來克服,新的習慣必須向舊的習慣借用酵母。——孫紹振

  變則可久,通則不乏。——劉勰

  藝術最深刻的美的本質都是植根在祖國文化的故土裡。——愛默生

  博學並不能使人智慧。——赫拉克利特

  僅僅繼承知識還不一定就能使人變得聰明,已有淵博的知識如果不和一定的創新方法結合發展,其只是一種僵化的表現形式。——劉理想

  現代科技所需要的文化是要尊重長者、尊重老師,同時又要在學問上、在學術上超越老師,老師更應該鼓勵學生超越自己,科技才能前進。——路甬祥

  事實論據

  北京奧運會會徽的人文內涵

  ——繼承傳統文化,東西文化交流互補

  北京奧運會會徽是中國的——中國紅、中國字、中國書法、中國繪畫、中國篆刻、中國印章、中國印泥……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神韻、中國特色撲面而來。

  北京奧運會會徽又是世界的:在鮮紅的中國印下,有世界通用的拉丁字母、阿拉伯數字和盡人皆知的奧運五環。用毛筆撰寫的拉丁文字母 BEIJING (北京)和阿拉伯數字 2008 ,讓全世界都明白無誤: 2008 年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國首都北京舉行。

  中華文化以數千年積澱形成的巨大魅力,表現出強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地無分東西南北、人無分男女老幼、方言無分天荒地遠、民族無分大小多少,都為這同一文化吸引、凝聚在一起。華夏兒女就是靠這些文化紐帶世世代代維繫起來。

  嘉興舉辦首屆中國粽子文化節

  ——繼承文化積澱,建立獨特品牌

  2005 年 5 月 14 日,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嘉興市政府主辦,五芳齋集團獨家承辦的`“首屆中國粽子文化節”在粽子之鄉——嘉興舉行。

  在外地人心目中,嘉興最有名的莫過於“南湖”與“五芳齋”了。凡來嘉興的人必定要去遊南湖,走時都忘不了拎幾盒五芳齋粽子,好回去向人表明已經來過這座城市。好多外地人認識嘉興,是從五芳齋粽子開始的。人們說這小小的粽子裡包裹的是積澱了千年的稻化。有著百年曆史的嘉興“五芳齋”敢於打出“天下第一粽”的招牌,那是悠遠的歷史文化所賦予的雄厚底氣。

  來自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及 20 多個省分會的專家和全國 50 多個粽子生產骨幹企業代表雲集禾城。文化節上釋出了粽子行業國家標準,使有數千年曆史的粽子第一次有了強制質量標準。據悉,中國商業聯合會頒佈的《國家粽子行業標準》,由浙江五芳齋集團起草, 2004 年 6 月透過國家發改委審批。《標準》包括粽子定義、技術要求、感官指標、檢驗規則等十幾個方面的要求,填補了我國點心食品無行業標準的空白。

  茶樓的特色和發展

  ——繼承文化習俗,發揚現代精神

  茶的發源地是中國,飲茶歷史悠久。喝早茶的風俗習慣早已於中國華南一帶流行。早晨上茶樓的生活習慣和社會風俗在廣東由來已久。清晨當人們梳洗出門,匆匆上班前在茶樓一坐,泡上一盅稱心滿意的茶葉,挑上兩件甜美可口的點心,徐徐品飲香茗,可稱人生一樂。

  上茶樓是交朋友、消遣、洽談生意、相聚的地方,這些社交活動都是以飲茶的方式進行。這種飲茶風俗習慣已流行於中國各城市,是市民的一種生活追求。

  中國的茶館由來已久,據記載兩晉時已有了茶館。由於社會的進步,茶樓的飲茶風俗習慣不僅繼承傳統的茶文化,而且發揚了現代精神文明。當今的茶樓大致可分為:

  一、歷史悠久的老茶樓,儲存舊時風格。

  二、 20 世紀 60 年代新建茶室,採用現代建築,四周輔以假山、噴泉等。

  三、露天茶室、棋園茶座、音樂茶座等。

  中國四大名繡

  ——繼承有發展,古老藝術煥發新生機

  蘇繡,以蘇州為中心包括江蘇地區刺繡品的總稱,是在顧繡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蘇繡的仿畫繡、寫真繡其逼真的藝術效果是名滿天下的。在刺繡的技藝上,大多以套針為主,繡線套接不露針跡。常用三四種不同的同類色線或鄰近色線相配,套繡出暈染自如的色彩效果。

  粵繡,廣東地區刺繡品的總稱。相傳最初創始於少數民族——黎族。主要有衣飾、掛屏、褡褳、屏心、團扇、扇套等繡品。在藝術上,粵繡構圖繁密熱鬧,色彩富麗奪目,施針簡約,繡線較粗且松,針腳長短參差,針紋重疊微凸。

  蜀繡,亦稱“川繡”,指以成都為代表的四川刺繡。蜀繡的純觀賞品相對較少,以日用品居多,取材多數是花鳥蟲魚、民間吉語和傳統紋飾等,頗具喜慶色彩,繡制在被面、枕套、衣、鞋及畫屏。

  湘繡,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刺繡產品的總稱。湘繡的特點是用絲絨線(無拈絨線)繡花,其實是將絨絲在溶液中進行處理,防止起毛,這種繡品當地稱作“羊毛細繡”。湘繡也多以國畫為題材,形態生動逼真,風格豪放,曾有“繡花花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

  現在,許多地方為了保持發揚當地的刺繡技藝特色,紛紛成立了相應的研究機構,撥專款扶持推動刺繡技藝的整理和研究。特別是對流失於民間的許多刺繡絕技加以系統開發和利用,使刺繡的針法內容大為豐富,繡品更為美麗,品類也更為繁多。特別是在“雙面繡”的基礎上,又發展創研出“雙面全異繡”,即在同一面料上正反兩面能繡出畫面、針法、色彩完全不同的繡品,使世人連聲驚歎:“堪稱世界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