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家風家訓的作文
導語:家風家訓代表一個家族的形象,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風家訓,歡迎大家閱讀!
作文一:好家風好家訓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並非鮮見,為後人稱頌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為日常生活行為規範的有機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曆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著良好的家風。“非淡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於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為家風建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各級領導幹部尤其要帶頭搞好家風建設,帶頭教育好子女。人們習慣於上行下效,領導幹部的好家風會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作文二:好家風好家訓
我第一次來這裡。
那是一條青石板鋪成的幽徑,路兩邊是花叢、草叢和茂密的樹林。這條小路通向一處房子,一處好久沒人來的`房子,看上去很老。爺爺在前面領頭走著,我們都在後面規規矩矩的跟著,整個隊伍默默地走,嚴肅的氣氛在我們之中徘徊。連最喜動的幾個"小猴子''也抓著大人的衣角,低著頭前行。
約莫五六分鐘後,我們來到這座舊房子前。眾人停了下來只見爺爺將手放在木門上閉上眼嘆了一口氣說:”唉--(此處應為感嘆號)我這輩子只來三次,第一次是由我的爺爺領我來的;第二次是送我爺爺靈位的;第三次啊,是今日我領著你們來這裡。這或許是我生前最後一次來了吧。”說完後,他推開了門。
房子的內部空間很大。正對門的是一座很大的香案,上面陳列著大約百十個靈位。爺爺吩咐眾人去周圍打掃衛生。自己拿著一塊很整潔的抹布,細細的擦拭著香案,像是在擦著什麼珍寶一樣。
忽的,三叔家的小子驚叫道:“牆上有字,快看!”一時間眾人皆朝那裡走去。“明德……”有人正要念出來。爺爺卻出聲打斷了:“明德守信,為立心之本;勤勉高節,為立身之本;忠君孝祖,為立人之本。”眾人看向爺爺,只見他邊背邊擦著香案。然後,將抹布整整齊齊疊好,走到這裡說:“這,是我們的家訓。”
爺爺站在那裡如蒼松一般,與牆上氣勢非凡的二十七字家訓相呼應,竟奇妙的融合在一起。在那一刻,這二十七個字與爺爺的身影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揮之不去。
爺爺像是在回憶往昔,久久凝立不語。突然,無盡感慨的語氣從爺爺嘴裡發出:“我們家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家族創始人,曾經三次參加科舉不中。最後做了一名商人。那個時候,商人的社會地位是很低的。當時是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的。但,先祖深知‘正人先正己’的道理。於是他立下這三條家訓,並以身作則。那時家族經營著布莊生意。當時很多商人哄抬物價,有人也勸先祖這樣做,可是卻被他拒絕了。後來,朝廷出面壓制物價,很多商家都傷了元氣,唯獨咱們家族沒事,反而因為名譽好大賺一筆。再後來,朝廷要籌措軍費,大部分商家都不願意,只有很少一部分願意,先祖就是其中之一,他捐了三成的家財。有人說他傻,說他蠢。他卻說:‘利者,得失之差也。國之得失,吾等存亡之機矣,故無國家之利安有個人之利乎(利益,在於一得一失之間,國家的存在與否關乎著我們的存亡)?’最後戰爭勝利了,國家獎勵有功之士,先祖赫然在列,家族被獎勵免稅三年,之後稅率降兩成。由此家族進入鼎盛時期。
幾百年的光陰中,戰亂頻發,家族幾次遷移。造成家譜幾次遺失,雖大部分找尋回來,卻依舊不完整。只有家訓完整流傳下來。我,希望你們記住它。”一時間,屋內靜悄悄的……每個人眼中散發著異樣的神采。
緩緩的關上了木門。爺爺突然轉身大笑:“兼德勤,明禮節,行當光正,百多鄰親皆稱善矣;信為先,利為後,義存顱頂,數十春秋無愧活也。”說完,瀟灑而去。
作文三:好家風好家訓
小草在之所以能茁壯成長,是因為那勤勞的土地源源不斷的給小草送去養分,奉獻的雨露毫不吝嗇的給小草送去水分,慈愛的太陽不求回報的給小草送去陽光。春風輕撫著它,雷電考驗著它,石頭捶打著他……幾個月後,小草變成了茁壯的大草,即使有路人的踩踏,他依舊保持青綠,依舊保持活力。因為在他成長時獲得了環境的滋潤,因此打下了最堅實的根基。而我們不就像那小草,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遠古時就有“禮儀之邦”之稱,所以對於家風家訓更是重視。而要說起我的家風家訓那可要談談我小時候的幾件事。
俗話說:“勇敢,事情必成;勤勞,幸福必到。”當然在我們家可是把勤勞放在第一位。在家裡數奶奶和媽媽最勤勞了,我們家住在農村,她們深知只有靠一雙手才能供我和姐姐上學,勤就這樣不知不覺得成為了我們家的家風。
記得在那年夏天,正是收麥子的高峰期,卻不巧趕上我爺爺生日,一家人忙得不可開交。爸爸在家裡炒菜,只有媽媽和奶奶帶著我去割麥子。那時還沒有普及現在的割麥子車,只是用鐮刀收割。
從清晨到中午,一刻也不曾停歇,媽媽和奶奶都汗流浹背,媽媽那白色的襯衫的像水洗過一樣,奶奶那纖瘦的身子更顯得淒涼。她們沒有吃飯,喝兩口水對她們來說就是休息了。下午我們才陸陸續續的回到了家,媽媽和奶奶並沒有停歇,而是一起洗著衣服擦著桌子,都顧不得頭上的汗珠。我匆匆忙忙的吃完飯就早早的睡下了。在深夜裡,從門縫裡透過來了一束光,我朦朦朧朧地循著光走過去,看見媽媽正辛勤的收拾著中午的酒席。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著,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麼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客廳裡的燈依舊亮著……
我在奶奶、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勤勞,雖然奶奶去世了,而她的勤勞之風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我現在是衛生小組的組長,每天到我值日的時候我都恪盡職守,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勤勞不僅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別人,這句話不時地在我腦海中浮現。
“舍自己,為別人”在現實中“捨己為人”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他不只是一時的衝動,他不只是思維的興奮,也不只是一時的意氣用事,不是一時的失去理智,他需要一種崇高的精神,需要一種眼裡有他人,願意犧牲自己去幫助別人的偉大情懷。這不僅是現在社會上的輿論焦點,也是我家裡行為上的讚揚焦點。
爸爸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家裡也不是怎麼富裕,但以自己的一雙巧手獲得了村裡人人的讚揚。爸爸什麼都會做,像修電,修車,修水管,修腳踏車,修微波爐……總之在我印象中他做事最細膩。
當人們什麼東西壞了時,都會來找他,他毫不猶豫的接受。有一天,我到倉庫裡去找東西,發現裡面全是鑽機、自動充電機和一些我不認識的工具,我連忙跑過去問媽媽,媽媽告訴我,爸爸為了給村裡人修壞了的東西才自己拿錢買了這些的零件和工具。我愣住了,難道這就是真正的捨己為人嗎?就這樣,我深深地把爸爸的精神印在了心裡。春天時,村裡人都幫我們播種。夏天時,他們都幫我們剝玉米。秋天時,他們都給我們家送蘋果。但爸爸都回絕了。爸爸說:“我們真正收穫的不是別人的東西,而是別人的心……”是呀!捨己為人是一朵永不凋謝的花,不但開在生活裡,也開在人們的心裡……
爸爸的實際行動潛移默化的感染了我,我一直都記得,有付出就有收穫。在學校裡,雖然我整理筆記本付出了莫大的努力,但我依然毫不吝嗇的借給別人借鑑。你給予別人一份幫助,別人也會給予你一份幫助;你給予別人一份愛,別人也會給你一份愛,難道這不是在千變萬化的社會中立足的精華嗎?我不崇拜明星,我不崇拜富有的人,我只崇拜捨己為人的爸爸和雷鋒。爸爸就是那一朵永不凋謝的花,開在我們的心裡,永遠,永遠……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們祖祖輩輩都以“孝”為家風的核心。我國古代人就十分孝順,比如《三字經》中的黃香,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他十分悲傷。可母親已經不能生還了,於是他決定把對母親的思念以及愛全部都傾注到父親身上。冬天的天氣十分冷,晚上睡覺時,黃香就先躺在父親的被中,等被窩熱後才回到自己冷冰冰的被窩裡。這就是著名的“香九齡,能溫席。”這個故事讓我初步認識到了孝,而讓我深刻理解的孝是從爸爸身上學到的……
自我出生那年起,爺爺的心臟就不好,奶奶一個人無法照顧爺爺,又因為爸爸的兄弟長期出門在外,所以照顧爺爺就自然而然的成了他的責任。白天爸爸上班媽媽去照顧,晚上爸爸就要陪爺爺睡覺。因為爺爺半夜老是咳嗽喝水,也因這個爸爸老是睡不著覺,但他沒有埋怨還是盡心盡力的照顧。每到過節爸爸放假時,他總是要帶著爺爺去看看附近的景色,和爺爺去田野裡呼吸新鮮空氣,雖然有點麻煩,但爸爸希望多看到一點爺爺的笑容。中午爺爺總是要睡上一個午覺,爸爸總是叮囑我要給爺爺不時地往上蓋蓋被子,以免著涼。雖然簡單的一個叮囑、一個動作,但透漏出爸爸對爺爺不善言語而又細膩的愛。
“一個小小的問候對父母來說是一份大大的愛”這句話在我心底裡紮下了根,從小的薰陶也讓我學會了孝。我不善言語,也不會對父母說什麼甜言蜜語,只是吃完飯後洗洗碗筷,睡完覺後疊疊被子,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現在的我只有父母,以後的父母只有我們,現在用成績報答他們,以後用愛報答他們,讓他們過上簡單而又幸福的生活。
傳承家風,傳遞家風。願勤勞、捨己為人和孝順之風永遠飄蕩在我家上空,永遠飄蕩在這個社會的上空,永遠飄蕩在中華民族的上空!伴著溫暖,飄進千家萬戶中,也飄進每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