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作文(通用24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作文 篇1
一滴水,一粒米,一度電,渺小的微不足道,但誰有能夠想到他們“小”的至關重要?也正是因為有他們,人類才可以無生無息的存在於地球之上。
“文明,只差一步”,做在街上隨處可見的提示語,又有誰真的呢做到?水龍頭好像永遠在嘶叫,然後呢?我們是把它們“滴答滴答”同小溪的“嘩啦嘩啦”融為一體當成樂曲了嗎?不得不相信,大多數人都是吧。我們都崇尚光明,這毋庸置疑,但是一個小小的燈泡他堪比月亮嗎?難道必須要用滿屋子的光明來照亮你所處的角落嗎?舌尖上的中國,我們都喜歡美食,海鮮,雞翅,鮑魚對普通家庭來說總能算上山珍海味了,但你的一日三餐承受得住嗎?不還是要用米,面,饅頭來充實你的胃嗎?他們不必山珍海味,我們就可以隨意浪費了嗎?我們好像總是還差一步,用過水然後水龍頭呢?開啟燈然後按扭呢?吃過飯然後剩餘的呢?我覺得我們現在的年齡還不至於健忘,那就回頭伸出你的手!
我們生活在地球的溫暖懷抱,總是不停地向他索取,難道是真的把它當做你的父母親嗎?我們應該知道,他的很多東西不是無窮無盡的,他把最好的給了我們,我們應該做的,是合理去分配,利用,而不是一股腦的全部用掉,等到它也無力哺育越來越多的兒女的時候,也是會“白髮蒼蒼”。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做不到為國家出資獻力,但至少我們可以勤儉節約,不是嗎?不要總是不把一些“小東西”放在眼裡,這世界就是一小點一小點拼湊起來的,不要總是怕麻煩,不想多走一步,多做一些,難道那多的一點真的能累到你嗎?不要讓自己從現在染上“健忘症”,記不得剛剛做過什麼,接下來該做什麼,言而總之,總而言之,多走一步,多做一些,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作文 篇2
勤儉,這二字看似容易。但能把這二字完全投入到實際當中的人卻少之又少,特別是在當今世界,科技飛速發展人類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的年代。宏觀古今各界領袖人物,在他們的成功法典中都有勤儉二字。例如,貧民出身的帝王朱元璋,近代偉大領袖毛澤東,英國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朱元璋自幼家貧,為了生計,曾為地主放過牛。曾跟郭將軍參加了紅巾軍。在紅巾軍中就非常勤儉。後來當了皇帝,在他在位期間,他給皇后過生日時,只用紅蘿蔔,韭菜,青菜倆碗和小蔥豆腐來宴請眾官員。而且規定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正是年少時養成勤儉的習慣。才有了後來的輝煌。從此足以看出勤儉對一個人是否會成就一番偉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勤儉是立國之本。
看過一代偉人,再回首來看看當今的社會和人群。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人類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勤儉節約——這個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卻也在社會飛速發展的道路上逐漸被人沒捨棄。浪費奢靡蔚然成風。餐桌上隨處可見的殘剩的食物;還留有大片空白就被丟棄的筆記本;還有使用完後未被擰緊的水龍頭。這些都是浪費。這些也都是在舉手投足間可以避免的。
古人云:"勤以修身,儉以養德。”勤儉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為人之道。也是國家興亡發達,長治久安的基石。
在此我想說:“勤儉從我做起”。不要把勤儉看的不以為然。其實它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重要保障。請不要浪費,讓著來遲的勤儉之風重新籠罩中華大地。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作文 篇3
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儉與家庭是否富裕無關,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無論在何時,無論在何地,都不能將勤儉拋置於腦後!
勤儉其實很簡單,每次出去點菜時適合而止,吃不完的剩飯打包回家;洗手洗菜時將水龍頭關小,不要讓水亂流;每次吃飯時,將自己碗中的飯吃完。勤儉體現於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我們一定要從自身做起,做到勤儉,勤奮的為自己的生活勞作,在生活中做到節約,在當下我們都會享受生活,難道享受生活就代表著點一堆吃不完的飯,然後每樣吃一點,走時很瀟灑的說不要了?難道享受生活就代表著,為了那些所謂的面子浪費農民伯伯在烈日下辛苦耕作的食物嗎?
大家知道嗎?在這個世界上,天災人禍固然可怕,但相比之下,中國式“剩宴”更令人心痛,其浪費掉的資源堪比世界上任何災害。每年浪費約500億公斤糧食,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每年最少倒掉約2億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糧,可以說中國式“剩宴”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為災害。
大家看過這樣一句話嗎?“全世界飢餓人口超過10億!全球平均每年因飢餓死亡的人數達1000萬,每6秒就有1名兒童因飢餓而死亡!如果我們每天的食物減少浪費5%,就可救活超過400萬的饑民!”這句話是近期提出的“光碟行動”宣傳單上的一行大字!也許有的人會問:“救活?難道我每天少吃一口米,饑民就有一口吃的?多吃一口飯菜,饑民就少一口吃食?”其實不是的,一個人的力量也許微不足道,但一群人的力量呢?如果我們從自身做起,每天做到不浪費食物,吃多少做多少,那麼每年被餓死的饑民數量就會減少許多。
所以同學們,讓節約成為一種習慣,讓勤儉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從我們自身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作文 篇4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位公民都應該勤儉。據統計,人們每年餐桌上的剩菜可以供2億人一年的糧食。在我們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就有一條,生活節儉,不互相攀比,不亂花錢。
在名人、偉人中,也有很多勤儉節約的人。雷鋒,別人喝飲料,他喝白開水;他的襪子補了又補,穿了又穿;他把自己微薄的津貼積攢起來,捐給災區人民。一代偉人毛主席,一生粗茶淡飯,生活極為簡樸:一雙布鞋補了22次,一套軍裝有76個補丁,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
正是這些前輩的勤儉節約,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然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卻有不少鋪張浪費的現象。
就拿去年春節來說吧,有的酒店推出了團年宴。名字很好聽,如“招財進寶”,“歲歲平安”等,但價格卻特別昂貴。一桌要一千八百八十八元,更貴的要三千元甚至三千元以上。可就是有一些虛榮心強的人,為了讓別人知道他很富有,就大擺宴席。這樣一來,自己的錢花出去了,但客人沒吃多少菜,多數都被浪費掉了。
還有一些看起來很小的事,卻在不經意中就造成了許多浪費:有的紙張只寫了幾個字,就被扔進了垃圾桶;廁所、水槽的水龍頭“嘩嘩譁”地流著水;有的教室裡白天還大放光芒;飯桌上、地上,到處都有灑落的飯菜……其實,只要我們稍加註意,就可以節約很多財富。
所以,今天我要大聲倡議: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牢固樹立勤儉節約意識,讓勤儉節約成為習慣,讓勤儉節約成為生活方式。堅持從我做起,從每一天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每一張紙、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粒糧食,讓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作文 篇5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做一個好學生,好公民,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幾個字。
從古至今,勤儉節約的故事不勝列舉。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的是硬床,穿的是粗布衣,生活非常簡樸。更想不到的是,一個偉大的主席,穿的睡衣竟然補了73次,而且穿了20年。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了中午,唐留下其他領導吃飯。端上桌的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還有幾碟鹹菜,主食是燒餅。毛主席在眾人面前做了一個勤儉節約的好表率。
還有朱*爺爺,他革命的一生也是勤儉節約的。當時他在軍*的官職機已經很高了,與他官職一樣的人都娶了老婆,還抽起了鴉*,過著非常享受的生活。而朱*爺爺卻與他們不一樣,他寧願去歐洲工儉學,過艱苦的生活。在井岡山裡,他與戰士們共同挑糧,才留下了“朱*的扁擔”的佳話。
有的人可能會想,他們都是偉人呀!要處處為人民做好榜樣。那麼,我就來說一個做普通的人——雷鋒。
雷鋒叔叔及其節儉。襪子都破了好要穿,他說:“補一補就好了。”還有她的衣服,穿破了還要堅持穿。部隊上發兩套軍裝,他只要一套,還說:“我只要一套就夠了,另一套留給國家,再說了我身上的這套不是還會穿嗎?”許多戰士聽了,也都留下了一套。
說到這裡,我真是太慚愧了。自己的衣服舊了,就讓媽媽買新的;飯菜不合胃口就倒掉;本子用到一半就扔掉;襪子出了一點線頭就要扔掉……想到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朱*元帥,再想想我們可愛的雷鋒叔叔,我真真切切地感到臉紅。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從節約每一滴水開始,節約每一度電,節約每一張紙!讓明天的天更藍,樹更綠,花更紅!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作文 篇6
勤儉節約是中華美德,節儉是立家之本,興國之策,為人之根。所以,勤儉節約是非常重要的。在如今的中國,有很多人不知道珍惜糧食,造成了中國一年的剩飯剩菜,可以供5。1億人吃一頓。
在我們周圍,處處可見環衛工人,他們每天起早貪黑地工作,為的是保持城市的衛生。我們看見地上一片紙,就要隨手撿起來,不亂扔垃圾垃圾要分類。我們要更加珍惜紙張,因為紙張使用樹木做的,如果過於破壞樹木,那麼我們將要收到大自然的懲罰。
水源,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物質,沒有了水源,人類只能吃幹食物。洗完手隨時關上水龍頭,防止說外洩,造成水源流失,在中國的南方地區,還有一些人喝不到乾淨的水源。所以,對於我們來說,每一滴水,每一粒糧食,都是很重要的。這也讓我想起一首《憫農》的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說明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用血汗換來的。
勤儉是立家之本。在家裡,不剩飯,不挑飯菜,就可以少花一些錢。買衣服是,只要適合自己,穿上大小合適就行,不挑衣服,父母給你買了就穿。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看到垃圾就撿起來,保持城市衛生。自己吃多少就拿多少。有一些人,在自助餐館裡,為了只圖小便宜,不顧自己能吃多少,就隨便地拿,生怕沒有了,或者被別人搶去了。最後吃的自己的肚皮都快要爆炸了,還有東西沒有吃完,只好倒掉。
還有一些人破壞水資源,不顧老百姓的健康,在水裡洗澡、游泳……只要我們勤儉一些,那些山區的孩子就會上學寫字,只要我們勤儉節約,山裡的孩子就可以在電燈下讀書,讓他們吃飽午餐,喝上乾淨的水源。
我相信,只要我們大家勤儉節約,一起行動起來,就會創造出奇蹟。中國夢就會早日實現!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作文 篇7
小時候,我很怕黑。每到晚上,我總把家裡所有的燈都開啟,照得整個屋子亮堂堂的。這時,爺爺總是嘆了口氣,對我說:“婷婷啊,要懂得節約!”我疑惑地問:“什麼是‘節約’?”爺爺隨手關掉一盞燈,告訴我:“這就是‘節約’!”從此,我明白了要節約用水、用電。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節約要從小處著手,從一粒米、一滴水做起,然而,節約終究不只是小事,現在的社會有時候變得很陌生,有些時候,節約成了小氣被人笑話,更有些時候,節儉卻被當成貧窮的表現。我們需要在全社會改變那種所謂的虛榮消費心理和浪費觀念,需要重新認識老祖宗留下的千年傳統和良好美德。
焦書記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以及教育兒女的方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焦書記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精神,首先要從思想上崇尚儉樸。以勤儉節約為榮,以鋪張浪費為恥,拋棄“家大業大,浪費點兒沒啥”的思想。“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著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勤儉節約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同樣,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單位也是難以持續發展的。
節約,是一種意識、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智慧,節約更要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一種作風。對個人,節約是一種科學的生活方式;對社會,節約就是一種文明。如果大家從現在開始能夠從我做起,牢記節約意識,從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一粒糧入手,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麗。
同學們,“讓節約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作文 篇8
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勤儉節約乃是我國的一種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身為一名合格的中國人,我們要不斷的發揚這種精神,使中國成為一個節儉大國。
歷史上,古今中外的勤儉節約的故事舉不勝舉。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是燒餅。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難道身為平常人的我們,不應該像偉人那樣以自身為例,將勤儉節約的精神發揚光大麼?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漸漸的將勤儉節約這種高尚的品質丟失了。在當今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攀比,為了所謂的面子,將鋪張浪費轉化為體現自己大度的一種方式。對此,我認為,這是一種不可取的方式,對於向我們這樣的勤儉大國,處處出現鋪張浪費的情況,難道不是一種恥辱麼?
我覺得勤儉節約不是僅靠大家的呼籲,就可以實施的,要靠大家的行動來證明。在這裡,我懇求政府的領導,從自身做起,為廣大市民,做出一個良好的模範帶頭作用。
勤儉節約是致富之路,普漲浪費是靡禍之們。讓我門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漲浪費,使勤儉節約成為一種是時尚,一種精神,一種品質,使鋪張浪費成為一種恥辱,一種社會的汙點。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讓節約由口號變為行動,堅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讓節約成為我們的生活習慣。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作文 篇9
我學過一首詩《鋤禾》:“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節約是一種美德,自古就有“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警句。
因此在生活中我們都可以節約,如:洗手後要關緊水龍頭,睡覺時要關掉燈,在家裡吃飯時,我們也一定要儘量把飯菜吃完。
從前,我經常吃飯吃一半就不吃了,那時候媽媽就會和我說:“媽媽小時候,如果每天都可以吃到熱騰騰的白米飯就很知足了,那時候的我們都穿有補丁的衣服,破了,外婆就會再給我們補一下,然後再穿,哪像現在的你們,要什麼有什麼,吃好的,穿好的,還那麼不珍惜,真不懂事。”每次聽完媽媽的話,我都會不好意思地低下頭,想想媽媽那時候的生活,在對比現在的生活,我們真是幸福呀,然後我就會把碗裡的飯吃得一粒不剩。我要做到不挑食,珍惜每一粒糧食。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把節約養成習慣,把節約養成生活方式。從每天做起,從一度電做起,從一滴水做起,從一粒米做起,從一分錢做起,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點點滴滴都節約,時時處處從我做起。同學們,讓我們行動以來吧!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作文 篇10
小朋友,你想過要勤儉節約嗎?如果沒有的話,那就和我一起來執行這個任務吧!
平時,我們應該節約用水,用完水要擰緊水籠頭。可是有一次我和媽媽去我表姐的學校,我發現他們學校的水籠頭壞了,一直不停地流水,看到這樣的情景,我心想:“這些水真可惜呀!我們要節約用水,水可是地球媽媽的血液,如果每人浪費一滴水,那全國十三億同胞,浪費的水足足有大海里的水那麼多呀!”
我們還要節約用電,如果是陰天或晚上我們要開燈,要是晴天有光的時候我們就不要再開燈了,否則就是浪費電資源。
我們小學生在日常也要節省,比如:買的新橡皮不能用了兩三天就把它拜成小碎片,並隨手扔掉,這樣就太浪費了。就連老師用的粉筆也不能浪費,我們班有一位學生浪費粉筆,遭到了大家的反對,記得那是一節自習課,老師去開會,給我們佈置了作業並讓班長負責教室裡的紀律,她在管理時,看到誰不遵守紀律就用粉筆砸人,我們都不贊成她這樣做,並對她的行為感到臉紅,這不是浪費嗎?我們小學生應節儉才對。
同學們,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每個人都應從自身做起,從我做起,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作文 篇11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奢侈浪費是可恥的,建國初期,有一首歌唱的好:“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社會主義離不了,不管是一寸鋼,一粒米,還是一尺布,一分錢,咱們都要用的巧”。當時,國人都把勤儉節約作為做人和幹事業的行為準則。然而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和生活水平的改善,有些人把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丟了,而我有時也把這種美德丟掉了。
每學期媽媽都會給我買好幾只筆,可我每一隻筆都沒有用完,我就求媽媽再給我買新的,一學期下來,沒有用完的筆攢了一大盒子。
有一次,被媽媽看見了,媽媽對我說:孩子你這樣浪費是不對的,一隻筆雖然只有一元錢,可是你知道嗎?許多貧困地區的孩子還沒有筆,媽媽的話讓我覺得很慚愧,從此我拿起了每隻用剩的筆頭。
其實節約很簡單,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粒米,出門隨手關燈,不需要的燈就不要開,用淘米水擦地,衝馬桶,用完的本可以拿來當驗算本,我們還要少買玩具,少吃零食,少買新衣服,省下每一分錢,讓更多貧困人口有了吃的,有了穿的,許多貧困學生就能圓了上學的夢啊。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這將是我們終生享用不完的寶貴財富。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作文 篇12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我們這些在蜜罐里長大的孩子怎會知道什麼叫節約?但這個寒假,媽媽卻讓我懂得什麼是勤儉節約。
那天,正在大掃除的媽媽讓我去整理一下四年級上完的書。我聽完後就不耐煩地走進書房,把書扔往箱子一扔,便像個少爺似的,不屑一顧地對媽媽說:“老媽,都整理好了!”我往箱子裡瞄了一眼,咦?這些書今天怎麼個個愁眉苦臉的?算了,又不關我事。
這時,媽媽進來了看了眼箱子裡的書,說:“煜桓,你怎麼能這樣子,書本都不分類。再說了,這裡的書有些東西是可以反覆利用的啊!”“啊?”疑惑不解的我開始冥思苦想了。到底有什麼東西可以利用它呢?我想。一個個光點從我腦海裡閃過。有了!我興奮地對媽媽說:“書皮可以反覆利用,沒用完的作業本可以用做草稿紙,對嗎?”媽媽微笑地點了點頭,說:“是呀,那就開工吧!”
說幹就幹,我拿起語文書,小心翼翼地幫它“脫”下外套,再把語文書工工整整地放進箱子裡。又把我的“魔爪”伸向數學書……不一會兒,我就大功告成了,心裡美滋滋。這時書本們也滿意地朝我笑了笑,好似在說:“謝謝你小主人!”
媽媽告訴我,她們小時候可沒有這種“高科技”的書皮,為了保護好書本,都是用牛皮紙來包的……聽完媽媽的話,我想: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一點一滴,不能浪費資源。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是啊,勤儉節約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珍惜身邊每一樣來之不易的東西,去愛惜它,就能學會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讓我們一起行動吧!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作文 篇13
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們學過一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時候,父母和老師就教育我們要珍惜每一粒糧食,農民伯伯太辛苦了。我們吃的每一口糧食都是雨水和汗水澆灌的。節儉,這一中華傳統美德,在今天的社會里,更顯意義深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漸漸地將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拋棄,選擇了奢侈安逸的生活。人們似乎已經忘了,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用鮮血換來的。許多革命家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毛澤東大部分衣服都是打上補丁的;敬愛的周總理的睡衣,穿了十幾年,破了就補,補了又破,直到爛了,沒法再補,就把整個背部換掉,也不肯買新的;無產階級戰士雷鋒,臉盆用得油漆都落光了,也不捨得丟掉。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他們是為了替國家省下建設的資金!
在生活中,我身邊就有許多勤儉節約的人。我爺爺十分珍惜糧食,吃完飯後,碗裡一粒飯都不留。可我卻滿碗都是飯,大人經常教育我,我卻不以為然。有一天,我吃完飯的時候,又沒把碗中的飯吃完。爸爸見了,笑著說:“碗裡飯吃不乾淨,以後長大找老公,嫁個麻子!”我一聽,急了,連忙說:“我不要嫁麻子,我要把飯吃完。”從此,我吃飯時,碗裡再也不剩米飯了。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或許我們只是舉手之勞,就能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只要我們稍加註意,就能節約一張紙、一支筆、一毛錢,那樣的話,好多貧困的人口就有了吃的、有了穿的,許多貧困學生就能圓了上學夢啊!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作文 篇14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無論家裡的收入高低,又或多富裕,我們都應該勤儉節約。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勤儉節約的習慣。
今天晚上,我吃飯的時候許多米粒都掉在碗外面,湯濺的到處都是,菜也只夾了一點。媽媽看見了,嚴肅地說:“你看看你,吃飯成什麼樣子,桌子上全都是米粒!我們吃的都是自己辛辛苦苦種植的,應該珍惜勞動成果,正所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聽了十分愧疚,突然想起了朱元璋節約糧食的事。
在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上請客,四菜一湯,蘿蔔韭菜,著實的香,小蔥豆腐,意味深長。”朱元章給皇后過生日時,只用紅蘿蔔,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無論誰擺宴,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待!
皇帝都如此節約,我卻不懂得珍惜糧食,真不應該。現在餐館十分浪費,客人們為了擴大排場,只有幾個人,卻要點一滿桌子的菜。客人吃飽後,卻有一大堆菜沒吃完,沒辦法,只好全部倒掉。現在,提倡“光碟行動”,我們要節約糧食,節約錢財。
節約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一滴水,一張紙,一度電,司空見慣,卻彌足珍貴。現在,我要大聲倡議: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牢固樹立節儉意識,“讓節儉成為習慣”,“讓節儉成為生活方式”,堅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粒糧。從每一天做起,只有時時處處,點點滴滴都節儉,我們才能節儉資源,也只有時時處處從我做起,才能將勤儉節約進行到底!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作文 篇15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這個民族百折不饒、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節約這種美德為世代中國人所崇尚。
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國家並不富裕。全國農村還有2900多萬未能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城市還有1800多萬人是純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線之下;有不少貧困地區教師發不出工資,孩子上學繳不起學費;有不少地方是靠中央的財政補貼在維持生活;還有一些已經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遇到自然災害後,又重新回到貧困狀態。
現在世界是許多國家,包括一些經濟十分發達的國家也注意節約。日本的經濟發展水平比我們高許多,他們人均收入是達兩萬多美元。但他們的學校都進行各種“憶苦思甜”教育,挫折教育,教育下一代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從而居安思危,自強不息。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但他們生產也注意節約節儉,過日子注意精打細算。對比起來,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才達1000美元,而社會上卻颳起崇闊、比闊之風。講享受、高消費都過早地出現在我們的面前,這同我們的國情,同世界上發達國家相比,是多麼的不協調啊!
每個同學都要在學習生活中自覺弘揚節約節約的優良作風,養成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油、一粒米的良好習慣。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從我做起,從具體事作起,真正付諸實踐,長期堅持,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就一定能在全社會進一步發揚光大起來。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作文 篇16
隨著社會的逐步發展,我們從不太富裕的社會轉變為現在富裕的社會,我們有現在的生活真是幸福。
而過去可不同於現在。貧苦,最能概括它。過去大家省吃儉用,尤其是山區更節約,為自己的後代留下一些財富,或是在平常從一點一滴節約下來,這種節約的思想很好。漸漸地,我們都學會了它。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誰都會背,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恐怕已經將它淡忘掉,因為現在物資豐富,有些人就會錯誤的認為:現在我們已經不需要節約了,東西多得怎麼用都用不完。這種想法完全錯誤,不管是在現在還是過去,節約都是我們一直提倡的,不要因為現在的富裕而迷失了本質,我們應該時刻記住:勤儉節約。
還記得前一段時間的“光碟行動”嗎?社會上上下下都提倡“光碟”,去餐館點餐吃多少就要多少,不要過多點菜。“今天你光碟了嗎?”“我是光碟族”等標語紛紛打出,這就是我們節約的表現啊!我們必須做好勤儉節約,我們也要做“光碟族”!
一句誰都會背的詩教會我們了勤儉節約。是的,那需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比如,一張紙要兩面都用,不浪費,平時自己不在家時,記得關好燈等用電器,避免不必要的費電……同時,節約用水也同樣需要我們注意,一水多用,把洗菜的水用來澆花……這些我們都可以做到。
只要我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勤儉節約,堅持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那麼我們就印證了那句話: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來吧,讓我們一起來勤儉節約吧!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作文 篇17
人類的活動,離不開我們生存的環境,我們生存的環境又離不開地球。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已經逐漸枯竭,我們要行動起來,杜絕浪費。
先說節約水資源吧。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行為,都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例如,我們洗米的水,白白浪費了很可惜,這些水可以用來澆花;我們洗衣服的水可以用來洗拖把,或者用來沖廁所。這些都可以讓資源再利用。當你去衛生間或廚房時,看見未擰緊的水龍頭要把它擰緊,水白白地流走不也很可惜嗎?
再來談談節約用電吧。我們在家時,如果不看電視,就要把電視機的插頭也拔掉,不然還是在“浪費”我們的資源;不僅是電視機,所有的電器在“空閒”時,都要把它們與外界“分開”,這些都是我們隨手可即的事,不僅對我們沒有傷害,還增加了電器的壽命。電對於人類來說可是很重要的哦!
我們在學校的時候,用水、電的地方很多,正因如此,我們才需要來節約,不如來聽聽我的建議吧。我們不在教室的期間,要隨手把電燈關掉;教室裡的多媒體在不使用的情況下,要把多媒體關掉。我們洗手的時候,儘量把水龍頭關得小一點;我們洗拖把的時候,也要學會儲水。
我們經常說要節約,節約,再節約,可真正能做到節約的有幾個人呢?你們是否想過,我們現在生活的地球得了“重病”,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汙染。我們可以從簡簡單單的小事做起,一個人節約,是人類的榜樣;幾十個人節約,正在慢慢的感染著我們;成千上萬的人節約,說明我們已經讀懂了“節約”。
節約,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簡簡單單的幾個小動作,就能為我們的地球母親帶來無微不至的關愛。我們愛地球母親,她給了我們生存的空間。現在我們可以為地球母親做到的,也正是地球母親為我們帶來的。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作文 篇18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現在這個富裕的生活條件下,我們更應該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記得小時候,我們學的第一首唐詩就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小,老師和父母就教育我們要節約,我們吃的每一口糧食都是用雨水和農民伯伯的汗水澆灌的。節儉,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今天的社會里,更顯得意義深長。
但是,勤儉節約這種美德卻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意識中逐漸淡薄了,在生活上互相攀比、鋪張浪費的不良風氣正在同學間悄然形成。許多同學的筆用到一半就扔掉了,是因為在和其他同學比時尚、比潮流。我們來到學校,不是比條件,而是比學習。“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古訓大家都能脫口而出,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當某些同學大手大腳地隨便花錢時,他們是否想過,他們所花的是父母辛苦工作賺來的血汗錢呢?當我們在水龍頭前高興的玩著潑水時,我們是否想過,那些乾旱地區因為缺水而渴死的孩子們呢?當我們大量使用電時,我們又是否想過,貧困地區因家裡還接不上電仍使用著蠟燭勤奮學習的孩子呢?雖然現在我們的國家富強了,我們的家庭富裕了,但我們不能忘記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樹立節約意識,從節約一張紙、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糧入手,做到勤儉節約。
節約一張紙:少用一次性紙巾、紙杯,提倡使用手帕、少用抽紙。節約一滴水:避免大開水龍頭,用後及時擰緊水龍頭,避免長流水,見滴水龍頭,隨手關閉;提倡使用臉盆洗臉、洗手。節約一度電:照明儘量使用節能燈;光線不足時,需要開燈時能用一盞,不開多盞;杜絕白晝長明燈,做到人走燈熄。節約一粒糧:儘量少去餐館就餐,在外就餐要文明用餐,減少糧食浪費。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作文 篇19
隨著近代中國人口的不斷增加,很多糧食要往國外運輸給中國,因為中國人的人口實在是太多了。但是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更大的一個原因是中國人太愛浪費糧食了。估計全中國的糧食,將近一半多都是浪費掉的,而這些口糧足足可以維持2億中國人近2年的糧食。說出來真是駭人聽聞。
俗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不錯,糧食確實是老百姓的天。但是現如今,浪費糧食的形象在大街小巷上隨處可見。在學校食堂,學生剛進食堂,飯還沒扒幾口,便將剛乘的飯菜倒了。然後去學校小賣部去買麵包吃。問他們為什麼倒,他們隨口說:“我不愛吃或是我吃不下了。”其實這只是一部分學生,還有其他的學生倒掉的原因是因為倘若要是不倒掉,會被那些大款學生嘲笑的。誠如是,有幾位貧苦學生,將盤子吃幹抹淨之後,就招到了一群大款學生的嘲笑:“你看他,幾年沒吃飯了呀,真沒教養!盤子吃這麼幹淨幹嘛,反正有廚娘洗的嘛!”說著悠閒的將盛著滿滿的飯菜的盤子倒入了剩菜桶。被說的那幾位同學臉上是一陣紅一陣白。大街上半杯還未喝完的奶茶隨地可見。垃圾桶裡,啃了一口的蘋果,咬了半個的包子未吃完的泡麵比比皆是。這是在中國浪費糧食的'景象。
??而在非洲與亞洲等東南亞地區,則是另一番景象。早上領早餐了,卻只有米湯,還有那可以數的清的米粒,而那些人民是爭先恐後的拿著碗那邊跑。領到粥後,便狼吞虎嚥的吃起來,用得更恰當一點,這粥應該是拿來喝的。再看看路邊,躺著許多數不勝數的因飢餓奄奄一息的人民。看到這裡,我們是不是應該“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呢”?其實面對中國浪費糧食的普通現象,政府已經推出了很多勤儉節約糧食掉的廣告了,可惜都沒什麼效果。我想,如果中國人再這麼浪費下去,中央政府就該下一道《節約糧食法》了。其實節約糧食也不是這麼難,“光碟行動”應該值得我們引以為豪,不要怕別人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讓我們大聲喊出;“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作文 篇20
從小我們就學過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就告訴我們:要勤儉,要節約。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
我們深知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在我國物質資源相對不多的前提下,發揚節儉精神顯得更是尤為重要。目前我國人民生活的溫飽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於是許多人在現有基礎之上似乎已經滿足,甘心在原地作踏步運動,他們認為中國地大物博,面對著“博大”的資源可以大肆地浪費。
然而,人人都說“貧不學儉,富不學奢”。當人們貧窮的時候,不用學儉省,自己就會儉省。但有“富不學奢”的嗎?我倒是覺得並不多。俗語應是“富不學儉”吧!一般人都似乎是窮時節儉,富時奢侈。但也有人窮也儉,富也儉。據我所知,李光劍就是其中一個。只求吃得飽,穿得暖。他一生儉省的那些錢,救濟了多少苦難人民!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他就是有著這樣的意念,才有這樣的成就。直到他去世前,還讓子孫繼續為貧困人民捐獻。真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呀!
一個國家不知道節儉,是繁榮不起來的;一個不知道節儉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儉,德之共也;侈,惡大之也。”的確,節儉就是一種品德,而奢侈便是一種罪惡。讓我們看看歷史就知道了,夏桀、商紂、周幽王等這些暴君,他們的奢侈腐化最終導致了國家的滅亡。
行動吧,那些曾經浪費的人們!貧窮方悔節儉遲。當你回望時,你會發現這個選擇是正確的。積小利,成鉅富。一角錢,積少成多,你年老時,那將成一座大山;一角錢,慢慢流失,長年累月後,你會發現,那以成了一條小溪了。
同學們都是有理想的人,因此,我們要學會從小磨練自己的意志,學會勤儉節約,學會在艱難困苦中提升生活的能力。勤儉節約是人類永恆的主題。我們青少年更需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只有這樣,將來才能適應激烈的競爭環境,才能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用之才。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作文 篇21
我們常說“勤能補拙,省能補貧”。勤儉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那麼,作為現代的中學生,我們更應該做到勤儉、節約。
歷史上有關於勤儉的故事不勝列舉。就拿我們小學學過的《一夜的工作》來說吧,文中我們的周總理生活非常地節儉,每天飲食清淡,每餐一葷一素。吃剩的飯菜,要留到下餐再吃,從不浪費一粒米,從不丟棄一片菜葉。周總理逝世後,大家發現總理生平沒有任何積蓄,他所有的錢全部都用來幫助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因為周總理的勤儉,許多孩子的生命有了保障。周總理的勤儉感動了天下所有人。逝世後,聯合國為我們可敬的周總理降了半旗。
歷史上勤儉節約的故事還有很多。可是卻未能喚醒浪費的知覺。走進我們學校裡的食堂可以發現,餐桌上殘留著許多同學們不愛吃的食物:胡蘿蔔,洋蔥…,不僅如此剩飯桶裡也被裝得滿滿的。同學們,這些浪費的現象我們今後一定要杜絕,因為每一種食物裡都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缺少任何一種,我們都可能導致營養不良。不僅如此,“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些蔬菜和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呀。“粒米雖小猶不易,莫把辛苦當兒戲”。我們平時要從小事做起,珍惜糧食,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用自己一言一行去感化身邊的其他同學。
還有同學們當我們在擰開水龍頭無情的浪費水資源時,是否會想到貧困山區裡的孩子們,他們因為缺水要跑到方圓幾十裡外去挑水。而我們卻毫無顧慮,瀟灑自如地玩水、戲水,甚至任它付之東流,毫無反應。“一滴清水,一片綠地,一個地球”,同學們,你的舉手之勞會使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
諸葛亮曾說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同學們行動起來,勤儉節約,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這樣不僅讓我們能擁有美好燦爛的生活,同時提高自己的一小步,道德之花就會前進一大步!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作文 篇22
節約,是對幸福的盤算,也是一分社會義務的擔當。
曾經,有麼幾個聲音出現在我的耳畔:“人類,快救救我吧。我在哭泣,因為此時我正和死神作捶死掙扎,或許有那麼一天,我無法給你們光明瞭,那時,黑暗將主宰世界了。對,這是燈的呼喚。
想起以前,每每寫完功課,我總會不屑地伸個懶腰,然後美美的往床上一躺。進入了夢鄉。從來都不會隨手關燈,更不會刻意去留心這些小小的細節,只覺得它們的微不足道。到現在,我終於領悟到了,節約用電是多麼的重要啊!
“媽,燈怎麼還亮著呢。”這是我對媽常說的一句話,她聽了總笑著說:“媽忘關了,現在就關。”從此,我竟成了家了的小護衛,專門負責提醒家人。
曾幾回聽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我不禁感覺糧食多麼珍貴啊!再說我們學校的飯堂,有些同學吃不完的飯菜隨地亂扔,弄得整個飯堂都是剩菜剩飯,同學們,我們如果不吃或吃不完的飯,可以放在裝剩飯的桶裡啊!我們吃飯時只看到雪白的大米,卻看不到農民在烈日的銅色的臉膛兒,每一粒大米,都凝聚著人們辛勤勞動的汗水。
再說節約用水,同學們啊,當你作為旁人看見水龍頭正“嘩嘩”地流淌著淚水,你有沒有主動地去隨手關掉它。節約用水就應該做到一水多用,像我們在家裡淘過米的水、洗衣服、洗菜的水我們還可以把它再度利用,如:澆在菜園中等。據說人可以三天不吃飯,但不可三天不喝水啊!由此可見,水對維持我們生命多麼重要啊。據統計,只要人人能節約一滴水,就能解決上一個城市一年的生活用水。
所以,我們要節約每一度電、珍惜每一粒糧食、愛惜每一滴水啊,它們當思來之不易。
節約是一種遠見,是一種態度,節約更是一種時尚。大家跟我一起節約吧,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生活方式。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作文 篇23
節約,是個平凡的字眼,卻有多少人可以做到;節約,是個常見的字眼,卻不見多少人行動;節約,是個容易做的事情,卻又多少人視而不見。而我,正努力的讓“節約”的習慣在我的生命裡生根發芽。
水,是十分寶貴的資源之一,據資料顯示地球的水很多很多,估計水有13.8億立方里,但十分可惜,這些水中的98%都是鹹水,淡水只有2%,約有3000萬億方公里,但它的88%被凍在兩級的冰帽和冰川裡,能直接食用的只佔淡水0.04%。所以我的第一步便是不浪費水。
在學校裡,我們男生洗拖把,都是弄一盆水,而且水龍頭也不關,就在“刷刷“聲中洗拖把。現在,經過我許久的培訓後,我是這樣做的:我會先弄點水把拖把弄溼,再把水龍頭關掉,再接著拿拖把往水裡使勁的拖。見水變得很黑的時候,把水放掉,再用乾淨的水衝一下拖把,把黑水沖掉,但是不能用太大的水遊,水會濺出來,就浪費水了。比起以前,這個方法又快又節約,真是兩全其美!取長補短啊!
勤儉節約的人,不能只關注一面,還得關注其他方面,即便是我這初學者,也不能例外。因為節約是十分廣泛的!
糧食,是我們的農民伯伯們用汗水、艱辛換來的,如果浪費的話,就是把別人早出晚歸、艱辛勞動的成果視而不見、不屑一顧。那這種人不尊敬別人,別人會尊敬他嗎?我的學習之路又露出了一個目標!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吃飯前的我不斷的想著這句話,看著桌上熱氣騰騰的美味佳餚,我不竟想起了我小時候吃飯的場景:每當吃完飯,桌子上全不都是白花花的米粒,我幽默的大姨還跟我開玩笑,說:“元傑真有同情心,還給桌子吃飯。”可是如今,我是學習節約,可不能重滔覆轍了啊!於是我小心翼翼的吃起飯來,雖然吃的很慢,但一粒飯都沒掉,不管怎麼說這也是一種進步啊。
經過幾天的培訓,我不知到我是否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但是,無論是否,我都會加油!努力的更上一層樓!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作文 篇24
從進校園的第一天,老師就教我們一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此,我便知道了糧食的來之不易,我們要節約糧食。因為我們從小就知道,農民伯伯一年到頭在田裡幹活,流了很多汗水,才澆灌出我們離不開的糧食。他們多麼辛苦,我們怎能不珍惜糧食呢?
每天吃飯時,如果你仔細去觀察,注意的話,就會發現每個大桶裡裝滿了剩菜,剩飯,那都是我們同學浪費糧食的現象。我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每家每戶都種有糧食,不需要花錢去買,這是不是就是我們不珍惜的理由呢?這是不是就是我們浪費的藉口呢?我們可曾想過,這也是長輩們頭頂烈日,腳踩熱土,花費心血種出來的,如果這一切讓長輩們看到,他們又會怎麼想?除了痛惜之外,還有什麼呢?唉,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小題大做,不就是點糧食嘛!”是的,雖然扔掉的糧食不多,但是你扔一點,我扔一點,積少成多啊,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下來,我們浪費的糧食是無法估量的,我們扔掉的卻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一個不愛惜糧食的人,也不會愛惜其它的一切,到頭來只能成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這樣的人,最終會被社會拋棄,就像我們的剩飯,剩菜被倒進桶裡一樣。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縷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日省一把米,月節一斤糧。”
節約糧食,不僅僅是一種口號,不僅僅是因為所有人的號召和呼籲,它更是一種傳承,把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下去。讓我們從自覺節約一粒糧食做起,做一位節約糧食的高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