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圓明園紀錄片觀後感(精選12篇)

圓明園紀錄片觀後感

圓明園紀錄片觀後感(精選12篇)

  “請同是詩人的建築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再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加上成群的天鵝、朱鷺和孔雀,總而言之,請假設人類幻想的某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廟、是宮殿,那就是這座名園。”——雨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圓明園紀錄片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圓明園紀錄片觀後感 篇1

  這個寒假,我觀看了一部名為《圓明園》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由雨果觀賞園後的詩意評價作為開頭,將我們引入一個如同仙境般的世界,然後用大半的時光以一個傳教士的角度描繪了圓明園以往的輝煌,緊之後便開始英法聯軍燒殺搶掠的鏡頭,這一幕幕讓人心痛的景象,雖然很短,但已深深地刻入了我們的心中。最後的鏡頭便是此刻的圓明園。

  看完這部紀錄片,我最大的感想是悲憤。在觀看到英法聯軍焚燒圓明園的鏡頭時,我想說:這是我國建築藝術的精華,園林藝術的瑰寶,就這樣在一片火海中化為灰燼,這圓明園,建造歷時150餘年,投入的經費更是能夠用“無數”二字來形容,而且,圓明園中的更多東西是用錢換不來的,如古老的青銅禮器,精雕細琢的陶瓷花瓶,歷代的名人書畫……這些東西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了就永遠沒有了。所以英法聯軍焚燒的不僅僅是無數的汗水和金錢,還是中國獨一無二的文化,更是全世界的一筆不可估量的歷史遺產。

  在悲憤的同時,我也深思:為什麼中國自我的珍寶存放在清皇帝的離宮中,卻能被西方人輕易地掠奪和焚燒呢?答案正是清政府太軟弱無能,國力太衰敗,使得西方列強的鐵蹄能肆無忌憚地在中國領土上踐踏,如入無人之境。為了不受外族的侵擾,我們的國家就應更加強大,而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此刻要好好學習,長大爭取為國家做貢獻。

  圓明園紀錄片觀後感 篇2

  今天,老師帶領我們去四樓電教室觀看《圓明園紀錄片》,老師給我們介紹說:這是一做建築宏偉的皇家園林,他又圓明園、長春園、萬春園組成,外面還有許多小園,分別分佈在圓明園東、西、南三面……從開始到結束,大家一個個都看得如痴如醉。演到最後,看到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能拿走的拿走,拿不走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則毫不猶豫的毀掉。但是,為了銷燬罪證,1860年10月18日,3500名罪犯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霧籠罩了整個北京城。這是中國的恥辱,是一段抹不掉的歷史!我的眼在流淚,心在流淚。這是中國人用了兩個多世紀的時間才建造成功的,竟然被這些外國人不到三天,就給輕易毀掉了。

  作為一名中國人,誰不想看看有許多美麗傳說、構造精美的、舉世無雙的圓明園呢?那兒具有中國特色精緻的亭臺樓閣,美麗的花草樹木,還有那價值連城的珍寶……然而,這一切已經不存在了,只剩下幾根殘缺不全的石柱孤零零地躺在那兒,它們好像在向人們訴說當年的痛苦和屈辱。

  人與人之間,國家和國家之間,絕對不應該成為敵人。戰爭使人性變得殘忍,兩個國家計程車兵之間本來是沒有冤仇的,但由於國家之間的利益與矛盾,他們要在戰場上互相殘殺,直到拼個你死我活,戰爭造成了太多的人間悲劇。任何時候,我們都是應該反對戰爭!

  今天,我有幸生活在一個和平安定的社會里,應該努力學習,做好每一次作業,聽好每一堂課,將來把祖國建設為更為富強的國家,一定要避免像火燒圓明園這種悲劇的再次發生!

  圓明園紀錄片觀後感 篇3

  1644年,一支北方遊牧民族入主北京,佔領了象徵至高皇權的紫禁城,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帝國——清開始了其在中原的統治。清朝前期出現了著名的康乾盛世,這種四海之內一片繁榮的景象使滿清皇帝開始沉醉於自己的文治武功之中,圓明園因此而被修建起來,雍正帝時期大規模擴建圓明園,經過整整一個世紀的修建,這個曠世園林擁有100多組景觀,近1000座宮殿,佔地5000多畝。至乾隆帝時期,圓明園已成為盛世的象徵,然而盛世背後隱藏的危機足以使皇帝戰慄,曾今被視為蠻夷之地的西方正在進行著鉅變:1776年美國獨立,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生產方式發生前所未有嬗變的工業文明下的西方蒸蒸日上,而率先進入工業文明的英國正在進行著資本擴張,中國成為其在遠東地區的目標。1793年,為了開啟中國的大門,馬嘎爾尼率領英國代表團訪華,乾隆帝在接見這位使者時說出了著名的“大清乃天朝大國,無所不有,用不著與西方蠻夷互通有無。”之言論,而馬戛爾尼在離開之際,也同樣給出了著名的預言:“大清帝國好像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它之所以在過去一百五十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因為它的體積和外表。但是一旦一個沒有才幹的人在甲板上指揮,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

  事實確實如此,當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城時,自大在西方的堅船利炮下顯得蒼白無力,在英軍遠端大炮的連續轟炸之下,大沽口炮臺化為一片廢墟。兵器和技術的懸殊差距決定了聯軍的勝利是必然的。之後英法聯軍開始洗劫京城,當然,包括圓明園,那些獨一無二的藝術珍品被掠奪殆盡,拿不走的便當場毀掉,最後,聯軍一把火燒了圓明園,大火持續燒了三天三夜,昔日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化為灰燼,只留下了一片焦土。

  1861年,法國作家雨果在一封信中這樣寫到:

  在地球上某個地方,曾經有一個世界奇蹟,它的名字叫圓明園。它彙集了一個民族,幾乎是超人類的想象力所創作的全部成果。這是一個震撼人心的尚不為人熟知的傑作,就像在黃昏中從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看到的亞洲文明的倩影。你可以去想象一個你無法用語言描繪的仙境般的建築,那就是圓明園。那裡不僅有藝術珍品,而且還有數不勝數的金銀財寶。這個奇蹟現已不復存在。一天兩個強盜走進了圓明園,兩個勝利者一起徹底毀滅了圓明園,我們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來也抵不上這座神奇無比光彩奪目的東方博物館,多麼偉大的功績,多麼豐碩的意外橫財。在歷史面前這兩個強盜,分別叫做法蘭西和英格蘭。

  曾今由數位皇帝無數工匠凝聚心血編織的夢就這樣被打碎了,天朝上國的美夢已經做了千年,該是夢醒時分了!被無情毀滅的奇珍異寶亭臺樓閣固然令人惋惜,如今徒留斷壁殘垣的圓明園依然在向國人訴說著當年的恥辱,但是,如果我們僅僅對英法的侵略耿耿於懷對自晚清開始近代中國所遭受的凌辱義憤填膺的話,那麼圓明園的悲劇只能是一個遺憾,我們應該看到,近代以英法等為代表的歐美國家於中國壓倒性的優勢究其原因在於科學技術的先進以及經濟的繁榮,在政治體制已經擺脫封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今天,中國的經濟已經有了巨大的發展,如何從一個大國成為一個強國是中國未來發展的主題。夢醒時分即中國開始覺醒之時,曾今的榮耀與恥辱都已化為歷史中不濃不淡的一筆,我們需要的是超越傳統思想民族意識的束縛的創造性,不需要“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的感嘆,今日之觀《圓明園》,對於這段歷史我更多看到的是其對於未來的啟示,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能用綜合實力證明自己不可動搖的強國地位。

  圓明園是我國著名的皇家園林,佔地三百五十多公頃。裡面珍藏著名勝古蹟,奇珍異寶。作為中國人,誰不想親眼目睹萬園之園——圓明園那具有中國特色的精緻的亭臺樓閣,那珍貴的歷史文物,那價值連成的奇珍異寶呢?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只剩下了幾根殘缺不全的石柱和一片廢墟。1860年,英法聯軍這幫可惡的強盜,在中國的領土上橫行霸道,隨意掃蕩,為所欲為。這座舉世聞名的藝術瑰寶,就在魔爪下毀於一旦。這些強盜不但毀了我們中國的文化歷史,還毀了我們中國璀璨的文明。誰看見這一切的一切不憤怒。作為中國人,誰不想消滅這幫可惡的強盜。這可是我們中華民族多少代人智慧的結晶啊!

  這種奇恥大辱何止一次,“落後就要捱打”就是先人給後人血的教訓;現在,我們已不再落後,國家慢慢地昌盛起來;科技慢慢地發達起來——“發展才是硬道理”。現在,睡獅已醒,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艱苦的鬥爭,在舊社會的廢墟上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巨龍騰飛了!祖國猶如巨人,將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未來將要我們去創造!親愛的祖國,我回記牢這奇恥大辱,並將它作為我學習的動力,去克服學習中的重重困難。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直到成功。

  圓明園紀錄片觀後感 篇4

  人人皆知的中國清朝皇家園林圓明園是東方文明中的奇蹟,被譽為是“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和“萬園之園”。法國大文豪雨果曾經說過:“從前在世界的一方有一個奇蹟:這個奇蹟叫圓明園。一個近乎超凡的民族利用其想象力能夠造出的全部東西都集中在那裡。請你想象一種大家不知道是怎樣的、而又無法形容的建築物,就像月宮的一座建築物,那就是圓明園”。我們今晚所看到影片裡的‘圓明園’只是透過現代的科技製作的一種假象,但足以感受到昔日的圓明園有多麼的美。

  影片《圓明園》就是一場視覺大宴,在影片中我們可以欣賞到大量的中國傳統的建築藝術,也可以欣賞到西方以及西北少數民族的建築藝術。我們還可以透過表面現象看到更深層次的東西。我所感受到的有以下三點。

  一、建造的規模和特色。我信這是任何一個人看到這部影片後的第一個感慨。圓明園的建設經歷了三代帝王的建設,這是與當時的社會背景離不開的。當時清王朝入關後,由於皇帝不適應北京紫禁城內炎熱的氣候,就在北京西郊的海淀建造了圓明園的前身暢春園,成為皇帝避暑的地方。後來逐漸擴建,到乾隆帝時,國庫充盈,更是大興土木。由此,圓明園的格局大體已形成,其面積也相當於現在600個足球場那麼大,可以任由你想象其規模了。圓明園的建設彙集了當時江南的若干名園林勝景的特點,融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皇帝也將自己的詩情畫意融入於千變萬化的景象當中。不僅如此,還吸收了歐洲的建築風格,把歐洲的園林建築特色與東方的園林風格相結合,最著名的就有‘大水法’。園內的各種亭臺樓閣、洲島、橋堤、曲廊等建築群的整體佈局讓人感覺到了和諧完美。

  二、中國古代和諧美。影片一開始就給我們再現了清王朝的宮廷畫師所作的圓明園設計圖,但這些幾百年前的設計圖紙在我們現代的人看來好像就是一幅山水與建築現結合的國畫。在這些‘設計圖’上的建築基本上符合當時圓明園的真實建築物,也就是說古人就是依靠這些‘設計圖’來建設圓明園。在設計圖上可以看到這些建築與周圍的環境很協調,與環境相融合,這也就是古代人追求的一種‘和諧美’,可以說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中國的古典主義美學在美的形態上就主張和諧美,這也與儒道兩家思想密切相關,兩家思想的融合為共同的和諧美的思想。三代帝王對圓明園進行規劃時就特別注意和諧,圓明園在整體上本身也就是一個帝國版圖的.縮影,在園中的西北方向,有一座假山就喻為‘崑崙’,還有仿廬山景色的‘小匡廬’等,建築物再置身其中。在影片中也講到這種和諧性直到乾隆帝時才慢慢消失。當然,古代的和諧美在文學上也有體現,蘇東坡就曾說過;“畫中有詩,詩中有畫”這麼一句話。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也是和諧的一種表現。

  三、東西文化的差異。在影片中有這兩個情節,西方傳教士郎世寧來到東方這個文明古國後,想進入清朝皇家畫院,就以西方繪畫技法畫了一幅小孩的肖像,以博得皇帝的歡心,結果失敗了。原因很簡單,就是皇帝不喜歡他的繪畫技法。另一個就是皇帝想要建一個西方水法,而在當時就只有傳教士郎世寧懂得西方的建築,於是郎世寧成為了設計師。由於皇帝的極度關注,郎世寧的設計都要由皇帝過目後才能行。這位東方的主宰看到郎世寧的設計的水法後一度在改,他認為‘裸身的人’不能出現在他的‘視線’內。更進一步的看,這些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在當時的東方審美追求的是‘神’,神似而形不似。西方審美追求的則是‘寫實’,真實的寫照。難怪皇帝會說小孩的臉上怎麼能有陰影呢!傳統的儒家思想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統治在清朝又達到了歷史鼎盛時期,未出嫁的女子足不出戶是當時所謂的道德規定,更別說會出現‘裸體的人’了。而在西方人們的思想則是較開放的,他們更喜歡去追求為當時不知的一些東西。在影片中我們也看到了中國人與西方人對待科學不同的態度,西方人對科學是執著的追求,而在當時的中國人眼裡更本就沒有科學這個概念,清朝的統治者也認為學習西方的技藝就是玩物喪志。我想文化也是影響一個民族程序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也正是這些文化的差異, 導致了火燒圓明園的悲劇。

  如今是圓明園已是一片焦土廢墟了,但它曾經的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不會被人們忘記,更不會被歷史忘記。

  圓明園紀錄片觀後感 篇5

  紀錄片《圓明園》讓我們回顧歷史,讓我們瞭解圓明園從前的壯觀輝煌,也讓我們記住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的巨大恥辱。

  在看影片前,我們已經學過了《火燒圓明園》和《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了,對圓明園的歷史已有部分了解。看完這部紀錄片後,我們對圓明園這座偉大的建築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

  在看到皇家畫院為圓明園所畫的建築圖時,如此美麗,如此壯觀的景象使大家為之驚歎,個性是在建造圓明園所花費的人力、物力上,大家不禁感慨道:“這真不愧是在幻想藝術中有著崇高地位的世界奇蹟。”可惜的是這個偉大的傑作於1860年10月被毀,從那時開始,這個偉大的傑作消失在地球上。

  看了這部紀錄片,我感受到了清代全盛時期的繁華與昌盛,腦海中映起了美侖美奐的圓明園倩影,這個集康熙、雍正、乾隆一生心血而建造的偉大建築此刻只能成為夢影。而原因正是因為清朝末期的衰落,咸豐皇帝的昏庸和朝政的腐敗。這讓英法聯軍有機可乘,掠奪與燒燬了這個偉大的建築。我對英法聯軍的殘暴行徑與毫無人道主義、對禮貌藝術的摧殘表示強烈的憤慨,對大清國的衰落腐敗表示無奈和同情。只能說是弱肉強食,誰叫我們當時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優秀的領導者。所以說,要想強國,則務必強民。

  期望大家在和平年代好好學習,為祖國的昌盛作出自我的貢獻。

  圓明園紀錄片觀後感 篇6

  說起圓明園,我對它還是有一些瞭解的,因為五年級上我曾學習過《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我從文中知道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象徵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徵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還有許多景物是仿照各地名勝與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築,還有西洋景觀。圓明園不但建築宏偉,而且還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還知道了,圓明園慘遭侵略者的毀滅。可看完了《圓明園》紀錄片,我感慨萬千,片中講述圓明園在清朝三代皇帝的努力下成為了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卻又因為這些皇帝不重視科學,使圓明園——萬園之園,變成了一片灰燼。這使我更細緻的瞭解了圓明園。

  當我看到圓明園的建築金碧輝煌,美輪美奐的畫面時,不禁發出了由衷的讚歎。我們古代勞動人民用勤勞的雙手和充滿智慧的頭腦建造出了這座獨一無二的園林藝術瑰寶!這是一項多麼艱鉅而又偉大的工程呀!這充分的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力量。我為我們的偉大的民族而感到驕傲。但我看到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奪我財寶,燒我園林時,我的心情沉重,心裡充滿了仇恨。這些強盜們肆意毀壞園林,竟把圓明園化成了灰燼。看到這裡,我恨不得將他們碎屍萬段。

  看完紀錄片,我也為失去圓明園而感到無比傷心。這幫可惡的強盜,在我國的領土上橫行霸道,為所欲為,這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就這樣被侵略者毀於一旦。圓明園的毀滅警示著每一箇中國人:落後就要捱打。所以我們應該努力讀書,振興中華。

  圓明園紀錄片觀後感 篇7

  上個學期,我們語文課學了《圓明園的毀滅》課文。文章講述了美麗輝煌的皇家園林被英法聯軍侵略。讓我感到了侵略者的貪婪和殘暴。這天,我又一次看了關於這段歷史的紀錄片《圓明園》,感受到不僅僅是侵略者的殘暴,更是當時清朝政府的腐敗。

  圓明園由康熙、雍正、和乾隆精心設計,著手打造,用了151年的時光建造了一個好比人間仙境,漂亮精美的圓明園。並藏有無數奇珍異寶。圓明園內有數不盡的宮殿和令人陶醉的景點。只忙著建築園林的皇帝不明白,世界以及功能變了,當乾隆陶醉於自我的豐功偉業時,以科學為先驅的西方禮貌蒸蒸日上!西方列強開始侵入中國,大清陷入風雨搖曳之中。1860年,英法聯軍這幫可惡的強盜,在中國的領土上橫行霸道,為所欲為。圓明園就在魔爪下毀於一旦。這幫強盜不但毀了我們中國的文化歷史,還毀了我們中國璀璨的禮貌。

  我看完片子後,心裡對當時為對抗侵略者的軍人表示深深的惋惜。他們並不是懦夫。數萬勇士英勇地朝著侵略者衝鋒,衝鋒,以求保全皇帝,保全圓明園,保全中華民族的尊嚴!但是,再勇猛的鐵騎,再鋒利的戰刀,也無法與先進的來福槍,遠端炮相抗衡,可敬可憐的勇士們,舉著大萬長矛還沒有來得及接近敵人,就被遠端炮炸了個粉碎,可悲啊!被炸了個粉碎,同時被炸碎的還有大清帝國的防線。他們不明白,當他們還在使用著千百年來一成不變的大刀長矛時,當他們還在使用著兩個世紀以來絲毫沒有改善的炮時,敵人已經擁有了發達的機器,擁有了強於大刀長矛數百數千數萬倍的槍炮!清政府沒有讓先進的科技進入國門,沒有讓他們擁有同敵人相同的武器,因為皇上認為天朝無所不能,無所不有!

  這個杯具告訴我,落後就要捱打!只有不斷地進步,只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始終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是一名學生,我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強身健體,長大了和千千萬萬同胞共同用自我的力量去建立自我的祖國,使祖國更加強大。

  圓明園紀錄片觀後感 篇8

  一個伴隨著王朝的興盛而起的盛世園林——圓明園,終將也隨著帝國的消亡而毀滅。一個王朝興盛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危機,可笑的是竟然無人察覺,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閉關鎖國,固步自封,閉門造車便是一個國家衰敗的開始,對於個人、組織和社會都是一樣,不與外界交流,只是沉迷於自己的幻想,殊不知,這便是衰退和滅亡的開始。

  對於如今的中國,還有很多人、很多組織特別是政府的內部沉迷於安逸的生活,殊不知,世界是在不斷髮展變化的,只有與外界保持互動,才能準確的感知到外界的變化,及時的調解自己、改變自己。

  如今的中國,讓人感到一種僵化的氣息,似乎靈活的因子已經單薄甚至消失不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正是對當前人們的真實寫照,對於想要改變自己的人來說,不斷地提升自己並根據外界來改變自己,正是最好的選擇。

  當前中國存在的最大問題便是體制的僵化,限制了文化、思想的傳播和經濟的發展,而人們也總是找不到合適的渠道來反饋自己的想法和建議,正是渠道的缺乏和監督的缺失,導致各種問題的出現,最突出的便是腐敗的問題。

  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依賴於教育、經濟、文化等多種因素,如今的中國正在發生著鉅變,技術上最大的浪潮便是數字世界,與之相對的便是大資料和雲計算。大資料描述的不僅是當前資料急劇增長的現實和趨勢,更本質是思想的改變,如今關於大資料在中國的問題主要體現為以下方面:

  (1)基礎設施的限制。比如頻寬和網路的接入問題。

  (2)意識上的問題,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大資料究竟給社會所帶來的影響到底有多大,而是一笑置之。

  (3)產學研的連線和合作問題。

  作為21世紀,中國的高階知識和研究人員,我們應該時刻牢記歷史,不斷地充實和提高自己,以史為鑑,並充分借鑑外國的經驗,根據本國的實際現狀,不斷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技術和科學。肩負起領導和引領科學發展,促進經濟發展的重任,此乃吾輩有志之士之願和擔當。

  圓明園紀錄片觀後感 篇9

  圓明園的創造是一部人類思維的結晶創造的歷史史書,是人類歷史上一大不可忘卻的奇蹟,它是美的化身,然而,它的毀滅也是人類的悲哀,是世界的悲哀,更是中國人的悲哀與恥辱。圓明園的斷壁殘骸是無聲的控訴,這樣一部凝結了藝術性與思想性的鉅獻就這樣成為了一片殘骸,它的瑰麗就這樣在世界上消失了,只有這種三維技術才能設計才能使我們一覽這奇蹟般的創造。然而它越是瑰麗,就會越引起中國人的哀嘆與惋惜。這部紀錄片喚醒了所有沉睡在美夢中的中國人,這是屈辱的歷史,這是背叛的歷史,也是我們不願重演的歷史。

  大型史詩性紀錄片《圓明園》為我們重現了輝煌的建築,也是我們更加了解了中國歷史上甚至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雖然這一切都成為了歷史的畫卷。其實火燒的又哪隻是圓明園呢,他燒的其實是精細皇家三山五園,焚燬的範圍遠遠要比圓明園大得多。然而焚燒的又何止是建築呢?焚燒的是一個個中國人的驕傲,世界的奇蹟呀!

  在影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西合璧的歐洲式水法,它的規模之大與它的神奇是我們所有的人都歎為觀止。並且大清的皇帝還能夠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財富去取悅一個自我喜歡的女子,為她建立它喜歡的草原與建築。它的富麗堂皇就不言而喻了。似乎任何一個建築都是美的化身。

  當時大清帝國擁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財富,統治者們以此自居,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們目空一切,多次拒絕與其他國家互通有無,視“科技”為玩物喪志的東西,開始了閉關鎖國的時代。然而他們卻萬萬沒有想到就在此時西方國家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先進的工業革命,正在一步一步地的超越中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因此,大清帝國註定要從瑰麗的天國中墜落,這樣杯具性的命運是無法逃脫的!這天的我們只可以在滿目蒼遺、斷壁殘垣中尋找那份失落的完美。正如那句古諺說的一樣,歷史的真相往往被繁華所遮掩。

  西方列強打開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雙方大戰,然而清軍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軍勇士們仍然在用戰馬和彎刀衝鋒。雖然他們的勇氣讓英法帶兵的將軍們感到震撼,但結果卻是英法聯軍以五人的微小代價擊敗了帝國三萬大軍。最讓人深思的是,英使馬噶爾尼送來了最好的大炮和槍械,但他們在角落封閉的房間裡一睡便是五十年。康熙皇帝是那麼的喜歡自然科學,而後世的皇帝卻是如此的無視科學的偉大力量,使中國失去了獨領風騷的地位。英法聯軍佔領圓明園之後的兩次大肆掠奪慰藉了他們飢渴的心靈,每一個戰士都獲得了豐厚的獎品。當我們看到圓明園中的財務在西方人的手中大肆公開的拍賣的時候,你是否感覺到一種恥辱呢?

  法國作家雨果以前這樣說過:在世界的一隅存在著人類的一大奇蹟,這個奇蹟是圓明園……這一奇蹟已經蕩然無存。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大肆掠劫,另一個強盜縱火焚燒,一場對圓明園的空前洗劫開始了,兩個征服者評分贓物,然後他們手挽著收回到了歐洲。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格蘭……雨果直截了當地揭露了英法聯軍醜陋的嘴臉與無恥的行徑。

  圓明園見證了大清帝國的繁榮與衰敗。他奇特的建築與想法是世人所無法想象的,雖然此刻也在重修圓明園,但是永遠也無法彌補我們歷史上的缺憾!圓明園的毀滅已經成了一段不可改變的歷史,我們無法改變歷史,但是我們卻能夠創造未來。在未來,這個嶄新的世界裡,我們能夠建造更加輝煌、更加令人矚目、更加欣欣向榮的新中國。為了不讓歷史再次重演,為了中國的繁榮昌盛,我們當代大學生必須要謹記“保衛祖國,振興中華”的誓言,努力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做出一份力量!

  圓明園紀錄片觀後感 篇10

  今天老師用上課時間看了圓明園的毀滅紀錄片。

  我想大家都知道在清朝時代最有名的皇帝是: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位皇帝為大清付出的最多,康熙付出的最多,只有他重視科學,雍正雖然執政13年,但在這13年中他竟然在奏摺上批下100多萬字,而在乾隆統治的時候,人口占到了全世界的四分之一,而錢財佔到全世界的四分之一,錢多的都沒地方放。圓明園這個奇蹟之所以毀滅就是應為乾隆太自負,有那麼多先進的槍不用,覺得自己是最強的。最可惡的就是那群英法聯軍,你們都說這裡美入天堂,為什麼還要毀壞,你們可以拿,可以搶,居然還放火燒,哼,真可惡!

  圓明園紀錄片觀後感 篇11

  “國寶”,對我們來說遙不可及,然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卻讓我親眼目睹了她那雄偉壯觀的風姿;也被中華人民如小草的生命力一樣頑強的堅強的毅力與不屈的精神所深深感動。

  電視裡,新聞節目的主持人仍風塵僕僕地講說著,姐姐則在一旁專注地盯著電視;突然間,她悅耳的聲音傳來了:“我明天要去“保利上城”看國寶!”聽到這個好訊息,我一蹦三尺高,高聲呼叫著:“我也去!我也去!”

  一大早,我們乘著公共汽車來到了保利上城,遠遠望去:隊伍如長龍一般,也擁擠,有少婦、老爺爺、老奶奶、也有年輕的男人女人、小孩子,人山人海。

  展臺前有塊牌匾,是前言;展廳內光線很弱,泛著微光的燈把各件國寶照的發亮,像鍍了金一般閃閃發光。這次展出的是圓明園遺蹟中十二生肖之首其四與南北朝晚期至唐代(既公元5~9世紀)的菩薩、佛像十四樽。

  牛、虎、猴、豬四首為圓明園遺蹟中十二生肖之首其四,原為圓明園內海晏堂前的十二生肖水力鍾構件,依次輪流噴水,璀璨炫華,其設計栩栩如生;而菩薩、佛像被塑物件威嚴莊重,沒有人間的喜怒哀樂,特別注重神韻,時代跨越了北魏、東魏、北齊、唐等各個歷史時期,不僅擁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並給人以高深莫測之感;對廣大佛教信眾而言,無疑是一次無價的心靈洗禮。

  在那寂靜的展廳內,面對著它們,我似乎看到了英法聯軍凶神惡煞的表情,如死神一般,奪取著我們自由的權力;也看到了中國人民們奮力抗戰的英勇身姿與那顆流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熱血的炙熱的心,比銀子更耀眼,比金子更可貴。

  我看到了,看到了!我們的先祖正附著樹幹擊殺敵人;他們為了祖國的解放,攀雪山、穿荒原、過草地、經絕壁、橫瀚海、跨峻嶺、踏沼澤,為了華夏子孫後代的幸福生活,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奇蹟,用辛勤的汗水和熱氣騰騰的鮮血澆開了希望之花。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你聽,聽啊!急促的腳步聲、震耳的轟擊聲、悄悄地說話聲;我們的敵人在進攻,我們的戰士在反抗,不僅是戰士,瞧:全中國的人民都在為自己的國家加油、打氣。中國不再是睡獅,它再緩緩的睜開沉重的雙眼皮,在甦醒;它也不再是嬌弱的種子,而是一顆有著無限和頑強生命力的小草,堅強而剛毅。他們在團結、在互助、在把那無恥的敵人趕出我們的領土。

  我感受到了,感受到了!那是中華人民勝利與成功的歡呼聲,美妙的音符在空中自由地旋轉,歡快悅耳的歌聲悠然響起;“啪——啪——啪——”整齊有力的掌聲在人們手中奏起一曲美妙的樂章,他們在喊:“我們勝利了!我們勝利了!”

  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勝利了!損壞的古遺蹟不會復原,逝去的生命不能救贖,希望、理想、成功之花也不能凋謝,因為他們的上面都有著中華人民的本質,有著炎黃子孫不畏困難與不屈不撓的精神,也有著華夏民族聰明的智慧與英勇奮戰的身影。他們不可能復原,也不能復原,他們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著我們:我們要愛自己的祖國,因為我們是炎黃子孫,是偉大的中華民族的後代!

  圓明園紀錄片觀後感 篇12

  看了歷史紀錄片《圓明園》,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圓明園的建築的確是威嚴,壯觀的。如此宏大,優美的建築群令我想到了法國的凡爾賽宮以及俄羅斯的聖彼得堡東宮。百年前的帝王們的宮殿都是如此的華麗,如此的奢侈,如此的令人感嘆。

  然而凡爾賽,東宮都還在,供各國慕名前來的遊人賞玩。而這天的圓明園呢?一片廢墟而已。空空的雜草地上將近一米高的野草隨著微風晃動的,後面的白玉磚基無力地訴說著一世的輝煌。

  我陷入了深思。帝王們修建了龐大的宮殿,目的是炫耀他們或文才或武略的不可一世。大清王朝一統中華,鞏固藩屬國建立了東亞不可一世的霸權,也起了圓明園。當年起樓玩樂的人們很快地不再了,而這些建築倒是目睹了“看他起高樓,看他樓塌了”的一切。我不禁愕然:歷史到底是在嘆息,還是在偷笑王朝統治者們的妄自尊大?

  我經常想象,如果我是當年劫掠圓明園的軍人,我會怎樣想?一個幾乎不可理解的國度的最高宮殿……也罷!可能我們不就應苛求那些軍人去理解這古老而優美文化的好處——他們只是些英國和法國的普通士兵罷了。他們當然沒有吟詩作畫的閒情逸致,更沒有中國文化對帝王權威的頂禮膜拜。他們看到的,只是之前被清政府背信棄義殘忍殺害的本國外交官和士兵,只是圓明園中數不盡的可能意味著自我幾年工資的無數珍寶。英帝國計程車兵或許期望能拿到些好東西回去賣個好價錢,來彌補生計……

  這是多麼巨大的誤會,這是多麼巨大的玩笑。

  中國人的一個宏偉建築被外國的“洋鬼子”們一把火燒掉了。

  多少中國人真心熱愛的國家的象徵?但是當時的中國人又是在以什麼樣的心態在愛著這個國家?外國人所拍的古老黑白照片裡,北京的豪華宮殿總是可憐兮兮地被街頭的窮人搶佔的風頭,這是為什麼?這個國家有它如此不可思議的偉大之處,而為什麼大家看到的和想看的,卻僅是這幾千畝好地卻連一顆莊稼也沒有種的,由破壞性消費所建成的地方?

  這就是圓明園,萬園之園,它的被外國人所毀無疑是一出可憐的杯具。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