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察> 【推薦】科學觀察作文4篇

科學觀察作文

【推薦】科學觀察作文4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觀察作文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觀察作文 篇1

  能更準確螞蟻的食性,我和做了個實驗。我們用五種食物來吸引螞蟻,看到底喜歡吃?實驗開始了,原先在食物旁邊只有兩三隻螞蟻,可不到5分鐘,螞蟻就陸陸續續地來食物旁邊,要以前我會很驚訝,看得目瞪口呆的。傳遞資訊的速度快,快得超過我們人類的傳遞速度了吧!。到底用來傳遞資訊的呢?讓我來解開這個謎吧!螞蟻是用分泌物的氣味來進行交流的。它在回家的路上留下的氣味,其他的螞蟻沿著這條路線去找食物,並不斷地加強氣味。這裡的食物被採集,沒有螞蟻再來,氣味逐漸消散。神奇吧!

  有的螞蟻爬到鹽上面,可對鹽一點兒也不感興趣,碰也不碰地爬米飯那邊,在米飯那裡只有十幾只螞蟻。而白糖那裡大概有五十多隻螞蟻,蘋果那裡也有二十多隻螞蟻。最多的要數死蟑螂那邊了,許多的螞蟻都爬死蟑螂的身上,看得我身上都起了雞皮疙瘩,全身的汗毛也豎了。由於死蟑螂太大了,小螞蟻搬動它,就陸續有的螞蟻幫忙。分工著,有的螞蟻拖死昆蟲的觸角,有的螞蟻拖昆蟲的腿,可還是搬不動。邊吃昆蟲的肉,邊有規律地站好自己的位子,有指揮在喊:“一二,加油,一二,加油!”果然,死蟑螂被搬動了一下,就這樣,螞蟻們不停地忙著

  食物名稱螞蟻的反應

  鹽幾乎不感興趣

  米飯十幾只螞蟻

  白糖五十多隻螞蟻

  蘋果二十多隻螞蟻

  死蟑螂許多的螞蟻

  半個小時過去了,我結束了對螞蟻的'觀察,知道螞蟻最喜歡吃。它也和我們小朋友喜歡吃葷的,好玩吧!有觀察才有,有才有驚喜,讓我們期待下一次的驚喜吧!

科學觀察作文 篇2

  20xx年 xx月 xx日 周x

  我家有一個後院,我經常到後院去觀察那些鷺綠上的小精靈——螞蟻。

  那兒的螞蟻有四大家族:紅螞蟻、黑螞蟻、白螞蟻、黃螞蟻。紅螞蟻最勤勞,它們每天早上排好整齊的隊伍出去找食物。黑螞蟻是打架的能手,有時還欺侮弱小的紅螞蟻和黃螞蟻。

  今天早晨,我看見黑螞蟻正侵略紅螞蟻的大本營,許多紅螞蟻被咬的東逃西散,真可憐。我氣不過,就把黑螞蟻都才死了。

  白螞蟻是最壞的螞蟻,它們常常把木頭蛀空。有一次我幫爸爸搬木頭,看見紅螞蟻、黃螞蟻、黑螞蟻一起衝進白螞蟻的大本營,把白螞蟻殺得落花流水。這回,我可高興得排起了手來。

  呀!螞蟻真有樂趣。

科學觀察作文 篇3

  我們每個人身體裡都有細胞,而別的生物也不例外。上次我們在科學課上觀察了各種細胞,血液細胞是像糖一樣,而在水中的微生物的細胞卻大不相同。

  但是細胞要怎麼觀察到呢?絕大多數細胞都非常微小,超出人的視力極限。觀察細胞必須用顯微鏡。但是,在認識到細胞的客觀存在之前,還無法知道在顯微鏡下觀 察到的物件就是細胞。所以 1677年A.van列文虎克用自己製造的簡單顯微鏡觀察到動物的“精蟲”時,並不知道這是一個細胞。細胞(cell,源於拉丁文cella原意為空隙、 小室)一詞是1667年R.胡克在觀察軟木塞的切片時看到軟木中含有一個個小室而以之命名的。其實這些小室並不是活的結構,而是細胞壁所構成的空隙,但細 胞這個名詞就此被沿用下來。在細胞學的啟蒙時期,用簡單顯微鏡雖然也觀察到許多細小的物體──例如細菌、纖毛蟲等,但目的主要是觀察一些發育現象,例如蝴 蝶的變態,精子和卵子的結構等。

  由於受當時的顯微鏡的侷限,觀察不夠精確,加上宗教信念的束縛,這些觀察結果反而支援了先成論的教條。有的人聲稱在精子中 看到了具體而微的“小人”,認為由此發展成將來的個體──唯精論者;也有的人認為“小人”存在於卵子中──唯卵論者。先成論的影響持續了100多年,阻礙 了人們在R.胡克的基礎上對細胞進一步瞭解,直到1827年К.M.貝爾發現哺乳類的卵子,才開始對細胞本身進行認真的觀察。在這前後研製出的無色差物 鏡,引進洋紅(carmine)和蘇木精作為使細胞核著色的染料以及切片機和切片技術的初創,都為對細胞進行更精細的觀察創造了有利條件。

  所以要觀察細胞,得先會使用顯微鏡。顯微鏡要在合適的光源下觀看,先低倍鏡確定位置,在高倍鏡仔細觀察確定位置時,物體左偏向左移,右偏向右移。細胞還蘊藏著我們許多還不知道的知識,所以還需要自己去學習,思考。

科學觀察作文 篇4

  一天,我在科學書上看到了拿鉛筆在頭上摩擦,可以把零碎的紙片吸起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準備動手做實驗。

  我找來一根鉛筆和幾張零碎的紙片,用鉛筆在頭上用力摩擦,直到頭皮都發麻了才停下摩擦,然後把鉛筆放在小紙片上面。紙片先是顫動了一下,又顫動一下,漸漸地,漸漸地,竟被吸附在了鉛筆上。我看著眼前的一幕,目瞪口呆,叫來哥哥看,他也驚歎不已。正當我們沉浸在科學的魅力之中時,我忽然想:是什麼原因使紙片吸在鉛筆上的呢?是鉛筆和紙片具有魔力嗎?還是頭髮上有一種魔力,與鉛筆摩擦後把魔力傳給鉛筆,從而吸住小紙片的呢?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在網上查找了關於摩擦起電的知識。

  “摩擦的本質就是一個物體的某個表面與另一個物體的表面相互接觸並相對掠過,在接觸時,一個物體中的分子必然與另一個物體中的分子近距離地相互作用;在掠過時,這個物體的分子必然會碰撞另一個物體的分子;在碰撞過程中分子的運動就會更加劇烈起來,也就是物體更熱了。而分子間撞擊得激烈的話,就可能把原本束縛在原子裡的外層電子撞出來,這個撞出來的電子還可能跑到另一個物體上,這就是摩擦起電啦。”

  瞭解完這些科學知識後,我深有感觸,原來科學是這麼奇妙而又有趣的東西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因為任何一個事物都有它存在的奧秘;要勇於探索科學的奧秘,透過實驗與分析,得出科學的結果。這樣才更有助於我們學好科學,愛上科學。

  科學與觀察密不可分,讓我們在仔細的觀察中感受科學、瞭解科學、認識科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