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公德作文> 做有社會公德心作文

做有社會公德心作文

做有社會公德心作文

  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社會公德,上到國x領導人,下到幼兒園的小孩。在表面能看出我們這個社會是個有道德有文明的和諧社會,但是內部還隱藏著許多不講文明不講道德的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做有社會公德心,希望對你有幫助。

  做有社會公德心作文一

  在生活中有一種人很有社會公德心,如:扶老人過馬路,不串隊,出口不說髒話等等。而另一種人則恰恰相反沒有社會公德心。今天我看了一幅漫畫就是在批評及諷刺他們的。

  漫畫中畫著在一塊“母子上車處”旁卻站著四位高大而結實的青年,其中一個是富人一個是軍人一個是老師一個是醫生,他們目不斜視,而本應享受這些特權的一對母子卻被擠到一旁,我為之而感到義憤填膺。他們在寒風中瑟瑟發抖,而小孩還一直哭鬧著。

  看到了這幅漫畫,我為畫中的男人感到羞恥,他們不僅裝作若無其事,還在閉目養神,難道他們不會受到良心的譴責嗎?

  我由《假文盲》這幅漫畫聯想到了生活中的假文盲如:在一個週末,我到公園去遊玩,看見了一位盲人老爺爺,觀察了一會兒,我發現他總是遠離草坪,就算到了草坪邊際,他也決不會去踩到小草,他每走一步總是用柺杖試探著,一試探到是草他就去試探另一個地方,總是不願踩到小草,就在這時,對面走來了兩位年輕人,他們踩著草坪,還有說有笑的,還歧視那位老爺爺,被他們踩過的小草都彎下了腰,直不起來,彷彿都在抱怨著他們,此時,我心想:難道他們沒有看到旁邊的牌子嗎?我看,他們才是真正的“盲人”,太沒有社會公德心了。

  每每想到這時我又想到了在網上看到的一段話: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一位知識青年在公園裡散步,當他感到口渴時,就到對面的小賣部買了一瓶礦泉水,可是當他把礦泉水喝完後,便隨手扔在了一旁,真是一個沒有社會公德心的知識分子,況且恰恰就在前面不遠處就有一個垃圾箱,旁邊還立著一個警示牌,上面寫著“垃圾也有家,請讓它回家”,他明明看到了,卻無動於衷,依舊漫步在公園,難道他連這幾米的路都懶的走嗎?不,是因為他沒有社會公德心。

  這種假文盲的例子在我們的身邊數不勝數,如果每一個人都對提示語或警告語視而不見,甘願做一個假文盲的話,那麼這個世界將會變成沒有道德,沒禮節的世界;如果每一個人都能遵守社會公德,互相尊重,那麼這個世界將會變得越來越美麗!願大家做一個有社會公德心的人!

  做有社會公德心作文二

  在當今的社會中,我們常常會看到本來應該是老、弱、病、殘的一席之地卻被一些英俊、魁梧的先生佔領了。

  今天的這幅漫畫就深刻的反映了這一點。"母子上車處”這幾個醒目的紅色大字不由得映入了眼簾,可奇怪地是站在牌子下不是母子,而是四個伸士風度的人物。從衣裝革履看得出來他們至少是幹部。難道他們不認識這五個大字嗎?不。一定是佔便宜的念頭佔了上風,為什麼他們這麼心安理得的站在這呢?懷抱嬰兒的母女卻只好站在了一旁,看情形,如果是母嬰通道先上車的話,這位懷抱嬰兒的母親可能不會得到優先的安排和照顧。這對母嬰用著詫異的眼光看著這四位衣冠楚楚的人物。

  當然,在上車的時候這幾位所謂的假文盲,可是當仁不讓呀!就當不認識字,上車得到便宜他們的心裡好象挺開心。他們對老、弱、病、殘熟視無睹。為了一點小小的利益,出賣了自己的靈魂。這些人的素質太低下,也是社會的敗類、人x。

  在榮譽、利益、艱苦、危險、責任、義務等面前,上前或退後,往往是檢驗人的思想品格的試金石。戰場上,有衝鋒在前捨生取義的英雄,也有連連後退,膽小如鼠的逃兵。現實生活中,有人見義勇為抓歹徒,有的人貪生怕死讓歹徒來去自由,真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

  我們的社會需要大家伸出友家的手,在榮譽面前有上前一步的,也有謙讓的,這些可以見證一個人的精神、思想和風格。競技場上,一步之差有著天壤之別;人生路上一步這錯,往往遺憾終生。所以珍重腳下了路,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做有社會公德心作文三

  我們知道社會公德是人類在社會生活中根據共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如遵守公共秩序、講文明、講禮貌、誠實守信、救死扶傷等。它對維繫社會公共生活和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作用。

  社會公德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著我們的'行為。只有遵守社會公德的人,才會被人們所尊重。那些違反社會公德的人,將被人們所不齒。社會公德的內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歷史的演變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當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進社會建設、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少不了我們對社會公德的重視。

  為了更好的融入社會、處理好人際關係、減少違法犯罪活動,我們必須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什麼是個人修養呢?它就是個體在心靈深處進行的自我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個人修養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約束著我們的行為。只有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的人,才會被人們所尊重。當然,個人修養的內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實踐活動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關於個人修養的研究從古代社會就開始了。古人曾經提出過“修身養性”;近代孫中山建立中華民國時,革除了許多社會陋習,社會面貌煥然一新。新中國把思想品德作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也已經成為當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必修課之一。

  愛崗敬業、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夫妻和睦、助人為樂、勤儉持家、拾金不昧……中華傳統美德深深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當然,我們也應當用與時俱進的眼光來看待社會公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