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感謝> 感謝袁隆平作文(精選25篇)

感謝袁隆平作文

感謝袁隆平作文(精選2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感謝袁隆平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感謝袁隆平作文 篇1

  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學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簡樸,不論颳風下雨,天天工作在試驗田裡,一心只想著造福全體人民。袁隆平是值得讓世界尊重的中國科學家。他首創的雜交水稻不僅為中國的糧食生產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而且也在亞洲、非洲的一些國家推廣了3000多萬畝,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獲得了聯合國有關組織和世界許多國家的讚譽。袁隆平在這次世界種子大會上感動了全世界,並不是偶然的。袁隆平的責任、胸襟與貢獻,就象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一個公民、一個科學工作者閃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麼大頭銜、那麼多榮譽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財富積累上更進一步,如果真正重視“身價幾何”,顯然不需要費多大周折,做一些廣告、或者把他的獎金成立一個可以最大程度賺錢的公司什麼的,都是可行的辦法。

  但袁隆平呢,已經“滿足於”自己每個月6000多元的工資,而且,儘管自己尚有一些“積蓄”,但他卻會穿15元一件的襯衫,100多塊的鞋子,260元的手錶……對於如此節儉的“世界級科學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該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為金錢不惜一切、對金錢揮霍無度的人們應該為此感到臉紅!不僅如此,已經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還給日益功利的社會上了一課,那就是,到100歲他也還想在田裡,還想著解決更多的人的吃飯發展問題、為人類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麼,無數相對於袁隆平老人年齡的“年輕人”,是否該以袁隆平老人為榜樣,為著更有意義的人生而不是隻考慮更“賺錢”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奮鬥不息呢?

  感謝袁隆平作文 篇2

  1930年,袁隆平出生了。那是一個動盪的時代,他的童年時光,幾乎都是戰爭的威脅中度過的。那時的他為了活命,和家人一起到處逃難。

  年幼的他不懂,為什麼我們中國要受欺辱?為什麼我要東奔西走?為什麼中國要忍受飢餓和貧窮?等到袁隆平高中畢業,一家子的生活算是穩定了,但在他的學業上,大家又一次犯了難。上了大學是好事,可是學啥?父親的思想比較傳統,希望兒子能透過上學走入仕途,升大官,賺大錢。可袁隆平不樂意呀,他不喜歡錢,偏偏喜歡花花草草。在袁隆平的心裡,生機盎然的大自然,才是自己的歸宿,在別的孩子把賺錢當成理想時,他卻對鮮花,綠草,果樹有著異常的嚮往。而他也確實這麼做了。1949年,他義無反顧地報考了西南農學院的農學系,畢業後,被分配到了湖南農校任教。在那幾年,他邊教課邊學習,不光給學生提問題,更喜歡給自己提問題。課堂外的他,經常埋頭在田野間,去從實踐中找答案。到了60年代,自然災害來了,很多地方都鬧起了饑荒,人們有的餓死,有的病死,就連袁隆平的身體也有些撐不住。

  殘酷的現實擺在眼前,他愁得連覺都睡不好。在當時,雜交水稻可是世界性難題,就連發達國家的專業人員也沒有攻克,很多人都覺得袁隆平在痴人說夢,可他偏偏不服輸——“外國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們中國人不行!”人民捱餓的景象就是他的動力,他邁開雙腿奔走進田野,去尋找那從未有人見過的水稻雄性不育株。他頭頂著大太陽,腳踩在爛泥裡,彎著腰一點點地觀察、尋找,後來他終於找到了,可這僅僅是第一步。實驗,觀察,整理資料,撰寫論文……潛心研究了好幾個春秋,他才使雜交水稻成為了可能。

  感謝袁隆平作文 篇3

  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三亞試驗基地做過一個夢:夢中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穀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他和他的助手們一塊在稻田裡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

  這是多麼美妙的夢境!誰能不為一位水稻科學家對事業的如醉如痴,夢魂牽繞,發出由衷的讚歎呢?

  袁隆平投身雜交水稻研究,一干就是幾十年。他說,搞這個研究工作,是很苦的,頭上有太陽曬,腳下是泥和水,但是在這裡有希望,有目標,有成果,所以只感到快樂。幾十年來,他基本上是默默無聞,孜孜不倦地從事他的研究。衣著簡樸,飲食清淡,閒時拉拉小提琴自娛。

  他的快樂,他的充實,來自他所執著的事業。他總結說,自己一是不怕失敗,搞研究難免有失敗,怕失敗就不要搞研究;二是淡泊名利,人活在世上,要高尚一點,不要斤斤計較名利得失,過於計較,一旦得不到就很不痛快;三是生活儉樸,身體要好。這是一位做學問的人的人生三昧,很值得玩味。

  從本質上講,這也是一種思維方式。做學問,要耐得住寂寞,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氣概,不趨時,不趨利,不趕時髦,不做“時尚才人”,不要把自己當“商品”。“鄭之鄙人學為蓋。三年而大旱,無所用,棄而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無所用,則還為蓋焉。未幾,盜起,民盡戎服,鮮用蓋者。欲學為兵,則老矣。”(《孟子》)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哪裡錢多,就往哪裡鑽。搞文學專業的改行當律師,學遺傳的去當會計,學考古的偏往仕途上擠……所謂“跳槽”,往往給自己出難題,結果像鄭人一樣,成了失敗的典型。帶來的是喜還是憂?假如做學問的人一味適應“市場需要”,想要多出幾個袁隆平這樣的科學家,其可得乎?

  除了跳出“市場”思維模式,選擇自己的專業,還要根據自己的性情所近和能力所及。在這點上,胡適有一段話說得很好,他說:他已經六十二歲了,還不知道究竟該學什麼,還在東摸摸,西摸摸,“也許我以後還要學水利工程亦未可知,雖則我現在頭髮都白了,還是無所專長、一無所成。可是我一生很快樂。”他沒有依他人的外在的標準去學時髦。“我服從了自己的個性,根據個人的興趣所在去做。希望青年朋友們,接受我經驗得來的這一個教訓,不要問爸爸要你學什麼,媽媽要你學什麼,愛人要你學什麼。要以自己性情所近,能力所能做的去學,這個標準很重要。”(《胡適口述自傳》)

  生態環境對種水稻很重要,古人概括為任地、辨土、審時,違背這些自然規律,就葉大實少,多粃厚糠,食之不香。做學問也是如此:“強扭的瓜不甜”,也要看“天時”、“地利”,不能光盯著幾個錢。從心理準備上講,心猿意馬難以到達彼岸,束腰禁慾,也不會爆出靈感的火花。袁隆平贊成這樣一個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假如去掉“靈感”,就是“苦行僧”的哲學。靈感產生於快樂,產生於“性情所近,能力所及”的專心致志——這是成功的關鍵。

  人生倏忽,把生命的光束集中在這一點上,深入地學下去和做下去,心無旁騖,才會有所成就。色諾芬說得好:大黃牛心目中的上帝,也只是一頭牛。

  作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他把理想、生命和愛付諸自己的事業,他的人生是快樂的,他的夢也是快樂的,溫馨的。

  感謝袁隆平作文 篇4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們學校的小記者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工作和生活的安江農校採訪。

  安江農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我一踏進校園,就被“勤奮務實、文明進取”的校訓振憾了。學校裡古樹參天、風景秀麗、果樹成林。

  學校的老師告訴我們,袁爺爺在上世紀50年代初從西南農學院畢業後就來到這所學校任教。當時,全國人民嚴重缺少糧食,過著苦日子。他心裡就有了一個願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餓肚子。從此,他廢寢忘食,潛心研究,揭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組織和指導下,終於研究成功了雜交水稻,解決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飯問題,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雜交水稻從地處物種變異天堂的安江農校發源並走向了世界。

  學校的老師還介紹說,現在為了讓人記住袁爺爺的偉大發明和貢獻,準備建設“安江農校雜交水稻園”,建成後,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師講解完後,帶領我們在學校裡參觀。陣陣涼風從身邊拂過,我想:袁爺爺為什麼能從一名普通的教師成長為舉世矚目的“雜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問身邊的老師。老師沉思片刻,告訴我:這或許是因為他勤奮務實,潛心進取,心想人民吧,因為袁院士有個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

  哦,我終於明白了,袁爺爺為了我們的吃飯問題,用自己的知識,付出那麼多的心血研製雜交水稻,真是偉大呀!

  感謝袁隆平作文 篇5

  這位“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一生都致力於“米”的研究,他為國家和社會乃至世界都創造了巨大的財富,贏得了巨大的聲譽,按理說他這樣一位傑出的科學家,自家口袋裝有多少“米”都不為過,也不會遭人非議,可他的生活或者說是他的生活態度卻僅僅願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線上,“身價1008億,卻獨愛15元襯衫”,這讓多少“聰明人”困惑和搖頭!

  細細想來,如果先生當初是為了“日進斗金”而搞科研的,他就不可能幾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間地頭忙碌。

  先生的身上有著一種強大的信念在支撐,這種信念是孜孜追求人類文明、科技進步的偉大精神,是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深深憂慮和無疆大愛,是反哺社會和人民的生動寫照,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淡泊名利、艱苦奮鬥”的最好詮釋,這種信念註定超越了任何物質財富!

  “人不能只靠吃米而活著”,袁隆平先生解決了十幾億人口的吃米問題已讓舉世驚歎,但他身上體現出來的人格魅力,更像一袋袋精神食糧,同樣也營養、滋潤著我們浮躁的心靈,影響著這個社會!

  “用財富衡量科學家價值太低階、太庸俗”這句話對於現實社會有著深刻的啟示意義!建國六十年來,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變化,社會的物質財富也空前高漲,社會成員萌發了對財富的無限渴望,功利化的思維也開始氾濫。如果任其氾濫,必然陷入“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深淵,“小富即安”、奢靡之風盛行,我們的步伐也將停滯不前。

  “志當存高遠”,一個青年如此,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如此,提倡“不以財富衡量價值”,將引導社會成員尤其是青年一代向更高的層次追求,像我們的祖先一樣,艱苦奮鬥,持之以恆,創造出超越物質財富更為可貴的巨大精神財富,這些精神財富才是中華民族的立本之基,強國之道!

  感謝袁隆平作文 篇6

  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斯瓦米納斯博士曾這樣評價過他“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還給全世界帶來了福音”。他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在湖南長沙開設了一片試驗田。他忘記自己是知識分子,烈日炎炎的夏日,袁隆平在似火的驕陽下,哈著腰、一株株、一穗穗的辨認尋找他夢寐以求的混生在稻田裡的雄性不育系。七月的陽光炙烤著大地,到田地裡就像一個悶熱的火爐,汗水流了一層又一層,在背上結了一層鹽霜,皮膚曬得黑得透亮。每天拖著沉重的身軀回到工作所,助手叫他明天在家休息,他去。袁隆平說:“要不我們倆一起去,這樣能快些找到雄性不育系。”他這樣艱辛的到稻田工作,就年常年家在水田裡不怕苦的農民都自嘆不如。他的行動讓人不解,很多農民兄弟都問他:“你個知識分子,月月有工資拿,每天講講課,做做實驗多清閒啊。和農民一起吃這個苦;遭這個罪是為啥呢?”是啊,為什麼呢?他們不知道,袁隆平心中藏著一個造福全人類的夢想,讓人類戰勝飢餓的夢想。每當這時,袁隆平都會手拿菸袋笑一笑,隨即又鑽進那一望無際的稻田裡。

  袁隆平就是這樣安貧樂道,不懼困苦,不怕失落,他會從雜交水稻事業的每一個微小的進展中得到鼓勵,得到靈感,而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感謝袁隆平作文 篇7

  2021年5月22日1:07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了,是的這位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的偉大科學家永遠的離開我們了,今天就讓我來說說袁隆平爺爺生前的事情吧。

  說起袁隆平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他是赫赫有名的'雜交水稻之父',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作為中國最著名的農民,作為農民兄弟眼中的“米菩薩”,作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唯一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可為大公之位,可他卻謙虛的說道:“人民科學家我談不上,我只能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如果要說是什麼家,我覺得農學家最合適!”

  他希望“禾下乘涼夢”夢想成真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稻穗比掃帚還長,稻穀像花生米一樣大,然後他和他的助手們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

  愛提問,好自由的城市學生自立農家耕農業,5月10日在隴南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袁隆平爺爺說:“我覺得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種子,身體,健康,精神,感情都需要健康,種子健康了我們每個人的事業才能根深葉茂、枝粗果碩,因此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不僅要知識多,而且要人品好,不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體現科學精神和科學道德,只有這樣才配當一個科研工作者,也才能當好一個科研工作者。”

  1943年袁隆平轉學到博學中學期間吃的是雜糧飯,點的是桐油燈,一兩個星期才打一次“牙祭”,但學習還是很有規律的,每天早上6:00起,養成了他乾淨利落遵守時間的作風。

  1947年湖北省舉行遊泳比賽,袁隆平爺爺因為個頭小沒被選上,他很不服氣,就跟上了別人的腳踏車進了賽場,體育老師發現後勉強讓他上去,沒想到竟獲得了漢口賽區男子100米和400米第1名,其它人都落選了。還有很多很多他堅持不懈,努力向上的事蹟,百折不撓,勇於博擊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

  袁隆平爺爺我們會永遠記著你,記著您的豐功偉績,記著您對祖國的貢獻,向您學習為祖國做貢獻。

  感謝袁隆平作文 篇8

  《稻香綿長》

  袁公千古,稻香綿長。

  ——題記

  我和您似乎有一面之緣,在書本上,在飯桌上,在人間裡……但是,上天卻無情地把您給帶走了。

  中午,一個令人悲痛的訊息,一時間在神州大地的每個角落傳播開來,我望著央視新聞文章的標題,心頭一震,只見上面寫著“巨星隕落!袁隆平院士逝世,享年91歲”,我點進的頁面那行字是那麼醒目,也是那麼的悲傷:“5月22日13時07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長沙逝世。”

  您是那麼的偉大,解決了中國人民的飽食問題;您又那麼的平凡,沒有逃過死神的魔爪;您是那麼的嚴肅,一絲不苟的做科學研究;您又是那麼的慈祥,微笑著撫摸“雜交水稻”;您是那麼的熟悉,我們中華兒女無人不曉;您又那麼陌生,我們無法再次相見……

  稻香綿長,您說您見過人民吃不飽飯,於是,您用盡畢生的心血研究“雜交水稻”,養活了整個中國,但是科研的背後,是千百個不眠的夜晚,是數以萬計科研工作者的兢兢業業。您說您有兩個夢想“一是禾下乘涼夢,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多麼偉大的夢想啊,您用自己的精髓和智慧,在中華大地上撒下了希望的稻種,收穫了人民夢寐以求的水稻。

  “我不能躺在功勞簿上,要儘量發揮新的貢獻,我最大的願望就是,飯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上!”這是您在獲得“共和國勳章”後的發言,我們看到了您的行動,您的努力,您的成果。“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您為億萬中華兒女謀幸福,造小康。我們的飯碗漸漸豐滿起來,那一粒粒飽滿潔白的大米,呈現在了千家萬戶的飯桌上,稻香綿長,飄向四面八方。

  朋友圈,微博,抖音……刷屏了您的光輝事蹟,您看到了嗎?中華兒女在呼喚您,您聽見了嗎?我們敬愛的袁隆平爺爺,您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拯救了這個曾經飢餓的民族,養活了這個當時年幼的民族。我似乎看見您了,您手搖蒲扇,背靠秸稈,在茂盛的水稻下乘涼;我似乎看見您了,雙手捧著那再次豐收的'雜交水稻微笑著,我似乎看見您了,您閉合雙眼,臉上露出了慈祥的微笑,您累了,我們的英雄該休息了,您看著我們吃完了午飯,之後去了一個需要您的世界,那裡有人民需要您,也願您可以在那裡永遠開心。

  袁公千古,稻香綿長,您的精神將會永垂不朽,您的光芒將會永遠熠熠生輝,您的事蹟將會流芳千古。我們敬愛的袁老,感謝您的出現,拯救了我們的民族,您放心,我們一定會乖乖的把飯吃光。

  最後,以我讀過的一首詩來寄託大家對您的崇敬和哀思:

  那些與我們同時代的光芒熠熠的人物,

  其實和伴隨我們的日月星辰沒什麼區別,

  平時你總不大會時常想起他們,

  你總覺得他們永遠會在。

  然而他們卻又和日月星辰不同,

  是西沉了就不再升起,

  劃過天幕就不再回來。

  他的光芒照耀到的地方越多,

  你越會感到隨著他們的離去,

  時代的一部分也隨之定稿,

  後人翻閱時代的書頁時,

  會清晰地看到這個天體隕落的註腳。

  感謝袁隆平作文 篇9

  就在2021年5月22日的下午在湖南長沙發生了一件令人無法描述的事情——袁隆平爺爺走了,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走了,他永遠的離開了這一個美麗而奇妙的世界。

  因為袁隆平爺爺曾經餓過肚子,他為了解決中國糧食問題,農業部在1996年立下中國超級稻計劃。當時是五個程序,700公斤畝產、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袁隆平爺爺所在的團隊都順利實現了,他們現在向每畝1200公斤衝刺。袁隆平爺爺曾經說:“希望2019年就能實現每公頃18噸,向新中國70週年獻禮。估計10月中旬就能夠收穫,現在長勢非常好。如果沒有特大自然災害有90%以上的可能效能實現。”

  臧克家有一首詩: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當然,袁隆平爺爺只是表面上走了,但他永遠活在中國人民的心坎兒裡,他永遠活在全世界人的心裡。世界那麼大,沒有人會不記得他。

  袁隆平爺爺曾經說過:我有兩個夢想,一個禾下乘涼夢,還有雜交稻覆蓋全球夢。袁隆平爺爺希望水稻可以長得像高粱那麼高,希望米粒可以像花生那麼大,同樣還希望水稻可以覆蓋全球,讓全世界的人都遠離飢餓。

  袁隆平爺爺把舊果實帶走了,可他卻把新的果實就給了新時代的人。真是應了那句話:我們中國飯碗要牢牢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上。

  感謝袁隆平作文 篇10

  不畏艱難,將個人價值與奉獻社會結合

  為了雜交水稻事業,袁隆平幾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視科學為生命。剛開始研究時,許多人說他是自討苦吃,他坦然回答:“為了大家不再餓肚子,我心甘情願吃這個苦。”研究條件的簡陋艱苦、滇南育種遭遇大地震的威脅、上千次的實驗失敗,都動搖不了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決心。強國必先強農,強農必先強種。袁隆平深諳這個道理。

  以實踐求索真理、驗證真理,不斷創新

  科學家是真理的捍衛者,是事實的追隨者。袁隆平堅信實踐能發現事實,發現真理,並能驗證真理。袁隆平常說:“電腦很重要,書本知識也很重要,都是基礎,但是電腦和書本里面是種不出水稻來的。”

  袁隆平認為,科學是沒有止境的。只有敢於探索敢於創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創常新。先後成功的“三系法”雜交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從平均畝產300公斤左右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的水稻產量,就證明了這句話。

  淡泊名利,樹立正確的身價觀

  作為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雜交水稻培育技術更是“搖錢樹”,袁隆平完全可以憑藉這些躋身富豪之列。甚至有機構評估“袁隆平”這個名字的品牌價值高達千億元。

  但袁隆平表示,用財富衡量科學家價值太低階、太庸俗。“不錯,我身價值1008億,可我真的有那麼多錢嗎?沒有。我現在就是靠每個月6000多元的工資生活,已經很滿足了。”

  感謝袁隆平作文 篇11

  突如其來的一個訊息,袁隆平爺爺去世了。明明並不熟悉袁老,但是,袁爺爺的離去還是使我的心不由得顫抖了一下。

  國士無雙。

  多少年才能再出一個袁老一樣,只想著老百姓的吃飯問題,為國家做出如此大貢獻的人?

  “我有兩個願望,一是禾下乘涼,二是全球覆蓋雜交水稻。”

  “袁爺爺還是放不下我們,等到大家都吃過米飯之後才離開。”

  “一定是天上的米不夠吃了,神仙們才來找袁隆平爺爺去給他們種水稻了。那爺爺種完水稻之後再回來好不好?”

  “爺爺,我以後要好好吃飯,不浪費糧食。”

  看完一則則新聞,我的心也越來越難受。而生物書上的袁爺爺正抱著水稻,和他背後的水稻,一起開心的笑。

  爺爺在笑什麼呢?

  爺爺走的時候應該不遺憾吧?爺爺看著我們吃完午飯,看著全中國的人民都有飯吃了,應該會很開心吧?他為祖國做出了多麼大的貢獻啊。爺爺的笑,一定不止是新型雜交水稻培育成功,還因為更多的人能吃飽飯了吧?

  爺爺,現在禾下還不能乘涼,那我們就要幫您實現願望,您都這麼辛苦了,那就歇一歇吧,我們一一定替您完成。到時候啊,您在天上看著我們就行了。

  世間再無袁隆平。

  倘若還有來世,爺爺繼續培育雜交水稻好不好?

  終會有一天,可以禾下乘涼,雜交水稻也可以遍佈全球。袁爺爺一路走好!

  感謝袁隆平作文 篇12

  昨天一條新聞在各大平臺上傳開了:袁隆平院士逝世了,全國人民哀悼。

  “我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一句話感動到內心深處袁老幾乎傾盡所有心血研發了雜交水稻,讓全國人民不再飢餓,都得到了糧食。

  反轉又反轉,終究巨星隕落,雜交水稻之父,那個讓中國不再懼怕飢餓的袁隆平爺爺終究還是離開我們了,多希望這依舊是一條假新聞,多希望再闢謠一次。

  “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我夢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大,顆粒像花生那麼大,而我則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涼。第二個夢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可以增產一億五千萬噸糧食!”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來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獲得共和國勳章時曾說:“我不能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應該繼續努力!”這樣偉大的科學探求精神多麼寶貴,雖已獲得共和國勳章,但已高齡的袁老卻說要繼續努力。

  我們也應該學習袁老的不放棄,努力的精神品質,在自己的學業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平院士研究雜交水稻時一樣。禾下乘夢涼夢,丹心映青田,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發揚這種精神。

  神農氏返回了他的天國,留下人間稻米滿倉,永遠懷念您、永遠感恩您,風吹稻花香兩岸,國士無雙,緬懷!

  昨天晚上,我看了有關袁隆平的電影。就覺得袁隆平給了我很多啟發。

  還記得有一次,天公不作美——外面下著傾盆大雨。袁隆平便急忙穿上衣和鞋跑到田裡去。可是,暴雨是無情的。那些被袁隆平細心栽培的水稻瞬間化為烏有,雖然當時受損害的是那些水稻,可是,痛卻痛在袁隆平的心裡呀!過了一會兒,袁隆平的心情開始緩緩地平靜了下來,因為他在一汙濁中找到一株幼苗,這真是燃燒的希望,生命的奇蹟啊!此時的袁隆平心裡又充滿了自信與希望,因為他堅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永不放棄,自己的願望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努力一定會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電影漸漸地接近尾聲,時間在慢慢地流逝。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袁隆平是一位很堅強的偉人。他的堅決感動了我。每當他遇到挫折時他總會從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來,並且吸取給多的教訓與經驗。

  袁隆平真偉大,是他讓人們的天敵--飢餓消失;袁隆平真偉大,因為他讓我知道了:做人要堅強,要用盡一切努力去達到目標。袁隆平真偉大因為是他創造出了一個奇蹟,讓我們中國人感到無比的興奮與自豪。

  感謝袁隆平作文 篇13

  開啟手機,刷著影片,突然一個影片引起我的注意——袁隆平逝世,我以為是惡搞,心裡還罵著那些網上的噴子。後來接二連三的刷到這種影片,才知道這是真的……怎麼可能?之前袁隆平爺爺90歲生日的時候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我不敢相信。

  我對袁隆平爺爺的認識就是“雜交水稻之父”,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雜交水稻,他曾說過“我一直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就是水稻高產夢,讓人們永遠都不用再餓肚子;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造福人類,還能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袁隆平爺爺不僅培育出了雜交水稻,還有海水稻。如此偉大的人怎麼可能就逝世了呢?

  當袁隆平爺爺的靈車穿過長沙的街道,所有的車都默哀鳴笛;下著雨,百姓也跟著車跑,邊跑邊喊“袁爺爺,一路走好”;在袁隆平爺爺的雕像前獻滿了花,那些花成了一片花海……

  聽說天上的星宿歸於天際時,天地是會地動山搖送星宿歸去的,好多地方都在下雨,就連天公也流淚了吧……

  有些地方還出現了“麥穗雲”,大家都說袁隆平爺爺只是去了需要他的地方,繼續去幹他熱愛的事業了。可能天上也需要糧食了吧……

  網上還曬出了袁隆平爺爺之前的樣子,開會時的托腮、採訪時的笑聲、稻田裡拉小提琴……原來袁隆平爺爺也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啊。

  袁隆平爺爺養了一隻貓,叫袁花花,是一隻黑白條紋的小貓。可袁花花還沒長大,袁隆平爺爺已經不在了……花花以後只能去稻田裡尋找袁隆平爺爺的味道了……

  他進入了一個夢鄉,那裡的稻穗比高梁還高,穗粒比花生還大。風輕輕吹過,他戴著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涼……

  感謝袁隆平作文 篇14

  一個人將一生獻給一片土地,只為堅守一個夢想。——題記

  您深一腳淺一腳地踩在泥濘的田埂上的背景,您那一件件廉價的花襯衣,您那臺“世界名車”奇瑞……這年夏天,深深烙印在我心裡。

  背灼炎天光

  烈日當頭,稻浪滾滾。您肩槓農具,兜揣放大鏡,在沒腿的泥中滿跚。低頭端詳,您臉上的老年斑正是歲月的勳章,花白的銀髮讓您更加精神。手捧稻穗,您深陷的眼窩漸漸有了光彩,閃爍的瞳仁與微笑流光溢彩,您用汗水澆灌出這沉甸旬的黃金稻。

  從實驗田這頭一路俯首仔細觀察到那頭,身影遂漸被拉長,一趟來回,一背汗水。每日都如此艱辛,您面朝稻葉背頂炎陽,偶爾才坐到樹陰下,在夾子本上記錄所得。火熱的烈日從東方升起爬到山頂,又順著西邊的樹梢徐徐滑下。

  但惜夏長

  時光如川,又是一年稻豐時。夏日轉瞬即逝,稻兒們奉出顆顆金黃,搖曳在微風中,您立於田埂之上,雙手插腰站定,極目四望,滿眼金黃,不禁咧開嘴,憨憨地笑了,滿臉的自豪與興奮。

  但您總嘆息夏天太短,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研究。是啊!“貪心”的你又怎麼可能知足呢?您將水稻每公頃15噸的產量提升到每公頃18噸,將高產水稻變成海水稻。水稻的每一點進步,每一點成長,都凝聚著您的無盡心血啊!若不是當年歷經饑荒,若不是當年的深痛怦擊,又怎麼能“貪得無厭”,怎麼能開創水稻的新紀元,救濟蒼生呢?

  15元的襯衫,50元的衣服,100元的鞋子,260元的手錶,是您!懷揣著永恆的赤誠之心,是您將一生都獻給深沉的土地,一生都專注於陪伴在水稻左右,解決了全國、全洲乃至全世界的溫飽問題,向您致敬!還是您!

  手執水稻,痴迷一生。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粒種子改變世界!這個夏天,稻子熟了,金浪翻滾,而您卻永遠地去了,去追求那個永恆的夢,您也許化作了天的一顆明星,閃閃爍爍間看著我們吃飯呢……

  感謝袁隆平作文 篇15

  炎炎夏日,藍藍的天空中點綴著白雲,一望無際的稻浪在夏風中翻滾,悠悠傳來淡淡稻香,您就在這稻香裡,辛勤地工作,您頭頂著破破的草帽,遮住了豔陽,歲月在您的臉上勾勒出一道道痕跡,您的眼睛深深陷下去。古銅色的皮膚顯得各外年邁,你在稻田裡來回走著,觀察著一株株稻子,記錄著資料,您滿目歡欣,只是看著自己的稻田,滿意地笑了,汗水打溼了您的衣衫,衣衫上留下漬水,褲腿上沾滿了泥土,可您絲毫不在意。每天這樣工作著,任憑太陽有多辣,依舊動搖不了您的心,任憑風吹得多悶熱,但卻堅定了您的腳步,遠處望去稻花香裡的您多麼刻苦啊!

  您說過:“我不是在實驗田,就是在去實驗田的路上”你把田裡當作自己的畢生心血,解決了無數人的溫飽問題,讓全世界有飯可吃不再飢餓,你想讓雜交水稻覆蓋全世界,在世界培養無數雜交水稻,培養人才,讓他為自己國家解決“吃不飽的問題”對,你就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

  你不斷朝著一個目標奮進,只要大方向是對的,不是死衚衕,只要堅持,就能達到光明的彼岸,不錯,從上世紀開始,您就不斷完成自己夢想,拋開“書本和電腦”種出雜交水稻,那是多大的榮譽。2019年9月17日,您獲得共和國勳章,可您無論自己一顆種子,創出多大森林,一片花瓣造出多少花海,一條小溪繪成多大的海,你也像路燈一樣無聞,如燭一樣無私,把汗水都奉獻給稻浪,“高處不勝寒”您即使是一顆明星,也依舊樸素而不奢華。

  您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對中國的看法,您用一粒種子改變了無數人的溫飽,您用一粒種子讓世人銘記,您用一粒種子成為夜空中最明亮但不張揚的星,您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

  感謝袁隆平作文 篇16

  在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一個看似平常日子和時間,卻發生了一件非常不平常的事情——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袁爺爺永遠離開了我們,享年91歲。

  每當想起“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古詩時,我的眼前,我的腦海裡就會立刻浮現出袁爺爺的身影。他那古銅色的臉上,總掛著那笑容,一道道深刻的皺紋記錄著他那不平凡的歲月;他總是穿著那幾十塊錢的襯衫,頂著嚴寒,忍著酷暑,在農田中奔波……

  “永不滿足,永遠不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讓中國人端穩中國碗,讓中國碗裝滿中國糧。”這是袁老至死堅持的信念。想當年,當袁老發現了第一顆雜交水稻時,當他公佈這件事時,是那麼多人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只有袁老和他的兩位學子依舊堅持在崗位上。我想如果沒有他們當時的堅持,可能就不會有我們現在衣食無憂、健康幸福的生活。

  正是那一顆雜交水稻餵飽了全中國人民,也餵飽了多少國家。像美國,日本當時那些科技發達的國家,早就開始了研究水稻的工作,他們向裡面砸進了多少錢,卻依然沒有好的成果。但是當袁隆平爺爺向世界、向國際發出這一發現時全世界的人民都震動了。美國還輕蔑的說:“我們做不到的事,區區一箇中國鄉村教師卻能做到?”但是事實卻讓他們打臉,正是袁爺爺發現的那一粒種子餵飽了我們所有人。

  我們現在還不能向袁爺爺那樣,為雜交水稻,為國家做貢獻。但是我們現在能做的事,珍惜每一粒糧食,實行光碟行動。不讓遠在天界的袁爺爺心寒。

  袁老,走好!

  感謝袁隆平作文 篇17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每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就會想起一個偉人——袁隆平爺爺。

  袁隆平爺爺是1930年9月出生的,小時候缺少糧食,袁隆平爺爺有時只能吃糠維持生命,所以袁隆平爺爺發誓他一定要讓中國人吃上一頓頓的飽飯。1949年,19歲的袁隆平爺爺即將報考大學,袁隆平爺爺的家人反對,他卻不顧家人的任何反對,還是執意報考了重慶湘輝學院農學系,23歲時畢業,畢業後袁隆平爺爺來到了偏遠的湘安農學院任教,袁隆平爺爺一待就待了18年。袁隆平爺爺被中國人稱之為“雜交水稻之父。”

  “共和國勳章”的獲得者,是中國工程院院計程車——袁隆平爺爺。他是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袁隆平爺爺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於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袁隆平爺爺是偉大的、是無私的……我得知袁隆平爺爺去世這個訊息後,眼睛裡逐漸冒出了米粒大淚水。心裡是多麼的痛苦啊!多麼的傷心啊!多麼的悲哀啊!我正在手機上搜集關於袁隆平爺爺的資料時,我看到了一個影片——袁隆平爺爺去世的第七天,也就是2021年的5月29日。在醫院袁隆平爺爺老伴的床頭,飛來了一隻人們從未見過的很大的蝴蝶。很多人看到後都看哭了。這是多麼感人呀!

  袁隆平爺爺您養活了半個中國的人民,如今您走了,我怎能不悲傷,怎能不悲痛呢?你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但您沒有放棄,您的這種精神,我們永遠銘記在心,永遠不會忘記。

  袁隆平爺爺我們永遠愛您!您一路走好!

  感謝袁隆平作文 篇18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解決了中國的溫飽問題。

  袁爺爺逝世的訊息令我措不及防,狠狠地砸在了我的心上,悲痛不已。一瞬間愣住了,不知所措。望著眼前熱氣騰騰的米飯,想起了袁爺爺說過的話。他說:"一粒食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你年紀輕不知道,上個世紀的60年代,饑荒的時候餓死人啊,大家都吃不飽飯哪,我都親眼見過。”心頭為之一震,眼淚奪眶而出。

  袁爺爺臨死前還關心著稻子的長勢,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報投入到雜交水稻之中。"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端起的每一碗飯,飯碗裡的水稻,那是袁隆平院士的心血,他是中國農業發展的北極星,餵飽了十幾億人。他把一生都投入到了雜交水稻之中,用自己的事業去拯救了整個國家,他是真正值得我們敬佩的人,他是我們的脊樑骨。

  望著袁爺爺的照片,他臉頰上佈滿皺紋,眼角含著笑意,顯得和藹可親。我的內心百感交集,是悲痛至極,是為之一振,交織在一起,腦海中想著這位可敬的老人。仍然是那位慈祥的老人,用自己的雙手鑄就了全中國,他是中國發展的奠基石。我們所沒經歷過的,那個吃不飽飯的年代,是袁老內心深處的痛苦,他知道,糧食是一個國家的基本需求,所以,他把自己投入到了人民之中。

  致敬袁爺爺,替我們負重前行,給了我們最好的生活。致敬袁爺爺,您用自己的雙手讓我們屹立這片土地。您來時,世間餓殍遍野;您走時,世間稻米滿倉。禾下乘涼夢,十里稻花香!

  江山思國士,人去稻田豐,袁爺爺千古……

  感謝袁隆平作文 篇19

  2021年5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院士逝世,享年91歲……

  依稀記得袁老曾經說過“在一束稻下乘涼。”當時有不少人他痴人說夢,現在看來只是未來的美好憧憬。

  袁老爺爺生在亂蕩時代,他經歷過九一八事變,見證過敵人的鐵蹄踐踏在我國的河山,又目睹過人民連溫飽都無法保障,餓死在街頭。

  年幼的袁老當時便立下“養活中國”的願望。在外國“權威”人士發表的文章中,明確指出“水稻雜交實驗多次不成功,不少科學家或學者都認為水稻不具有雜交的特性。”

  袁老率領團隊迎難而上,多次進行實驗。這期間一直忍受著社會輿論,外國報紙也對袁老團隊的實驗沒有信心相信中國團隊能做到發達國家都無法做到的壯舉。

  然而,事實證明,他是一個天才。他成功研發出了一種新型水稻——雜交水稻,產量何止增了一倍。

  自那以後,他永遠被人民銘記,同時獲得了共和國勳章,成為了具有影響力的院士之一。相信不久以後的將來,雜交水稻會越來越先進,長得像樹一樣高大,禾下乘涼夢不再是設想。

  只可惜他已離我們而去,再也看不到有那一天了……

  作為共和國的新一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血液,我們一定要銘記袁老的教誨,為人民,為國家而砥礪前行。

  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

  感謝袁隆平作文 篇20

  微風拂過,整片整片的稻苗都彎下了腰,它們在鞠躬,為它們的父親鞠躬。“稻香十里飄,長空萬里香”,所有的稻苗都隨風而起,恭送這位偉人的離開。他不是戰士,卻拯救無數生命;他不是詩人,卻書寫動人篇章。他便是培育雜交水稻第一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爺爺說過:“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以前曾多次夢見在稻穗下乘涼的情景,是那麼的愜意,那麼美好。為實現這樣的夢想,從1968年開始,袁隆平爺爺每年都到三亞南紅農場進行雜交水稻的育種和制種,經過無數次試驗,終於在1970年11月成功地研製了雜交水稻。誰都知道這項工作是那麼的艱難,袁隆平爺爺就像西天取經的唐僧,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現在這一切都成真了。袁隆平爺爺是一位國士,更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如今斯人已去,只留遍地稻香綿綿於我們記憶中迴盪,他窮其一生,只為追逐一夢,讓國人遠離飢餓。袁隆平爺爺是科學家中的首富,他雖然身價千億,卻異常簡樸,因為他經歷過饑荒,所以他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袁隆平爺爺曾說過:“我一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都遠離飢餓。”如今,您做到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一日三餐,米香瀰漫,飽食當常憶袁公。

  感謝袁隆平作文 篇21

  這幾天,我和爸爸媽媽看到了袁隆平爺爺離開的訊息,心裡感到很難過。

  袁隆平爺爺,1930年9月7日生於北京,江西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爺爺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經過12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雜交水稻。”雜交水稻的發明,它為解決我國溫飽問題乃至世界糧食短缺危機發揮了巨大作用。

  袁爺爺曾說:“自己做過一個夢,夢中超級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稻穗有掃帚那麼長,粒粒有花生米那麼大……為了實現這個“禾下乘涼夢”,袁隆平爺爺將他的一生都獻給了水稻,獻給了人民。他雖然離開了,但是我們會永遠記住他,永遠愛戴他!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作為一名小學生,更要勤儉節約。我原來比較挑食,常常剩飯,知道了袁爺爺的感人事蹟,我非常慚愧。從現在起,我堅決不浪費糧食。在學習上,要以袁爺爺為榜樣,好好學習,不怕吃苦。

  袁爺爺雖然離開我們了,但他的精神我們一定會傳承。我們要接過袁爺爺的接力棒,用真才實學為國家做貢獻。

  感謝袁隆平作文 篇22

  早上班主任看著手機,突然緊鎖著眉頭問我們:“這有個不好的訊息,你們要聽嗎?”,我們以為是什麼考試聯考什麼的,都說不想聽不想聽,結果老師淡淡的說了一句,袁隆平去世了。

  “什麼,不可能!”我們班上同學異口同聲道,大家都不相信,我也不敢相信,我曾記得前幾天他還在平臺上釋出自己健身鍛鍊的影片呢,他那麼一個健康的人,怎麼可能會突然……我真的不敢相信!

  我們都以為這是造謠,說不定真的是造謠呢。我在心裡給了自己一點臺階。

  但現實是骨感的……

  放假後拿到手機,我就連忙開啟社交媒體搜尋袁隆平,結果發現搜出來的全是“去世”,“緬懷袁隆平先生”之類的文章,我不禁心一顫。

  我又開啟之前有人採訪過他的影片,看到了這麼一句話,禾下乘涼夢,丹心映青田。這不就是袁老先生最初的夢想嗎?他奮鬥了這麼多年,一生都在為我們能吃得上飯而努力,我心裡為他感到可惜,袁老先生如果您還在,我們一定會迎來禾下乘陰涼的時候!

  感謝袁隆平作文 篇23

  夕陽下,一片稻田散發著金色的光輝。在這其中,有一位耄耋老人,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國家的命運,不停地研究……

  他的一生有兩個夢想,兩個“簡單的夢想”。他的第一個夢想是“覆蓋全球夢”,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在一個世紀前,中國已然成為了一個大型貧民窟。到處都是災民,餓死的人不計其數。他看到這一切,心中悲痛,便有了這一願望。然而,當他說出自己的願望時,換來的卻是全國人民的質疑及外國人的嘲諷與冷漠。可他沒有放棄,依然躬耕在農田的第一線。

  從上個世紀80年代至今,他不畏艱辛,執著追求,大膽創新。在這幾十年間,有過失敗,有過困難,但他從未放棄。“失敗了就再來!”他一直堅持著,不斷努力著。如今,在他的努力下,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雜交水稻的大面積種植,實現了雜交水稻的全球發展,他的夢想正在一步步地實現。

  他的第二個夢是“禾下乘涼夢,高產不封頂”。在他夢中,試驗田中的雜交水稻比高粱還高,穀粒甚至比花生還大。他坐在這片稻穗下乘涼,與助手談笑風生……他一直在為這個夢想努力著,與他的團隊不懈奮鬥著,水稻畝產最高紀錄不斷在重新整理。令人遺憾的是,他沒有完成夢想就走了。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個夢想將會實現。老人家地下有知,那該多麼欣慰啊!

  這位老人,為祖國,為世界,為消除饑荒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獲得了無數榮譽,身價早已上千億,但他並沒有貪圖享受,一個月6000多的工資也十分滿足,他將獲得的獎金全部捐了出去。讓我們祝這位老人,祝這位“雜交水稻之父”,祝袁隆平爺爺:一路走好!

  這顆種子,包含著老人家對祖國,對人民的一片赤誠之心。他就像一顆偉大的種子,為我們播下了希望。

  感謝袁隆平作文 篇24

  “真正的離別,沒有長亭古道,沒有勸君更進一杯酒,只是在一個和往常一樣的清晨,有人永遠留在了昨天”——題記

  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間地頭忙碌;他,九十歲高齡還能用流利的英語與其他國家交談;他一直有個“禾下乘涼夢”:試驗田裡,雜交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像掃帚那麼長,顆粒像花生米那麼大,一陣風吹來,稻浪此起彼伏,躺在稻穗下乘涼……擁有這個想法的老人究竟是誰?沒錯,他就是我最尊敬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

  他從一個夢想開始,為之奮鬥了大半生。

  20世紀70年代,農業科學家袁隆平經過多年反覆實驗,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這種雜交水稻能比常規稻增產20%左右,袁隆平不僅是成功培育雜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終走在雜交水稻技術的發展前沿,袁隆平和他的雜交水稻,為解決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

  20世紀90年代,聯合國糧農組織將推廣雜交水稻烈,為解決發展中的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戰略措施,中國的雜交水稻被推廣到印度、越南、菲律賓等許多國家和地區,增產效果十分明顯,袁隆平榮獲多項國際大獎,享有很高的國際聲望,我國將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了袁隆平,同時它也是我國第一個特等發明獎的獲得者。

  山河因而色變,草木為之含悲。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袁爺爺去世了,未曾蒙面,看到訊息已淚流滿面。他終究是離開了,帶著對祖國和人民的最誠摯的最深沉的愛,踏著七彩祥雲離開了。

  人類文明中總有幾個時代之子推動著族群的前行,完成使命後又變成天上的星星,他一定是趕著去創造下一個奇蹟了,他曾說,“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都遠離飢餓。”袁爺爺您做到了,為天地立心,繼往開來;為生民立命,彰顯大愛;為萬世開太平,家國情懷。

  一日三餐,米香瀰漫,飽食者當常憶袁公,在此,我向您致敬,袁爺爺,一路走好!

  感謝袁隆平作文 篇25

  金秋時節,秋風習習,迎面送來陣陣禾香,金黃的稻穗,拍打著手掌掀起滾滾金色的稻浪……

  1930年,袁隆平出生了,一粒偉大的種子,悄然降臨人間。那是一個戰亂動盪的年代,他的童年時光也都是在四處逃難中度過。

  高中畢業後,從小熱愛花草與大自然的他,沒有聽從父親的建議,當官發大財,而是義無反顧地報考了農業大學的農學院,並在畢業之後到湖南農校任教。在課堂上,他細心給同學們講解,課後他也會與同學們一起做實驗。

  60年代饑荒降臨,大量的人民因飢餓而去世,哀鴻遍野,餓殍滿地。望著此情此景,他下定決心要讓中國人遠離饑荒,於是他邁開雙腿,向田野中奔去,開始了研究雜交水稻的漫長征途……

  袁隆平在接受採訪時提到了他有兩個夢想,一個是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而另一個就是“禾下乘涼夢,高產不封頂”。他說了也這樣做了,一個又一個早晨,他奔向實驗田,一個又一個傍晚,他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

  “我不在家,就是在實驗田;我不在實驗田,就是在去實驗田的路上”。在他日日夜夜的努力中,他不斷創新,反覆實驗,使我國的雜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領先的狀態。

  獲得了一次又一次大獎的袁隆平,十年前身價1008億,可他卻獨愛15元的襯衫,他勤勞質樸,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研究水稻的事業。

  他也終不負自己的期望,他和他的團隊研究出的雜交水稻畝產量不斷重新整理記錄,不僅讓中國人遠離了飢餓,也為世界作出了巨大貢獻,許多國家吃上了中國的雜交水稻,養活了更多的人口。

  袁隆平爺爺研究室的種子是偉大的種子,而他本人何嘗不是一顆偉大的種子呢?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