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1

  《悲慘世界》在法國文壇的地位毫不遜色於《西遊記》在中國的影響,看到書名時,我有一絲恐懼,但更多的還是好奇,整本書讀下來,也許是當時的領悟力不夠吧,只能夠了解到文章寫的內容,完全參悟不出什麼思想。

  這篇小說的主要內容是:一位經歷了十九年牢獄之苦後獲得自由的人,當他陷入困境時,收到了元教的關照,他被教主感染,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幫助了陷入困境的女人芳汀,但芳汀最終還是患病死了,他又解救了陷入魔爪的芳汀女兒——秋賽特,最後犧牲在了戰場上。小說的悲慘讓我的心靈似乎微微顫動了一下,如同一顆石子扔進了水面後的漣漪。

  讀完第一遍就如同經歷了一次旅行,見到不同的人,看到了更多的事,但第二次閱讀也是讓我收穫頗豐。

  那是初中時期,有一定閱歷的我再一次讀起了《悲慘世界》,這一次的閱讀讓我對雨果佩服的五體投地,他形象地刻畫了法國各個階層的生活,堅定地捍衛人民幸福、自由的權利,中心人物冉阿讓和流落街頭的女人芳汀的悲慘遭遇體現出了窮人的悲劇。只有大師才能寫出這樣的作品,只有像這樣的作品才能感染人們的內心深處。這位大師還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逼良為娼的殘酷現實。

  第二次的閱讀就如同上一堂思想文化課,讓我的心靈受到了洗滌,讓我的思想得到了淨化,讓我的情感更加豐富,讓我的感觸增加更多。

  我還會讀第三遍、第四遍……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2

  這個寒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作家雨果寫的小說《悲慘世界》。厚厚的400多頁密密麻麻的文字,我曾懷疑自己能不能把它看完,可當我翻開閱讀後,深深地被裡面的情節給吸引住了,我一直看一直看,晚上11點還不想睡覺,最終花了兩天時間看完了整本書。

  《悲慘世界》講述的是一個叫冉阿讓的主人公用自己的善良、正值面對不公的故事。冉阿讓正值青春年少時,為了給自己的外甥偷一塊麵包而被關進監獄,做了19年的苦役犯後,他也曾憎恨過這個不公平的社會,但是被米里愛主教感化後,決定從此做一個善良的人。他用另一個身份透過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有錢人,並且當上了市長。他把自己的財產分給貧苦的居民,還還收養了孤兒,把麵包分給飢餓的窮人…但是,他還是因為自己曾經苦役犯的身份而又一次被抓起來。冉阿讓雖然一直用自己的善良來回報社會,但社會卻沒有給予他公平。

  看完了整本書,起初我的內心是憤憤不平的,為冉阿讓的經歷感到悲哀,為什麼好人卻沒有好報呢?作者雨果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冉阿讓被主教管感化之後,選擇了做一個心胸寬廣的人。回頭想想我自己,在家我常常因為一點點小事跟爸爸媽媽發脾氣、跺腳、頂嘴、爭論,明明自己錯了還死不承認。在學校,我也會因為一丁點雞毛蒜皮的事情跟同學們較真,玩遊戲的時候,我也會因為自己輸了而找碴說別人犯規。我的心胸在哪裡?哈哈,原來在腳底!真是慚愧啊!

  雖然我不一定能做到像冉阿讓那樣善良,大愛。但是我願意正視自己的缺點,從小事做起,做一個心胸寬廣的人。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3

  我手捧著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悲慘世界》津津有味地看著:失業工人冉阿讓因為生活貧因,偷了一塊麵包,被抓住監獄,他因多次逃獄,延長刑期。出獄後,冉阿讓受教主的感化立志從善,他對許許多多的人做出了無數的貢獻,對自己幫助過的人毫無所求,對犯了錯誤的人寬宏大量。終於他當上了事長。然而,歷盡種種曲折又被抓進監獄……

  當我讀到這裡時,我讀不下去了,我的淚水奪眶而出,我深深地被感動了。這時我想起了一句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冉阿讓也不例外,為什麼,人們就不能像米里哀教主一樣有一顆寬容的心,原諒他的過去呢?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犯錯誤是人生必經之路,我們不應該將目光侷限於犯錯誤的人身上,應該把目光放遠一點,把心放寬一點。。

  這時,我不禁聯想到自己,記得那次去小姨家,我看到了小姨家的電視機上擺放著兩隻閃著銀光的水晶天鵝擺設,覺得非常有趣,便伸手從電視機上取下來。“嘭……”水晶擺設竟然讓我打碎了,當時因為沒人在家,我以為這樣就可以瞞天過海了,可是,這件事卻被媽媽知道了,他拉著我,非要我和小姨道歉,媽媽把我拉到小姨跟前,要讓我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告訴小姨:“我…我…,小姨,對不起!”我低著頭,不敢望小姨。“怎麼啦?”小姨摸了摸我的頭問,這時,我已經落淚了,眼淚不由地流下來。小姨知道了這件事後,並沒有罵我,還表揚了我勇於承認錯誤是個好孩子……我又再次落淚了,我被小姨的那顆寬容的心所感動了。

  感動是什麼?感動是心靈深處湧起並波動全身每一條神經的震顫,是心絃在真善美的彈撥下奏出的美妙音樂,是平靜的情感之湖投進一粒石子泛起的陣陣漣漪,是心與心的感應,是絢麗多彩的人性之光。我不正是被冉阿讓,米里哀教主、小姨這些人物所感動嗎?

  “在種種艱辛和逆境中,他不斷地完善自己,為貧窮和值得同情的人們獻出了自己的人生”。這就是《悲慘世界》的結尾,冉阿讓和這個悲慘而又黑暗的世界告別了。但是,本性並不壞的冉阿讓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悲慘世界》,這是一部聞名遐邇的世界名著,作者雨果,法國人。書中講述了一個正義與邪惡,虛偽與善良的悲慘故事。故事的內容、情節都十分感人,催人淚下。

  這本書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冉阿讓原是個誠實的工人,一直幫助窮困的姐姐撫養七個可憐的孩子,有年冬天找不到工作,為了不讓孩子餓死而偷了一塊麵包,被判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獄中之苦四次逃跑,刑期加到十九年;出獄之後。苦役犯的罪名永遠地附在他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連住宿的地方都沒有。後來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決心去惡從善;改名換姓埋頭工作,終於當上了市長,成了大富翁後他樂善好施,興辦福利,救助孤寡;然而法律卻濫判無辜,他為了不嫁禍於人毅然上法庭承認自己的真實姓名,併為救助孤女而逃出法律的魔爪。然而法律不容他,社會不容他,連他辛辛苦苦帶大的孤女也誤解他,他多年舍已救人,最後卻在孤寂中走向死亡,這是悲慘世界中的悲慘典型。

  雨果先生透過作品揭示貧苦人民的.悲慘命運和揭露資本主義的黑暗。在維克多?雨果的筆下,他一直期盼著用“博愛”、“仁慈”、“善良”和“饒恕”來改變這個“悲慘世界”。冉阿讓雖然後來盡全力去幫助別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來彌補自己從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們知道他從前是個苦役犯後,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們眼裡它還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可是冉阿讓並不介意,仍然懷著那的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最終他還是悽慘的死去了,這充分體現出當時的社會是多麼不公平。

  “奉獻是人性最善良的表現。”在這句話裡我明白了人性最善良的表現就是奉獻,無私的付出而不求回報。就好像父母親對我們的愛,不斷的付出他們的愛。在這書中我看到了冉阿讓的奉獻精神。每個人都有愛。但有的人只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可憐的人、貧窮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4

  小時候,我從來不知道什麼叫愛心,更不會把愛心獻給別人。在朋友們的眼裡,我是個從不懂得關心別人,沒有一點慈善心腸的人。

  當別人遇到了挫折,默默傷心,我沾沾自喜;當別人碰見了災難,默默流淚,我幸災樂禍。總之,我的心中一點慈愛的心也沒有。因此,朋友們都漸漸地疏遠了我,直到最後,我沒有了一個朋友。

  我就像一隻孤獨的小雁,只能在自己的一片天空中飛翔。面對著朋友的冷淡,我無言相對,只有默默的傷心、哭泣。

  不知什麼時候,媽媽發現了我,她一下子把我從這個孤獨的角落裡拉了出來。記得那天,媽媽一到家就神秘的告訴我,她給我帶來了一個禮物。我十分的好奇,忙問媽媽是什麼。媽媽從手提包裡拿出了一本精緻的圖書,我一見,不過是本書嗎,剛才的高興勁兒一下子全沒了。媽媽告訴我,這本書的名字叫《悲慘世界》,可不是一本簡單的書,讀了它,能讓我一下子長大。怎麼說,我也控制不住自己好奇的心理,還是拿過了書,讀了起來。

  以後的幾天裡,我一有空,便拿出《悲慘世界》來讀,是那麼如飢似渴。我完全被書中的主人公甘阿讓震撼了。他,為了自己的侄子,偷了一塊麵包,結果被判了十九年的苦役。出獄後,為救芳汀母女,他不惜赴湯蹈火。他用自己仁愛的火種點燃了一代又一代。

  我完全被這本書陶醉了,以前渾黑的心靈一下子受到了洗滌。我感受到了自己以前的過錯,猛然感覺到了一種犯罪感。以前,在別人遇到挫折,默默傷心時,我不該沾沾自喜;在別人碰見災難,默默流淚時,我不該幸災樂禍。我猛然發現了朋友們疏遠我的原因,那完全是我造成的呀。

  從此,我變了,變得樂於助人,變得富有同情心,我完完全全成了另外一個人。

  記得那次我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山區有許多失學兒童,我毫不猶豫地拿出了自己僅有的五十元零花錢,一起寄給了失學兒童。朋友們一個都不敢相信。但在以後我的好事做得越來越多,他們也不得不信了。他們都說我變了一個人。

  如今,我的朋友可多了,先不說普通朋友,就連親密好友就有幾十個。我不再孤獨了,整日生活在朋友們的身邊。

  是《悲慘世界》影響了我,是它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如今,我會信心十足地告訴媽媽:媽媽,女兒已經長大了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5

  不能因為人犯過一次錯誤,就特意疏遠和嘲諷,畢竟人總會有一次破繭重生的機會。

  當我懷著虔誠讀完《悲慘世界》這部長篇後,內心湧起的是一浪接著一浪難以言說的感動,它讓我的心靈得到一次洗禮,讓我對故事的主人公肅然起敬。

  冉阿讓是一位淳樸的普通勞動者,他每天幸苦工作,但飢餓和貧窮還是時時困擾著他。有一天,他耐不住飢餓偷了一個麵包,結果被抓入監獄。他因惦記著家人,四次越獄,卻被加刑至十九年。長期的牢獄生活養成了他陰鬱叛逆的性格,他開始仇視法律,仇恨這個不公平的社會。出獄後,他沒有住處,幸好得到仁慈的莫里哀主教的幫助。但他卻偷走了主教家的銀器。主教沒有怪他,反而寬恕他,放他走了。主教的感化讓冉阿讓心靈受到震撼,他原本善良的心受到了喚醒,重新燃燒起對生活的希望。

  讀到這,我由衷為冉阿讓感到高興,他就像正在逐漸復甦的蠶,正吐露著從善的細絲準備把自己改變。是的,他要開始改變了,不再是令人躲避的物件了。

  冉阿讓改頭換面,化名馬德蘭來到蒙特勒伊小城。經過多年打拼,他從一個成功的商人變為一市之長。成為富翁的他仍不忘主教的教誨,熱衷慈善事業,經常幫助一些貧窮的市民。冉阿讓的慈善舉動引起警察沙威的注意,因為法律濫判無辜,冉阿讓再次入獄。

  冉阿讓再次入獄的遭遇令我著實氣憤。為什麼?為什麼他都已經從善了仍擺脫不了以前的罪名,為什麼法律不長眼,一直糾纏著一個洗心革面的人呢?

  等他出獄回到小城後,他花重金就住了女工芳汀的私生孤女珂賽特。他帶珂賽特隱居,做了一名默默無聞的園丁。珂賽特在他的愛護和照顧下長大成人,後來與一位心地善良的青年項鍊,找到了她的幸福。但冉阿讓卻因為他的過去揹負著沉重的十字架,一度不被人原諒。在孤寂中走向生命的盡頭。

  冉阿讓的一生是悲慘的,但也是精彩的,令人感嘆的。他曾經是個心中失去愛的逃亡者,但他並沒有完全失去本性,在主教的感化下,他的心得到洗禮,得到昇華。儘管之後一再落入法律的魔爪,但他不再暴躁,不再埋怨,始終懷著一顆聖人之心,用愛與寬容去對待所有人。在我心中,他就是一個化繭重生的冉阿讓,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冉阿讓,過去的罪惡並不能阻擋他慈善的腳步。

  在生活中,我常常因為受了一些委屈,而去抱怨別人,也曾在心底記恨一些人,在讀完《悲慘世界》之後,我明白了寬恕的重要。以後,我一定要放寬心胸,寬容的對待別人,這樣我才能更好地成長。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6

  《悲慘世界》——一部聞名遐邇的世界名著,它把慘淡荒蕪世界中人性的種種改變盡收眼底,讓我不禁感嘆人性的微妙。當出獄後的冉阿讓揹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嫌棄鄙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消弭了他重新做人,改過向善的信心。

  正是寬大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一對銀製燭臺送給了他並囑咐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我終於相信,人是可以改變人的,正如主教以寬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給了他無限的希望,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樂於助人,見義勇為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

  這一切使我既感動又欣喜。然而欣喜之餘卻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緒之中。從囚犯到市長,簡直是天壤之別,這無疑是人性的巨大轉變。面對著窮困潦倒,世態炎涼,將會產生兩種人:

  第一種是卑微的人。他們醜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為了錢財不惜一切進行詐騙,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掩蓋不住他醜陋的本性。其實在當今社會也不乏有一些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憑藉職權貪汙受賄者;在重大賽事中為得到好成績而服用藥劑者;還有小到考試作弊者……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不可能永久。

  另一種則無論什麼情況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後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撼。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7

  《悲慘世界》是維克多。雨果的一部傳世之作,創造了法國現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長篇史話。才讀了幾頁,我就愛不釋手。

  故事講了一個苦役犯冉阿讓的一生。他先是因為砸壞玻璃偷了一塊麵包,被判4年徒刑,因4次越獄,又被判了15年徒刑。他等了19年,終於被放了出去。當他一無所有而又衣食無著的時候,受到了主教卞福汝的關懷。之後,冉阿讓化名馬德蘭,做了海濱蒙特勒伊的市長,可他最後自首了,冉阿讓又被捕了,他戴上了表示終身監禁的綠帽子和紅衣,在船上做苦役,在救一個海員時,他掉進了大海。後來,在法國的戰場上,有人看見了冉阿讓的身影。他在槍林彈雨中救出了一個人:馬呂斯。冉阿讓終因過度勞累離開了人世。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另一種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後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正是那個慈悲為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8

  《悲慘世界》在法國文壇的地位毫不遜色於《西遊記》在中國的影響,看到書名時,我有一絲恐懼,但更多的還是好奇,整本書讀下來,也許是當時的領悟力不夠吧,只能夠了解到文章寫的內容,完全參悟不出什麼思想。這篇小說寫了一位經理了十九年牢獄之苦後獲得自由的人,當他陷入困境時,收到了元教的關照,他被教主感染,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幫助了陷入困境的女人芳汀,但芳汀最終還是患病死了,他又解救了陷入魔爪的芳汀女兒——秋賽特,最後犧牲在了戰場上。小說的悲慘讓我的心靈似乎微微顫動了一下,如同一顆石子扔進了水面後的漣漪。

  讀完第一遍就如同經理了一次旅行,見到不同的人,看到了更多的事,但第二次閱讀也是讓我收穫頗豐。

  那是初中時期,有一定閱歷的我再一次讀起了《悲慘世界》,這一次的閱讀讓我對雨果佩服的五體投地,他形象地刻畫了法國各個階層的生活,堅定地捍衛人民幸福、自由的權利,中心人物冉阿讓和流落街頭的女人芳汀的悲慘遭遇體現出了窮人的悲劇。只有大師才能寫出這樣的作品,只有像這樣的作品才能感染人們的內心深處。這位大師還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逼良為娼的殘酷現實。

  第二次的閱讀就如同上一堂思想文化課,讓我的心靈受到了洗滌,讓我的思想得到了淨化,讓我的情感更加豐富,讓我的感觸增加更多。

  我還會讀第三遍、第四遍……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9

  大地上最有黑暗的陰影,可是對比起來,光明是較為強烈的。這是我在讀完《悲慘世界》後深刻明白的一句話。悲慘世界,並不是一切都是令人傷感的,那裡還潛藏著一種非凡的力量——愛。

  故事主要寫了冉阿讓經歷了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悲慘命運,在他嚐遍人間的黑暗,準備報復時,一個主教以寬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給了他無限的希望,使他徹底悔悟,開始了新的生活。從此冉阿讓樂於助人,見義勇為,得到了人民的愛戴。

  這一切使我感動之餘又不失疑惑,從囚犯到市長,這簡直是天壤之別,然而就是在主教那無私的愛中,這一切都變成了事實。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是啊!如果每個人都充滿愛心的話,那世界不就會變得很美麗嗎?

  想著想著,我腦海裡浮現出了這樣一個人:

  一家英國著名雜誌社的主編,小時候家境貧寒。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他突然發現書店裡有一本攤開的書,於是便透過玻璃讀了起來。第二天,他又驚奇地發現那本書又往後翻了一頁,於是他又迫不及待地讀起來。這時,一個老人走出書店,笑呵呵地對他說:我是這家店的老闆,孩子,如果你想讀書,可以進來讀,這裡所有的書你都可以免費翻閱。從此,這位孩子每天都會走進書房讀書。最後,他獲得了成功。

  試想下,如果那時沒有這個老人的話,也許這個孩子就會在貧困中度過一生,沒有任何作為,然而就是在他人生的困難處時,一個老人給予了他無限的愛,使他從困境中走了出來。這便是愛的偉大!

  愛並不是虛情假意的謊言,它是實實在在的情感,只要仔細感受,你就會發現愛本就緊挨著你:它可能是清早母親擠向你牙刷上的一寸牙膏,讓你感受到溫馨;它可能是陌生人的一把攙扶,讓你體會到溫曖;它可能是作業本里老師落下的一根白髮,讓你感悟到關愛;它可能就是一個微笑,讓你理解到寬容和讚賞。在生活中,你有了這種感受,體會,感悟,理解,受到觸動感染,激勵鼓舞,你就會去掉冷漠,解除封閉,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

  沒錯,愛是可以改變人的,我不禁又想到了這句話:大地上最有黑暗的陰影,可是對比起來,光明是較為強烈的。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10

  讀《悲慘世界》有感《悲慘世界》是一本多麼偉大的書籍呀!它使我瞭解了雨果對社會下層人士的同情,對善良與邪惡的瞭解。一部聞名遐邇的世界名著,它把慘淡荒蕪世界中人性的種種改變盡收眼底,讓我不禁感嘆人性的微妙。

  我相信人性是可以改變的,但是當我剛接觸這本著作是我對主角冉阿讓我首先是對他同情。為了因受飢餓而哭泣的幼小侄女和外甥女,去偷了一片面包,而被判徒刑的冉阿讓,被關了十九年,到四十六歲才被釋放出來,這不僅讓我的心情沉了下去,似乎不可能在浮出水面。當他被釋放出來時接受的卻是人們對他的歧視。最後只有仁慈的主教米里哀,把他當人招待。環境改變人的本質。在服刑期間他早就養成了那種惡習。一開始他並沒有被主教的那種仁慈所改變,並且他偷了主教德銀器。令人震撼的是主教他原諒了冉阿讓,並且把他偷得銀器作為禮物送給了冉阿讓。終於冉阿讓醒悟過來了,他帶著主教給他的一點點溫暖和光明改了名,定居在法國的北部。他對於自己居住的城市盡心盡力,人們都被他感動了,他做了這個城市的市長。

  面對著窮困潦倒,世態炎涼,將會產生兩種人:第一種是卑微的人。他們醜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為了錢財不惜一切進行詐騙,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掩蓋不住他醜陋的本性。其實在當今社會也不乏有一些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憑藉職權濫用者;在重大賽事中為得到好成績而服用藥物;還有小到考試作弊者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不可能永久。另一種則無論什麼情況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後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憾。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