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媽媽> 關於母親的炊煙作文

母親的炊煙作文

關於母親的炊煙作文

  炊煙,怎麼就不見炊煙了呢?

  我從生活的大城市,回到兒時生活的鄉村,住了幾日,我心裡想品味一下瀰漫村莊裡的炊煙,可是那與村莊相互纏繞的東西,卻沒了一絲一縷的蹤影,彷彿化入了虛無的夢境,我只有在夢裡去重溫了。

  憧憬無知的童年,在我想起時,便帶著無處不在的炊煙,讓我感到炊煙的美麗,還有溫暖,還有浪漫,還有纏綿,還有……我要說下來,不曉得還會有多少的還有,總之,我的童年就那麼不可逃避地瀰漫在炊煙之中了。

  炊煙可以與雲彩相媲美,但炊煙不是雲彩,雲彩漂浮在高遠的天空,炊煙則鋪展在腳踏的地皮上,天空有云彩的時候,地皮上可以有炊煙,天空沒有云彩的時候,地皮上依然可以有炊煙,那伸手就能抓一把,張嘴就能吞一口的炊煙,說它像是鋪在地皮上的薄紗,或者是鋪在地皮上的棉花糖都行,但它絕對比薄紗要輕,比棉花糖要柔,腳踢巴掌拍,踢不著什麼,抓不著什麼,但卻讓人特別愉快,特別想鬧。童年的我,在那時候,很容易把自己幻想成一個能夠騰雲駕霧的神仙,猶如揮舞著金箍棒的孫猴子一樣,在炊煙裡,玩命地嬉戲,跟斗一個連著一個,撲爬下去了,站起來繼續撲爬……母親的聲音,往往在這個時候,飄在炊煙上面,柔柔軟軟地傳送進童年忘歸的耳朵,是我,還是別的夥伴,就很自然地被母親喚歸的聲音,像是一根纖細的繩子似的,拴住了胳膊腿兒,踢踏著纏繞在腳上的炊煙,不很情願,但卻乖乖地回到母親的身邊,被母親牽著手,牽回家去。

  光照大地的太陽,彷彿也在我們母親的喚歸聲裡,落下西山,回家去了。

  可是炊煙,並不理會我們母親的喚歸,它依然瀰漫著村莊,如紗似霧,陪伴我們在母親的催眠曲裡,幸福安逸地進入夢鄉。

  炊煙裡的我,有許多許多要好的夥伴,夏天的時候,我們赤條著身體,很是不知羞恥地追逐在炊煙中,好像炊煙就是我們美麗的遮羞布,而到了寒冷的冬季,我們還會在炊煙裡追逐,但由於條件的限制,我們穿戴得並不暖和,頭上沒有棉帽子,腳上沒有棉襪子,因為正長個兒,棉褲短了一大截,棉襖兒小了一大圈,到處走風透氣,我們卻不覺得冷,好像是,炊煙就是我們保暖的溫床,我們享受炊煙,更享受炊煙裡母親呼喚我們回家的'聲音,炊煙是母親製造出來的,母親就是炊煙,我們歡愉在炊煙中,其實就是歡愉在母親的懷抱裡。

  然後現在,鄉村沒有了炊煙,沒有炊煙的鄉村,自然也少有母親的呼喚,少見母親的身影,母親踩著父親的腳後跟,都到大城市裡打工去了。

  原來喧鬧的鄉村,如今是那麼沉寂,聽不見孩童們的戲耍,也聽不見豬狗雞羊、牛馬驢騾的吠叫嘶吼,一些院門上著拳頭大的鐵鎖,終年不開,一些院門開著,能夠看見的是沉默的老人,以及寡語的孩童。我聽說了,鄰村有位上了年齡的老爺爺,孤身帶著個小孫子,留守在家裡,撫育著他的小孫子。老爺爺的身體不錯,老了不覺得自己老,小孫子對落戶在他家的一窩小雀兒特別上心,一天到頭,仰著他的小腦袋,追著那窩小雀兒轉,老爺爺看在眼裡,知道小孫兒是太孤獨了,他想給小孫兒逮個伴兒,和小孫兒一起玩的,這就端了一把木梯,搭到小雀兒的窩巢下,去逮小雀兒了。可他剛爬到小雀兒的窩巢邊,伸著手,就要逮住一隻小雀兒時,木梯滑了一下,把老爺爺從木梯上滑跌地上,摔得昏死了過去。小孫兒不知老爺爺已死,瞌睡了,就還躺在老爺爺的身邊,醒來了,就還繞著老爺爺轉。幸好有老爺爺給小孫兒買下的一箱牛奶,小孫兒餓了,就取一袋牛奶來喝,他自己喝,還給老爺爺喝。小孫子不知老爺爺死了,村上的人都不知道他的老爺爺死了,只有相約三天打一個電話,通一通氣息的親戚,在打了一串電話都不見人接的時候,心裡慌著跑了來,砸開緊閉著的院門,這才發現老爺爺的不測,而這時的小孫兒,也因為吃喝完了牛奶,也爬在老爺爺的臂彎裡,餓得奄奄一息。

  嗚呼!這不是傳說,也不是故事,而是一個現實存在,現在的鄉村,哪兒又不是這樣的呢?千門萬戶,就都是年老的爺爺奶奶,年幼的孫兒孫女。這叫我不覺想起一首臺灣歌曲唱的那樣,“有媽的孩子是個寶,沒媽的孩子像棵草”。

  回來吧炊煙,往日母親的炊煙。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