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春天> 六年級立春日記五百字滿分範文6篇

六年級立春日記五百字滿分

六年級立春日記五百字滿分範文6篇

  一天的時間眼看就要結束了,這一天裡,有沒有哪件事或某個人觸動到我們呢?是時候認真地寫好日記了。那麼什麼樣的日記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立春日記五百字滿分範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六年級立春日記五百字滿分範文6篇1

  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表示冬天過去了,春天到了,天氣也要變暖了,它是春天的前奏,也是鳥語花香,萬物復甦的代表。

  我很喜歡立春這個節氣,因為立春到了,天氣就越來越暖,越來越舒服了,我也可以到公園散散步、曬曬太陽。公園裡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河邊的柳樹不知不覺已經抽出了新芽,各種各樣的花也在比賽似的競相開放:有的是花骨朵兒,就像一個個薄薄的小皮球;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就像一張張羞答答的笑臉;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嫩黃的花蕾。

  公園裡的梨樹像披著一件件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好像在翩翩起舞,美極了!旁邊的桃樹卻穿著粉色衣裳在風中歡呼雀躍,像是要跟梨樹比美呢!還有邊上的喇叭花像是使勁吹著一個個“大喇叭”,正在為它們伴奏。幾隻小燕子湊了過來,嘰嘰喳喳的,也想要參加這場熱鬧的歌舞會呢!

  我還喜歡立春是因為有春捲吃。每到這個時候,奶奶會做春捲給我吃,春捲脆脆的,咬一口,甜甜的,蜜汁流到我嘴裡,美味極了。我問奶奶春捲是怎麼來的,她說在很久以前的唐朝,每到立春這一天,每家每戶都會用麵粉做成一種薄餅,攤在盤中,加上精美的蔬菜水果等,送給親友,這叫做“春盤”,表示迎春和祝福的意思。原來是這樣啊,幸好古人想到這種方法,不然我就沒春捲吃了。

  立春有美景欣賞,又可以吃到美食,真是多姿多彩的立春啊!

六年級立春日記五百字滿分範文6篇2

  剛過立春,一場雪不期而至,嚴格地說,這就是一場春雪。那一朵朵雪花,就似盛開的迎春花。

  昨天還是豔陽高照,如今卻是雪花飛舞,這正驗證了那句春寒料峭天氣多變的老話。對北方而言,立春只是一個界限,並不代表已經進入春天的季節。堅冰還未消融,北風仍在肆虐,但春的氣息也在和嚴冬博弈廝殺,逐漸地佔據了天氣的主流。

  馬上就要進入春節了,這是春天的'召喚,處處蘊藏著春的味道,春天在不知不覺中萌動。即使是雪落於地,也在溫暖之間化雪為泥,成為滋潤土地和空氣的天使。抬眼望望灰濛濛的天空,也充滿了迎春的喜氣。

  街上的行人依然不少,正在置辦著年貨。大紅的春聯,大紅的福字,捲成盤的大地紅,還有那一包包的衣服和一袋袋的食品,都是快樂人們迎春心情的體現。春節是春天的開始,過了年就是這萌動春天的全面爆發,綠色將會成為大自然的主角。節日的氣氛之下,是靜悄悄的春意湧動。

  鄉下堂兄的一席話更驗證了這一點。他說:“過年其實把冬天過完,是歇的日子結束。年節結束了,迎來的就是初春的忙碌。”農家對季節是最敏感的,那萌動的春意已在鄉人的心中紮下了根,不用催促,過年就是訊號。

  春天是在人們的腳步聲中緩緩走來,從風中感觸,從變換的氣溫中體味。那鳴叫的小鳥,可能已經深深地感知了這些。萌動的春天,會給你我一個特別的驚喜,一年又一年。

六年級立春日記五百字滿分範文6篇3

  “停杯不飲待春來,和氣先春動六街;生菜乍挑宜捲餅,羅播旋剪稱聯權。”立春,預示著新一年的開始,呼喚著新氣象的到來。它止住了呼嘯的北風,捎來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它融化了冰凍的小河,溪水流,魚兒躍,野鴨鳴,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它讓人們脫去寒冬的束縛,迎來一身好動的活力和幹勁。

  “休論殘暗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諧;從此對花並對景,盡拘風月入詩懷。”立春是春的初景,那綠?、嫩葉,還有一株株含苞待放的花朵……。當第一顆種子在黑土地播下,第一縷陽光照亮孩子們沉睡的臉龐,一切都欣欣然睜開了眼,就連樹上的鳥兒、家中的寵物也爭相活躍起來,鳴叫嘻鬧著迎接春的到來。

  在鄉下,稻田裡,農民們忙碌的身影忽上忽下,他們彎下腰,站起身,片刻不肯停歇。在他們眼裡,立春是一年中重要的日子,沒有今年的播種,就沒有來年的好收成。“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最後一顆種子伴隨著汗水悄然落進土裡,他們的臉上終於露出欣慰的笑容。

  年少的孩子們將迎來新的學年,第一聲清脆的鈴聲、第一堂有趣的語文課、第一篇讓自己滿意的習作,便是一年中好的開端。一本本嶄新的筆記本,等待著新學年的積累,呼喚著新徵程的開始。

  “一年之計在於春”,它飽含著少年們的豪情壯語,更是期待滿滿收穫的新年規劃。努力吧,被稱作“零零後”的一路奔跑追夢的我們。

六年級立春日記五百字滿分範文6篇4

  不知不覺,已至立春,倘若不是看到日曆,還不覺這個冬天就這樣過去。這個冬天,不如往年一般的冷峻,沒有領略到難以忍受的嚴寒,反倒讓我體會到四季輪換之感,一日不同時候四季分明,不同時日四季隨意插播,如此任性的天氣,或許是對春城的另外一種詮釋。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三侯過後,春天才真正意義上的到來。不過對於久居春城的人而言,冬春之季並沒有明顯的界限,東風送暖之意不濃,魚陟負冰之景更是不甚多見,“立春”這一節日,予人更多的是辭舊迎新之意,寓意迎接新的開始,醞釀新的希望。

  “立春”,作為新一年的開始,予人一個美好的開端。世間萬物都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春天的到來,或復甦,或重生,都爭相以更好的形態來點綴著這個世界。而我們,不是也該如此!或適時警醒,或再接再厲,以全新的狀態,來面對新一年的生活。細想往昔,或有未盡之事,有歡喜,亦有遺憾,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應該藉著盎然春意,在春天播撒種子,為新的一年埋下新的期望,並自“立春”開始,以飽滿的熱情、以充沛的精力來經歷四季輪轉,迎接新一輪的挑戰!

  “時光荏苒勿輕耗,艱苦奮鬥正當時”,望來年“立春”之時,我們都能夠收穫今年埋下的希望。

六年級立春日記五百字滿分範文6篇5

  春天,萬物復甦,一片生機勃勃。草兒從夢中醒來,舒服地伸了個懶腰,鳥兒在枝頭唱歌跳舞,盡情表達自己的暢快。但你可曾知道立春的故事呢?

  傳說立春是農戶繁忙的開始,立春這天農戶們會用紙片製作一個大耕牛,帶到官府由縣府用鞭子打上三鞭,意思是說家家戶戶的牛馬上要勞動乾重活了。舉行完儀式各家各戶就牽著耕牛下地去了。還傳說在古代立春這天嫁出去的姑娘不能回孃家,一是姑娘回家爹孃沒有閒暇伺候,回來也是給爹孃找麻煩,耽誤種地就更麻煩了;二是爹孃怕姑娘回家借走了耕牛,耽誤了種地,耽誤收成交不上稅,官府就會找麻煩。有句俗話說得好——打春走孃家,踩窮了舅子。現在都這個年代了,全是機械化生產了,根本就不需要牛出面了,誰還會用耕牛呢?如果還用那俗語所說——打春不走孃家,那就貽笑大方了。

  立春節氣我們要吃些什麼呢?哈!這可不是傳說啦!我們這天就是吃蘿蔔,吃春捲,吃了春捲,自然也少不了和菜啊!吃蘿蔔可分為啃、切片、切絲、做餡等多種形式。春捲又名春餅、薄餅,是我們當地民間流行的傳統小吃,歷史悠久,有古代的春餅演化而來。立春節氣吃春捲是中國一種古老風俗,有喜迎春季,期盼豐收之意。所謂和菜就是用時令蔬菜,如韭菜、豆芽、香乾等切成絲,或拌或炒。

  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好了,我講了這麼多關於立春的故事,剩下的就留給你們自己去品味吧!我可要在春天計劃好自己今年的學習,勤奮讀書!

六年級立春日記五百字滿分範文6篇6

  一年所有的節氣,第一個便是立春。可想而知,其地位之重要,講究、習俗,也是五花八門。

  “立春,亦俗稱‘打春’、‘咬春’、‘報春’,這和歷史上許多圍繞立春而演化出來的民俗有關。”朱偉介紹道。

  打春,說的就是鄉民們以麥米豆拋打春牛,意在鼓勵農耕,發展生產。“古代還有這樣的傳說:立春將到之際,縣官會帶著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地裡挖個坑,然後把羽毛等輕物放在坑裡。”朱偉徐徐道來,“等到了某個時辰,坑裡的羽毛會從坑裡飄上來,即刻便是立春時辰。人們便開始放炮慶祝,預祝明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過去,南方還有摸牛腳之俗,所謂“摸摸春牛腳,賺錢賺得著。”

  吃食,自然也是少不了的。立春時刻,無論大人、小孩都要啃吃幾口蘿蔔,即為“啃春”。傳說在這一天吃蘿蔔,醫治了不少村莊的瘟疫,重回平靜安樂;也有說法是蘿蔔可“解春困”,由此而形成啃春習俗。

  另外,從唐代開始出現了春餅。在北方,捲餅用生菜為“春盤”,南方則流行吃春捲,饋送親友或自食。這一系列食俗又統稱“咬春”。

  迎春神,是一項比較古老的節俗活動。古代“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迎春於東郊。”在清代,各州縣的地方官員,還會在立春之日會至城郊祭祀芒神。祭祀完畢後,人們要將彩紙紮成的“春牛”打破,兒童們便爭相食春牛腹內拋灑一地的乾果食品。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