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小學生禁毒教育主題班會教案
為加強學校的禁毒宣傳教育工作,使學生深入瞭解禁毒常識以及毒品的危害,樹立防毒意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我班組織開展了主題為“珍愛生命 遠離毒品”主題班會教育活動。透過禁毒宣傳班隊教育活動,使學生增強自我防範意識,堅決做到不與吸毒的人交朋友,真正從行動上拒絕毒品。認識到只有珍愛生命,遠離毒品,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
一、活動目的:
1、使同學瞭解毒品對社會、家庭、個人的危害,從而珍惜寶貴的生命,拒絕毒品遠離毒品。
2、激發同學的社會責任感,使每位同學以後對有關毒品的言行等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二、活動準備
1、同學查詢毒品相關歷史資料、毒品危害的資料以及禁毒法的相關資料。
2、負責講解的同學把收集的資料作成幻燈片展示,全班一起討論。
三、活動過程
匯入:一百多年前,林則徐為什麼要進行硝煙運動?
現在白色惡魔依然危害著人類,請看下列幾組數字:全國登記在冊的吸毒人數,1991年為14.8萬,1996年上升到52萬,1999年為68.1萬,2000年達86萬,2002年底達100萬人, 2003年已達105萬人。
1999年全國涉毒的縣(市、區)達2081個,2002年達2148個縣市(區)。
據統計,9月底,我市吸毒人員登記在冊的有31191名,其中溫州市佔全省的53%。而且,吸毒人員中年齡在35歲以下的佔75%。
那麼什麼是毒品?請學生把蒐集的資料進行展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57條規定:“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常見和最主要的毒品有:(讓學生看圖片)鴉片、嗎啡、海洛因、冰毒、搖頭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這些毒品長期吸食都會成癮,對人體產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過量,則可導致死亡。
有一位吸毒者這樣形容毒品害人的感受,他說:“都說地獄有18層,誰要是犯了十惡不赦的大罪,死後就會被打入18層地獄,受盡下油鍋、割舌頭、挖眼睛、掏心窩等酷刑,永世不得再生。自從毒品在這個世界上出現和氾濫後,地獄就多了一層?——第19層,這一層是專為吸毒人員而設的。因為他們在這裡不僅要受到肉體上的痛苦和摧殘,更要受到靈魂上生不如死的折磨。”
辯一辯 :曾有一個吸毒者說 “吸毒給吸毒者本人及其家庭都帶去巨大的危害,但對於這個家庭以外的普通人並沒有什麼影響,也就是說對於社會並沒有多大的危害”,你怎麼看待這種說法?
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因素是什麼?案例分析:
案例一:
張某品學兼優,有一天放學後,他看到兩個高年級的同學正躲在一處隱蔽的地方抽菸,一副神秘兮兮、飄飄欲仙的樣子。因為學校曾組織過禁毒教育,他立刻意識到這兩個同學吸的是毒品。那兩個學生髮現了他,招呼他過去試試。於是,在好奇心地驅使下,張某走了過去。在兩位同學的極力慫恿下,他終於吸了第一口……
案例二
16歲的男孩小華愛玩好動,特別愛打遊戲機。在遊戲機房裡,小華認識了一群“哥們”,平時稱兄道弟。有一次,他們玩得正開心的時候,一“哥們”拿出一小包白色粉末,給大家一起享受。小華面對“肝膽相照”的朋友,根本沒有疑心,不假思索地湊了過去。開始,小華吐得厲害,但 “哥們”“孜孜不倦”地勸導他,多吸幾次就好了。當他終於找到那種“飄逸感”的時候,“白色幽靈”已牢牢擒住他……
案例三:
北京市某學生何某從小到大在班上一直是第一名。然而班上轉來的新同學,成績更勝一籌,“威脅”了他的優越地位,使他自尊心嚴重受挫。在期末時,他為了爭取第一名,採取作弊的方式,結果被發現,、處分、批評、嘲笑接踵而來。一帆風順的他,一時無法承受和麵對這一切,最終選擇了毒品,以求解脫。
案例四:
林某是廣州市一位16歲的'女中學生,曾經獲得全市手風琴大賽的冠軍。因為父母關係不和,終日大吵大鬧,在她的心靈投下了學生的陰影。導致她學習成績迅速下降,並頻繁出入網咖、舞廳等娛樂場所,結識了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並在別人的引誘下走上吸毒之路。
討論得出: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因素:
①受好奇心的驅使;
②交友不慎及盲目的從眾心理;
③錯誤的壓力排解方式;
④家庭因素的不良影響;
⑤被他人矇騙;
我們青少年應該如何構築拒絕毒品的心理防線?
①正確把握好奇心,抑制不良誘惑;
②正確對待挫折和困難;
③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④追求健康、幸福的生活。
附:禁毒宣誓詞:我堅決響應政府的號召,保證做不吸毒、不販毒、不製毒、不種毒,珍惜生命,遠離毒品,遵守國家、政府的法律、法令。積極檢舉揭發違法罪行為,堅決與毒品犯罪行為作鬥爭,為徹底消滅毒品危害,淨化社會環境做出自己的貢獻。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