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800字> 有關春節的作文800字四篇

春節的作文800字

有關春節的作文800字四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的作文800字4篇,歡迎大家分享。

春節的作文800字 篇1

  春節民俗,在全國各地大同小異。陝西民風古樸,春節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歲首。古代的“年”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臘日”,即後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後才把臘祭移至歲末。到了民國時,改用陽曆,才把陰曆的“年”叫作春節,因為春節—般都在“立春”後,因而稱其為春節。

  陝西人如今仍把春節叫作“過年”,並流傳下來一個關於過年故事。在遠古時,有一種叫“年”的猛獸,每當寒冬將至新春來臨的夜晚。出來食人,使得人們不得安寧。人們在與“年”的搏鬥中,發現這種兇殘的猛獸最怕火光和響聲,於是人們想了個辦法,一旦“年”出現時,便燃起大火,投入竹節,“年”一見熊熊大火,聽見叭叭炸響的爆竹,就逃遁得無影無蹤。後來,便逐漸形成了過年團聚。守歲、掛紅燈、帖對聯、放爆竹、吃年飯的風俗習慣。

  陝西鄉村臘月二十三即入年關,把過臘月二十三叫“過小年”。農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禍福的“灶王爺”,以求溫飽。過罷小年,人們便為春節做準備了。一般農家,殺豬宰羊,碾米磨面,做點豆腐,購買蔬菜,吊掛粉條,準備好過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臘月二十七到二十九為關中人蒸饃時間。家家戶均短几籠子饃饃,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後,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麵”的習俗。婦女上街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襪、老年人則購買紅紙、年畫、冥幣、白麻紙等大年禮儀用品。

  大年前兩天,陝西不論關中、陝南、陝北,還是城市農村,要“掃舍”,城裡人叫打掃衛生。家家房前屋後,窯裡賽外,連拐角都要打掃得於於淨淨。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紙,貼上大紅窗花。年三十早,家家房戶貼對聯和門神,屋裡掛上年畫。年終於來臨了。

  進入臘月,人們便開始忙碌,一直忙到臘月三十日,過年便正式開始。大年三十晚飯前,家家戶戶必須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後打掃乾淨,收拾清整,貼好大紅對聯(有喪服的人家貼黃色或綠色對聯)及門神、窗花等,大門及堂屋、臥室、灶房、牲畜圈等處都要貼相應的對聯。一切準備就緒,便開始點臘燭、燒香、燃放爆竹、祭祀先祖。之後,全家大小便共聚一桌吃“團圓飯”,俗謂“團年”。晚上,各家燈火通明,爐火熊熊,老少徹夜不眠,圍爐“守歲”,俗稱“坐年根”。在守歲同時,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換新衣,包餃子,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待到子時(相當於今23時—1時),萬家鞭炮齊鳴,意為“接天星”,“迎財神”,有的還擺上香案,行跪拜之禮。據說誰家鞭炮響得最先,財神就先光臨誰家。然後,便是晚輩為長輩們磕頭拜年,長輩們也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給孩子。同家分居的人,便開始相互奔走拜年,通宵達旦,直到初一早上。

  安康人從初一到初十,還有以觀看天氣的好壞預測五穀六畜是否興旺習俗。相傳每天的天氣都有預示。即:初一觀雞,初二觀狗,初三觀羊,初四觀豬,初五觀牛,初六觀馬,初七觀人,初八觀谷(莊稼),初九觀果(果樹),初十觀菜。俗稱“新春十日晴,豐年樂太平,新春十日陰,穀米貴如金”。

春節的作文800字 篇2

  縱然中國的節日多如繁星,但春節一直是被視為最重要、最隆重的一個節日。王安石在《元日》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如這詩中所言,春節就是一個吉祥年、幸福年。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穿上媽媽早早準備好的新衣就跑了出去。見到熟人就問聲好、拜個年。大街上很熱鬧,來來往往的人們滿臉是笑,問候的話語,恭喜的話語隨處可聞。中飯後,爸爸把新買的春聯和福字拿了出來,從角門依次貼到正門。最後,將最大的那張福字倒過來貼在了大門中央,寓意福到了。等爸爸貼完了,我讀著對聯,心想,等我以後長大了,我就自己寫對聯,在春節的時候把它漂漂亮亮地貼在門上。

  彷彿貼完春聯後,過年的前奏就響起了。但是,這濃濃的年味兒啊,還是體現在豐富多彩的春節習俗上,如守歲、吃年夜飯、收壓歲錢、看春晚聯歡晚會、給親朋好友拜年因為這些習俗大多都在晚上才正式進行,所以在我心目中,當暮色降臨大地,繁星掛上天空,才是真正開始過年。

  好不容易等到年夜飯,我迫不及待地上桌了。年夜飯的菜餚比平時要豐盛許多。魚肯定少不了,餃子也一定要,火鍋更是我家年夜飯上的重軸好戲。當菜吃得差不多,我看氣氛也差不多了,看準時機一頭扎進奶奶懷裡,撒嬌似得說:奶奶新年快樂,萬事大吉,恭喜發財!大家看見我這副模樣,都哈哈大笑起來。奶奶笑著說:哦,該給紅包啦!奶奶早就準備好了!邊說邊遞給我一個用金字題寫著大吉大利的紅包,一把摟住我說:新的一年要努力學習,天天向上,開心快樂!我喊著:謝謝奶奶!接著把目標轉移到下一位長輩身上,就這樣依次叫著長輩,說著祝福,接著紅包,也受著長輩們的諄諄教導、新年寄語,很快,我的手中就有一疊厚厚的紅包了。

  吃完年夜飯就該放煙花啦,沒有煙花怎麼能算是過年!一個個煙花隨著導火索的點燃,爭先恐後得竄上天空,伴隨著巨大的.聲響在夜空中綻放,我不禁想起火樹銀花這個成語。過了一會兒,放煙花的人家越來越多了,天空也更熱鬧了:紅的、黃的、綠的、紫的煙花在空中競相開放,大家的笑臉在煙花的照耀下更顯燦爛。

  晚上七點半,我們準時開啟電視,一家人一起等著看春晚。爸爸、媽媽和我用手機給親朋好友們發去了一條條祝福語,新年好萬事如意新春納福在我的手指間跳躍這就是我的春節我的年,這就是我心中的年味兒,在新的一年裡,我們一定會是:新年新事新氣象,今年更比去年強!

春節的作文800字 篇3

  元宵節那一天,媽媽帶我來到了xx公園觀燈,一進門,我信就發現這時已經成了人的海洋,燈的世界。有手挽手的情侶,有手牽手的你子或母女,還有坐著輪椅的老人。這裡什麼燈都有:樹上掛著的燈,地上擺著的燈,水中漂著的燈。每一盞燈都栩栩如生。

  我們剛進公園大門,第一眼看到的是金狗拜年,兩隻可愛的小狗正相互做拜年姿勢,好象調皮的對我們說:恭喜發財,紅包拿來。

  在這裡,每盞燈有每盞燈的架勢,每盞燈有每盞燈氣魄,每個燈都有它的可愛之處。最引人生目的還是那條“中國龍“。它長30米,寬2米,高6米。青色的龍鱗描著金色的花紋。我訂真一看,嗬!原來是用一盆盆綠葉金花的菊花裝扮成的。“中國龍“的嘴裡銜著一個銀白色的鋼珠。眼眼突兀,光彩照人。“中國龍“的兩隻前爪向前躍,後腿直向後蹬,像在天空中騰雲駕霧。“中國龍“大氣磅礴,楞一點也不讓人覺得它盛氣凌人,它的嘴角看上去像是在微笑,真是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面對著這一條和藹可親的巨龍,我真想問它: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一陣風吹了過去,龍鬚抖動了一下,好像在說,我從遠古來,要把和平帶到末來去。

  來這兒觀賞的人們把道路堵得水洩不通,有個母親抱著自已的孩子說:“看,那麼多漂亮的菊花做的。“有的小朋友手拉手,說“好氣派的巨龍啊!真大!”有的也許是在這裡看不夠,也許是想把這珍貴的鏡頭帶給親朋好友觀賞,連話都沒來得急說,就開始拍照了。嘿嘿,還有人連三角架都帶來了。沒相機的就用手機,反正大家都想記錄下這美麗的“中國龍“,連老外也不例外。

  在春寒料峭的元宵節,怎麼滿池的荷花都開了?哦!原來是荷花燈呀!還伴著荷葉呢。風一吹,荷花就像穿著粉色紗裙的漂亮小姑娘在翩翩起舞。如果把熒光閃爍的湖面比做一個舞臺的話。幾十朵荷花邊和一群小鴨們遊了過來,看著天空和星星玩耍,與月亮聊天,我彷彿也加入了這荷花燈的行列。看花燈的人們彷彿也加入進去一起舞蹈起來……

  這明亮的荷花、荷葉,讓我感到像一個新生命,我地法想象它是一個花燈。這荷花,荷葉就像把我帶回上天似的,就算在這寒冷的元宵節裡也倍感溫暖。

  時候不早了,我往大門的方向走去。今天可算是讓我大飽眼福,看完了這個又看那個,看完那個又看不夠這個,搞得我連個路都認不清了。好不容易走出公園大門,我還三步一回頭,依依不捨呢!

  是啊,元宵佳節每年只有一次,元宵燈展每年也只辦一次,真希望這燈展一年辦得比一年好,待來年,我還要來這裡看燈展!

春節的作文800字 篇4

  歲月如梭,時間已經在冬雪中漸漸的離去了,春姑娘現出了身影,輕輕揮灑衣袖,大地便換上了新衣。年二十九正是春節前一天,我們大大小小的成員便動手製作食物——煎堆,希望在新的一年它能給予我們好的寓意。

  歲晚煎堆,人有我有。我們都迫不及待了,在陽光的照射下,拿出凳子便往上一坐,回頭看了一下時間正是十二點了。這時眼往前一看———“哇”,奶奶拿著兩大包的,肩膀側身走過來,我迅速解開了捆著的繩子,往裡一看——是雪白的爆谷花,奶奶再拿出了一個大的鐵盆,然後往這鐵盆裡倒出了滿滿的爆谷花,我便拿手往這爆谷花中間扒開了一個大洞,檢查了一下這爆谷花還有沒有外殼。天哪!奶奶拿出了一壺燒開的酒,往這爆谷花一倒,倒酒時是要適當的量。接下來奶奶洗了一下手,伸進了這倒了酒的爆谷花中,攪均勻了這酒。爸爸拿出了保鮮紙,只見他把手伸進了保鮮紙裡,然後把一些爆谷花放在了保鮮紙內,把兩隻手都合攏了,開始時把保鮮紙內的爆谷花先成一個大概的圓形,再繼續不停的搓一搓,等著爆谷花已經合實在一起了,就可以從保鮮紙內拿出那煎堆了,這樣一個接著一個很快第一步的煎堆就完成了。接下來就是第二步驟了;我拿出了一個類是洗臉盆大的盆子,然後往裡倒了些麵粉,放進了分量合適的水,再用筷子攪均勻了一下,奇怪了,這時奶奶又拿出了兩個盆子,我問了一下:“奶奶這是用來幹什麼的。”奶奶回答了一下說:“用來裝一下面粉的。”麵粉漿攪拌晚了,接下來我先把那搓均勻的的煎堆放進了這黃黃的帶白的粉漿裡,用了筷子將煎堆再這裡面滾了一下,要是把煎堆均勻地塗上粉漿後,我迅速地再把這煎堆拿起放到了奶奶的麵粉上,我不停為煎堆塗上粉漿,奶奶、爸爸、媽媽就不停地將放在麵粉裡的煎堆做“修補”——用手把一些裂開的縫合起,這樣不停的放、修補,就已經到了最後一個步驟了——檫油。媽媽拿出一隻碗往裡倒上了半碗油,而我就拿起煎堆往碗上沾了小許的油,再用手將油搓均勻就完成一個了。當然,這都是炸前的一個準備功夫,接下來才是最重要的——炸。炸,首先就要開好油鍋,等油到適當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放下一個又一個的煎堆了,等煎堆炸到金黃脆的時候就可以上碟了,因為數量多,所以我們炸好煎堆後都會放進一個大盆裡,香噴噴的煎堆我們都想嘗試一下,一拿起它熱得不得了。做煎堆之前要首先把爆谷花的殼撿掉。

  在這製作的過程中,我又一次學會了做煎堆,又一次嘗受到了做煎堆的快樂,說說笑、動動手的滋味是那麼的回味無窮。希望能夠在新的一年裡能夠喜氣洋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