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200字> 端午節的作文200字(精選16篇)

端午節的作文

端午節的作文200字(精選16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200字(精選1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的作文1

  端午節吃粽子由來以久。在楊宇浩婆婆家,我們幾位同學經大人的指點幫助,也象模象樣地包起粽子來。以前我就知道吃粽子,用筷子插起一個,蘸點白糖,張大嘴咬一口,香氣一下就進了肚子,吃起來真痛快。可沒想到包粽子是技術活,不僅需要事先準備好粽葉、溼糯米、細繩等原材料,而且包起來也有講究,先得將粽葉折成漏斗形,把糯米放進去裹得嚴嚴實實,最後再用細繩捆緊,做成的粽子在我們眼裡就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工藝品。

  拿著一枚粽子,我感到作為一名華夏子孫、龍的傳人,傳承傳統文化,呵護精神家園是我們的共同責任。

  端午節的作文2

  星期三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起了床,今日的早飯是粽子。粽子是用粽葉把糯米和各式餡料包起來,再用繩子繫緊。在粽子裡,我最愛吃肉餡的。因為裡面的肉是在各種調料中浸泡過的,所以蒸過之後特別好吃。

  早飯吃好後,我們出了門。我看到門上掛了幾根艾草,聽說那是辟邪除病用的。在路上,我從老奶奶那買到一個漂亮的香袋。這香袋上有彩色的條紋,上面繫著一條長長的,漂亮的掛繩。我拿在手上聞了聞,有一股中藥的味道。後來我才知道里面放著艾草粉。

  聽媽媽說,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是賽龍舟。一條條龍舟,好似水龍一樣,在湖面上翻騰起伏。龍舟上的人用力地划著槳,還有人敲著鼓,好象在催龍游得快些。大家你追我趕,奮力向終點劃去。

  端午節是用來紀念屈原的節日。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重視它。

  端午節的作文3

  端午節,是一個傳統節日。在這天裡,我瞭解到了中國傳統文化。

  一大早,媽媽和奶奶就忙上了。走近一看,原來是在包粽子。我對這個感上了興趣,心想一定要學會包粽子。

  學包粽子可不容易,首先,要把被水洗得乾乾淨淨的葦葉捲成一個三角形,裡面留一個空間,把糯米、大棗和葡萄乾放進去,填滿後,再把上面的葦葉折下來,把它包得嚴嚴實實的,用細繩子捆緊繫個扣,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一開始,我包的總是不太順暢,不是沒放大棗,就是細繩子沒捆嚴。後來,我越包越好,越包越像樣,連媽媽都誇我呢。

  一個個粽子都包好了,接下來就該上鍋煮了。在煮的時候,那糯米、大棗和葡萄乾的香味就像傳遍了全世界。

  吃完了美味的粽子,我們全家來到了海河邊觀看激烈的賽龍舟。只見兩對選手精神抖擻地坐在船上,手緊緊地握住船槳,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前方。“砰”的一聲,比賽開始了。一條條龍舟整齊地往前衝,比賽十分激烈。人們也興奮地喊著,歡呼著,那聲音簡直響徹雲霄。

  今天,我過了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含義,中國傳統的博大精深。

  端午節的作文4

  今年的端午節和往常不一樣,因為今年的端午節被定為國定假日。

  外婆說要包粽子,她準備了一些棕葉、米和醬肉,只見她先把兩張一大一小的棕葉疊在一起,然後用雙手捏住兩張葉子的兩端,捲成一個漏斗形,先放米再放肉,最後封口、扎繩,一個粽子完成了!

  我也想試著包一個粽子,於是我拿了兩張小棕葉疊在一起,捲成漏斗形,因為太小了,所以只能放米,當我放進米時,漏斗散了,這時外婆幫我捲成漏斗形,我再放進米然後將棕葉包住米,外婆幫我把繩子紮起來,一個小粽子做好了。

  今年的端午節過的真有意義,吃到了外婆包的粽子,也體驗了包棕子的過程,真是一舉兩得!

  端午節的作文5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也叫端陽節、重午節。這個節日主要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學者聞一多還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端午節的主要活動 是賽龍舟與吃粽子。相傳賽龍舟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中,是讓魚蝦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遺體。端午節的來歷我不是特別清楚。端午節的歡樂之時,人們也要把房子打掃乾淨,還要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滋生。

  端午又稱為重五的原因是端午的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比如人們用五種顏色的線系在兒童的脖頸,稱為長命縷。各家還要插“五端”,南方還要吃五黃。

  希望端午節能流傳下去,到永遠。

  端午節的作文6

  繁忙的生活,緊張的學習令人喘不過氣來。這假期的來臨,才令我們的心靈有一下小憩,重新活躍起來。

  五月五,端午節,賽龍舟,吃棕子。

  這無疑是一個歡樂的節日,我們三五成群,頂著烈日,來到了韓江堤上,因為那裡有熱鬧的賽龍舟。

  在那裡,民俗風氣和槳手們的激情吸引著觀眾。瞧,觀眾們歡呼聲覆蓋著全場,槳手們的吆喝聲也雄渾有力,大鼓響起,震耳發聵,他們期待著大賽的到來,讓自己能大展身手。

  不知誰喝了一聲,龍舟有序地排列起來,槳手們都在沉默中醞釀力量,欲在賽季中爆發!龍舟栩栩如生,彷彿是大江中蛟龍即將決戰,龍眼炯炯有神地巡視一切。又有人喝了一聲,鼓響了,槳動了,槳手們一聲聲有節奏的吆喝震天撼地,他們划動手槳,汗出浹背,有序配合。時而這條獨佔鰲頭,時而那條後發制人,他們你追我趕,向終點飛去。

  一陣歡呼,紅龍贏了!對手相互祝福,在這歡喜的日子裡,沒有掃興的氣氛。

  呀,在擺脫壓力中體會鄉間民意,多麼愜意!

  端午節的作文7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又稱重五節,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快樂的節日。

  在端午這天,一大早就聽見奶奶在幹著什麼,我趕忙起床,穿好了衣服就跑了出去,走上前一看,哇!香噴噴的粽子正要出鍋。奶奶看見我笑眯眯的對我說:“寶貝孫女聞到香味了?彆著急,奶奶馬上把粽子給你盛到盤裡。”

  我剝開綠油油的竹葉,哇!一粒粒糯米就像一個個胖乎乎的小娃娃,向我眨著水汪汪的眼睛,好像在說:“饞了吧?別猶豫了,快嚐嚐我們的味道怎麼樣吧?”我看著這隻粽子,似珍珠,如瑪瑙,色澤鮮豔,晶瑩剔透。透過翡翠般的糯米看到了紅棗泛起的紅暈,一陣陣清香侵入心肺,我一口咬下去,啊!香香的、粘粘的糯米包含著淡淡的棗香。我仔細的品嚐還有竹葉那種特殊的香味,那種味道真是讓我回味無窮啊!

  我愛端午節,愛著香甜的糯米粽子!

  端午節的作文8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之一, 。 我特別喜愛端午節。每到端午節我就想起媽媽教我唱的兒歌 :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每年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就用翠綠的粽葉包裹粽子,裡面嵌著紅棗、赤豆、葡萄乾、蠶豆仁之類的餡。粽子的外形也很特別,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它包含著好幾個頂角、平面和三角形.煮熟以後顏色變深了。剝開墨綠的粽葉,只見潔白如玉的米團裡面嵌著各色各樣的餡,味道美極了。吃一口餡,甜而不膩,黏而爽口,真令人回味無窮。

  端午節這天,我不但能吃上粽子,還可以戴香囊。色彩鮮豔的香囊,讓我愛不釋手。這天奶奶還要拿出事先用紅、黃、藍、黑、白五色線編成的絲帶系在我的手腕上,說這樣能長命百歲。每逢端午節這天,爺爺總要拿來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五種植物插在門窗上,我不懂是什麼意思,就問爺爺,爺爺神秘兮兮地說:“孩子,這是‘五端’,插在咱家門窗上可以祛邪避兇保平安!”

  我愛端午節,它既喜慶,又充滿了神秘色彩。

  端午節的作文9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叫端陽節)。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節 ,我們就一塊兒吃甜甜的粽子。

  每年端午節,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最傳統的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因為“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 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 色的香囊。

  這一天,最主要的活動是賽龍舟、吃粽子,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充滿色彩的節日。

  端午節的作文10

  我從在沒有做過香包,但今天的作文課上要做,我很開心,因為我要把做好的香包送給媽媽。

  因為我看見過奶奶做香包,很簡單,所以我才把它想簡單了。做香包的材料有:艾草、流蘇、桃木球、皮帶。方法是:把皮帶穿進桃木球裡,打一個結,用針線在布料上縫幾針,然將艾草放到裡面去,在把布縫緊,一個簡單的香包就完成了。不過做起來這可比我想象的難多了。我連打個結都不會,好不容易打了一個結,可縫的時候線又斷了。我只能重新穿針了,最後失敗了。看來我要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了,香包只能回家請媽媽幫忙。

  戴香包是端午節的習俗,我一定要成功做出一個香包來。

  端午節的作文11

  端午節的那天,大家都吃粽子,賽龍舟,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兩千多年以前,有個叫屈原的人,因為不想看自己的國家滅亡,就抱石頭跳江自殺了。人們就划船往江裡扔粽子,是不想使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後來人們就把吃粽子延續的今天,以此來表達後人對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志士的懷念。

  我喜歡端午節吃粽子。它的形狀好似三角形,外面包竹葉,裡面有糯米,但是僅有糯米那就沒有什麼味道,所以裡面放上了大紅棗,吃起來黏而不膩,又香又甜,非常爽口好吃!

  端午節這天,我不光吃的粽子,還吃了肯德基、雞腿……

  端午節,我過得很開心!

  端午節的作文12

  6月12日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給我講了很多關於端午節的故事。

  傳說端午節是用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屈原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他對國家很忠心,卻被流放異鄉,最後屈原在悲憤中投江而死。

  老百姓們怕魚蝦吃掉屈原,把米團投入江中,並且划船尋找屈原,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和划龍舟的由來。 發展到今天,因為為立夏的節氣相合,端午節還有放艾草、吃“五黃”的習俗。

  今天晚上,外婆會燒黃鱔、黃魚、鹹鴨蛋等好菜給我們吃,爸爸還會跟外公一起喝黃酒呢。 聽了媽媽的講述,我終於明白,上週日學校為什麼給我們發粽子和鹹鴨蛋了。

  端午節的作文13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奶奶家過端午節。

  我們來到家和超市,爸爸、媽媽去買東西了,我看見了我們班的同學季官清,我們兩個在超市門口說著話,

  忽然發現旁邊大樹上的鳥窩裡掉下來一個鳥蛋,但是鳥蛋已經破碎,我們心裡挺難過的。

  我們來到了東營奶奶家,一看奶奶正在包粽子,我也去幫忙。我先把竹葉捲成圓筒形的,

  再往裡面裝上各種各樣的餡兒,然後把粽子包成四個角,再用線把粽子捆好,放在鍋裡煮了一個小時,我們就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粽子了。

  端午節的作文14

  今天是傳統中的端午節,全家都要聚在一起,吃棕子,戴上花花繩,掛上香包。

  聽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兩千多年前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投江而死的,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這一天定為端午節。

  今天叔叔一家也來了,我們全家團圓在一起。爺爺奶奶在家裡炸糖糕和菜角,我們還在街上買了棕子、雞肉、豬肉等。我們全家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說說笑笑,真是其樂融融。

  吃完飯後,我和弟弟冒著雨跑出去玩水槍。雨往頭上淋,水往身上噴,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回來後,我們的衣服都被水弄溼了,一個個像落湯雞一樣。

  今天真快樂啊!

  端午節的作文15

  轉眼間,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今年是我國把端午節首次例為國家法定假日,以此來發揚傳承此節日,端午節一是紀念屈原,二是透過透過包粽子,插艾葉來驅毒消災,現在商家也準備打一場“粽子戰”。

  端午,一開始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詩人屈原投江的事。那時因為君主昏庸。屈原一身正義卻遭排擠、流放,對國家的前途感到擔憂,但是自己又不能分擔,所以在江邊,憤然抱起大石頭跳江了,江邊的漁夫們看見了,立刻劃著船去打撈,為了防止魚兒吃屈原的屍體,將包著竹葉的米團拋入江中,所以演變到今天有划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的作文16

  今天是端午節,爸爸給我講了端午節的由來,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江邊去憑弔屈原。

  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