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總結> 中班遊戲活動總結

中班遊戲活動總結

中班遊戲活動總結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遊戲活動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遊戲活動總結 篇1

  記得剛開學,我們班就來了23位天真的幼兒,在他們燦爛的笑臉上看到了兒時的自我。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班的手指遊戲活動也開展起來了,沒有一點手指遊戲經驗的孩子們,他們顯得無從下手。為了更好的引導他們,我們作出了努力,現將這一學期來透過手指遊戲總結如下:

  一、根據幼兒的實際,培養幼兒的手指遊戲興趣

  由於沒有經驗,在手指遊戲的環境中,我班採取區角不分的佈置,投入的種類在幼兒的經驗所及的範圍如:根據小班幼兒在生活、認知和自我發展上的需要,區角有些關於《小被子》等種類的手指遊戲,,在表達區角中,引導幼兒發現美、創造美(搭積木/秋葉飄),有目的的學習,使孩子在豐富的活動環境中,具有充分的活動自主權,且讓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在活動中邊探索邊學習發展。使幼兒的手指遊戲興趣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二、在手指遊戲中滲透德育

  小班幼兒在禮貌方面有待於進一步培養,在遊戲時,我們注重這方面的滲透,比如,在玩積木時,就有關於搭積木的手指遊戲。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就將這一環節放入手指遊戲中,在去娃娃家作客時,裡面就有關於小被子的手指遊戲。有了這一環節,幼兒都非常喜歡進入到去叫遊戲中,一邊做遊戲,一邊念手指遊戲,從手指遊戲中知道了學習了很多關於禮貌方面的用語。

  三、發揮幼兒參與的自主性,讓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為了在遊手指戲中充分把權利交給孩子,我們在選擇手指遊戲時,有個人玩的,有兩個人玩的,有多人玩的等等,可以讓幼兒自主選擇,和自己的好朋友在學中玩,玩中學。

  四、親自參與,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

  遊戲中,我們主張親自參與,讓自己與幼兒間沒的距離,這樣才能讓幼兒沒有心理負擔的去玩。老師參與,能引導幼兒學會最基本的交往能力,遇到問題自己商量解決。達到完美的結果。且讓幼兒自己去結伴,以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

  五、以後的打算

  在往後的手指遊戲中,我們會更注重對幼兒手指遊戲能力的培養,使幼兒的手指遊戲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多開展綜合性手指遊戲,充分發揮幼兒參與的自主性。

  中班遊戲活動總結 篇2

  透過多次的戶外活動,為幼兒提供多種多樣的遊戲材料,瞭解他們的活動和興趣,從中知道透過增加遊戲材料和孩子所需要的,來進一步開發幼兒材料中新的玩法。

  組織幼兒開展戶外活動,根據幼兒們不同的發展水平,制定多層次的目標,設計安排難度不等的活動,提供多樣化指導和幫助,使孩子得到進一步提高,使孩子能在其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為幼兒準備自制的體育玩具,讓他們自由選擇玩具,自由結伴,按自己的喜愛和意願進行遊戲;給孩子們準備比較安靜的遊戲環境,讓孩子們輕鬆愉快的進行遊戲;在遊戲活動中我們會為孩子們準備有趣、好玩的活動課,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得到相應的鍛鍊,培養孩子們的合作能力、創造能力、動作協調能力。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豐富有趣的知識。在活動過程中發揮幼兒創造性,鼓勵幼兒創造新的玩法。一個呼啦圈不僅是用來跳的,可以連環套著當車跑,可以立著當圈滾。發揮幼兒的自主性,作為教師自身的積極參與直接影響幼兒活動的興趣和質量。

  每一次活動,孩子們都積極參與,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讓幼兒積極參加戶外活動的興趣是增強幼兒體質、提高幼兒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充分利使用者外自然環境使幼兒作適當鍛鍊,對提高幼兒生理機能和發展幼兒個性、促進幼兒身心健康起到一定的幫助。強化幼兒的動作靈敏性、協調性、耐力和速度。在活動中,為讓幼兒學會善於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大膽做出假設、努力觀察、發揮想象力、勤於動手操作等技能,提高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興趣,為幼兒準備了豐富的活動器材,和一物的多種玩法,很好的培養了幼兒的動作協調能力,在遊戲中,融入幼兒的集體中去,與幼兒共同發現問題,尋找樂趣,學習知識,同時與幼兒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建立一個大家庭。於此同時,在遊戲中,與幼兒進行交流,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鼓勵幼兒大膽勇敢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能夠深入瞭解到幼兒的內心世界。

  戶外活動給予了幼兒無窮的樂趣,也為我們教師搭建了一個又一個與幼兒溝通交流的平臺,培養了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合作精神,健全了幼兒與教師之間的美好的發展關係。

  中班遊戲活動總結 篇3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堅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以遊戲為幼兒的主要生活和學習方式”這一重要指導思想,充分發揮環境材料的教育功能和互動功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在比較寬鬆、隨意的氛圍中自由選擇,自主活動,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本學期我們繼續活動區遊戲的研討觀摩,我班想用兩天對全園教師開設了活動區遊戲。

  進入中班下學期,我們在活動區遊戲的環境創設、遊戲材料投放、遊戲開展等方面力爭做到既有多樣性又有獨特性,既有延續性又有創新性,注重材料玩法的層次性和適宜性。

  本學期我班老師在增添活動區材料時的做法是:凡是能在淘寶網上買到的我們就買,即使老師自己掏腰包也要買。不將老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製作活動區材料上,而將老師解放出來,多花時間和精力組織孩子們遊戲,觀察孩子們在遊戲中表現,參與孩子們的遊戲,提高孩子們的遊戲質量和深度。本學期我班添置的材料幾乎都是網上購買的,表演區、美工區、益智區等等,花費了近 200元。

  下面我把我班的部分割槽域向大家介紹一下。

  首先我們新增加了一個“表演區”,勵志,搭建了一個小舞臺,設定了觀眾席,提供了很多演出時用的道具、服裝,比如有草裙、花環、面具、頭飾,還訓練了一位能幹的小主持人,小主持人負責安排演出的人員、報節目順序、收觀眾的門票,還要播放音樂等。小主持人就像一位小老師,管理、安排著表演區有序地開展。選擇表演區的小演員們可以自娛自樂地裝扮自己,大大方方地展現自己,鍛鍊孩子們表現自我的能力。自由人可以到表演區來購票觀看精彩的演出,孩子們很是開心,演得開心,看得開心。

  我們感覺這個表演區一個重要的特色,也是我們設定時的一個主要指導思想就是:以對環境的創設來引發幼兒的表演慾望,使他們自然地進入情境。首先我們想盡辦法投入了大量的材料供幼兒們選擇,讓他們對錶演產生興趣;並且我們把表演區放在了閒置的教師辦公室裡,那裡比較安靜人少,讓演員們盡情表演,不受別人干擾又不干擾其他區域。

  我們班還有一個比較有特色的區域就是“建築區”。在小班時,我們只給孩子們提供旺仔牛奶罐,並在地上用即時貼貼上很多的線路,組成迷宮。孩子們由最先的按地上的標誌線拼搭,一個挨一個或一大一小的拼搭成線;慢慢地發展到自主的搭建,一層一層的壘高,或由多到少地壘高 。

  到了中班上學期,孩子們能力提高了,要適度地增大難度才能吸引孩子們更多的興趣,於是我們添加了新材料——鞋盒蓋。這下激發了孩子們的創意,孩子們自發的創造出多種搭建的方法,將牛奶罐和鞋盒蓋組合起來壘高,搭建出各種形式的城堡,

  現在是中班下學期,孩子們又長大了一些,能力也提高了,要更進一步增大遊戲難度才能更好地發揮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於是我們又一次改變了遊戲材料。將上學期孩子們玩的早已破損的鞋盒蓋全部丟棄,收集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長方形紙盒,有各種牛奶包裝盒、毛線包裝盒、茶葉包裝盒,還有大一點的奶粉罐等等。孩子們非常喜歡用紙箱、易拉罐的拼拼搭搭,玩得非常有創意。孩子們有創意的作品有“戰鬥機”、“萬里長城” 、“豪華戰艦”

  點心店裡給廚師、服務員都統一服裝和帽子,這下孩子們玩得就更加得投入了。為了便於顧客點單,我們新添加了點選單,讓服務員用點選單讓客人點單。我們還提醒服務員接待顧客要熱情,要服務周到。遊戲中點心店的生意是最“興隆”的,孩子們玩得可是像模像樣,就像真的一樣哦!

  語言區對孩子們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師投放了很多故事掛圖的照片,讓孩子們練習看圖講故事。還讓孩子們用手偶進行故事表演。這個區域的遊戲鍛鍊孩子們的語言能力,培養了孩子們看圖編故事的能力。

  運動會中很多孩子學會了繫鞋帶,為了鞏固孩子們對繫鞋帶的興趣,我們在巧手區增添了很多鞋板,讓孩子們模擬在鞋上穿鞋帶、繫鞋帶,鍛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孩子們雖然都繫鞋帶,可不會穿鞋帶,所以個個學起來都很認真,但是鞋帶一會兒穿左邊,一會兒穿右邊,一會兒向上穿,一會兒向下穿,可不太好學,要耐下心哦!

  巧手區我們還增添了用紙條編織的材料,這種材料以前的班級也有,這次我們只是給編織材料加了一個鏤空的邊框,這樣一來,材料更美觀了,更容易吸引孩子。

  我們還在淘寶網上為孩子們淘來很多的“寶貝”,孩子們可喜歡玩了。益智區的益智拼珠、各種不同難度的拼圖;美工區的立體創意手工貼上畫、馬賽格貼畫。

  中班遊戲活動總結 篇4

  區域遊戲是在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指導下,使兒童的認識水平、個性品質、社會化能力得到積極主動發展的重要物質條件。結合主題活動開展自主遊戲,為幼兒提供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鬆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區域遊戲是體現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育於遊戲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本學期,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開設了巧手作坊、生活區、數學區、小熊超市、閱讀區、表演區,堅持每天開展遊戲活動,指導幼兒動手、動腦,積極地與材料相互作用。現將半年來的活動情況作一簡單總結。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動區內提供的材料難度相同,對於一部分幼兒可能過於簡單,容易完成,這樣就會使其失去興趣,不利於其進一步發展。 而對於另一些幼兒可能又太難,透過努力卻達不到,這樣也會使其失去興趣。因此,我們在瞭解每個幼兒發展水平的基礎上,考慮個體和個性差異,在活動區內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兒選擇。如:在美工區投放摺紙材料,讓幼兒練習能折雙三角物體時。教師就可以投放利用雙三角原理摺疊的難易程度不同的多種物體,讓幼兒自由選擇。這樣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就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2、家園合作協調一致,共同準備活動材料。

  在這個學期的區域活動中,我們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

  兒家庭的廢物蒐集。比如瓶子、種子、絨線、蛋殼等等,都來自幼兒和家長的共同收集。幼兒對各自帶來的東西都很感興趣,我們投放以後,都紛紛去嘗試著玩。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絡也進一步緊密。

  3、區域材料能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

  我班能把區域活動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環節,及時地把主題活動進行過後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們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相關的主題探索與操作活動。美工區裡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題活動開展後投放的,這樣幼兒基本都瞭解了怎樣操作,也更感興趣了。

  二、幼兒在活動中的發展

  1、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

  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儘量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

  2、仔細觀察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對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 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發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們在數學區設計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動,能力較好的幼兒既能按照規則玩一個一個比,還能自己創出兩個兩個或三個三個比;但是有幾個幼兒不會玩,還有對活動不感興趣。於是我們就針對這樣的差異性作出調整。我們把“比大小”該成了“排小魚”的遊戲,當牌排到相同的點數時,就可將相同點數之間的牌全部吃掉。更改遊戲規則後,能力差的幼兒也都想到數學區遊戲了,還自己比起誰贏的牌多呢。

  三、良好的師幼互動

  1、隨時觀察幼兒活動的情況,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助,滿足幼兒的需要。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能夠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和

  交往能力,針對出現的問題,選擇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

  2、用兒化的評價語言促進區域活動更好地開展。

  如果有必要,我們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間去,瞭解他們的玩法、規則意識等,我們還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兒化的語言對幼兒進行評價,並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透過努力,孩子的遊戲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著問題,如在手工區活動時,有的孩子會相互模仿,動腦不夠;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語言還欠缺;在表演區域中,我們準備的道具還不能滿足每個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學期的遊戲開展過程中,我要對這些問題制訂出針對性的計劃和方案,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遊戲水平上升一個新的臺階。

  中班遊戲活動總結 篇5

  一、班級中區域活動的情況:

  因為教室的侷限性,中班的區域活動多少會受到一些阻礙,比如:區域的擺放不能長時間固定、區域的佔地面積較小、區域材料投放的侷限等等。

  但是,老師們還是根據現有的條件為孩子們創設了較好的區域環境,這學期,我們也可以從各個班級的區域中看到老師們的創設與理念的轉變。

  班級中的各個區角是孩子們最喜愛玩的地方,但是因為他們是中班的孩子,生活經驗還是比較欠缺,如果沒有老師正確的引導,區域活動就不能很好發揮它的正確作用,從而使孩子們亂玩,什麼都學不到,或許還會染上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

  二、本月區域活動的創設:

  在活動中,我們是在觀察孩子的同時,及時發現他們的困難在哪裡,及時給予幫助解決。活動結束後要就本次區域活動做一個交流,相互瞭解孩子在其他區角的表現。

  這次的區域我們根據孩子們在前幾次各區域的活動情況,進行了刪減和擴充。比如把建構區進行了擴充,把原來的娃娃家也納入到了建構,為孩子們的建構成果提供了保留和展示的空間。另外把閱讀區撤掉融入到日常的教學和生活中。就這樣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和活動的需要我們重新進行的規劃,今天是我們新區域的第一次展示,在孩子們的活動中我發現了重新佈置之後不合理和欠缺的地方。

  三、本月區域活動的重點:

  (一)區域活動開展的優勢:

  ● 活動目標明確

  我們區域活動多樣化、目標詳細化。

  一月份的常規目標是:1、引導幼兒利用手中的區域牌自主選擇區域活動;2、活動中不隨便更換自己選擇的區角,逐步培養對活動的堅持性。透過這個月活動,目標基本達到。

  一月份的活動目標是:1、角色扮演:逐步明確自己的角色身份,學習模仿成人對自己的關愛;2、建構區:在搬運、取放、堆疊平衡積木的過程中,可幫助幼兒發展手眼協調能力,獲得理解空間的關鍵經驗;3、探索區:嘗試用瓶蓋蘸上顏料蓋印,感知數量的一一對應。

  ● 區域活動的遊戲規則化

  一個良好、有序的環境是幼兒能夠在區域中自由活動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我們透過觀察制定出幼兒可以理解能夠遵守的區域活動規,多引導、多督促、多讚賞來讓幼兒遵守規則和各種行為,逐步建立起班級區域活動的有序環境。

  ● 及時的評價

  中班幼兒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行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訴自己和其他人在區域中的表現。所以我們很注重區域活動後的評價。我們的評價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在潛移默化中也能讓幼兒養成正確評價自己和同伴的習慣。一個月下來,已經會有孩子評價同伴在區域活動中的表現了。

  (二)區域中感到的困惑:

  1、材料的投放:

  區域活動我們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層次性,幼兒有充分選擇的餘地。但是中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動手能力和生活經驗也比較缺乏,我們在材料的準備上也很有侷限性。在操作時,材料投放過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會影響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選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2、活動內容:

  區域活動是體現幼兒自主性、表現幼兒個性的地方。但中班孩子動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畫、固體膠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師一個一個教會。所以在操作活動時我們選擇的內容比較單一,比如剪紙小組內大家一起剪紙,撕紙大家一起撕紙,這樣雖然活動比較單一,但是這樣我們覺得更有利於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培養幼兒的常規。我們考慮在幼兒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後再開展分層活動、幼兒自主選擇活動。

  (三)區域中的不足之處:

  1.對孩子的觀察還是不夠深入和細緻,特別是針對個別孩子或針對某件事物的觀察。

  2.我們設定的區域活動還是比較處於老師主導的階段,接下來要考慮怎樣更好地引導幼兒自主地探索學習方法。透過區域活動培養他們的思維活躍。

  3.要在幼兒興趣點上不斷生成和改進材料,要考慮幼兒的發展水平提供具有層次性的材料,保證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體驗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兒樂於活動。

  中班遊戲活動總結 篇6

  遊戲是為了尋求快樂而自願參加的一種活動。但幼兒遊戲決不是單純感覺上的快樂,而是伴有生命充實感的快樂。遊戲是幼兒的活動,與學習活動,勞動活動有著不少的區別。它有這樣的一些特點:第一:遊戲是幼兒主動自願的活動,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遊戲不是在外強制的情況下進行的,而是幼兒出於自己的興趣與願望自發自願主動進行的活動。幼兒遊戲的型別很多,而我就對以下幾種遊戲進行一下總結。

  一、角色遊戲

  在角色遊戲中,角色是遊戲的中心。幼兒在遊戲中的透過扮演某一種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頭腦中已有的想法重新組合,從而反映對社會生活的認識,並參與成人的社會生活。幼兒在遊戲中,經常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併為之爭吵不休,對於大班的孩子,不僅要進行品德教育,讓他們懂得互相謙讓,同時在本學期著重對幼兒協作意識進行培養。

  第一,利用遊戲規則誘發幼兒的協作行為。規則的提出,不僅是為幼兒的活動提出要求,也是對幼兒行為及其遊戲開展一種暗示。要求幼兒能提出自己想要擔任的角色,並相互協商。用“一家人”將他們間關係明確,暗示他們在行為上要有協作。

  第二,教師主動加入幼兒遊戲。老師加入幼兒的活動中,可以激發幼兒的遊戲興趣,也能為幼兒做出良好的榜樣。

  此外,由於幼兒年齡小,他們參與角色的主要動力是興趣和好動性。因此本學期在組織角色遊戲時,在設定情景,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的基礎上,注意引導和鼓勵幼兒去大膽嘗試獲取經驗,從親身體驗中逐步認識自己。這樣才能逐步變自發的好動為主動的活動,有利於幼兒自身潛力的發展。例如,在“小老鼠麵包房”這一角色遊戲中,我們的小朋友能選擇、利用各種材料製作他們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們在遊戲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隨意選用材料製成心中所想的東西,大家都玩得十分開心。由此可見,在遊戲中,幼兒透過自身的體驗從中獲取了經驗,選擇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這樣使他們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時,更增強了他們對角色遊戲的興趣和信心。

  三、晨間自選活動

  晨間自選活動也是幼兒在園遊戲的一部分。它是幼兒園一日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始,因而要精心組織每日的晨間活動,做到有目的、有計劃,讓每個孩子都能積極愉快地參加,每天都有新收穫。為了讓幼兒輕鬆愉快的進行晨間活動,我們採取了讓幼兒自由組合、自由選擇。如:有的幼兒願意畫畫,就讓他自由的想象塗畫;喜歡玩積木的幼兒可任意搭建高樓。因此,我們會提前做好準備,對幼兒的興趣愛好做到心中有數,在幼兒來園之前準備好各種活動材料,使幼兒一到幼兒園就能投入到活動之中去。在活動過程中,我們注意觀察每個幼兒表現出的興趣,個性語言發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能力,便於因人施教,幫助幼兒解決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使活動順利進行。

  不論是角色遊戲、還是晨間自選活動,我們都應該在活動結束後進行總結評價。評價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全班進行,可以是分組討論,也可以讓幼兒自己評價,由老師指點迷津等。幼兒的自主評價主要是鼓勵幼兒把自己在遊戲中的所見所聞、感受體驗表達出來,與同伴交流分享,由幼兒主動評價的“我發現了什麼問題?為了以後玩得更好,我們還應該做些什麼?我覺得誰玩得好,誰玩得不好。”又如:以教師的全面評價為主的“今天哪一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發現有的小朋友在更換遊戲的時候,沒有將原來的遊戲的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個遊戲去,下次活動中不能再出現這種情況了等等。

  當然,在本學期的遊戲活動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遊戲角色、遊戲任務時,我會指定幾個能力強的幼兒為負責人,負責人再去邀請其他人。我發現,負責人在班上走動召喚夥伴時,大多數的幼兒兩眼緊張地注視著他們,小手舉得高高,嘴裡不停地說著:“我,我!”可是,每次被叫的總是那麼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規習慣較差,或者是能力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師另行安排:去看圖書吧,。沮喪、難過、不滿,種種表情立即會出現在這些孩子們的臉上,而那些被召喚的孩子對教師或小負責人指定的角色也不一定滿意。

  在實踐中我體會到,是遊戲激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增長了幼兒的生活知識。在以後的遊戲活動中,我們會加強對幼兒遊戲的觀察和指導,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地成長和學習。

  中班遊戲活動總結 篇7

  記得剛開學,我們班就來了23位天真的幼兒,在他們璀璨的笑臉上看到了兒時的自我。隨著光陰的推移,我班的手指遊戲運動也開展起來了,沒有一點手指遊戲經驗的孩子們,他們顯得無從下手。為了更好的引導他們,我們作出了盡力,現將這一學期來透過手指遊戲總結如下:

  一、依據幼兒的實際,培養幼兒的手指遊戲興趣

  由於沒有經驗,在手指遊戲的情況中,我班採取區角不分的部署,投入的種類在幼兒的經驗所及的範圍如:依據小班幼兒在生活、認知和自我成長上的必要,區角有些關於《小被子》等種類的手指遊戲,,在表達區角中,引導幼兒發明美、創造美(搭積木/秋葉飄),有目的的學習,使孩子在富厚的運動情況中,具有充分的運動自主權,且讓孩子按本身的方法在運動中邊探索邊學習成長。使幼兒的手指遊戲興趣獲得了進一步進步。

  二、在手指遊戲中滲透德育

  小班幼兒在禮貌方面有待於進一步培養,在遊戲時,我們注重這方面的滲透,比如,在玩積木時,就有關於搭積木的手指遊戲。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就將這一環節放入手指遊戲中,在去娃娃家作客時,裡面就有關於小被子的手指遊戲。有了這一環節,幼兒都異常喜歡進入到去叫遊戲中,一邊做遊戲,一邊念手指遊戲,從手指遊戲中知道了學習了許多關於禮貌方面的用語。

  三、施展幼兒介入的自主性,讓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為了在遊手指戲中充分把權利交給孩子,我們在選擇手指遊戲時,有個人玩的,有兩個人玩的,有多人玩的等等,可以讓幼兒自主選擇,和本身的好朋友在學中玩,玩中學。

  四、親自介入,培養幼兒的交往才能

  遊戲中,我們主張親自介入,讓本身與幼兒間沒的間隔,這樣能力讓幼兒沒有心理包袱的去玩。先生介入,能引導幼兒學會最基礎的交往才能,遇到問題本身磋商辦理。達到完美的結果。且讓幼兒本身去結伴,以培養幼兒的交往才能。

  五、以後的計算

  在今後的手指遊戲中,我們會更注重對幼兒手指遊戲才能的培養,使幼兒的手指遊戲程度在原有的根基上獲得更進一步的進步。多開展綜合性手指遊戲,充分施展幼兒介入的自主性。

  中班遊戲活動總結 篇8

  手指精細、靈活的動作,能促進大腦的發育。把手指充分利用一下,定會發現妙用無窮。

  1、利用手指講故事。爸爸媽媽可先為孩子的十個手指分派上不同的角色(稍大的孩子可自行分派角色),小貓、小狗、小兔等,也可直接在手指上畫上有關故事內容的動物、人物的形象,然後編出不同內容的故事,由十個能屈能伸、能搖頭晃腦的手指分別上場,可使故事變得生動有趣。這種遊戲的參與性極強,有利於發展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及想象能力。

  2、學會比較。家長可在孩子的手指中挑出最長的,讓孩子挑出最短的;或是家長指出最粗的,讓孩子挑出最細的。利用手指的不同“形體”,孩子可學會理解高矮、胖瘦、長短、粗細等對應關係。

  3、手指頂鍋。該遊戲可訓練孩子反應的靈敏性。具體玩法是:成人用一隻手伸出,手心向下,孩子伸出右手食指,頂在成人手心中,大家齊聲說:“手指頂鍋,淘米下鍋,一把抓住哪一個?”成人單獨說三聲“嗨!”“嗨!”當說完第三個“嗨”時,孩子迅速把手抽回,如抽得慢就被成人夾住,遊戲重新開始。

  4、藏手指。該遊戲可鍛鍊孩子的手指活動能力,發展手指活動的協調性。玩法是:兩人一組,一個把兩隻手合掌交叉相握在胸前,並藏一個手指在掌內,請另一個人來看,找出哪個手指藏起來了。找對了,兩人交換進行。

  5、配合兒歌內容進行的手指遊戲。如“五個好娃娃”。玩法是左手握拳,念兒歌:“五個好娃娃,乖乖睡著啦,公雞喔喔啼,叫醒五娃娃,拇指姐姐起床了,食指哥哥起床了,中指哥哥起床了,四指弟弟起床了,五指妹妹起床了。”從“拇指姐姐起床了”開始,一邊念一邊用右手把左手的五個手指依次扳起,從而使孩子在遊戲中記住五個手指的名稱。

  中班遊戲活動總結 篇9

  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藝術的目標之一。幼兒的創造想象能力也為幼兒的一生有著奠基作用,幼兒在手工製作中很容易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和觀察能力,加上教師提供自由的表現機會,鼓勵幼兒大膽的想象,使幼兒在諸多方面得到發展和提高。

  現將幼兒本學期的表現總結如下:

  一、在摺紙和剪貼畫活動中教師反覆演示、耐心講解,增強幼兒的知識技能和觀察能力。

  在最初的活動中,要培養幼兒創作的興趣和摺紙的技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的記憶不是很牢固,更不可能過目不忘,需要反覆的看來加強幼兒的記憶,從而使幼兒在觀察中掌握方法、步驟。在手工教學中,我們一般採用先演示步驟,然後在邊教邊學的狀態下使幼兒正確掌握摺紙的方法、步驟,在難點的地方教師要反覆的演示、指導。比如:黃菊在摺紙時,記憶力非常的不好,教師講過好多遍他仍然記不住,而且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強,有時手把手的教他三、四遍,讓他自己折的時候他還是不會,此時,就要求教師要耐心、反覆的給他講,使他理解、掌握方法。這樣不僅不會讓孩子對摺紙活動失去興趣、更不會讓幼兒覺得很難,使幼兒輕輕鬆鬆的學到知識。

  剪貼畫的過程相對於摺紙要求幼兒有一定的動手能力才能操作,但相對於摺紙難度不高,要求幼兒對圖形有一定的瞭解和掌握。因此,在剪貼畫中教師要儘可能多的出示畫面,豐富幼兒的圖形拼擺知識和方法。一般在剪貼畫的活動中,我們製作出好多的畫面,供幼兒來選擇、製作,以次來豐富幼兒腦海中的畫面。而且,在剪貼畫的過程中,膠水的運用也是應該注意的,幼兒在剛開始接觸膠水時,不知道多少是適量,往往不是多了,就是少了。我們就運用演示和身教的方法,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對於還不會運用的幼兒,老師會走到它的面前告訴他怎樣不會讓自己滿身都是膠水,而且粘的還比較牢固。

  二、透過教師的積極引導,發揮幼兒的創造性,豐富幼兒摺紙的畫面。

  中班幼兒想象力比較豐富,在掌握了一定的摺紙技能之後,有的幼兒會自己創造出一些形狀,我們就提供一些紙,給幼兒一定的自由時間,讓他們自由的創作,並把自己創作的作品貼在圖畫紙上,使幼兒感受到自己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創造美、感受美的能力,也為剪貼畫打下基礎。在創作的過程中,幼兒幼兒不善於想象,不敢大膽的創作,教師積極的鼓勵,讓幼兒干預創作,並開啟幼兒的思路。

  例如:苗霖雨在創作的時候,手拿著紙一直看著老師,象是在等待老師的演示。我說:“你想折什麼?”她說:“小貓。”我說:“那你就折一隻小貓讓我看看吧。”“老師,我不會折。”“自己試一試,你一定行的。”她開始拿著紙在自己的手中摸索,我遠遠的看著他左折折右折折,可還是不想,她有點著急了,我走過去對她說:“把紙反過來試試。”她反過來之後,又擺弄了幾下一個酷似小貓的形狀出來了,她高興的走到我面前說:“王老師,我折出了一隻小貓,我成功了。”我說:“你真棒。”她把自己的作品貼在了紙上,和同桌的小朋友一起分享。

  三、引導幼兒透過摺紙和剪貼畫製作出完整的畫面、情景畫。

  中班的幼兒有自己的見解,想象的事物也比較豐富,他們很想自己來創作出一些畫面,可有時候找不到方法,構圖也不合理,往往製作出的畫面並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在幼兒製作之前,老師的範畫是少不了的,而且內容也要很豐富。在幼兒製作的過程中,教師給與適當的指導,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構圖方法、合理的安排畫面。幼兒在自由創作的同時,材料的利用也不是很合理,教師在幼兒製作的過程中,利用巡迴指導的方法,幫助幼兒正確的使用材料。

  四、透過各種途徑保持幼兒對泥工活動的興趣。

  泥工活動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主要是發展幼兒手部,手指小肌肉群的靈活性。這不是一次、兩次活動可以看到成績的,這需要反覆練習,鞏固,才能得到發展。我們堅持每週圍繞一個新內容開展三次活動,如何讓三次同樣內容的活動都受到幼兒的歡迎呢?第一次活動,我們讓幼兒觀察物體的外形,顏色,自己進行操作;第二次活動,讓孩子總結第一次的經驗,教師講解簡單技能,孩子操作;第三次活動,讓孩子鞏固操作併發揮想象,進行創造性操作。這樣,由易到難,每次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讓孩子得到發展。另外,我們透過遊戲、獎勵的形式激發孩子的操作興趣。如:猴子摘玉米、點心店、小兔採蘑菇、送禮物給弟弟妹妹等。

  本班有部分幼兒有一年的泥工操作經驗,還有部分幼兒是新生,從未接觸過泥工活動,給我們的教學活動帶來了難度。因此,我們進行了分組教學,根據孩子的能力選擇適當的內容。集體教學時,對不同的孩子提不同的要求,如:能力強的幼兒要求他注意物體間色彩的搭配,以及作品的精細度;對能力稍弱的幼兒要求他能掌握基本的技能,能塑造出形體便可,對每個孩子的作品給予肯定和鼓勵,讓每個孩子都從中獲得成功和快樂。另外,讓晚班老師對全託班孩子給予個別指導,鞏固基本技能。在班上我們還採取一幫一的形式,請能力強的幼兒幫助能力弱的孩子,他們之間更容易交流,更容易接受,效果不錯。

  中班遊戲活動總結 篇10

  為了使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需求,以堅持“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我們認真貫徹“健康體育”為實施精神,營造豐富多采的戶外課間活動,本學期根據我班幼兒健康發展需要和體育鍛煉需求,推動幼兒園體育及其它工作的不斷地深化。

  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得到相應的鍛鍊,培養孩子們的合作能力、創造能力。在戶外活動器械製作方面,儘量選擇環保的、不尖銳鋒利的、沒有危險性的材料。利用安全的無稜角的器來發展幼兒的上、下肢力量和身體協調等多種素質,激發幼兒的練習興趣。更主要的是能很好的培養幼兒在活動中的合作能力,為以後的合作活動打下基礎。

  在體育活動中,我們讓幼兒自由選擇同伴,讓幼兒教幼兒,使他們在活動中能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評價,讓幼兒帶著愉快的情緒參加體育活動,有了良好的情緒體驗,幼兒活動的時間就會自然延長,從而提高了幼兒活動的永續性。

  在組織幼兒開展體育活動時,我們會根據幼兒不同的發展水平,制定分層次目標,設計和安排難度不一的活動,提供不同指導和幫助,使能力強的孩子得到進一步提高,使能力弱的孩子能在其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在活動中,我們應做到在言語和行為上處處照顧每一個幼兒,多用肯定和鼓勵的語言與幼兒交流。對於那些活動能力差的幼兒,我們應在言語上和情感上給予鼓勵和支援。如在“摘果子”的遊戲中,我們根據孩子們的身高、彈跳力的不同,設定了不同的高度,使每一個幼兒在遊戲中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在戶外活動中,幼兒應當有充分的自主選擇玩具和玩法的權利。所以在每次準備活動材料時,我們都會請孩子們和我們一起準備、一起收集、共同製作,讓他們體會其中的喜悅,增加他們對體育器材的興趣,學會珍惜體育器材。

  透過遊戲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每一個孩子都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性,我們應努力創設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的戶外活動,讓他們玩中樂、樂中學、玩中有得、玩中有創,更好的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中班遊戲活動總結 篇11

  遊戲是為了尋求快樂而自願參加的一種活動。但幼兒遊戲決不是單純感覺上的快樂,而是伴有生命充實感的快樂。遊戲是幼兒的活動,與學習活動,勞動活動有著不少的區別。它有這樣的一些特點:第一:遊戲是幼兒主動自願的活動,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遊戲不是在外強制的情況下進行的,而是幼兒出於自己的興趣與願望自發自願主動進行的活動。幼兒遊戲的型別很多,本學期我們班創設了教育區角遊戲、角色遊戲和晨間自選活動,其中包括益智區、美工區、科學區、建構區、生活區、語言區以及銀行、幼兒園、娃娃家、小老鼠麵包房、正儀青團店等遊戲。下面對我們班本學期的遊戲活動,作一總結。

  一、角色遊戲

  在角色遊戲中,角色是遊戲的中心。幼兒在遊戲中的透過扮演某一種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頭腦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組合,從而反映對社會生活的認識,並參與成人的社會生活。幼兒在遊戲中,經常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併為之爭吵不休,對於我們大班的孩子,不僅要進行品德教育,

  讓他們懂得互相謙讓,同時在本學期著重對幼兒協作意識進行培養。

  第一, 利用遊戲規則誘發幼兒的協作行為。規則的提出,不僅是為幼兒的活動提出要求,也是對幼兒行為及其遊戲開展一種暗示。如,在娃娃家,我們這樣引導幼兒確立規則:“小朋友在遊戲開始前,要先商量,確定各扮演什麼角色,然後再遊戲。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關心家裡的事情和家裡的人,不能想做什麼就怎麼做”。要求幼兒能提出自己想要擔任的角色,並相互協商。用“一家人”將他們間關係明確,暗示他們在行為上要有協作。

  第二, 教師主動加入幼兒遊戲。老師加入幼兒的活動中,可以激發幼兒的遊戲興趣,也能為幼兒做出良好的榜樣。如:一次,我在娃娃家當“媽媽”,晉傑當“爸爸”。早晨起來,我對晉傑說:“我給孩子穿衣服,你去買早點吧。”他回來時對我說:“我買了蛋糕。”吃過早點,我看了一眼手錶說:“哎呀,我要遲到了,來不及送寶寶了,”晉傑說:“你快點走吧,我去送他”。開始時,晉傑是被動的與我交往,後來就變被動為主動,協調我們之間的行為。

  此外,由於幼兒年齡小,他們參與角色的主要動力是興

  趣和好動性。因此本學期在組織角色遊戲時,在設定情景,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的基礎上,注意引導和鼓勵幼兒去大膽嘗試獲取經驗,從親身體驗中逐步認識自己。這樣才能逐步變自發的好動為主動的活動,有利於幼兒自身潛力的發展。例如,在“小老鼠麵包房”這一角色遊戲中,我們的小朋友能選擇、利用各種材料製作他們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們在遊戲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隨意選用材料製成心中所想的東西,大家都玩得十分開心。由此可見,在遊戲中,幼兒透過自身的體驗從中獲取了經驗,選擇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這樣使他們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時,更增強了他們對角色遊戲的興趣和信心。

  二、教育區角遊戲

  教育區角遊戲突破了傳統教育中幼兒處於被動、靜止狀態的局面,不是教師把知識告訴幼兒,讓幼兒被動、靜止地接受,而是教師透過設計、提供可供幼兒操作的環境特別是各種活動材料,讓幼兒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地得到發展。結合《叢書》中提出的“區域活動建議”,本學期我們班的教育區角遊戲開展情況

  首先,教育區角遊戲的設定是靈活的,我們依據主題活動的內容在多方面考慮下進行了設定:如《我們身邊的科學》的主題活動中,就設定了美工區、科學區、語言區、益智區、建構區等。而在《我找到了春天》主題活動中,就設定了生活區、美工區、語言區、建構區、益智區、科學區等。

  其次,各個區角的創設也根據主題的具體情況而定。語言區通常投放一些與主題相關的圖書、卡片、指偶等資料,張貼一些有趣的圖畫和一些幼兒仿編的兒歌,同時也放置一些空白紙,鉛筆等習作物品;美工區投放的東西除一些常規的幼兒幼兒練習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彩紙、油畫棒等,還投放一些簡單手工作品的示範圖,同時鼓勵幼兒貼上自己覺得滿意的繪畫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學區通常提供一些幼兒操作材料,操作材料與主題相關;通常建構區是根據主題而定。

  三、晨間自選活動

  除了角色遊戲和教育區角遊戲,晨間自選活動也是幼兒在園遊戲的一部分。它是幼兒園一日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始,因而要精心組織每日的晨間活動,做到有目的、有計劃,讓每個孩子都能積極愉快地參加,每天都有新收穫。為了讓幼兒輕鬆愉快的進行晨間活動,我們採取了讓幼兒自由組合、自由選擇。如:有的幼兒願意畫畫,就讓他自由的想象塗畫;有的幼兒喜歡玩彩泥就讓他自由的去捏、去塑造形象;喜歡

  幼兒園中班遊戲活動總結,標籤:幼兒園工作總結,幼兒園見習總結,

  玩積木的幼兒可任意搭建高樓。因此,我們會提前做好準備,對幼兒的興趣愛好做到心中有數,在幼兒來園之前準備好各種活動材料,使幼兒一到幼兒園就能投入到活動之中去。在活動過程中,我們注意觀察每個幼兒表現出的興趣,個性語言發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能力,便於因人施教,幫助幼兒解決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使活動順利進行。

  不論是角色遊戲、教育區角遊戲,還是晨間自選活動,我們都會在活動結束後進行總結評價。評價的方式有很多,有時是全班進行,有時是分組討論,也可以讓幼兒自己評價,由老師指點迷津等。幼兒的自主評價主要是鼓勵幼兒把自己在遊戲中的所見所聞、感受體驗表達出來,與同伴交流分享,如:以教師的鼓勵性言語來鼓勵幼兒的“你搭建的樓房可真高,可以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搭建經驗嗎?你遊戲玩的很開心,把你遊戲中最快樂、最有趣的事情講給大家聽好嗎?”由幼兒主動評價的“我發現了什麼問題?為了以後玩得更好,我們還應該做些什麼?我覺得誰玩得好,誰玩得不好。”又如:以教師的全面評價為主的“今天哪一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發現有的小朋友在更換遊戲的時候,沒有將原來的遊戲的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個遊戲去,下次活動中不能再出現這種情況了。”“你學習了什麼新本領?”“為了使下次遊戲玩得更開心,還需要做什麼?”等等。

  當然,在本學期的遊戲活動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遊戲角色、遊戲任務時,我們會指定幾個能力強的幼兒為負責人,負責人再去邀請其他人。我們發現,負責人在班上走動召喚夥伴時,大多數的幼兒兩眼緊張地注視著他們,小手舉得高高,嘴裡不停地說著:“我,我!”可是,每次被召喚走的總是那麼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規習慣較差,或者是能力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師另行安排:去看圖書吧,去玩插塑吧。沮喪、難過、不滿,種種表情立即會出現在這些孩子們的臉上,而那些被召喚的孩子對教師或小負責人指定的角色也不一定滿意。

  在實踐中我們體會到,是遊戲激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增長了幼兒的生活知識。在以後的遊戲活動中,我們會加強對幼兒遊戲的觀察和指導,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地成長和學習。

  中班遊戲活動總結 篇12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幼兒園教導指導綱要》及《3—6歲兒童學習與成長指南》中“堅持以遊戲為基礎運動,以遊戲為幼兒的主要生活和學習方法”這一緊張指導思想,充分施展情況資料的教導功能和互動功能,讓幼兒依據本身的必要在對照寬鬆、隨意的氣氛中自由選擇,自主運動,以匆匆進幼兒身心康健、協調成長,本學期我們繼承運動區遊戲的研討不雅摩,我班想用兩天對全園教師開設了運動區遊戲。

  進入中班放學期,我們在運動區遊戲的情況創設、遊戲資料投放、遊戲開展等方面力圖做到既有多樣性又有奇特性,既有延續性又有立異性,注重資料玩法的條理性和適宜性。

  本學期我班先生在增添運動區資料時的做法是:凡是能在淘寶網上買到的我們就買,即使先生本身掏腰包也要買。不將先生大量的光陰和精力消費在製作運動區資料上,而將先生解放出來,多花光陰和精力組織孩子們遊戲,察看孩子們在遊戲中表現,介入孩子們的遊戲,進步孩子們的遊戲質量和深度。本學期我班添置的資料幾乎都是網上購買的,表演區、美工區、益智區等等,消費了近200元。

  下面我把我班的部分割槽域向人人介紹一下。

  首先我們新增加了一個“表演區”,搭建了一個小舞臺,設定了不雅眾席,提供了許多演出時用的道具、服裝,比如有草裙、花環、面具、頭飾,還訓練了一位能幹的小主持人,小主持人負責支配演出的人員、報節目次序、收不雅眾的門票,還要播放音樂等。小主持人就像一位小先生,治理、支配著表演區有序地開展。選擇表演區的小演員們可以自娛自樂地打扮本身,大大方方地展現本身,熬煉孩子們表現自我的才能。自由人可以到表演區來購票不雅看傑出的演出,孩子們很是高興,演得高興,看得高興。

  我們感到這個表演區一個緊張的特色,也是我們設定時的一個主要指導思想便是:以對情況的創設來引發幼兒的表演慾望,使他們自然地進入情境。首先我們想盡法子投入了大量的資料供幼兒們選擇,讓他們對錶演產生興趣;並且我們把表演區放在了閒置的教師辦公室裡,那裡對照寧靜人少,讓演員們縱情表演,不受別人干擾又不干擾其他區域。

  我們班還有一個對照有特色的區域便是“建築區”。在小班時,我們只給孩子們提供旺仔牛奶罐,並在地上用即時貼貼上許多的線路,構成迷宮。孩子們由最先的按地上的標誌線拼搭,一個挨一個或一大一小的拼搭成線;慢慢地成長到自主的搭建,一層一層的壘高,或由多到少地壘高。

  到了中班上學期,孩子們才能進步了,要適度地增大難度能力吸引孩子們更多的興趣,於是我們添加了新資料——鞋盒蓋。這下激發了孩子們的創意,孩子們自發的創造出多種搭建的措施,將牛奶罐和鞋盒蓋組合起來壘高,搭建出各類形式的城堡,現在是中班放學期,孩子們又長大了一些,才能也進步了,要更進一步增大遊戲難度能力更好地施展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於是我們又一次轉變了遊戲資料。將上學期孩子們玩的早已破損的鞋盒蓋全部丟棄,收集了許多大大小小的長方形紙盒,有各類牛奶包裝盒、毛線包裝盒、茶葉包裝盒,還有大一點的奶粉罐等等。孩子們異常喜歡用紙箱、易拉罐的拼拼搭搭,玩得異常有創意。孩子們有創意的作品有“戰鬥機”、“萬里長城”、“奢華戰艦”點心店裡給廚師、辦事員都統一服裝和帽子,這下孩子們玩得就加倍得投入了。為了便於顧客點單,我們新添加了點選單,讓辦事員用點選單讓客人點單。我們還提醒辦事員款待顧客要熱情,要辦事周到。遊戲中點心店的生意是最“興隆”的,孩子們玩得可是像模像樣,就像真的一樣哦!

  語言區對孩子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先生投放了許多故事掛圖的照片,讓孩子們演習看圖講故事。還讓孩子們用手偶進行故事表演。這個區域的遊戲熬煉孩子們的語言才能,培養了孩子們看圖編故事的才能。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