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主題徵文> 喜迎國慶主題徵文1500字(通用5篇)

喜迎國慶主題徵文

喜迎國慶主題徵文1500字(通用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徵文了吧,徵文一般是某個活動、徵文比賽等需要,作者將稿件遞給徵文活動主辦者後,作者的作品就可以參與比賽,但是著作權的一部分也相應給了徵文活動主辦方。你知道徵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喜迎國慶主題徵文1500字(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喜迎國慶主題徵文1

  六十年大浪淘沙,六十年風雨沉浮;

  六十年滄桑砥礪,六十年春華秋實;

  六十年是一顆挺拔的參天大樹,六十年是一部脈絡厚實的史書;六十年光輝歲月彈指間,六十年中華大地滄桑鉅變;

  六十年也許只是歷史長河中的清泉淌過,但六十年卻是中國人汗水的濃縮;

  六十年也許只是史冊上一個年份的輪迴,但六十年華夏土地上卻是一串深深的足跡。它承載了太多的榮光與自豪,它蘊藏了太多的智慧與驕傲;

  六十歲交織的春那般絢爛,六十歲年華那般迷人!六十歲滄桑中帶著坦然,平靜中夾著從容,六十歲的中國快樂著,明媚著。心甘情願的等待時光老人的雕刻,默不作聲的記憶著無華歲月的童話,讓你禁不住感慨他的深厚底蘊,一種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此刻,如果眼淚能夠傳遞心語,那我甘願為您那六十歲的美好而染紅雙眸!

  六十年的歷程,卓爾不群,祖國了腳踏實地的六十年,深圳珠海和廈門,特區金山座座平地起;六十年的路途,披荊斬棘,中國走過了孜孜以求,鍥而不捨的六十年,浦東新區挺胸膛,驕傲抒寫中國魂;六十年來,中國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打造了祖國昨日的輝煌,用智慧和拼搏挺起了祖國今日的脊樑,用博愛和文明沉澱了豐厚的底蘊,用“不拋棄,不放棄”書寫了祖國的壯麗篇章。真可謂:六十載華誕經風歷雨,幾代人書寫華美榮光;

  六十年的耕耘,碩果累累。祖國是一隻展翅的雄鷹,祖國是一盞不滅的燭火,祖國是一個不朽的傳說!在這裡,祖國用陽光和希望,為無數夢想鋪就成功的道路,在這裡,香港澳門順利迴歸;在這裡,29屆奧運會的圓滿落幕;在這裡,神舟七號”宇宙飛船傲立九天。在這裡,譜寫多少奔湧的詩行。

  六十年的璀璨,星光熠熠,祖國是一片智慧的沃土,祖國是一座攀登的天梯,祖國是一個沉澱的奇蹟!在這裡,祖國用激情和夢想,為無數心靈裝上了飛翔的翅膀。在這裡,數不清的諾貝爾得獎者從這裡開始了人生的遠航;在這裡,為人稱頌的當代英雄,奧運冠軍從這裡開始奏響生命的凱歌。在這裡,聚焦多少人的眺望的目光。

  六十年的風雨兼程,我們不會忘記,多少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我們不會忘記,多少無產階級革命家前赴後繼;我們更不會忘記,“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先輩們警醒的豪言壯語;

  六十年的崢嶸歲月,我們不會忘記,抗洪救災前線英雄們的眾志成城;我們不會忘記,非典疫情中白衣天使們的無私奉獻,我們不會忘記,汶川地震中“不拋棄,不放棄”的休慼與共。

  花開花落,雲捲雲舒,在這裡,有一份清新瀰漫;

  雨飛雪飛,雁去燕來,在這裡,有青春仍在舒展。

  六十年我們一路踏歌而行。六十年我們一直筆耕不輟。六十年的代代相傳,六十年的碩果累累。無數國人見證了祖國的輝煌,緬懷過去,審視今朝,展望未來,新一代中我們將以更加豪邁的步伐奏響燦爛明天,“楓葉如月憶照華,聚沙成塔創未來”,前人已經寫就祖國的歷史,相信今天的我們會以更加美好的姿態來迎接未來!

  我們不會忘記,無數仁人志士為了中華民族之崛起進行了一個世紀地不懈探索,我們應該銘記,無數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鑄就新的中國;

  我們不會忘記,滿懷激情的中華兒女從舊中國的廢墟上站起、開始艱苦奮鬥,我們應該銘記,幾代炎黃子孫用熱血和激情開創中華民族民族的復興之路;

  我們不會忘記,華夏兒女曾經經歷的苦難和心傷,我們更應銘記,擦乾眼淚後人民堅強挺起的脊樑;

  我們不會忘記,前進道路上一度走過的彎路和迷失的方向,我們更應銘記,撥亂反正、改革開放帶來了一個民族的輝煌……

  六十年一個輪迴,在人類文明漫長的發展史上只能是滄海一粟,然而屹立世界東方的中國人卻用濃墨重彩為它畫上了絢爛的一筆!雖然我們還在路上,我們經歷過暴風驟雨,甚至曾經一度迷失方向,但是現在我們已經可以看見彩虹,我們已經找到正確的導航。我們從此更加信心百倍,可以一路向上!

  無限風光在險峰!頂峰還在前方,我們仍需努力。雖然沿途美麗的風景讓我們如此依戀甚至可以沉醉,但繼續前行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站在半山回望,腳下可見浮雲片片,在路上的中國人忽然有了雲中漫步的感覺,從未有過的自豪和滿足從心底升騰。明天仍將出發,現在感覺真好!

  喜迎國慶主題徵文2

  暑假,帶著女兒回了趟鄉下老家。二年沒回老家了,順便讓她看看農村的變化,體驗下農村的生活。

  剛下車,女兒就迫不及待地從懷中掙脫下來。怪了,在家時,老是吵著要抱,不願走路。怎麼到鄉下就不一樣了。沒走大路,我帶她走了我經常走的小路。她一路上一會兒逮蝴蝶,採小花。玩得不亦樂乎。

  遠遠地看到,侄女騎著摩托車來接我。抱著女兒坐上車子,問她:“車子哪來的!”。她說:“我打工掙的。大學沒考上,不想考了。就出來打工了。在縣裡一家外商辦的廠子裡學習電腦繡花。等我學好了,能掙更多的錢呢!”看著寬廣的水泥馬路。來回行駛的車輛感覺真不像是在農村呀!

  侄女說:“現在馬路都修到家門口了,好多人家都用上了電動車、摩托車,再過幾年,私家車都有了”。是呀!農村變化大了。摩托車行駛在寬敞的水泥馬路上就是快,不一會兒,就到家了。

  “姨夫呢?”。我對著迎接我們的姨娘說。“他呀!知道你們要來,去自家池塘里弄魚去了”。“那我們去看看”。帶著女兒,跟在侄女後面去找姨夫。遠遠看見姨夫在水塘裡拿網捕魚。

  “姨夫!在做什麼呀!”。“呵呵,你們來了,前段時間放的幾條小黑魚現在差不多長大了。今天正好撈條出來,做個酸菜魚”。姨夫是個捕魚高手。不一會兒,就有收穫了。“接著”。隨著一聲喊叫。一條又大又肥的黑魚被甩到岸上。侄女利落地將其按住放進魚簍裡。女兒高興得又蹦又跳。

  回到家,姨夫擦擦臉上的汗。高興地說:“今天,姨夫要露一手,做一頓正宗鄉土農家飯,包你們滿意”。姨娘遞過來毛巾笑著說:“知道你們要來,你姨夫昨晚就到河裡逮了黃鱔、泥鰍、田螺。併到村裡殺豬人家稱了幾斤豬肉。放心,我們這豬肉沒有什麼“豬流感”。放心吃”。

  休息了一會,姨娘讓侄女去不遠處的菜園裡弄些辣椒、大蔥、茄子等蔬菜。女兒要跟著去。只好帶著她一道前往。菜園裡各種蔬菜瓜果都有。煞是好看。黃瓜和缸豆都累彎了腰,望著直想摘。侄女摘了個西紅柿讓我嚐嚐。我說:“沒水洗呀!”。她說:“不用洗,擦擦就行了,不打農藥。我們都是這樣吃的”。我聞了聞,一般淡淡西紅柿味。我也學著擦了擦。嚐了一口,這才叫西紅柿,菜市場買來的根本不能比。

  侄女摘了一大籃子蔬菜,來到邊上的井邊洗了起來。原來,家家都打了井。侄女說:“這叫壓井,用時,倒點水進去,使勁壓壓桿。一會兒,水就被壓上來了,方便地很”。按著她說的方法,我也試著操作了一回,水一會兒就被抽上來了。用手摸了摸井水。涼涼地、甜甜地。

  休息了不到一個鐘頭,飯就燒好了。我們坐在寬敞的餐廳裡。桌上擺滿了燒好的菜。“真豐盛呀!紅燒肉、辣子雞、五香排骨、大蒜蟮絲、酸菜魚……這些都是我愛吃的菜。滿滿一桌子全都是土家菜。看得我直流口水。吃著可口的農家菜,喝著井水冰凍的啤酒。真是太愜意。

  女兒吃得正歡,索性筷子不用了用手抓。還不時地跟我說:“爸爸、姥爺家的飯菜怎麼這麼好吃,怎麼和咱家的不一樣呀!”。姨娘摸著她的頭笑著說:“婷兒、那以後你就留在這兒不走了,好不好”。女兒說“好,下次我還來”。聽姨娘介紹才知道,原來,這飯是用農村大灶的大鐵鍋燒的。當然好吃了。現在農村都用上了電飯鍋,電磁爐等現代化廚房工具。但總感覺不好吃,都是急火。所以,特意保留了大灶。不然,你怎麼能吃上那帶著焦糊味美的鍋巴呀!。

  吃完飯,我參觀了姨夫家。二屋小洋樓,面積有二百多平方。家裡現代化傢俱和電器一應俱全。還裝上了太陽能。這下洗澡不用愁了。聽姨夫說:“這些彩電、空調都是才買的,因為現在農村有電器下鄉優惠不少。等過段時間,還準備買臺電腦、說不定,下次你來,我都用上小汽車了。這些年,農村政策好,我們農民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你瞧我吧,在鎮上民企裡上班有著一份固定的收入,閒時還能逮魚摸蝦,一年也能弄個四五千塊。你姨娘做些小生意。女兒大了也快工作了。日子是越過越紅火呀!”。

  喜迎國慶主題徵文3

  偶爾與讀一年級的女兒講談到自己小時侯的故事,女兒聽得哈哈大笑。她是很難想像一大群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的酸甜苦辣的。

  四十多年前,我們的一家七口人,這還是一個常見的大家庭。姐妹兄弟多,冬天的晚上擠在一張大床上。 睡覺時孩子們常常被擠得掉到地上,在半夜裡伸手一摸,競然會摸到一隻鞋子,有時一晚上掉下床數次。冬天,大家在被窩裡打鬥踢腳,厚厚的棉被常常被踢出大窟窿。只好重新拿給彈棉花的工匠彈,有時連工匠都不願接受,因為那棉被實在太爛了!媽媽沒法子,只得萬分千分地懇求人家工匠答應重彈。然後回頭總要苦口婆心地勸導我們這些孩子:“別死命地踢腳了,安安份份地睡吧!”但這樣一大夥子孩子,卻怎禁得住。

  夏夜,父親巧手訂做了許多竹片子床,放在宿舍門口,看著天上的星星,一家人露天而睡,那時家家戶戶小孩較多,又沒風扇、空調,在外面露天睡很時行。晚上聽大人講故事或講笑話、互相打趣兒、拉家常,也挺有味兒的。遇到半夜下暴雨,大傢伙鬼哭狼嚎般衝進屋去,偶爾也有一長條蛇出來睡在人家的竹椅子下面乘涼,有膽小的`看見了嚇得連蹦帶跳地逃回家,大膽子的就去找棍子什麼的來打蛇,但那蛇卻也受驚而先逃走了。總之這樣一吵,這一晚上許多人就難以入眠了。

  吃飯時,父親常常威嚴地瞪著我們夾菜,他總是教導我們:“別夾那麼多,給別人留一些!”或是“你夾菜要不要瞻前顧後?!”小時的我們是多麼害怕和仇恨那樣的目光,我們幾個孩子與父親的感情也一直很僵,直到長大了成了家,有了孩子才理解父親的苦心,才明白他當家的難處,但已經晚了,父親早年過世,留下我們無法報恩的痛苦之心。那時候物資潰乏,孩子又多,工資又低的父親母親們該是多麼的盡力費力啊!

  衣服鞋襪等大都是由母親親手縫製或用毛線編織的,母親無師自通,製作出來的衣服不那麼美觀,但為了省錢,她不得不長長熬夜,為孩子們四季的服裝煞費苦心,但卻常常不被領情,母親有時只得祈求:“老二,你穿上這衣服真的好看!你穿上去上學吧,別人還沒有新衣穿,人家怎會笑你!”“五兒,你不穿就會冷到的,沒人笑,真的,媽就看得你好漂亮!”最後,我們穿上媽媽千針萬線縫的衣服卻低著頭走在路上。現在大多數孩子的衣服只有多得穿不了,我的孩子剛出生就有數不清的新衣服由親朋好友送來,有穿不了的直到她長大了幾歲才穿上,每個夏天就有三四套新裙子新套裝。而我的父親,有一套軍色的中山裝每年過年初一才拿出來穿一次,初二就收進了箱子,穿了幾十年,直到父親過世這套中山裝還是和新的一樣,還由母親收藏著。

  電視電影是不可多得的消遣,那時看露天電影常常到附近的大廠或鄉村去看。來回要走數里路,某次夏天夜裡突下大雨,父親夾著一大把傘給看電影的孩子們送來,但已經在半路上奔跑的我們已經全部溼透了。說到看電視更有許多辛酸,那時家裡窮,一時買不起電視,只好到鄰居家去借看,有小氣鬼關上門的,有滿座沒地方站的,那時站在別人屋子外面、看不到精采電視的我們常常掉下眼淚。後來父親母親借來錢,買回黑白電視,為此家裡人有好幾個月都沒吃肉。而今的小孩們,有電腦、彩電、dvd等,資訊可靈通了,學習和接受知識也很快捷。也根本不用受我們那個時候的罪,因為大多數獨生子女是可以佔用資源無數的。

  還有那時侯的婚喪酒席是有許多笑話的,赴宴的人回來都能講幾個段子。大家酒桌上都極少動筷子,下席後用竹筷分肉帶回家給孩子或家人吃,有時為了肉片大小厚薄而吵鬧起來的。也有帶上黴豆腐去吃酒席的,就是為了能多帶些葷菜回去給一大家人嚐嚐。現在,說這些很辛酸的笑話,幾乎沒人相信。記得父親回老家喝喜酒,我們這些孩子很想跟著去看看,父親不得不嚴厲地斥責我們不懂禮數,當時難理解,也有怨恨父母親的,想人們日常過日子都緊巴巴的,酒席也好不到哪裡去,能吃上酒席就是難得的開葷了,如果帶上一大家子人跑去喝酒席,那是特無理,特被人指責的事兒。現在老家人辦喜宴,我們一大汽車人去都有鄉親鄉里的說叫道:怎麼人來得還不齊全呢?現在的酒宴的豐富、酒宴的規模都是從前不敢想像的。

  小時的事,那時是苦的,現在想起來卻很溫馨。

  喜迎國慶主題徵文4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我開了車去老家將老父親接進城住。記得那是個秋天的日子,仲秋臨近月將圓,想起老家只有父母兩人留守,寂然相處,多有幾分牽念。我們四兄妹商定乾脆接兩位老人來城裡享受天倫之樂。整個一大家子能在城裡聚首,也是那個時代讓人稱羨的美事。

  父母親也很釋懷,兒女的出息是父母賴以驕傲的本錢,跟著兒女吃碗城裡飯,父母臉上有光。雖說兒女不曾在城裡混個一官半職、出人頭地,總算還能混得過去。儘管故土難離,說走還是走啊!母親的高興是我意料之中的,父親雖是高興,我卻從他的眼神中分辨出幾分惆悵。在整理家裡的物什時,他就象魂不守舍的摸摸這,搓搓那。最後他咬咬牙,似乎下了個大決心,做了個重大決斷,將家中那些不能帶走的罈罈罐罐等全都送給了叔伯兄弟鄰舍。不過,在他的大方施捨後面,我仿彷彿佛看見他將一件用舊布包了的彎形小物什放進了他的小木箱中。我好奇地注意著父親的動作,卻也不好貿然去鑿穿他心底的秘密。我想那物什不用猜,也是件家中的老古董之類。

  父親是在細雨朦朧中,混混沌沌隨車駛進兒女們居住的縣城。兩個來小時的路程(當時的礫石路,坑坑窪窪不好走),卻把一臉的風霜掛在了老父親的臉上。他默默地、木訥地隨了我們將那個小木箱搬下車。

  小弟是個好奇心很強的人,終於他還是按捺不住,趁著搬箱子進房的機會,有意的將箱蓋打開了。破布條纏著的竟是一把亮閃閃的禾鐮。老父親認真了。他說:這是我的老夥計,它可是窯頭街上最有名的胡定全鐵匠鋪打的,鋼火淬得好,割禾不費力。我笑了:你也太認真了,城裡那有禾割啊!父親可不理會我們的戲謔,他還是小心翼翼將這把禾鐮收進了箱子中。

  也真虧了老父親。在鄉中,這禾鐮實是種田人的最好幫手。記得我回鄉幾年中,生產隊開春後,便要派出隊裡最有能賴、會耍嘴皮和善結交的人前往窯頭街守鐮。每個爐口,一天也就出十來把鐮,周圍十村八隊的人都來這些鐵匠鋪守著買鐮,十幾個鐵匠鋪,也無法應酬得了眾多的搶鐮人。尤其是最吃價的胡定全鐵匠鋪,那可是人們的首選目標,他打的禾鐮鋼火好,齒口斫得勻,淬火到位,用起來順手,每天能得到他爐口上一把鐮,那算你幸運。看到禾鐮鐫刻的定全二字,誰得到了都興高采烈。老家是鄱陽湖西汊的水邊村落,周遭村子大多田稠人稀,沒有順心順意的工具,作田種地還真是大難題。

  自從土改開始到如今,鄉間的禾鐮每年都是搶手貨,為得一張好鐮,每年都會引起不少口舌和風波。胡定全這個待人厚實打了一輩子鐵的老鐵匠,總是爐前戰事的調停人。當然,他有時也會使出殺手鐧,偷偷塞給那敗陣的一方一把禾鐮,以此息事寧人。父親對胡定全的禾鐮也是情有獨鍾,他愛護這鐮就比愛護我們這些兒女們還用心。那年月,吃菜都見不到個油星子,他卻用菜油抹鐮口,讓它更滑膩,護住鋼火不會褪軟。

  想父親留下這鐮,也就可見其用心良苦了。他是在保留他對那份逝去歲月的記憶,保留著他一個農民的印記啊!

  也是在去年,父親對禾鐮的認識似乎又深化了一層。

  去年的夏秋之際,我陪著他去老家,順便他也帶上了他那快當成“古董”的禾鐮。他對我說:我要將這把禾鐮送給老家堂侄,讓他們感受這禾鐮的寶刀不老、鋒利無比。我笑了。

  當車行至鄉下,出其不意的鏡頭和場景出現在他的視野中,他目瞪口呆大跌眼鏡,老臉開始掛不住了。意料中他的表現讓我得意萬分。沿途如蝗般的收割機一臺臺展現在忙碌的稻田中,金黃的稻浪在收割機的巨量吞噬中轉眼便成了穀子進袋。世事難料人難料,父親感慨萬千,他手中的禾鐮相形見絀,沒有了用武之地,父親明顯的感到懊惱和沮喪。

  不過,很快他似乎也悟出了什麼,走到田塍上,仔細地看著收割機飛快的收割。他看神了,我分明地看得出他的眼裡溢位了淚花。他晃著手中那把真正成了古董的禾鐮,喃喃自語又像是說給我們聽:以前種田人做夢都想著,點燈不用油、種田不用牛、栽割不用手……,世道真的變了………現代化………好啊!

  喜迎國慶主題徵文5

  家裡珍藏著一本相簿,那是年近八旬的爺爺的人生縮影。只有在爺爺生日時,小輩們才能立在爺爺身後,在相片的翻閱中體會爺爺幼年時的困苦拼搏、年輕時的風華正茂、壯年的輝煌成就。

  很小的一張黑白照,那個穿中山裝的英俊小夥眉宇間的稚嫩之氣還未完全脫去。雖然才十九歲,他為家人生計已經奔波五年。因為家裡貧窮,私塾只讀了兩年半,然後在街上賣香菸,風裡雨裡,霜打雪凍,一個十歲的少年卻咬緊牙關,他知道每掙一個銅板家裡明天就能多買一點米,嗷嗷待哺的弟弟妹妹就可能吃上一個雞蛋。這便是我的爺爺,一個早早擔起生活重擔的少年。照片將時間定格在一九五三年,新中國成立了,永珍更新。爺爺在大昌糧坊做了三年學徒之後,被安排到北關糧食服務部,他擁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到照相館拍下了第一張照片。然後,又到門市部工作,五六年八月,爺爺到商丘財貿幹校學習,短短兩個月,他的聰慧和才智得到提升,從來沒見過那麼多書,從沒聽恁有學問的人講過課。雖然已經過去了五十三年,爺爺對那次的學習依然記憶猶新:“一個窮孩子,參加工作才三年,就被派出學習,多光榮啊,舊社會做事,掌櫃的稍不順眼,一個棒子就抽過來。解放了,老百姓才翻身做了主人,才有了地位,才能外出學習。”

  這張照片是合影照,主席臺前,爺爺胸前戴著大紅花,手捧淮陽縣一等模範的獎狀,並記大功一次,頒獎的是當時的縣長喬慕東。從參加工作,到記功得獎,爺爺僅用了五年時間,他靠的是對工作的滿腔熱忱,對同事的以禮相待,對事業的無私奉獻。爺爺做了九年的倉庫保管員,他開展技術革新,採用先進儲糧方法,每年減少損失5萬公斤。1960年,爺爺參加省群英表彰大會,被評定為“技術革新、技術革命先進工作者”。在那次會議上,群賢畢至,高手如雲,他見到了來自不同行業戰線上的精英,懂得了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並暗下決心,將本職工作做得更好,為父母家人爭光,為單位爭光,當然也為他人生的下一個高潮蓄勢。

  這張彩色照片好大,拍攝把握的角度也好。那是1982年的9月,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到爺爺工作的單位——淮陽北門糧店視察工作,緊緊握住爺爺的手說:北門糧店搞得這樣好,就是因為有李景彥。這張照片和關於爺爺的通訊報道,先後刊登在《中國糧食報》、《河南日報》上,爺爺美名傳遍四方,前來學習經驗的人到淮陽一下車,就說我們到北門糧店找李景彥。爺爺在工作中,身先士卒,率先垂範。搬糧上車,抗包上垛,無論是酷暑盛夏還是數九寒冬,他都堅持與職工同勞動,共奮鬥。在他的領導下,北門糧店做到了四堅持:全年營業,每天營業時間15小時,保證隨來隨買;堅持給城區56戶老紅軍、軍烈屬、五保戶送糧上門;堅持對城郊居民定時定點上門服務,每年送油糧達10萬公斤;堅持領導成員常年頂班參加勞動。為了方便居民,在爺爺的提議下,設定了打氣筒、針線包、扎袋繩,處處為顧客提供方便,得到老百姓的如潮好評。在爺爺的帶領下,淮陽北門糧店榮獲國家商業部“全國商業先進集體”稱號,被河南省政府授予“模範集體”稱號,被團中央、全國婦聯命名為“先進集體”。

  這是爺爺佩戴金質獎章的照片,他身後就是無數人嚮往的人民大會堂。1985年8月,爺爺被國家商務部授予“全國商業勞動模範”,併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表彰會,受到國家的領導人的接見。爺爺說起那段輝煌經歷,總是語重心長的告誡我們:要是沒有共產黨,沒有新中國,沒有毛主席,別說到北京領獎,我們一家人都會餓死好幾回。你們一定要守本分,盡職盡責,把分內的事幹好,多做奉獻,少講報酬。你工作幹得好不好,老百姓記得最清楚。這張照片放大後襬放在客廳,成為我們全家人無上的榮耀,也時時激勵著全家人努力工作、無私奉獻。

  合上相簿,我看到了爺爺六十年奮鬥的輝煌歷程。彈指一揮間,共和國的車輪已前行了六十載,這個古老的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爺爺見證了共和國的滄桑鉅變,也享受到了新中國給他和整個家庭帶來的實惠:從茅棚土屋到高大樓房,從一窮二白到冰箱彩電、吃喝不愁,在爺爺教導下,子孫中五人考取大學,一人考取研究生。現在一家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爺爺和奶奶一起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