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理解> 承宮樵薪苦學

承宮樵薪苦學

承宮樵薪苦學

  原文

  承宮,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歲,為人牧豬。鄉里徐子盛明《春秋》經,授諸生數百人。宮過其廬下,見諸生講誦,好之,因忘其豬而聽經。豬主怪其不還,求索。見而欲笞之。門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宮門下。樵薪執苦,數十年間,遂通其經。譯文承宮,是琅邪姑幕人,小的時候父親就死了,他八歲的`時候,幫別人放豬。鄉里徐子盛精通《春秋》這本經書,給許多學生講解《春秋》。承宮從他房前經過,看見那些學生在朗誦,感到很喜歡,於是忘記了他的豬就聽徐子盛講經書。豬的主人對他不回來感到奇怪,去尋找他。看見他在聽講經書,就想用竹鞭打他。眾位學生一起阻止,豬的主人才沒有打他。承宮於是就留在徐子盛門下學習。承宮上山砍柴,吃苦受累,幾十年裡,就精通了這本經書。

  解釋

  1、少孤:年幼喪父。

  2、明:精通;懂得。

  3、授:傳授;教。

  4、諸:所有。

  5、好:喜歡,愛好,喜好。

  6、怪:奇怪。

  7、索:索要。

  8、承宮:東漢人。

  9、琅邪:古郡名,在今山東境內。

  10、門下生:指學舍裡的學生。

  11、樵薪:砍柴。

  12、執苦:幹苦活。

  13、廬:屋子。

  14、笞(chi)、:用竹片鞭打。

  15、數:幾。

  16、欲:想要。

  17、樵薪:砍柴。

  18、執苦:幹苦活。

  【啟示】

  勤奮能使人有所作為。

  承宮樵薪苦學裡眾學生為什麼要阻止豬的主人打承宮?

  《春秋》中有一個原則是“仁”閱讀

  【文言知識】

  說“經”。“經”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經典著作。上文“鄉里徐子盛明《春秋》經”中的“經”,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編寫的一部魯國的編年史。孔子教育學生,以《》、《書》、《禮》、《易》、《春秋》為基本教材,世稱“五經”。之後,儒家學派的人又以《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俗稱“四書”)作為經典必讀書。所以後代有了“四書”、“五經”之說。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孤②明:懂得③廬:房前④笞:用竹鞭打

  2、翻譯:①豬主怪其不還,行求索。

  3、理解古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承宮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