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初中階段學生資訊道德培養初探學習心得體會

初中階段學生資訊道德培養初探學習心得體會

初中階段學生資訊道德培養初探學習心得體會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階段學生資訊道德培養初探學習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階段學生資訊道德培養初探學習心得體會1

  這幾天,我在網是搜尋了範誼老師的論文《初中階段學生資訊道德培養初探》。把這篇論文下載後我仔細閱讀,認真學習,感覺收穫頗多,受益匪淺。

  論文中分析了我國中小學資訊道德培養的現狀,提出了初中階段學生資訊道德培養的任務和要求,指出了初中階段學生資訊道德培養的途徑,為現階段的資訊教育指明瞭方向。

  範誼老師指出21世紀社會將實現資訊化,在我國,計算機資訊系統逐漸成為人們日常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據統計,至20xx年底,我國有近7萬所學校開設了資訊科技課,約15579所學校建立了校園網,平均51名學生擁有一臺計算機。信技術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對人類社會造成了新的危害。如何在中學尤其是初中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道德?這已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我國中小學資訊道德培養的現狀

  今天,學生在手機、平板、電腦上可以隨時上網了。但是,網路是一把“雙刃劍”,網際網路絡給我們帶來了豐富、龐雜甚至混亂的資訊和資源,真是良莠不齊,泥沙俱下。由於網路具有全球性,虛擬性和互動性等特點,各種各樣的資源可以共享,各種價值觀念在這裡衝突,改變著中小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青少年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由於他們正處於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期,對是非的判斷能力低,一旦缺乏指導,很容易迷失自我。各種資訊道德問題由此逐漸暴露出來,如頻繁地刷影片,醉心於交友聊天,沉迷於網路遊戲,瀏覽黃色網頁,甚至信謠傳謠,頹廢消沉,厭學逃學等。不少案件在青少年階段就有萌芽的跡象,如機房裝置損壞、零件失竊,同學機上作業被刪改,網上侵權、抄襲,非法為計算機設定口令,改變計算機的使用環境等現象時有發生。網際網路絡一度成為中學生道德問題的罪魁禍首,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由此可見,我們必須充分認識進行學生資訊道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級學校是我們開展學生資訊道德教育的主陣地,加強中小學生的資訊道德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資訊素質,培養適應資訊化社會的人才,已經成為當前學生資訊道德工作的重要內容。

  二、中小學生資訊道德培養的任務和要求

  資訊道德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如下幾方面的要求。

  1.負責任地使用公共計算機、校園網

  負責任地使用公共計算機、校園網是愛護公共財物的行為之一,

  是一個人基本的品德要求。確立資訊保安意識,不隨意拿走或拆卸網設施,自覺抵制“駭客”行為,從小養成正確使用好計算機網路的軟、硬體設施,保證資訊暢通的習慣,並勇於揭發損壞公共財物的人和事。

  2.尊重他人的正當權益

  在資訊科技產業,尊重他人的正當權益是一條很重要的規則。許許多多的資訊犯罪,尤其是網上資訊犯罪,就是一種無視他人正當權益的行為。初中資訊道德教育應要求學生使用正版軟體,不刪改、不抄襲別人的作業,認識到這是一種尊重他人正當權益的行為的體現。

  3.抵制虛假和有害的資訊

  青少年往往認為網上說的就是事實,很容易被誤導,所以教師應以具體事例說明網上資訊可信度較低這一特點,尤其是來歷不明的資訊,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對網上的資訊作理性分析。同時,為弄清一些網上資訊的真假,可將其與其他媒體的資訊相互印證;或是向老師、父母請教,和同學討論,透過多方判別,加以明確,從中提高鑑別能力。

  4.嚴格管理學生使用手機

  要深刻把握中小學生手機管理的重要性。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致使中小學生越來越普遍使用手機進行資料查閱、作業解答、人際交往和溝通聯絡。但由於手機的娛樂功能和交際功能越來越豐富,部分自控能力較弱的學生過度使用手機,沉迷於網路遊戲和交友聊天,導致學習不專心、視力下降以及親子關係緊張,嚴重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各級學校和教師要切實加強學生手機規範管理,引導學生正確、合理使用手機。學校原則上不允許學生將手機帶入校園,教師不得用手機佈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家長對孩子使用手機要嚴格監督管理。

  三、中小學生資訊道德培養的途徑

  對學生進行資訊倫理道德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家庭教育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家校溝通,共同管理,讓學生以良好的心態使用計算機、手機和網路。

  1.雙向互動,有機滲透

  就中小學生的思維特點而言,形象思維仍佔相當份量。學校對其進行教育時切忌喊口號式的空洞說教,應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進行滲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現代德育強調教育者、受教育者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的教育關係,在教育者的指導下,雙方共同參與德育過程,相互教育與自我教育結合,雙向影響,共同進步。

  2.做好表率,導堵結合

  中小學生的主體意識尚未完全形成,缺乏主動追求道德人格的能力,道德品質的形成主要靠成人的引導、薰陶,所以教師應起好表率作用。中小學網路知識的學習宜選取過濾軟體輔助或在模擬因特網的環境下開展。這是考慮到初中生的實際特點而採取的一項措施,透過教師的`把關、篩選,將不良資訊拒之門外。同時,選取一些既有益身心,又符合兒童心理認知特點的音像資料、網站推薦給學生,讓他們在正道上賓士。

  3.防微杜漸,以立為本

  大多數資訊犯罪者,尤其是青少年資訊犯罪者在開始時,都是抱著一種“好玩”的心態去非法使用資訊的,所以,教師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要把握好處理問題的力度,加強青少年的資訊道德教育。我國目前正處於大發展的社會轉型期。只有以立為本,充分發揮道德的教育、矯正、重塑功能,才能引導中小學生從根本上抵禦各種消極不良甚至腐朽的道德觀念和道德風氣的侵蝕和毒害。教師要根據實際、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法制宣傳,使學生自覺完成“知法——--守法——護法”的過程。

  資訊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態勢滲透於社會的方方面面,改變著人們原有的社會空間。計算機網路也像其它事物一樣,在產生積極影響的同時,必會產生一些負面效應。中小學生很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資訊的影響,因而在各級學校開展相應的資訊道德教育,讓學生明確是非觀念、規範行為,是一項重要而迫切的任務。

初中階段學生資訊道德培養初探學習心得體會2

  《初中階段學生資訊道德培養初探》仔細學習,受益匪淺,收穫頗多。

  隨著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今天的學生可以在手機、平板、電腦上任意上網,但是網路是一把雙刃劍,網路帶給我們的資訊是複雜的各種資訊交雜在一起,有積極向上的一面也有良莠不齊的一面,這會直接影響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資訊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態勢滲透於社會的方方面面,改變著人們原有的社會空間.計算機網路也像其它事物一樣,在產生積極影響的同時,必會產生一些負面效應.中小學生很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資訊的影響,因而在各級學校開展相應的資訊道德教育,讓學生明確是非觀念、規範行為,是一項重要而迫切的任務。

  青少年容易接受新事物,但他們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期,對是非的判斷能力低,一旦缺乏指導,很容迷失自我。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學生資訊道德工作的重要性。

  我們應當儘早建立網路環境中的行為道德規範,幫助廣大學生增強網路法制和網路倫理道德觀念,提高是非的分辨能力,使其網上的行為符合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的要求。但是不能“因噎廢食”,就為網路的負面影響而不讓學生上網。如何培養學生的資訊道德意識,減少由於網路負面影響所帶來的損害,是保證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更是培養教育適應現代資訊社會發展人才的需要,我們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