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關於防災減災心得體會精選範文4篇

防災減災心得體會

關於防災減災心得體會精選範文4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防災減災心得體會精選範文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防災減災心得體會精選範文4篇1

  學習了地震方面的知識,我知道了地震的型別,地震分為構造地震、塌陷地震、誘發地震和人工地震。其中構造地震的破壞力最強,約佔世界地震總數的90%。

  我還知道了地球為什麼會地震?地震是由於地球不斷運動和變化,逐漸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造成岩石突然發生破裂,或者引發原有斷層的錯動。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它同颱風、暴雨、洪水、雷電一樣是可以認知的。

  我還學習了怎樣避震呢!如果你在家裡,突然地震了來不及跑,可以躲避在堅固的桌子、床等傢俱的下面、旁邊或牆角、炕沿、衛生間、儲藏室等管到多開間小的地方,因為小開間在房屋倒塌時能獲得相對的支撐。

  如果在學校裡發生地震教室是樓房我們應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或旁邊,用書包擋在自己的頭部,千萬不要慌亂擁擠外逃,更不要跳樓,帶地震過去後,再由老師組織迅速撤離教室,疏散到空曠場地。

  如果在街上發生了地震時,我們最好將身邊的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沒有物品時也可以用手護在頭上,防止廣告招牌、馬口鐵板、霓虹燈架等掉下傷人。

  如果在影劇院或體育館裡發生地震,我們可以躲在排椅下,牆角也是合適的避震處。

  我今後一定讀更多的課外書,瞭解更多的知識。

關於防災減災心得體會精選範文4篇2

  地震災害是全世界造成經濟損失最嚴重和人員傷亡最多的自然災害之一。在目前地震預報不能解決人員傷亡問題下,我們要加強對地震預防知識的學習,以利於掌握正確的'避震和自救、互救方法。

  地震是由於地球內部物質不停的運動,會產生一股作用於岩層巨大的力,當這股力累積倒一定程度時,岩層會變形、彎曲。一旦承受不了這種變化時,岩層會發生急劇的破裂、錯動,釋放出巨大能量,纏身強烈的震動,這就是地震。

  地震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天然地震,另一類是人工地震。其中天然地震包括:火山地震、陷渦地震等。

  當地震發生時,房屋倒塌後所形成的室內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倖存的安全地點。特別是在樓房內的人,選擇廚房、衛生間等空間矮小的房間、不易倒塌的空間、牆角或桌子等堅固傢俱易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避震。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無論如何,都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千萬不要盲目跳樓和使用電梯。

  戶外的場合遭遇地震時,要避開高大建築物等危險之處,護住頭,迅速跑到空曠場地蹲下。當大地劇烈搖晃,使人站立不穩的時候,人們都會有扶靠、抓住什麼身邊的建築物。但是你完全想錯了,這些看上去結結實實、安安全全的東西,實際上卻是很危險的。務必不要靠近水泥預製板牆、門柱等躲避。在繁華街、樓區,最危險的是玻璃窗、廣告牌等物掉落下來砸傷人。因此,要注意用手或厚毛巾等物保護好頭部。

  地震發生後,人們可能面對各種困難。但是,要逃生,必須克服恐懼心理,用正確的方法自救求生。這對於減輕地震災害,免遭不該有的損失。如果不能自行脫險,一定要沉住氣,保護自己不受新的傷害,如果暫時無法脫險,要想辦法維持生命,尋找食物和水,儲存體力,耐心等待,並設法與外界聯絡,不能可大聲哭喊,勉強行動。這樣反而傷害自己。應該儘量閉目養神,時間就是生命。被救後要積極參與震後救人工作,迅速壯大救援隊伍,讓更多的人獲救。在發生大地震時,人們心理上容易產生動搖為防止混亂,每個人依據正確的資訊,冷靜地採取行動,極為重要。

  同學們,地震發生時,只要能按正確的方法去做,就不會有危險的。有時,地震並不像你所想象得那麼可怕,真正房倒屋塌的災難性地震還是少數。只要沉著、冷靜地靜觀災變,就有可能躲避這次地震。

關於防災減災心得體會精選範文4篇3

  星期二上課的時候,張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防震減災”四個大字。正當我們在想寫這個是為什麼的時候,老師開始給我們慢慢地講解起防震減災的知識。

  老師首先讓我們講一講當地震來臨時,我們應該怎麼樣安全逃離?我們爭先恐後地說:“地震來臨時首先不要驚慌,然後儘量以最快的速度躲在各自的課桌下,等到地震結束後,舉著東西保護好頭部,在老師的指揮下有序地撤離教學樓等高大的建築物,然後到達操場等空曠的地方等待救援,免得引起二次傷害。”還有的同學說:“地震來臨時,先舉著板凳離開教室到達走道,然後將板凳上舉,從二樓飛下去。”另外的同學就說:“就算你地震時沒被砸到,跳下去也會摔死或摔傷了。”那個同學說:“那我不會帶個降落傘飛下去!”別人反駁到:“地震時,你哪來的降落傘呢,再說也沒有時間啊!”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好不熱鬧,這時老師告訴我們,真正當地震來臨時,大家首先要做的不要驚慌,要按照第一位同學說的那樣先以最快的速度躲到課桌底下,等到地震結束後,舉著東西保護好頭部,在老師的指揮下有序地撤離教學樓等高大的建築物,然後到達操場等空曠的地方等待救援,免得引起二次傷害。透過主題班會的討論和老師的講解使我們明白了和掌握了一定的防震減災的知識,我要透過自己掌握的知識告訴大家在生活中要注意學習防震減災知識,使我們儘量遠離傷害,遠離危險!

關於防災減災心得體會精選範文4篇4

  每一次,當我們目睹災難降臨,我們不得不承認人類是如此的脆弱,生命變得那麼的短暫而寶貴,在災難來臨時,也許前一秒你還沉浸在歡聲笑語中,但後一秒你便會覺得心如刀絞,因為災難,悲泣代替笑語;因為災難,廢墟取代高樓;因為災難,有無數的人失去生命,災難,在人們還沒來得及反應的情況下就摧毀人類美好的家園,粉碎了人們心中美妙的夢。有些生命就如含苞待放的花朵,在它還沒來得及展現自己體態的多姿和人生的精彩就已經被無情的“魔鬼”所扼殺了。

  我們無法阻止災難的來臨,可我們能夠用我們的努力智慧降低災難帶來的損失,5月12日為防震減災日,在當日下午我校舉行了一次防震減災的演練活動,當同學們沉浸在快樂的學習中,忽然哨子響起來了,同學們立即起身,一個接著一個跑出教學樓,就如一條長龍奔向操場,在短短的幾分鐘內,我感受到了全體師生都是以一種真心的態度去對待這次演練活動,一個個神情在重,我們彷彿將自己置身於真正的災難中,將自己的生命在生與死這這間作出抉擇,經過老師的積極引導和同學們的認真態度,這次演練取得成功。

  這雖然僅是一次演練,卻是我們成長中的一束陽光,因為我們在這次練習中取得經驗,每一次的演練都是為安全打“預防針”,在為我們的生命增強“免疫力”。

  在地震災難面前我們難免會想到四川地震,一座座高樓大廈,一個個美好家園,無數珍貴的生命在一夜間化為虛有,當我們看著這慘敗的現象,傾聽著那撕心裂肺的呼喊聲我們難道不為之震撼而又心痛嗎?與之相比的是日本地震,它同樣給予每一位人們震驚,因為在這樣人口密集的小島國家人員的傷亡人數卻只有幾千人,同樣的原因造成不同的後果,這難道不值得引起我們的深思嗎?

  在地震之際,四川人民表現的是驚慌失措,而日本人民則是沉著冷靜,有著這樣的心態,就是因為日本注重對人們防震減災的意識,他們懂得如何在災難面前表現得臨危不亂,如何讓自己有機會生存。日本重視每一次的演練活動,因為看一次防震減災的演練都了自身的經驗,一點一滴的累積讓他們能夠在災難中多一份安全的保障,也許我們會認為日本位於頻繁的地震地帶才需注重,我們生活在安全地帶沒必要顧及太多,可是,災難的形式多樣,水災、火災、泥石流等災害都對我們的生命構成重大威脅,災難不會向我們敲響警鐘,只有自己才是保護自已永遠的天使。所以懂得如何防震減災是對自己生命負責的表現。

  不把演練當成一種形式,而是把它當成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不抱學習防震減災當成一項任務,而是看成一份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安全成為生命的保障,用生命抒寫人生偉大的篇章。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