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 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通用11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

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

  一、什麼是說課稿

  首先必須明確什麼叫說課,所謂說課,就是教師備課之後講課之前(或者在講課之後)把教材、教法、學法、授課程式等方面的思路、教學設計、板書設計及其依據面對面地對同行(同學科教師)或其他聽眾作全面講述的一項教研活動或交流活動。

  二、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通用11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通用11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本次活動是一節幼兒大班上冊語言領域的教學活動。主要內容是由五組簡單對應的相反動作,每組有兩個相反動詞構成,例如:睜開眼——閉上眼。由此構成朗朗上口的口訣,可以在邊說邊作的過程中,促進幼兒對相反動作的掌握,符合《綱要》中提出的“幼兒的語言是在活動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這一基本要求,同時在活動過程中,進一步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在上述內容的基礎上,並結合《綱要》中對活動目標的具體要求,我將本次活動的三維目標表述為:

  1、認知目標:瞭解生活中存在很多相反動作。

  2、能力目標:透過相反動作的遊戲,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的反應能力。

  3、情感目標:在遊戲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相反動作”的樂趣。

  為了更好的實現活動目標,還需要考慮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才能更好的把握活動的整個過程的側重點。

  1、活動重點:掌握活動過程中的相反動作。

  2、活動難點:進一步激發學習語言的興趣。

  二、說學情

  一次好的活動,不僅僅要關注教材的性質,更要了解幼兒的具體情況,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將就大班幼兒的情況進行簡要的分析。大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但是其邏輯抽象思維已經開始萌芽,這表明其在心理上已經可以理解和接受事物“相反”這一特徵。但是,由於幼兒的知識經驗比較比較零散,不夠具體,仍需要教師在活動過程中的具體指導和引導。

  三、說活動方法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充分尊重幼兒作為學習主體的經驗和體驗”。在活動中,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因此,本次活動的組織摒棄了傳統活動中簡單說教的方法,而是採用了很多以兒童為主體的活動方法,例如:遊戲法、全身反應法、直觀法和啟發提問法。透過直觀的呈現和啟發提問,引導幼兒進入到一個學習“相反動作”的語言環境中,再利用全身反應法和遊戲法組織幼兒在邊說邊做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和掌握“相反動作”的口語表達。

  四、說活動準備

  此外,活動的順利進行還需要做到有準備,本次活動的準備包括兩個方面:

  1、經驗準備:幼兒具有相關動作的經驗,例如“睜眼、閉眼”。

  2、物質準備:關於幼兒相反動作的影片。

  五、說活動過程

  以上對於教材和幼兒的分析都是為我活動過程的設計做鋪墊的,因此接下來我將重點說說我的活動過程,我的活動過程分為三個部分:

  (一)匯入部分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項活動設計的成功也離不開一個“好的開始”。因此,我採用了“影片”匯入的方式,主要是播放無聲的相反動作的影片,由此來引導幼兒去直觀的感知相反動作,並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然後我會問幼兒一個問題:“小朋友們,你們看到影片中的小朋友在幹什麼?”引導幼兒辨別影片中動作相反的特點。

  (二)基本部分

  1、順利匯入以後,我會採用試聽結合的方式將先前的影片重新播放一遍,並嘗試帶領小朋友和著口令跟我一起做動作。這一過程可以進一步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對相反動作的感知。

  2、接下來,我會運用全身反應法繼續組織活動。主要分為三遍:首先,我來說並且做動作,幼兒只是跟做動作;第二遍,我和幼兒一起邊說邊做動作;第三遍,我不說也不做,幼兒自己邊說邊做動作。透過這一環節,使幼兒掌握相反動作的表達,以及活動的動作。

  3、接著我再透過遊戲的方式繼續下面的活動,遊戲的規則是:我說動作的一面,比如“睜開眼”,幼兒迅速說出動作的另一面“閉上眼”,並作相關動作。由此可以更好的發展幼兒語言的聽說能力,同時還發展了幼兒的反應能力。

  (三)結束部分

  我會問小朋友們:“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學會了以上的相反動作,大家一起來想一下,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相反動作呢?”由此可以在一種比較平穩的氣氛中結束活動,同時進一步促進了幼兒的交流合作能力和發散思維的發展。另外整個過程,我會重視鼓勵幼兒大膽的表現。

  六、說活動延伸

  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某一次活動即使再精彩,也需要後續活動的繼續發展和補充。因此,活動的延伸是必不可少的,本次活動的延伸是讓幼兒在社群和家庭中發現相反動作,並在第二天回到幼兒園說給其他小朋友聽。

  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小門哪去了》是幼兒園大班上冊語言領域的活動。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僅可以讓我們居住的安全,還能有防風禦寒。本次活動講述了小兔子用南瓜做了一個新房子,用冰來做門,太陽出來後,門不見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透過學習,幼兒可以鍛鍊看圖講故事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喜歡聽故事、勤動腦的生活好習慣。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孩子的的實際情況,我確定如下三維目標:

  1、認知:理解作品故事情節,動物形象的特點,學習新字“兔、瓜、門、吃”。

  2、能力:透過細心看圖與續編,培養語言表達和想象創造能力。

  3、情感:養成愛動手、愛思考、愛圖書的好習慣。

  在以上對目標的分析,我將本活動的重點設定為: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小門為什麼不見了。而難點則是:透過思考與續編故事,養成愛動手、愛思考的生活習慣。

  二、說學情

  大班的幼兒好奇好問,有極強的求知慾,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漸增強,能透過手、口、動作、表情進行表現、表達與創造。因此對這個故事有著非常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本此活動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同時,他們的合作意識和自控能力有所增強,因此可以透過合作的方式,讓他們在鍛鍊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上,感受到成功的滿足。

  三、說活動方法

  《指南》中明確指出:既要把握幼兒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又要充分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活動為主線的原則,在開始使用謎語遊戲法、在故事講述後進行續編表演、情景教學等方法展開活動。引導幼兒透過參與、討論、展示等方式,自主探究獲取知識與經驗。

  四、說活動準備

  世界幼教之母蒙臺梭利認為:一個有準備的環境是關鍵,因此,為了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我將提供一下準備材料:

  1、介紹冰融化的動畫影片;

  2、關於小兔子的歡快音樂;

  3、各種植物和材料的掛圖。

  這樣能夠幫助直接感知和親身體驗,激發探索樂趣。

  五、說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謎語匯入,談話激趣

  幼兒的特點就是注意力容易轉移,所以應該運用新穎活潑、鮮明形象、等方式來吸他們。

  1、我會親切向小朋友們問好。

  2、邊說謎語邊動作:高高大大是個啥,每個房子都有它。出來一定要鎖好,它會保護我的家!以此來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培養他們的聽、說和想象的能力,對猜謎的幼兒進行表揚。

  3、請出好朋友小兔子,讓大家幫助小兔子解決一個關於門的大難題,以此匯入活動。

  (二)展開活動

  1、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出示故事掛圖,播放伴奏音樂,繪聲繪色地分佈講述故事。在講述的過程中穿插如下問題,小兔子不捨得吃南瓜,你覺得可以做什麼?新房子怎麼樣?有什麼奇怪的地方?冬天來了,風是什麼聲音啊?小門沒有了,小兔子是什麼樣的心情啊?這裡我對孩子的觀察能力與想象表達能力進行表揚。例如:你的觀察真仔細,小兔子誇你頂呱呱!在觀察圖片,啟發問答的方法下對小兔子做門的故事有一個初步的感知,並能積累了一些問題。並注意告訴幼兒不要到河邊玩耍,進行安全教育。

  2、師幼互動,深入理解

  提問:小兔子用什麼材料做門?小門為什麼不見了?為了幫助理解,播放介紹冰融化的動畫影片。引導動腦:用什麼材料做門好?為什麼?來幫助小兔子建好新房。出示圖片,小朋友複述情節,並續編:後面會發生什麼。例如:問了熊貓叔叔,找到了合適的材料。充分發揮想象力,給孩子充分的空間自由地表達,提高看圖說話的能力。同時在故事中明白多觀察,愛動手,多動腦的好習慣。

  形象認讀漢字,圖文對比:兔、瓜、吃、門。例如:兔的點是小尾巴,幫助識別。

  3、遷移內化,想象創編

  兩人一組找朋友把漢字和對應的圖片連線。老師說漢字在漢字筐裡找出相應的卡片。

  在鞏固了漢字的認讀之後,讓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角色,帶上對應的頭飾,將故事裡涉及到的事情再演出一次,在幼兒分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我會對幼兒提供一些幫助同時還會鼓勵他們進行自由創編,開發孩子們的小腦筋,發揮語言表達、肢體表現和合作的能力。

  4、編成兒歌,律動小結

  播放《數鴨子》的背景音樂,讓全班的小朋友一起跟著我邊說邊做動作:

  一個大南瓜,小兔做成家。少了一個門,冬天太冷啦。

  河邊看到冰,做成透明門。早上起來看,小門不見了。

  對幼兒的表現再次進行表揚,以此結束活動。用兒歌的形式進行小結,並配合律動,在口、耳、身體共同運動的情況下,幫助孩子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和表達能力與協調能力。

  六、說活動延伸

  好的教育活動不是止於特定的某一次活動,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活動延伸不可缺少。因此,我採用家園合作的方法進行活動延伸,讓幼兒回去和家長一起分享這個小故事,不僅能夠繼續激發幼兒對故事的喜愛,還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利於幼兒的健康成長。

  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3

  一、說教材

  《驕傲的大白鵝》是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幼兒園大班上冊語言領域的內容。這是篇看圖講故事的課文,課文給了四幅圖,分別是大白鵝驕傲地遊著,路上遇見小雞,嘲笑他們長得太小,大白鵝頭揚的高高的走著,最後摔倒了。透過本次活動幼兒能夠看圖講故事,並且知道做人要謙虛的道理。這符合《綱要》中指出的: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對教材內容和作用的分析,並結合《綱要》對活動目標的要求,我確立了以下三維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故事的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的道理;

  2、能力目標:透過編故事,發展創編故事的能力;

  3、情感目標:能夠在遊戲中體驗樂趣。

  根據對教材和活動目標的分析我制定瞭如下的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理解故事的內容,能夠在遊戲中體驗樂趣。

  2、活動難點:懂得做人要謙虛的道理,發展創編故事的能力。

  二、說學情

  為了更好地實現活動目標,下面我將學生的情況進行簡要分析:大班幼兒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這一階段的幼兒,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其語言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活動的重點在於發展幼兒看圖說話和創編故事的能力。活動的難點在於幼兒能夠懂做人要謙虛的道理,能夠和能與小朋友們友好相處。

  三、說活動方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本次活動的組織摒棄了傳統活動中簡單說教的方法,而是採用了很多以兒童為主體的活動方法,主要包括:

  1、討論法:能開拓幼兒的思維,是激發幼兒言語表達的重要方法。

  2、直觀展示法:具體形象,符合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

  3、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並且能夠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

  四、說活動準備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只有藉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容。為此,我做了如下活動準備:

  主要包括大白鵝,小雞的頭飾若干,關於大白鵝故事的圖片,大白鵝故事的影片。

  五、說活動過程

  以上對於教材和幼兒的分析都是為我活動過程的設計做鋪墊的,因此接下來我將介紹我的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為了激發幼兒的興趣,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動上來,在活動開始部分我採用謎語匯入。我會向幼兒提問: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猜一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來?

  “身穿白衣裳,頭戴紅纓帽,脖子長又長,走路搖晃晃”透過小朋友們的猜謎語,引出大白鵝。同時我會向幼兒提問:我們知道大白鵝長得很漂亮,那麼今天大白鵝出門發生了什麼事情呢?透過這樣的提問能夠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同時為下面活動的展開做了鋪墊。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展示圖片,幼兒編故事

  這一環節我會向分別向小朋友們展示大白鵝故事的四個圖片,引導小朋友們講講每張圖片發生了什麼,最後讓小朋友們自己把整個故事講出來。首先展示第一張圖片並向幼兒提問:這一張圖片大白鵝在幹什麼呀?接下來第二張圖片讓小朋友們看看小雞和大白鵝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引導小朋友們看到大白鵝一直昂著頭說明了大白鵝很驕傲,第三張圖片和第四張圖片是連貫的,這兩張我會同時給小朋友們展示,讓小朋友們看懂圖片的內容,大白鵝由於一直昂著頭走路結果掉進溝裡了。之後我會引導小朋友對整個故事進行串講,並且能把故事講給其他同學們聽吧。

  2、觀看故事影片

  這個環節我會讓幼兒觀看大白鵝故事影片,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主要特點,透過觀看影片故事,幼兒能夠對大白鵝的故事有一個更為深刻的印象。

  3、引導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

  這一環節我會引導幼兒對故事有更深層次的理解,發掘故事背後的道理,同時向幼兒提出問題,讓幼兒分組進行討論。這個環節我會向幼兒提兩個問題,包括:“大白鵝為什麼會摔倒呢?如果你是大白鵝你會怎麼做呢?”透過這兩個問題讓幼兒發掘故事背後的道理,引出做人要謙虛的道理。

  4、續編故事

  這個環節引導幼兒分組續編故事,透過故事的續編,可以發散幼兒的思維,發展他們的想象力。我向幼兒提問:“大白鵝在摔倒了以後回去進行了反思,知道了自己的錯誤,那麼以後大白鵝會怎麼做呢?”讓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創編的大白鵝的故事。

  (三)結束部分

  在這個環節我會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續編的故事分角色進行表演,給幼兒分發大白鵝和小雞的頭飾,讓幼兒選擇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在遊戲表演的過程中,幼兒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故事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的道理,並在遊戲過程中能夠體驗到遊戲的樂趣。

  六、說活動延伸

  好的教育活動不是止於特定的某一次活動,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特別是能力、習慣的培養,活動延伸不可缺少。本次活動的我採用的延伸的方法是環境創設,邀請幼兒畫一幅大白鵝的圖畫貼上到我們的區角中去,讓我們的區角世界更加美麗。

  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4

  一、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在幼兒園的語言教育中,我們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透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散文詩是幼兒接觸較多而又非常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它內容淺顯、語言生動、意境優美,富有兒童情趣,不僅能豐富幼兒的知識、發展語言、啟迪智慧,還能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薰陶。

  《炎熱的夏天》是一篇生動形象、充滿童趣的散文詩,是很好的閱讀和積累語言的素材。本教材中童話般的意境給夏天賦予了極強的生命力,生動、形象地向幼兒展現了夏天的的主要特徵和自然景象,並在童趣中將散文優美的意境、擬人化的修辭手法等語言美的魅力充分體現出來。本教材還具有可拓展的空間,孩子們可以遷移經驗進行創編,把自己對夏天的理解用繪畫、語言形式表現出來。此外,除了去挖掘其內在的文學內涵,讓幼兒感受文學語言的美,還可以有機整合相關領域的內容,從而讓幼兒多維度地去感受美、欣賞美、體會美與表現美。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所選內容,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精神的引領之下,從情感、態度、認知、能力、技能五個方面制定了一下三位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幼兒根據圖片,欣賞並理解散文詩內容。(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目標,透過教師配樂朗誦激發幼兒欣賞散文詩的興趣;利用散文掛圖的展示來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內容,可以加深幼兒印象。)

  2、能力目標:幼兒能夠大膽的在集體面前表演並朗讀散文詩。(難點)

  3、情感目標:感受夏天雷雨前後的不同情景,體驗散文詩優美的意境,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

  三、說教法、學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要不僅要運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動作來感染幼兒,還要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所以我運用以下教法:

  1、多媒體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播放課件,使畫面更直觀更形象,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2、啟發式提問法:透過設定一系列啟發性的問題,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訓練幼兒的開放性思維。

  3、情境表演法:讓幼兒置身於真實的情境之中,透過角色表演,增加幼兒的體驗,強化幼兒對散文詩內容的理解。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更有效掌握學習內容。所以我運用以下學法:

  1、傾聽表述法: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激發幼兒"想說"的願望,並透過語言激勵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說"。

  2、交流討論法:引導幼兒針對問題主動探索,發現學習,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在說一說的輕鬆氛圍中掌握學習重難點。

  四、說活動準備

  我遵循實效性、簡約性、重複利用的理念,準備了夏天景象(ppt)、散文掛圖、圖譜。

  1.夏天景象ppt:是為了引題,透過ppt的展示讓幼兒知道夏天的到來。

  2.散文掛圖:是透過直觀教學法讓幼兒更加容易理解散文內容。

  3.圖譜:利用圖譜一一對應的方式幫助幼兒加深對散文詩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五、說教學過程

  活動過程主要有四個部分組成,分別是:

  (一)出示ppt,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師:你們瞧,這是什麼季節呢?(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透過觀看ppt及教師簡單的提問,幼兒都能夠知道這是夏天的到來。)

  2.師:夏天到了,天氣是什麼樣的?如果天氣很熱,小動物和植物們會怎樣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散文詩《炎熱的夏天》。(教師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欣賞散文詩,從而進入第二環節。)

  (二)欣賞散文詩,初步理解散文詩內容。

  1.教師配樂朗誦,幼兒欣賞散文詩。(讓幼兒在樂聲中體會散文詩的語言美,激發學習的興趣。)

  2.請幼兒說說夏天到了,植物和動物們發生什麼事了?雷雨過後又怎麼樣了?

  (這裡的提問是讓幼兒回憶散文詩內容,對散文詩內容有初步的瞭解。而且大班幼兒的傾聽能力及理解能力已逐漸形成,相信多數幼兒都能夠傾聽出其中的內容,如:小草打了卷,花兒垂下了頭……當幼兒回答之後教師引導用散文詩中的語言來表達,讓幼兒瞭解句式結構。當然也會有個別幼兒傾聽能力較弱,無法理解散文詩中的內容,這時我會結合掛圖再次朗誦散文詩,這也是我的第三環節。)

  (三)結合掛圖再次欣賞,進一步理解散文詩內容。

  1.出示掛圖,再次朗誦散文詩。

  (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利用掛圖可以讓幼兒更直觀的瞭解散文詩內容。)

  2.結合圖譜,加深記憶。

  (圖譜是我為幼兒搭建學習的支架,讓幼兒透過圖譜來加深印象。從中我將幼兒的回答以圖譜一一對應的形式展示,然後讓幼兒結合散文中的語言進行朗誦。)

  (四)幼兒表演散文詩。

  幼兒自由結組,分別扮演散文詩中的動物和植物,邊朗誦邊表演。(愛表演,喜歡遊戲是孩子們的天性。透過邊說邊表演不僅加深了孩子們積極參加活動的興趣,同時也加深了對散文內容的理解。豐富了幼兒的情感體驗。)

  透過這樣的設計,我相信基本能完成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幼兒一定能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得到發展。活動中我充分以幼兒為主體,而且從引入主題——欣賞散文詩——再次欣賞——情景表演四大環節來開展活動,其環節清晰、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從使整個活動有效的開展。

  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根據小班孩子好動、自律性、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在教學匯入環節,我運用電教手段,採用擬聲手法,生動的模仿了火車開時的聲音效果,以遊戲的形式進入教學內容,所以孩子的參與性相當高。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我採用了合作探究、歌曲聽唱等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創造為目的”為教學原則,開展教育教學活動。透過讓孩子熟悉歌曲做做動作,等活動,進行教學,避免了傳統、單一的學習模式,也為後來設計的遊戲作好了鋪墊。整個教學過程,孩子易接受,氣氛比較活躍,隨後隨即讓孩子當堂模擬練習,在帶有遊戲性的練習中,我穿插了文明禮讓,安全駕駛等方面在課程內容之外的相關知識和內容,拓寬了幼兒的知識面,孩子非常樂意。

  二、說目標

  1、嘗試聽辨音樂訊號進行開火車的遊戲。

  2、能夠在角色表演的遊戲中樂意自信地展現自己,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低年級兒童年齡小,注意方式,思維方式,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與高年級不同。因此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堅持以學生主動練習、自編歌詞、聽辯聽唱、自創遊戲等學習方式,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注重發展學生的能力。

  四、說教法

  採用生動的情境啟發誘導,自發的練習鞏固基礎,形象的演示點撥指導,自創的遊戲靈活運用,從而創設生動愉快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愉快地接收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

  五、說過程

  1、創設情境興趣引路

  課前,把教室佈置成活動空間較大,椅子成六組的擺放,教室中央擺放好節奏卡片。接著,播放模仿火車汽笛聲音的音樂,請學生拍手進入教室,並在教室中央站好隊。這時採用情境引路,提問:“同學們,剛才你們進教室的時候聽的是跟什麼有關的音樂啊?”引導學生回答是跟火車有關的音樂。接著向學生介紹自己的身份:“音樂火車站站長”,並向大家發出邀請,登上小火車。

  2、自主學習個個過關

  以上火車要檢票為情境,我提出要求:“讀對了‘車票’的節奏就可以上車了,首先請同學相互之間讀一讀。”然後,站長逐一檢票,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過關。學生在爭先上火車的心理中自發的想要練好節奏,避免了反覆、枯燥的練習。、

  3、節奏練習聽辯為主

  學生全部登上小火車後,繼續一情境引導:“小乘客們,你們看,這裡停著三輛小火車,你們聽一聽,是哪一輛火車開動了?”我用手拍不同的節奏,學生透過聽辯,熟悉節奏。然後,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節奏讀一讀。這個環節主要是在聽辯的過程中學習歌曲的節奏。

  4、開動腦筋創編乘車方式

  幼兒扮演不同的小動物,按節奏問答式來乘車。

  5、唱唱歌曲做做律動

  這是學唱歌曲的環節,避免了學習的單一,也為後面的律動遊戲作好了鋪墊教師帶領學生,說:“讓我們一邊唱,一邊學小火車開動的樣子。”整個學唱歌曲的過程中都貫穿律動。

  6、你言我語盡情唱遊

  開火車的唱遊對於學生來說是沒有什麼難度的,我不想手把手的教,而是想讓孩子自己摸索出開好火車的方法,於是我說“想把火車開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火車有好多車廂連在一起,怎麼把它連起來?怎麼開,我們一起來商量一下。學生有很多方法有的建議拉著前面同學的衣服、搭著前面同學肩膀,我讓學生跟我一起來演示,一起研究,大家一起決定什麼動作比較好。最後,師生都認同右手搭在前面同學肩膀,左手做車輪滾動的樣子。就這樣,一列列小火車很快就能夠上路了。在唱遊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的是相互碰撞,這時停下音樂,宣佈:“現在發生了交通意外,請各輛小火車趕快回到自己的位置。”一起討論怎樣才能安全行駛,相互不讓路,不喧譁。

  7、開動火車樂趣無限

  唱遊結束後,我安排了一個遊戲:音樂中,小火車在教室裡自由行駛,音樂停下時到站請旅客上車,音樂開始後繼續旅行,直到所有的乘客都上車。這個遊戲的設計也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共同遊戲的樂趣,在遊戲中學會禮讓,安全駕駛。

  8、結束:評出最佳文明乘客、最佳小火車

  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6

  一、說教材

  (一)《小公雞打架》是一首節奏輕快、有趣,形象鮮明的2/4拍歌曲,適合在3-4歲年齡班開展教學活動。

  (二)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根據3-4歲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一定的表現慾望,確立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目標,具體目標為:

  1、讓幼兒體驗活動的快樂,培養幼兒團結友愛的情感。

  2、透過反覆欣賞歌曲,瞭解歌曲內容,學習用自然好聽的聲音表達歌曲的感情,並能用簡單的'動作表現歌曲內容。

  3、掌握切分音。

  (三)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定位於:能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並唱出情趣。

  二、說孩子

  3-4歲孩子已對2/4拍歌曲有了初步的感知,對歌曲中的小公雞的形象比較熟悉喜愛,並樂於模仿。根據幼兒活潑好動、充滿探究性和表現欲,為此,我為孩子提供了寬鬆、和諧的氛圍,並在輕鬆愉快的情緒中表現自己。

  三、說教法

  根據新《綱要》中,主動活動教育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的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在整個活動中都以幼兒的自主參與活動為主,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動共同提高。為此,我作了以下準備:

  經驗準備:觀察小雞的生活動態。

  物質準備:與歌曲內容有關的圖片、音樂、頭飾。

  為完成目標,我將活動以反覆欣賞為主要教學方法,貫穿欣賞—交流—再欣賞—再交流—再欣賞—理解這一主線線索,層層深入,同時在各個不同環節中穿插講述法、示範法、啟發聯想法、表演法等,培養幼兒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進一步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體驗音樂活動賦予的快樂情感。

  四、具體活動過程表現為:

  第一部分:律動匯入法。老師帶領幼兒在音樂伴奏下,表演律動進入活動室,同時用語言、動作提示幼兒隨意坐下,為活動開展創設了寬鬆自由的環境,把孩子引入音樂的氛圍環境中。

  第二部分:感知法。反覆欣賞歌曲,瞭解歌曲的節拍、旋律特點和風格,進而理解記憶歌曲內容。在這一環節中根據幼兒年齡小、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特點,運用多種欣賞手段和方法,如:聽音樂、師彈音樂、師清唱歌曲、看錄象等,並加以多媒體多種輔助教學手段,引導幼兒欣賞,使幼兒在積極主動的姿態中參與活動。

  第三部分:表現法。採用集體、小組、個別等教學方法,鼓勵幼兒大膽學唱、演唱歌曲,注意難點部分,同時在這一環節中鼓勵幼兒嘗試用動作表現歌曲,既增加了情趣,又能使幼兒順利遷移已有經驗,這會使幼兒感受到活動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感緩和滿足感。我在整個教育活動中,注意孩子活動過程和參與表演活動的情感。

  如果孩子對歌曲內容掌握很快,可激發孩子進行創編活動,或者是進行角色遊戲活動,持續不斷的對歌曲產生新的認識和情感經驗,還可生成其他有價值的活動。

  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7

  思路定位:

  1.選擇幼兒熟知的、同時具有安全操作性日常生活工具作為本次科學活動的探索和認知物件。引導幼兒用“陌生”的眼光去重新審視熟悉的材料,激發好奇心和活動的興趣。

  2.讓靜態的材料“動”起來。將認知的重點從被動接受轉移到主動發現探索上。透過幼兒的親歷親為去發現工具的特點,並透過與同伴的交流探討建構成新的內需的知識。

  3.在與同伴的合作中常識使用工具並獲得成功的體驗。透過操作和實踐來驗證自身的發現,同時也進一步瞭解工具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秘密,積極探討交流自己的發現和見解。

  2.嘗試和同伴合作使用某一工具完成任務,體驗合作的快樂和嘗試的成功。

  3.初步瞭解工具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激發自豪感。

  活動準備:

  1.安全工具:小刀、小鏟、螺絲刀、剪刀、夾子、小推車等若干。

  2.輔助材料:水果、大積木塊、黃豆、布袋、布、玩具點心、大嘴娃娃活動流程:

  引題激發興趣→自由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秘密→拓展經驗→小組合作嘗試使用工具活動環節:

  (一)引題,激發興趣

  1.教師講述故事《小熊造房子》,引發幼兒思考。

  輔助問題:“有了木頭、釘子,小熊就能造房子了嗎?”

  “它還需要什麼可以幫它又快又方便地造房子?”

  2.談話理解工具的概念講解:工具就是一些可以幫助我們更好、更快、更順利地做好一件事情的物品。

  (簡單的提問,有懸念的小故事,將枯燥的內容巧妙地隱身其中。透過小朋友自己的思考和探討,將日常的常見工具呼喚出來,在喚起生活經驗的同時,言簡意賅的講解幫助幼兒迅速明晰和梳理已有的模糊概念。全新的審視目光激發了內心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

  (二)自由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秘密

  1.明確探索目的輔助語:“工具為什麼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做事情呢?”

  “它的秘密在哪裡?”

  2.自由挑選工具,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用途及秘密3.集體交流探討圍繞中心話題:“我發現_是用來幹_的。”

  “它的秘密是X。”

  “使用它的好處是X。”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發現工具的秘密”這一充滿挑戰性的任務強烈地激發了幼兒無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他們簡直迫不及待要大展身手。原來已熟悉的操作材料重新變得陌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正好為他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必要的基礎。他們會想盡辦法運用各種可以運用調動的器官,去探索、去發現,並樂此不疲。每一個細小的成功和發現可以激勵他更深入再一次的探索。認知在過程中慢慢得以積累和形成。充分的嘗試達到經驗的概括。

  因地制宜的工具材料,讓孩子真切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工具就是人自己發明創造的。透過幼兒的操作,材料揭示出的有關特性和事物間的關係,正是我們所期望幼兒獲得的,也為下一個環節做了很好的知識積累。

  讓孩子自由選擇工具是根據大班幼兒的特點決定的。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選擇探索的材料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條件,不僅有利於幼兒運用原有經驗,澄清自己想法,按自己的方式方法獲得有益的經驗,還有利於他們產生一種想法進行發現的要求,一種前進的動力,這種熱情會讓他們專心致志地投入研究和探索。

  集體的探討交流促進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幫助幼兒在與同伴的觀點交融、碰撞中豐富和建構新的知識經驗,完善自己的想法,獲得成功體驗。)

  (三)拓展經驗

  1、引導思考:工具從哪裡來?

  瞭解工具是人類的智慧結晶。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還見過或用過什麼工具?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的啟蒙教具,他的知識主要是經驗性的知識。透過自身的探索,幼兒獲得了大量的豐富具體的實際經驗,在這裡,透過老師巧妙的鋪路搭橋,用幾個小小的問題就幫他們歸納、概括最終理解、內化對工具的認知。引導幼兒從眼前的幾件具體工具拓展到整個工具海洋,逐步將經驗遷移和拓展,透過回憶、思考在脫離實物的狀況下驗證自己的知識使經驗真正得以內化。)(四)小組合作嘗試使用工具。

  1、提供材料,明確任務目標工具任務:

  小刀水果拼盤小推車運送大積木塊(上下坡)小鏟將黃豆裝袋螺絲刀組裝小木盒剪刀剪布片夾子喂娃娃吃點心。

  2、小組成員商量分工共同完成任務3、集體探討,說說自己是怎樣完成任務的,工具幫了什麼忙?

  總結:工具的用處真大呀!工具是在勞動時發明的,我們只要會動腦筋,也可以發明有用的工具!

  (透過剛才的探索、討論,幼兒發現了許多工具的優點。但這只是表面上的發現,要驗證工具的真正本領,讓孩子心服口服,真正認識工具為勞動帶來的便利,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事實說話。”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親身的體驗才能使經驗真正的內化。

  孩子是主動學習者。他們要主動讀探索、研究和發現才能主動建構知識經驗。教師要儘量創造條件讓他們實際參加探究活動,引導幼兒在多的過程中真實感受,才能真正體驗發現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8

  一、說教材

  教材來源:在成人的世界裡,郵票是及普通但又很重要的。郵票是小小的方寸之地,但是它所表現的是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民俗。它包羅永珍、豐富多采。隨著時代的發展,資訊科技的進步,電話、QQ聊天、電子郵件等等大大的取代了舊時的信件。作為21世紀的新生代,瞭解郵票是完全有必要的。

  二、說教學目標

  1、幼兒欣賞並認識郵票,知道郵票的用途。

  2、嘗試用鮮明、柔和的色彩裝飾郵票。

  3、增進幼兒裝飾美和色彩美的感受和經驗。

  活動重點:幼兒學會用鮮明、柔和的色彩裝飾郵票。

  活動難點:設計新穎但又符合標準的郵票。

  三、說教法

  《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與表達,讓師幼形成一種平行的、雙向、相互支援的合作關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直觀法:幼兒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郵票,充分調動多種感觀參與,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2、談話法:提供充足時間,讓每一位幼兒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提高言語表達能力。

  3、操作法:讓幼兒透過動手操作,在與實物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

  4、遊戲法:根據《綱要》精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注重活動過程,也不是結果,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四、說學法

  多渠道參與法:貫徹《綱要》精神,實施家園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並讓家長向幼兒介紹一些有郵票的初步知識,家長成為孩子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支持者。利用遊戲組織幼兒玩設計郵票的環節,從而進一步讓幼兒瞭解有關郵票的知識。

  五、說教學程式

  1、以認識、欣賞郵票的形式,引出話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機,活動一開始就以教師自己發生的一件事引起幼兒的關注,同時用直觀的物品——集郵冊,引起幼兒的興趣。——你們知道郵票有什麼用途嗎?

  2、師生討論:

  ——你看到郵票是怎樣的?

  ——如果你是郵票設計師,你準備設計怎樣的郵票圖案?

  3、設計郵票。

  (1)注意設計標準郵票的規格和要求。

  (2)將你心裡想的郵票圖案畫給小朋友看。

  4、分享、欣賞、評價作品

  (1)誰願意將你設計的郵票介紹給大家聽聽。

  (2)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9

  一、說教材:

  我選擇的說課的科目是語言,課題內容是詩歌《大自然的話》,教材選自江蘇幼兒園綜合活動教師指導用書。這首詩歌科學知識趣味性很強,可以藉機培養幼兒觀察大自然的興趣,進而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要想讓幼兒理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就必須對詩歌中提到的大自然的景象有所瞭解,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知識基礎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我在課前利用了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大自然有規律的變化,讓幼兒瞭解四季的變化特徵,動植物的變化,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基礎。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及心理特點,從情感教育、能力培養、知識三個方面認真制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

  具體是:

  1、欣賞詩歌,初步感知詩歌的語言和結構等藝術特點。

  2、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嘗試仿編。

  3、有欣賞、瞭解大自然的濃厚興趣,體驗人和大自然的親情。

  活動的難點在於如何引導幼兒感知詩歌結構特點,而重點則是理解詩歌內容,感知人與大自然的關係。

  二、說教法:

  第一部分:播放配樂詩歌錄音。讓孩子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在對詩歌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後提問:大自然會說話嗎?詩歌說了些什麼?接著教師配上大自然景象掛圖進行詩歌朗誦,讓幼兒進一步瞭解詩歌內容。

  第二部分:透過詩歌圖譜分段欣賞畫面幫助孩子理解詩歌。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究因性和啟發性提問,比如:“大自然中誰在說話?說了什麼話”“為什麼說白雲飄得高高,明天準是晴天?為什麼說螞蟻往高處搬家,出門要帶雨傘?樹樁上一道道圈圈說明什麼?”教師在這段欣賞的過程中根據詩歌的內容,孩子學習的特點,用說、聽、看、想多通道的參與讓幼兒理解詩歌,感受詩歌中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接下來,利用詩歌圖譜完整學習朗誦詩歌。考慮到孩子對詩歌結構特點難於理解掌握的基礎上,我仔細揣摩詩歌結構特點,在設計詩歌圖譜時刻意作了以下安排:把詩歌中大自然的景象(白雲、螞蟻、樹樁的'形象圖)歸為一行,看到這些自然景象所想到的結論(晴天、雨傘、年輪)安排在第二行,而總結性的語言(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五彩繽紛,妙不可言的語言設計了彩圖狀)安排在第三行。讓每個孩子都能透過這種圖譜的設計安排一目瞭然地理解掌握詩歌的結構特點,讓孩子真正理解了詩歌,體驗到了人與大自然的親情。從而把詩歌的重難點在這裡突破。

  第三部分:仿編詩歌,啟發孩子根據詩歌原有的結構,嘗試替換詩歌中的自然景象仿編詩歌。老師這樣說:大自然中有無窮的奧秘,你們平時注意觀察了嗎?有沒有發現感受到大自然的話?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教師鼓勵孩子互相交流。因為在交流中他們可以無拘無束地講述自己看到或瞭解到的生活經驗,說明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還能反駁他人的觀點。能力強的可能會回答的別具一格,能力弱的在交流中也能得到啟發和幫助。我在孩子們交流生活經驗後安排他們觀看我拍攝的一組大自然景象的圖片,老師的創編示範引導進一步加深孩子們對詩歌的理解,使孩子們能大膽地把自己的生活經驗與作品經驗聯絡起來進行仿編,讓他們的生活經驗與詩歌的間接經驗實現雙向遷移,真正做到學習為生活所用,為生活服務。

  第四部分:是延伸後續部分,老師以肯定、賞識的言語鼓勵孩子在活動後畫下自己仿編兒歌,讓孩子動手動腦,大膽的探索,不斷創新。同時讓幼兒知道目前大自然正在被嚴重地破壞,萌發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而教師則永遠在合適的時間引導孩子,成為孩子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

  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宏觀調控,調整控制好教學節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時間。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回答。當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老師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及時調整,這就需要老師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教育機制,努力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以上是我對這次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遊戲是每個孩子都感興趣的活動,在課題匯入部分我就透過運用娛樂遊戲“指五官”,讓幼兒初步瞭解人的語言是靠嘴巴和耳朵瞭解的,而大自然的語言又是靠什麼知道的呢?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讓孩子帶著疑問去探究大自然。活動的開展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使孩子能主動積極、自願地參與和學習,獲得經驗,體現了孩子的主體地位。在活動中,教師以飽滿的情緒、優美的教學掛圖、形象的詩歌圖譜,適時地指導貫穿於活動的始終,讓孩子在優美的意境中感受詩歌的美,體驗學習詩歌的快樂。這樣教也正好契合了《綱要》中關於“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理念。此外我還採用了交流法、賞識激勵法引導孩子在活動中體驗人和大自然的親情、並敢於表達自己的理解,樹立了孩子的自信心,從而使本次活動達到美的享受、快樂學習的和諧統一。

  說學法:在詩歌教學中老師將根據詩歌內容、孩子學習的特點,讓孩子用不同的方式(視、聽、說、想)感受詩歌的內容,透過感官的多通道參與滿足孩子多方面的需要。並注重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既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也促成“合作探究式”師生互動的形成。

  活動準備:

  1、有觀察自然現象的興趣,初步積累了一些經驗。

  2、配樂詩歌錄音磁帶。

  3、大自然景象教學掛圖、詩歌圖譜各一幅。

  4、拍攝的大自然景象圖一套。數碼相機、錄音機。

  三、說過程:

  每個活動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活動設計的很重要的體現和實現的過程。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我把活動分成五部分完成。

  第一部分:透過玩“指五官”的遊戲引出課題,激發孩子探究大自然奧妙的興趣。什麼是大自然?科學性的解釋幼兒不易理解,為此我精心設計自制了一幅關於大自然景象的掛圖展示在孩子們的眼前,讓孩子們透過視覺感官有個形象的認識。為詩歌內容的學習和理解奠定了基礎。

  第二部分:播放配樂詩歌錄音。讓孩子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在對詩歌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後提問:大自然會說話嗎?詩歌說了些什麼?接著教師配上大自然景象掛圖進行詩歌朗誦,讓幼兒進一步瞭解詩歌內容。

  第三部分:透過詩歌圖譜分段欣賞畫面幫助孩子理解詩歌。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究因性和啟發性提問,比如:“大自然中誰在說話?說了什麼話”“為什麼說白雲飄得高高,明天準是晴天?為什麼說螞蟻往高處搬家,出門要帶雨傘?樹樁上一道道圈圈說明什麼?”教師在這段欣賞的過程中根據詩歌的內容,孩子學習的特點,用說、聽、看、想多通道的參與讓幼兒理解詩歌,感受詩歌中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接下來,利用詩歌圖譜完整學習朗誦詩歌。考慮到孩子對詩歌結構特點難於理解掌握的基礎上,我仔細揣摩詩歌結構特點,在設計詩歌圖譜時刻意作了以下安排:把詩歌中大自然的景象(白雲、螞蟻、樹樁的形象圖)歸為一行,看到這些自然景象所想到的結論(晴天、雨傘、年輪)安排在第二行,而總結性的語言(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五彩繽紛,妙不可言的語言設計了彩圖狀)安排在第三行。讓每個孩子都能透過這種圖譜的設計安排一目瞭然地理解掌握詩歌的結構特點,讓孩子真正理解了詩歌,體驗到了人與大自然的親情。從而把詩歌的重難點在這裡突破。

  第四部分:仿編詩歌,啟發孩子根據詩歌原有的結構,嘗試替換詩歌中的自然景象仿編詩歌。老師這樣說:大自然中有無窮的奧秘,你們平時注意觀察了嗎?有沒有發現感受到大自然的話?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教師鼓勵孩子互相交流。因為在交流中他們可以無拘無束地講述自己看到或瞭解到的生活經驗,說明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還能反駁他人的觀點。能力強的可能會回答的別具一格,能力弱的在交流中也能得到啟發和幫助。我在孩子們交流生活經驗後安排他們觀看我拍攝的一組大自然景象的圖片,老師的創編示範引導進一步加深孩子們對詩歌的理解,使孩子們能大膽地把自己的生活經驗與作品經驗聯絡起來進行仿編,讓他們的生活經驗與詩歌的間接經驗實現雙向遷移,真正做到學習為生活所用,為生活服務。

  第五部分:是延伸後續部分,老師以肯定、賞識的言語鼓勵孩子在活動後畫下自己仿編兒歌,讓孩子動手動腦,大膽的探索,不斷創新。同時讓幼兒知道目前大自然正在被嚴重地破壞,萌發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而教師則永遠在合適的時間引導孩子,成為孩子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

  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宏觀調控,調整控制好教學節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時間。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回答。當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老師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及時調整,這就需要老師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教育機制,努力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10

  一、說教材分析

  “夢”是我們熟悉且能引發想象的主題。這首詩歌將孩子們甜蜜的生活融入到優美的文學表達與充滿詩意的意境中,創設了一種優美、溫柔的夢境。充滿童趣和文學美,給人以遐想。它無論從意境還是情感教育上都不失為向幼兒進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能使幼兒從巧妙的構思中獲得豐實的美感。《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活動內容是全面的、啟蒙的。各領域活動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又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與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援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回應。”因此,我將從情感體驗入手,結合幼兒原有經驗,在欣賞中分析理解,感受文學作品的語言美和意境美,並透過操作性地創作,學習運用詩歌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夢。

  二、說學情分析

  再將視線投向我們園大班幼兒。他們聰明、活潑、好奇、探究慾望強,對文學作品有一定的鑑賞能力,有一定的表現力。同時,“夢”這個話題也是孩子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能勾起他們充分的想象。因此,我將充分讓幼兒體驗、交流、操作、創作、表達、共享經驗,讓他們把詩歌的美帶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在多感官參與下自主、自信的獲得提高。

  三、說活動目標

  根據教育主題內容和其蘊含的教育價值,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規律、現有水平及發展需要,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出發,我預設了三個目標,分別是

  1.理解詩歌,體會夢的溫馨與甜蜜。(活動重點)

  2.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分析疊詞“柔柔、輕輕、細細”的作用,學習仿編自己的夢。(活動難點)

  3.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喜愛及初步的賞析能力。

  四、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活動目標的達成服務的,同時幼兒在與環境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綱要》中指出:“提供豐富、可操作的材料,為每一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究提供活動的條件。”因此,活動準備上從三方面入手:

  經驗準備:活動前,幼兒與家長相互交流自己做過的美夢。

  物質準備:

  1.課件:詩歌的動畫製作成可操作的白板課件

  2.每一個幼兒提供一張紙,輔助性貼畫、畫筆一支

  3.輕柔充滿夢境的音樂

  環境準備:區角中創設相關主題的活動環境,提供相關的操作材料供幼兒操作、遊戲、進一步積累經驗。

  五、說學法與教法

  關注幼兒的主體地位,就應該多提供豐富的學法供幼兒自主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本活動,幼兒的學法有情境體驗法、交流討論法、表演法、操作法、多感官參與法等。

  教師的主導作用則體現在創設寬鬆、自由、師幼互動的活動氛圍,採取的教法有示範法、啟發引導法、課件演示法、經驗遷移法,以此幫助幼兒解決重難點問題,促進幼兒更加最佳化的遊戲、學習、表達。

  六、說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實現目標的具體實施環節,要體現層層深入、重難點突出,同時,《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應充分尊重幼兒作為學習主體的經驗和體驗,尊重他們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引導他們在與環境的積極相互作用中得到發展。”

  幼兒園大班語言領域說課稿11

  一、說活動背景: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平時家長們總是儘自己的一切能力,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努力使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多的快樂。可越來越多的孩子脾氣急躁、自私自利、經不起挫折,找不到快樂。

  《快樂口袋》是篇格調歡快、充滿童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故事裡的裝滿小動物快樂的“神奇口袋”不但讓小動物們充滿友愛、快樂,還能幫助小動物們克服困難、重新找回快樂,它生動、有趣、充滿愛心的情感主題,既讓幼兒在聽賞中著迷,又留給了幼兒較大的解決問題、思考問題的空間,還能讓幼兒很直觀地明白快樂是什麼,快樂究竟在哪兒?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把目標定為:

  1、理解故事的內容,感受並體驗故事中小動物們的快樂。

  2、積極參與討論,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快樂。

  3、能發現快樂、分享快樂,培養積極面對生活的良好個性品質。

  三、說活動教學法

  教法和學法既是矛盾的統一體,又可以相互轉化。根據本階段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我設定的教學法主要有:

  1、情景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的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就彷彿讓幼兒置身於實際的環境中。

  2、交流討論法:我將改變以往的提問模式為開放式提問。如:小朋友們,森林裡住著一群可愛的小動物,他們都是誰呢?小猴子發現的這隻神奇的口袋只能裝什麼呢?等這些問題來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有目的、有順序的觀察、激發幼兒說的興趣,創造幼兒說的空間。

  四、說活動過程

  本節課,我將活動過程分別為四個步奏進行,分別是:

  激發興趣—體驗作品經驗—鞏固作品經驗—遷移作品經驗

  第一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出示自制口袋,先引起幼兒的注意力,然後再提出問題“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神奇的東西是什麼呀?”這樣可以引發幼兒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的關注和興趣。

  第二步:根據幼兒好奇、求知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第二環節我就安排幼兒欣賞故事,我們為幼兒提供故事錄音,供幼兒欣賞。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著、支持者、合作者,讓幼兒在輕鬆自由的氛圍中與老師、同伴說說各自看到的是什麼。

  第三步:由於大班幼兒都是具備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我們都是提出問題,如森林裡住著一群可愛的小動物,他們都是誰呢?小猴子發現的這隻神奇的口袋只能裝什麼呢?等一系列的問題,讓幼兒自己去思考、去說一說。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著、支持者、合作者,讓幼兒在輕鬆自由的氛圍中與老師、同伴說說自己的想法。

  第四步:“遊戲是幼兒的天性”,作為教師,應創設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故事情景,引導幼兒在遊戲中學習,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讓他們充分表現自我和大膽的說話。

  活動延伸:和家長一起製作一個快樂口袋

  五、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遵循《綱要》指導精神,最大化發揮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利用家園互動的平臺對活動進行延伸,這樣可以培養幼兒能發現快樂、分享快樂,並積極面對生活的良好個性品質。

  本節課還有一些環節尚待改進:

  1、讓幼兒自己分配角色表演故事,利於加深對故事的體會和理解。

  2、結束部分應播放快樂的背景音樂,讓幼兒與老師分享自己的快樂。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