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申報專案報告書> 申報專案報告書

申報專案報告書

申報專案報告書

  一、報告的特點

  1、內容的彙報性:一切報告都是下級向上級機關或業務主管部門彙報工作,讓上級機關掌握基本情況並及時對自己的工作進行指導,所以,彙報性是“報告”的一個大特點。

  2、語言的陳述性:因為報告具有彙報性,是向上級講述做了什麼工作,或工作是怎樣做的,有什麼情況、經驗、體會,存在什麼問題,今後有什麼打算,對領導有什麼意見、建議,所以行文上一般都使用敘述方法,即陳述其事,而不是像請示那樣採用祈使、請求等法。

  3、行文的單向性:報告是下級機關向上級機關行文,是為上級機關進行宏觀領導提供依據, 一般不需要受文機關的批覆, 屬於單向行文。

  4、成文的事後性: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 向上級機關作出彙報, 是事後或事中行文。

  5、雙向的溝通性:報告雖不需批覆,卻是下級機關以此取得上級機關的支援 指導的橋樑;同時上級機關也能透過報告獲得資訊, 瞭解下情, 報告成為上級機關決策指導和協調工作的依據。

  二、申報專案報告書

  報告的用途逐步擴大,用於新產品開發、投融資、公司發展規劃、年度發展等方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申報專案報告書,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申報專案報告書1

  專案名稱:烏拉特中旗烏加河鎮農畜產品專業營銷合作社專案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中旗烏加河鎮

  專案申報部門: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中旗發展與改革委員會

  專案申報文號:

  項申報日期:20xx年2月28日

  一、專案概況

  1、專案名稱: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中旗烏加河鎮農畜產品專業營銷合作社

  2、資金類別:自治區預算內專項資金

  3、建設性質:○新建●擴建○改建

  4、總投資:貳佰伍拾捌萬捌仟元

  其中:申請財政補助158.8

  ⑴、中央財政:

  ⑵、省級財政:100

  ⑶、市地財政:

  ⑷、縣及縣以下財政:58.8

  6、專案申報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中旗烏加河鎮

  5、專案單位名稱:烏拉特中旗烏加河鎮農畜產品專業營銷合作社

  地址:烏拉特中旗烏加河鎮

  法人代表:法人代表電話:

  開戶銀行:烏拉特中旗信用社

  銀行帳號:

  二、專案基本情況

  1、烏加河鎮是烏拉特中旗灌區一個農牧業大鎮,位於烏拉特中旗西南部,總面積729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8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2599人,其中農業人口26444人,可耕地面積32萬畝。牲畜飼養總量32萬頭(只),是自治區商品糧基地。與烏加河鎮接壤的有河套灌區的三個旗縣,40餘個鄉鎮,有800餘萬畝可耕地。

  2、農畜產品專業營銷合作社概況

  烏加河鎮農畜產品專業營銷合作社,籌建於20xx年合作社包括支農服務中心和養殖服務中心,兼併了葵花種植協會和肉羊養殖協會,共吸納當地158戶經濟人參與。合作社實行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化管理制度,以服務“三農為第一原則,以“不與民爭利”為生存和發展宗旨,以幫助農牧民從事農、牧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為目標,以開展農資供應、生產技術資訊服務,農畜產品購銷為業務。全社現有員工30人,其中技術人員6人,有經濟合作人員158人。有辦公室120平方米,收貯平臺3500平方米,精選機3臺,固定資產達230萬元。

  專案建設背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各種農畜產品的質量要求由過去的低層次、粗加工逐步轉向高層次、高質量。近年來,綠色食品包括人們直接消費的米、面、肉、乳、禽、蛋等食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而農牧民的生產條件的落後,技術落後,組織思想觀念落後,農牧業產業化程度低。農牧民收入得不到明顯提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們的種、養殖業還沒有形成產業化;另一方面是生產技術水平還不高,特別是缺少企業的帶動,缺少中間服務組織的服務,形不成完整的農牧業產業化鏈條。當前,針對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和農牧業進入新階段及加入WTO的新形勢,農業生產建設將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重點抓好農畜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而且農牧業產業化建設是帶動農牧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本專案的提出正是從這一出發點的需求而提出的。

  三、專案建設的必要性

  1、我國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農戶直接進入市場,成為市場主體,極大地發展了生產力。但這種生產經營方式存在著固有的弊端,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規模小、生產水平低、投資多、收入少,農畜產品質量標準低,農業產業化和組織化程度低,難以形成優勢,同時,由於農畜產品資訊和市場不暢通,使農民逐漸成為弱勢群體,農業和農村發展受到制約。

  2、烏拉特中旗鄉鎮供銷合作社於1993年轉制解體。此後,幾年鄉鎮所產的農畜產品銷售一直不規範,形不成市場。主要表現為:一是農民將農畜產品拉至40公里以外的五原縣銷售二是五原、臨河等地的小商販到本地收購農畜產品,小商販收購規模小,收購行為不規範,壓等壓價現象嚴重,出現了大量的'騙農坑農事情,影響了正常的市場經營活動,損害了農民的利益。

  3、多年來,隨著農、畜產品數量的擴張,而由於科技服務體系滯後,在農民的種、養殖過程中,科技含量不高,優質農畜產品比例偏低,種、養殖經營過程中的產前、產中、產後配套不完善,產業鏈短,也嚴重影響了農畜產品產業化的發展。

  4、專業營銷合作社成立以來,由於資金短缺,合作社建設滯後,跟不上農畜產品產業化發展的需求,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不足,為了加快專業營銷合作社的發展,為農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需申請上級財政給以專項資金補貼。

  四、專案建設內容

  (一)基礎設施建設:

  1、建綜合辦公樓800平方米預計投資64萬元。

  2、倉儲庫房6000平方米預計投資24萬元。

  3、涼曬平臺10000平方米預計投資45萬元。

  4、人工授精室150平方米預計投資10.5萬元。

  5、購置電腦一臺預計投資1.5萬元。

  (二)生產服務設施:

  1、購買農副產品篩選機20臺×3.5萬元70萬元

  2、購農副產品檢驗、檢測儀器一套15.2萬元

  3、玉米收割、揉碎聯合收割機3臺18萬元

  4、人工授精及培胎移植化驗檢測裝置2套7.6萬元

  5、專業營銷合作社員工培訓經費3萬元

  五、專案建設投資及資金來源

  專案建設總投資258.8萬元,其中專案單位自籌158.8萬元,申請上級財政補貼100萬元。

  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析

  1、經濟效益:農畜產品專業營銷合作社建立至今,已初具規模,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三農服務”體系。近兩年來,合作社先後引進試種農作物優良品種32個,外出簽訂種植訂單16萬畝,佔總面積的50,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到田間地頭指導培訓農民2.1萬多人次。推廣良種10萬多公斤,5萬多畝,供應農資5000噸,佔全鎮需求量的20以上。組織收銷農副產品2200萬公斤,佔花葵銷售總量的40多,小麥銷售的30多。今年簽訂小麥種植訂單5萬畝,食葵5萬畝,番茄訂單1.5萬畝。其次,引進優質種羊近1萬隻,其中種公羊164只。不僅搞活了流通,而且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現已發展社員(包括協會會員)6281戶,佔全鎮農戶的75以上。

  更重要的是,專業營銷合作社的建立,成為為“三農”服務的基地,對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農業結構調整,連線市場組織銷售,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20xx年,合作社收購的小麥價格比同期的市場價格高0.05元/公斤,食葵收購價格高於市場0.24元/公斤。20xx年,合作社按照不與農民爭利的服務宗旨,積極與企業掛鉤收購農畜產品,其中小麥收購價格比同期市場價高0.08元/公斤,食葵高0.44元/公斤,特別是合作社社員,食葵合作社社員,食葵每畝增加收入近150元。同時收購肉羊近2萬隻,白條肉價格比同期市場價高0.50元/公斤,農民出售一隻羊平均比出售給二道販子多收入30元。

  經初步估算,近兩年來,專業營銷合作社給農民帶來額外收入300多萬元。20xx年,在專業營銷合作社的帶動下,全鎮小麥種植面積由過去的1.5萬畝增加到5萬畝,食葵種植面積,由原來的不到2萬畝增加到5萬畝,番茄種植面積由過去的零星種植發展到現在的訂單1.5萬畝,年內肉羊飼養量將達到64萬隻,比過去增長近一倍。20xx年烏加河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00元,比上年增長25,農牧業總產值7707.36萬元,比上年增長16;20xx年專業營銷合作社收入50萬元。

  七、專案建設單位財務狀況

  烏加河鎮農畜產品專業營銷合作社是20xx年在原來鎮聯合公司的基礎上組建起來的,其資本金為220萬元。

  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70萬元,無負債。

  20xx年年終創收15萬元,20xx年年終創收30萬元,20xx年年終創收50萬元。

  八、市場預測

  烏加河鎮農畜產品專業營銷合作社,從20xx年籌措至今,透過市場經濟執行機制,結合本地區實際,充分發揮營銷合作社的橋樑作用,積極主動地把農民同企業聯絡起來。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局面,而且成功地實現了為“三農”服務的目標,也為專業營銷合作社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資基礎,預計20xx年收入可達50萬元,專業營銷合作社符合當前農村發展的要求,是促進農民增收,發展農牧業產業化的必由之路。

  九、專案進展情況及建設結論

  農畜產品專業營銷合作社於20xx年開始籌建,現已初具規模。該專案經相關專業技術人員論證和二年來的實踐,農畜產品專業營銷合作社,建議方案切實可行,符合當前農牧業經濟發展的要求,可以帶動全鎮及周邊地區農牧業健康快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將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透過專案的實施,可為全旗樹立農畜產品專業營銷合作社及科研與生產相結合,農戶與專業營銷合作社和企業相結合的模式,起到示範與推廣的作用。

  申報專案報告書2

  一、專案建設地點:

  xx。

  二、專案主要建設資料及規模:

  佔地xxx畝,建設xxxxxx等。

  三、專案總投資及資金來源:

  專案總投資xxxxx萬元。資金來源為企業自籌。

  四、經濟效益分析

  (一)間接經濟效益旅遊業是公認的關聯度高、帶動性強、輻射力大的經濟產業。該專案建成後,將有助於促進周邊村的經濟發展。按一般規律,每1元的旅遊直接收入可帶來4。3元的間接收入。與此同時,旅遊業還能最佳化產業結構,帶動周邊範圍內建築業、製造業、食品業、商業、服務業、金融業和資訊業等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促進區域經濟持續、快速、穩步發展。隨著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當地的投資環境也會大為改善,從而進一步推動區域自然村的對外開放。

  (二)社會效益

  1、增加就業崗位旅遊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能夠帶給超多直接和間接的就業機會。根據世界旅遊組織測算,旅遊部門每增加一個直接就業人員,社會就能增加5個就業崗位。這樣透過本專案的建設,既能夠解決周邊村部分人口的就業問題,還能為當地農民中的部分剩餘勞動力帶給一個就業機會。

  2、改善人民生活,擴大對外開放外來遊客,使得外界的先進思想、文化、觀念和資訊源源不斷的輸入,有效促進本地文化和外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從而加速其社會經濟的現代化程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也有利於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對外開放。同時旅遊業的發展,還將促進社會穩定,有利於當地資源的保護和傳統文化的弘揚。

  特此請示!

  申報專案報告書3

  第一章申報單位及專案概況

  1、專案申報單位概況。主要包括專案申報單位的重點經營範圍、資產負債狀況、股東構成及股權結構比例、以往投資類似專案的簡要狀況等資料。

  2、專案概況。主要包括專案建設地點、建設資料及規模、產品及技術方案、主要裝置選型、投資規模、資金籌措方案等。

  第二章戰略規劃、產業政策及行業准入

  1、擬建專案與相關規劃的關係。

  2、擬建專案與相關產業政策的關係。

  3、擬建專案與相關行業准入標準的關係。

  第三章專案選址及土地利用

  1、專案選址及用地方案。主要包括專案用地選址、場址土地權屬類別及佔地面積、土地利用現狀及相關規劃狀況、佔用耕地概況、土地獲取方式等。

  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主要分析是否貼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佔地規模是否合理、耕地佔用補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3、地質災害影響分析。對於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建設的專案和易誘發地質災害的專案,應闡述專案選址所在地的地質災害狀況,分析擬建專案誘發地質災害的可能性。

  4、其他不利影響。分析擬建專案是否壓覆礦床和文物,是否會對防洪和通航等產生不利影響。

  第四章資源開發及綜合利用

  1、資源開發方案。對於資源開發類專案,闡述資源儲量和品質勘探狀況,分析擬開發資源的可開發量、自然品質、賦存條件、開發價值等,評價是否貼合資源總體開發、綜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2、資源利用方案。主要包括專案需要佔用的重要資源品種、數量及來源狀況,資源節約及綜合利用方案,單位生產潛力主要資源消耗量指標及與國內外相關資源利用效率的比較分析。

  3、節能及節水措施評價。對專案建設方案的能耗及水耗指標進行分析,闡述工程建設方案是否貼合節能及節水政策的有關要求,在提高能源及水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水耗等方面的對策。

  第五章徵地拆遷及移民安置

  1、城市居民搬遷方案。涉及城市徵地拆遷的專案,應根據專案建設方案,進行徵地拆遷影響的調查分析,提出拆遷補償的原則、範圍和方式,並以是否貼合國家相關政策法規要求進行評價。

  2、農村移民安置方案。涉及農村徵地及移民安置的專案,應根據專案建設方案,進行專案徵地影響的相關調查分析,提出移民生產開發、生活安置、徵地補償、收入恢復等方案,並進行可行性分析論證。

  第六章環境和生態影響分析

  1、環境和生態現狀。包括專案場址的自然環境條件、現有汙染物狀況、生態環境條件、特殊環境條件及環境容量狀況等。

  2、專案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包括汙染物型別、排放量狀況,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因素及影響程度,是否貼合環保法規要求,對流域和區域環境及生態系統的綜合影響。

  3、生態環境保護對策。按照國家有關環保法規要求,對環境影響治理方案的工程可行性進行分析,對可能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提出對策推薦。

  4、特殊環境影響。專案對歷史文化遺產、自然遺產、風景名勝和自然景觀等的影響及對策。

  第七章經濟影響分析

  1、國民經濟評價。按合理配置資源的原則,從國民經濟的角度考察投資專案所耗費的社會資源和對社會的貢獻,評價投資專案的經濟合理性。

  2、區域經濟影響分析。對於區域經濟影響較大的專案,從區域經濟發展、產業佈局及結構調整、區域財政收支、收入分配及是否可能導致壟斷等角度進行分析。

  3、經濟安全分析。對於涉及國家經濟安全的專案,從產業技術安全、資源供應安全、資本控制安全、產業成長安全、市場環境安全等角度進行分析。

  第八章社會影響分析

  1、系統調查和預測擬建專案的建設、運營對專案所在地區可能產生的社會影響與社會效益。

  2、分析預測專案能否為當地的社會環境、人文條件所接納,以及當地居民支援專案存在與發展的程度,考察專案與當地社會環境的相互適應關係。

  3、分析專案所涉及的各種社會因素,進行社會風險分析,評價專案的社會可行性。共2頁,當前第1頁12

  4、提出協調專案與當地社會的關係,規避社會風險,促進專案順利實施,持續社會穩定的方案。

  第九章其它資料

  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的其它資料。

  申報專案報告書4

  申報單位及專案概括

  一、專案申報單位概括。

  包括姓名申報單位的主營業務、經營年限、資產負債、股東構成、主要投資專案、現有生產潛力等資料。

  二、專案概括。

  包括擬建專案的建設背景、建設地點、主要建設資料和規模、產品和工程技術方案、主要裝置選型和配套工程、投資規模和資金籌措方案等資料。

  發展規劃、產業政策和行業准入分析

  一、發展規劃分析。

  擬建專案是否貼合有關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等要求,專案目標與規劃資料是否銜接和協調。

  二、產業政策分析。

  擬建專案是否貼合有關產業政策的要求。

  三、行業准入分析。

  專案建設單位和擬建專案是否貼合相關行業准入標準的規定。

  資源開發及綜合利用分析

  一、資源開發方案。

  資源開發類專案,包括對金屬礦、煤礦、石油天然氣礦、建材礦以及水(力)、森林等資源的開發,應分析擬開發資源的開發量、自然品質、賦存條件、開發價值等,評價是否貼合資源綜合利用的要求。

  二、資源利用方案。

  包括專案需要佔用的重要資源品種、數量及來源狀況;多金屬、多用途化學元素共生壙、伴生礦以及油氣混合礦等的資源綜合利用方案;透過對單位生產潛力主要資源消耗量指標的比較分析,評價資源利用效率的先程序度;分析評價專案建設是否會對地表(下)水等其它資源造成不利影響。

  三、資源節約措施。

  闡述專案方案中作為原材料的各類金屬礦、非金屬礦及水資源節約的主要措施方案。對擬建專案的資源消耗指標進行分析,闡述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資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論證是否貼合資源節約和有效利用的相關要求。

  節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標準和節能規範。

  闡述擬建專案所遵循的國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標準及節能設計規範。

  二、能耗狀況和能耗指標分析。

  闡述專案所在地的能源供應狀況,分析擬建專案的能源消耗種類和數量。根據專案特點選取計算各類能耗指標,與國際國內先進水平進行比較分析,闡述是否貼合能源准入標準的要求。

  三、節能措施和節能效果分析。

  闡述擬建專案為了最佳化用能結構、滿足相關技術政策和設計標準而採用的主要節能降耗措施,對節能效果進行分析論證。

  建設用地、徵地拆遷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專案選址及用地方案。

  包括專案建設建設地點、佔地面積、土地利用狀況、佔用耕地狀況等資料。分析專案選址是否會造成相關不利影響,如是否壓覆礦床和文物,是否有利於防洪和防澇,是否影響通航及軍事設施等。

  二、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分析擬建專案是否貼合土地利用規劃要求,佔地規模是否合理,是否貼合集約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佔用補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三、徵地拆遷和移民安置規劃方案。

  對擬建專案的徵地拆遷影響進行調查分析,依法提出拆遷補償的原則、範圍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規劃方案,並對是否貼合保障移民合法權益、滿足移民生存及發展需要等要求進行分析論證。

  環境和生態影響分析

  一、環境和生態現狀。

  包括專案場址的自然環境條件、現有汙染物狀況、生態環境條件和環境容量狀況等。

  二、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包括排放汙染物型別、排放量狀況分析,水土流失預測,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因素和影響程度,對流域和區域環境及生態系統的綜合影響。

  三、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按照有關環境保護、水土持續的政策法規要求,對可能造成的生態環境的影響因素和影響程度,對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效果進行分析論證。

  四、地址災害影響分析。

  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建設的專案和易誘發地質災害的專案,要闡述專案建設所在地的地質災害狀況,分析擬建專案誘發地質災害的風險,提出防禦的對策和措施。

  五、特殊環境影響。

  分析擬建專案對歷史文化遺產、自然遺產、風景名勝和自然景觀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並提出保護措施。

  經濟影響分析

  一、經濟費用效益或費用效果分析。

  從社會資源最佳化配置的角度,透過經濟費用效益或費用效果分析,評價擬建專案的經濟合理性。

  二、行業影響分析。

  闡述行業現狀的基本狀況以及企業在行業中所處地位,分析擬建專案對所在行業及關聯產業發展的影響,並對是否可能導致壟斷等進行論證。

  三、區域經濟影響分析。

  對於區域經濟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專案,應從區域經濟發展、產業空間佈局、當地財政收入、社會收入分配、市場競爭結構等角度進行分析論證。

  四、宏觀經濟影響分析。

  投資規模巨大、對國民經濟有重大影響的專案,應進行宏觀經濟影響分析。涉及國家經濟安全的專案,應分析擬建專案對經濟安全的影響,提出維護經濟安全的措施。

  社會影響分析

  一、社會影響效果分析。

  闡述擬建專案的建設及運營活動對專案所在地可能產生的社會影響和社會效益。

  二、社會適應性分析。

  分析擬建專案能否為當地的社會環境、人文條件所接納,評價該專案與當地社會環境的相互適應性。

  三、社會風險及對策分析。

  針對專案建設所涉及的各種社會因素進行社會分析,提出協調專案與當地社會關係、規避社會風險、促進專案順利實施的措施方案。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