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醉翁亭記> 《醉翁亭記》教案教學設計(公開課)

《醉翁亭記》教案教學設計公開課

《醉翁亭記》教案教學設計(公開課)

  《醉翁亭記》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貫徹全文的主線是“樂”字。“醉”和“樂”是統一的,“醉”是表象,“樂”是實質,寫“醉”就是為了寫“樂”。因此在課堂上要牢牢抓住“樂”這條主線,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是如何圍繞它層層展開記敘的脈絡。抓住了作者感情發展的脈絡,也就能順利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本文采用了敘事與寫景、抒情相結合的寫法。同時要結合時代背景和作者個人被貶的經歷,體會本文抒發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鬱的複雜感情。

  本文語言有很大的特色。散相間,要反覆朗讀,直至背誦全文。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文章結構,把握中心,掌握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句法,積累名言和議論文素材,熟讀成誦。

  2.學會將寫景、敘事、抒情相結合的寫法;提高語言鑑賞能力。

  3.體會作者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情懷。

  過程與方法

  1、藉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疏通文意。

  2、抓住“醉”與“樂”的關係,把握文章主旨。

  3、反覆誦讀,品味語言,體會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文章寫景抒情的作用,背誦全文,掌握名句。

  難點:理解本文從“樂”和“醉”所抒發的政治理想。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范仲淹在被貶謫鄧州的第二年,也就是慶曆六年,寫下了《岳陽樓記》,寄託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理想;,歐陽修參與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同一年也被貶在州寫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記》。。

  二、簡介作者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他四歲喪父,家境貧困,母親用荻稈畫地教他識字讀書。後來他考取進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參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樣。他支援范仲淹的政治改革,範被罷官,歐陽修不顧個人利害,憤然上書斥責有關的權臣,他因此也遭到貶謫。《醉翁亭記>就是他被貶到州(今安縣)當太守時寫的。

  三、初步感知文章

  1.教師範讀(或播放課文朗讀錄音)。要求學生:聽清字音,必要時在書上注音。

  2.學生試讀課文。

  3.學生互讀課文。

  方法:二人小組,一人讀一人聽,糾正讀音錯誤;各讀一遍。

  4、請四位學生,每人讀一段。集體糾正讀音。

  (從正音入手,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要讀得流暢,重音、停頓、速度、節奏得當。)

  四、疏通全文大意

  1.通讀全文。

  要求先不看課文註解,把不懂的字、詞、句標出。然後對照註解再讀全文,仍有不懂的就做上記號。還可查古漢語詞典,自己解決問題。

  (教師在巡視中發觀較普遍的問題作篩選,尋求教學的針窪。)

  2.集體解決疑難。

  方法:教師對在巡視中發現的較普遍的問題進行點撥或給予解答。

  3.學生各自疏通全文大意。

  方法:把課文的意思用白話說一遍,要讀出聲。

  五、再讀課文,分討論

  要求:各自放聲讀。注意找出表達全文主旨的—個字,畫出來。

  全文是圍繞哪個字展開的?

  明確:樂。

  1.全文寫了哪幾方面的樂?

  明確:山水之樂、宴酣之樂、人之樂。

  2.請同學們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這幾種樂趣。

  3.這幾種樂中有沒有太守之樂在裡邊?

  明確:享受“山水之樂”的不僅有太守及其賓客,還有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縱情山水。“人遊”寫得有聲有色——有歌聲和呼應聲,有負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興高采烈出遊,是因為生活安定富足,而這又跟太守勵精圖治有關。太守為此而樂,也為能與民同樂而樂。這是他的政治理想。

  六、課內小結

  文中描寫州山間的美景以及他和老百姓一起遊樂的情景,展現了一幅“與民同樂”的圖畫。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