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寓言的故事作文錦集六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寓言的故事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寓言的故事作文 篇1
一天,熊貓媽媽給熊貓寶寶找家教。走著走著,熊貓媽媽突然看到了狗熊,熊貓媽媽走上去問:‘狗熊大叔你有沒有好的家教介紹給我。狗熊答到 :當然有了,狐狸就是一個很好的人選。那趕快帶我去啊!熊貓說道。走到半路,狗熊看到了一個鳥巢,它立刻爬上樹,把鳥巢裡面的蛋吃了,熊貓媽媽問:這是誰教給你的?狗熊說:當然是狐狸教給我的。過了一會兒,狗熊又看到了一戶人家剛逮到了一條魚,它偷偷地把魚拿了過來吃了。熊貓媽媽又問:這又是誰交給你的?狗熊依然說:是狐狸。熊貓媽媽停下腳步,說:你不用帶我去找狐狸了。狗熊說:為什麼?熊貓媽媽說:因為狐狸只會教人壞東西。
寓言的故事作文 篇2
小羊、小貓是一對好朋友,她們天天一起上學,下課一起玩耍,中午一起吃飯……它倆幾乎形影不離。
有一天,她倆一起去食堂吃飯。領餐時,小羊和小貓排在同一個視窗安靜地等待著。今天吃魚,是小貓的最愛。眼看就要拿到飯了,忽然,小熊插了進來,拿走了托盤。小貓見了,馬上撲過去,一把搶過托盤。小熊叫了起來。“你為什麼搶我的飯?”
“誰搶了,這盤本來是我的,是你插隊把它搶走的!”
“我……我是有急事才這樣做的……”
“你就儘管找藉口吧,反正我是不會相信的!”
小羊見了,連忙走上前去,對她們說:“別吵了,別吵了!小熊,老師平時一直教導我們,在公共場合要講文明,遵守公共秩序。領飯的時候就應該按先後順序排隊。你插隊領飯,這麼做是不對的。但是小貓,你也不要太沖動。我想,小熊一定是有原因才這麼做的。”
“是,老師叫我吃完後馬上回教室訂正作業,我昨天的作業錯了好多,怕來不及。”“你雖然有急事,但可以去人少的視窗呀,為什麼要來這裡插隊呢?”小羊又轉過身對小貓說道:“你看,小熊急著回去趕作業,我們還是讓他先吃吧。你想吃魚,可以拿下一盤呀,為什麼非要跟她搶呢?”
小貓和小熊都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小熊紅著臉,說:“小貓,我領飯的時候沒排隊,是我不對。這盤飯先給你吃吧。”小貓也說:“我也有不對的地方,不應該和你吵架。這盤飯還是你先吃吧!”
從此,小羊和小貓又多了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她們三個天天在一起,過得十分快樂。
寓言的故事作文 篇3
蘇軾在一次夜讀中忽然聽到一陣老鼠啃東西的聲音。他估計這聲音是從床下傳出來的,於是用手在床上使勁地拍打了幾下,想借此把老鼠嚇跑。然而這種辦法收效並不大,僅僅安靜了一會,老鼠又不停地啃起東西來了。
夜裡老鼠啃東西的聲音既令人心煩,又讓人惱怒,所以,蘇軾吩咐書童去捉老鼠。
書童端著燭臺往床下一照,發現咕唧咕唧的聲音是從一個被繩子繫住了口的嚴實袋子裡發出的,於是高興地說道:“哈哈,老鼠被關在袋子裡面了,它還能往哪兒跑呢”書童細心翼翼地解開繫緊袋口的繩子,只讓袋口露出一條狹窄的縫隙,試圖等老鼠剛一露頭就捉住它。可是書童等呀等呀,不僅僅沒有等到老鼠出來,並且連一點響聲也聽不到了。所以,他感到十分奇怪。為了弄個水落石出,書童開啟袋口,端起蠟燭把袋子裡面照了個通亮。他發現袋中一動不動地躺著一隻死老鼠。書童驚訝地說道:“這真是怪事!剛才這袋子裡分明有一隻啃東西的活老鼠,它怎樣會突然間死去呢如果這隻老鼠剛才就是一隻死老鼠,那麼啃東西的聲音難道是鬼發出來的嗎”
好奇心驅使書童進一步往下追究。他兩手抓著袋底把袋子往上一提,然後用力抖了幾下,想把袋子抖落一空,看個結果。可是袋子裡面除了老鼠沒有旁物。他只聽見老鼠落地“嘭”地一響,還沒來得及去撿那隻死鼠,卻看到死鼠突然復活,一溜煙就逃走了。
蘇軾被老鼠的吵鬧折騰了半天,結果老鼠把他的書童弄了一個措手不及就溜掉了,所以心裡很不愉快。他恨恨地說道:“想不到一隻老鼠有這麼狡猾!它無法咬破堅固的袋子逃跑,就用啃咬之聲招人來解開袋口;當你守候在袋口伺機去捉它的時候,它卻裝死矇騙你放鬆警惕。一個小動物耍出的狡猾花招居然騙得過人,這實在是一件令人可恨的事情!”
寓言啟示:一隻老鼠,其體能和智慧遠不是人類的對手,可是這不等於說人類與一個弱小的對手相比,沒有自我的短處。書童因為只看到了人類具有思維本事的長處,而忽視了老鼠求生的乖巧和逃生的敏捷,所以被弱小的對手所捉弄。這一故事告訴我們,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不僅僅是一個人取得節節長進的關鍵,並且是排除各種困難、克敵制勝的法寶。
寓言的故事作文 篇4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森林裡有一群小鳥在嘰嘰喳喳的叫著,它們正在枝頭唱歌,有的在梳著自己漂亮的羽毛,有的在跟別的小鳥玩耍,還有的在呼朋喚友。在不遠處,一隻小鹿聽到了這優美的聲音,就跑了過來,一邊吃草,一邊欣賞著美妙的聲音,不一會兒,小兔和刺蝟還有蝴蝶等……它們在一起快樂的玩耍,好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啊!
一天黃昏工作了一天的小鳥們,拖著長長的羽毛飛回家,筋疲力盡的樣子在空中發現了自己眼前的景象,都傻了眼,因為看見自己的房子都被拆了,它們的家園被毀了,傷心欲絕的小鳥們無家可歸了,心想;都是這些人類把樹砍了,所以我們的房子被毀了,我們要去哪裡找房子呢?這時有一團臭煙飄到了天空,鳥兒們為了被毀的家園很氣憤,就說;“人類呀,你們不能砍樹,不能破壞大自然,不然會受到懲罰的。”
現在人類都肆意砍樹木,破壞森林,而且大自然也在懲罰人類,你看今年春天雲南成了大旱災,全國有一些地方就發生了洪水災害,我們快行動起來,少用一次性筷子,少砍樹,多種樹,做一個環保行動者。
寓言的故事作文 篇5
寓言故事類作文是高考的新寵,立意方法有很多, “因果探究法”是其中比較實用的一種。追溯事物的根由,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或者推理事物發展的過程,得出反映事物本質的結論,這就是因果探究法。在審題時,只要抓住材料中的因果聯絡,就可準確立意,快速構思。在具體操作時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先找出事件中的結果或原因;第二步,由果及因,或由因及果,具體分析為什麼這樣;第三步,選擇最佳的切入角度與立意方向。
一、一果一因,這個因就是唯一的立意方向。
這是一種比較簡單的材料呈現方式,文題所給材料情節單一,原因結果清楚明瞭。在審題時,既可從事件本身分析導致最終結果的原因,也可從原因入手探討事件的結果,但必須牢牢抓住原因,因為它有可能是唯一的立意方向。
【示例】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一個人去買鸚鵡,看到一隻鸚鵡前標著: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200元;另一隻鸚鵡前則標著:此鸚鵡會四門語言,售價400元。該買哪隻呢?兩隻都毛色光鮮,非常可愛。這人轉啊轉,拿不定主意。突然他發現了一隻毛色暗淡散亂的老鸚鵡,標價800元。這人趕緊把老闆叫來,問: “這隻鸚鵡是不是會說八門語言?”店主說: “不會。”這人奇怪了,又問: “那為什麼又老又醜,又沒有能力,會值這個價呢?”店主回答: “因為另外兩隻鸚鵡叫這隻鸚鵡老闆。”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剖析】
通讀材料,會發現材料中的一果一因非常明顯。 “果”是一隻老鸚鵡標價800元,即“價高”, “因”是“另外兩隻鸚鵡叫這隻鸚鵡老闆”。“價高”因為是“老闆”, “老闆”導致“價高”。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領導者,不一定能力有多強,只要懂信任,懂放權,懂珍惜,就能團結比自己更強的力量,從而提升自己的身價。相反許多能力非常強的人卻因為過於追求完美,事必躬親,做不成領導。據此,思考方向可確定為:應該有正確的價值觀、人才觀;領導者不一定是能力最強的人,但一定是善用人懂管理的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等等。其他類似立意,如關於人才的反思、人才價值的評價等也都符合題意要求。
二、一果多因,有幾個“困”就有幾個審視角度。
有些寓言故事類材料表述的是一種結果,但呈現的原因卻有多種,這時,有幾個“因”往往就有幾個審視角度。在寫作時要具體分析,抓住這些原因與結果之間的有機聯絡以及各自特點,選擇其中的一個進行立意。
【示例】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烏龜與兔子賽跑,因為兔子驕傲,烏龜出人意料地贏得了比賽。蝴蝶知道此事後,也要求與烏龜比賽。烏龜考慮了一下,便接受了蝴蝶的`挑戰,但它提了一個要求: “我只會爬行,你還會飛。我們就比60米吧,20米鑽圈,20米河流和20米花叢。”蝴蝶同意了。
比賽開始後,蝴蝶早旱就鑽過了圈,飛過了河。來到花叢時,它看到漂亮的花朵,嗅到了花蜜的香甜,還見到了美麗的同伴。看看此時烏龜連圈都沒鑽過,蝴蝶放心了,在花叢裡玩得越來越開心,竟然忘記了比賽的事情。它萬萬沒有想到,就在它玩耍時,烏龜已經鑽過了圈,遊過了河,穿過了花叢,悄悄地到達了終點。
看來,對某些人來說,鑽圈、過河很難,可對某些人來說,花叢才是最難逾越的。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剖析】
透過分析,可以看到這則寓言故事的“一果”是“蝴蝶比賽失敗,烏龜取勝”,而導致這“一果”的原因卻有多個:①蝴蝶三心二意;②蝴蝶經不住“花叢”的誘惑;③蝴蝶不執著於自己的目標,半途而廢;④烏龜時刻牢記自己的目標,堅持到底;⑤烏龜能夠利用對方的弱點智取,等等。以原因①為寫作角度,可以談用心的重要性、專心的意義等,可以立意為專心致志;用心一也;心若在,夢就在,等等。(作文大全 )以原因②為寫作角度,可以談抵禦各種誘惑的重要性,可立意為:拒絕誘惑、堅守自我、越過人生的“花叢”,等等。以原因③、④為寫作角度,可以談執著於目標的重要性,談目標與行動的關係、行動與成功的關係等,可以立意為:只有牢記目標,並付諸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人生有很多目標,很多小目標往往組成成功的大目標;不能半途而廢,堅持是成功的法則;唯有持之以恆,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等等。以原因⑤為寫作角度,可以談智取的重要性,談弱點的危害性等,可以立意為:智慧與生存、智慧與成功、揚長避短、面對自己的弱點、把弱點轉化為優點,等等。當然,在這麼多原因中,也可以根據材料中的主要物件和主要事件,確定主要原因,由此下筆,定能切中題旨,求得最深刻的立意。
三、多果多因,要找出適合自己寫作的最佳視角。
有一些作文題提供的寓言故事類材料,由多人、多事或多物構成,情節曲折,層次繁複,內涵豐富,初看似乎無從下手。但不管什麼事物,其產生、變化和發展,都是其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要清晰地梳理各種因果關係,然後找出適合自己寫作的最佳角度。
【示例】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海嘯過後,沙灘上出現了許多魚。它們的心充滿了無奈
與痛苦。有的魚自暴自棄,在寂寞的等待中結束了生命。有的魚不停地跳躍,想回到碧藍的大海中,但沒過多久,就累死了。有的魚,知道回去已不可能,便努力呼吸適應沒有水的新環境,在呼吸中長出了肺,鰭也變成了四肢。於是,它們開始了陸地上的美好新生活。
我們都向往幸福的生活,就像沙灘上的魚嚮往海水一樣,然而,我們魂牽夢縈的那汪碧藍,卻往往讓我們付出慘重的代價。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剖析】
這個材料比較複雜,要寫好這篇作文,就要採用“因果探究法”,理清材料中的各種因果關係。最好從“為什麼”入手,追本溯源。第一層次,前兩種魚為什麼死了?原因很簡單,或是“自暴自棄,在寂寞的等待中結束了生命”,或是“不停地跳躍,沒過多久,就累死了”。第二層次,後一種魚為什麼活下來?因為“努力呼吸適應沒有水的新環境”。第一種魚屬於悲觀型,在等待中死去,因自暴自棄而敗,由此可以立意:不能自暴自棄;相信自己;積極應對;坐以待斃,不如起而行動;路在腳下;用行動改變現實等。第二種魚屬於盲目型,路行不通,但仍盲目拼命,由此可以立意:急於求成,必敗;做事要講究方法;勇與智;不能做無謂犧牲;從實際出發,分析具體情況等。第三種魚屬於理智型,它努力適應,勇闖新路而得到幸福,由此可以立意:學會適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開闢新路,贏得精彩;轉換思維天地寬;戰勝自己,改變自己;學會調整;學會選擇等。也可以將以上各個角度綜合起來進行分析,魚的死與活都由魚自身決定,由此可以立意:成功的法則(適應、調整、改變、轉換);如何面對困境;心態與行動;人生的選擇等。材料的結尾部分又是一個因果關係,其“果”是“我們付出慘重的代價”,原因是我們像沙灘上的魚一樣徒勞而無所得,據此可以立意:過程是美麗的;追求是一種幸福;嚮往那汪碧藍;為了心中的夢;善於思考,找準方向等。這麼多的因果關係,集中統一於一則材料之中,立意麵相當廣,所以,具體寫作時就要找出讓你有話可說的最佳寫作角度,這樣能夠充分發揮你的寫作水平,同時使文章富有內涵和深度.
寓言的故事作文 篇6
適應了被陽光哺育著的舒服感覺。它開始伸展自己的身體,甚至開始站起來走路。
有一隻螃蟹,一直活在它的殼子裡面自娛自樂,永遠不敢探出頭來示人。因為它很怕,怕和別人接觸,怕遇到壞人,怕受到傷害。可是它又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有一天,它實在耐不住性子,把自己的頭,一點點地,唯唯諾諾的探出來。“哇!外面的世界好美呀!太漂亮了,這就是‘世界’,啊!原來‘世界’是那麼的色彩斑斕,美不勝收。”螃蟹感慨地說。它試著把自己的脖子伸得更長,想看到更遠的地方。就在這時,從天而降,一塊兒小小的石子,砸到了它的頭上。“我的媽呀!嚇死我了,嗚嗚…………”螃蟹一邊哭一邊把自己的頭迅速的縮到了自己的殼子裡面。“我說不出去吧!我說外面很可怕吧!我說只有我自己的殼是最安全的吧!”它對自己說著。就從那天起,這隻螃蟹再也沒有探出頭來,它在自己的殼裡,勾畫這美夢,用它一瞬間看到的狹小的“世界”來編織一個個美麗的夢。日子一天天的就這麼過著。
“咚!……咚!……咚!………”“什麼聲音?怎麼回事?怎麼回事?”螃蟹感到自己的殼在被什麼東西敲打著。好像馬上就要裂開了。“怎麼辦?怎麼辦呀!誰來救救我。哦!我的殼兒,我那堅硬的殼兒。你要挺住呀!沒有你,我要怎麼活下去。沒有你,我在哪裡遮風擋雨,沒有你我的世界就不存在了。沒有你…………”螃蟹越來越害怕,越來越焦慮。但,敲打聲好像在和它唱反調一樣敲得越來越厲害。“哐當”殼兒終於裂開了,散落了一地的碎片。那單薄的小身子被曝光了,大太陽曬著它的身體讓它既溫暖,又有種疼痛感,陽光如此的強烈,讓它睜不開眼睛。也讓它更加害怕了,“沒有了殼兒,我該怎麼活呀!”螃蟹無助的嘟囔著。在這同時,它的身邊圍了很多人,有用看笑話的眼神望著它的,也有同情的眼光,關懷的目光望著它的。可在這隻螃蟹眼裡,大家都是在笑話它的,越是被別人盯著,它就越把自己綣起來。看的人越來越多,時間過得也越來越久。而不變的就只有一動不動的螃蟹躺在那裡。也許是沒有什麼新鮮的了,人群慢慢的散開了。只留下螃蟹自己爨在那裡。
一天,兩天,三天……沒有人再望那隻螃蟹了,大家已經習慣了它的存在。慢慢的,螃蟹也適應了外界的環境。適應了被陽光哺育著的舒服感覺。它開始伸展自己的身體,甚至開始站起來走路。又過了一段時間,它可以正視別人,和別人交談。可以融入這個真正的世界。它變得樂觀了,向上了。不再怕這怕那的了。也不再用那扭曲的心裡去揣測別人的心理。這回,這隻螃蟹真正的脫掉了它的殼兒,徹徹底底的去掉了。相反,它得到了快樂,得到了自由,得到了滿足。這是在殼兒裡永遠也感受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