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再別康橋> 徐志摩-《再別康橋》賞析

徐志摩-《再別康橋》賞析

徐志摩-《再別康橋》賞析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賞析:

  此詩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歐遊的歸國途中。時間是1928年11月6日,地點是中國海。但他這次重遊康橋的時間,卻是在7月底的一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裡逗留了一夜之後,事先誰也沒通知,就在一個晴朗的下午,一個人懷著砰砰直跳的激動心情,悄悄地到康橋來找他的英國朋友的。所謂“康橋”,現在通譯“劍橋”,即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因徐志摩年輕時曾在此讀書、生活過,結識過許多英國朋友,故對此常懷有一股特殊的感情。遺憾的是,因他事先沒有聯絡好,他所熟悉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橋,在那裡靜靜地等待著他。於是,他一個人就在他七八年前曾生活過的每一塊地方、每一個角落,靜靜地散起步來,那過去的一幕幕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由於當時比較忙,又趕著到達延庭頓莊去會見另一位英國朋友,故未把這次情感的活動記錄下來。直到他乘船離開馬賽的歸國途中,面對洶湧的大海和遼闊的天空,才展紙執筆,記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

  弄清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有助於我們對他的理解。第一節中所謂的.輕輕的來和走,正說明了他隻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第二節實際上只是寫岸邊柳樹倒映在劍河裡的情景,但他卻寫得那樣鮮明,那樣甜蜜,那樣美麗,而且浸透了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第三節實際上只是寫劍河裡的水草,“招搖”二字,生動地寫出了康橋對他的歡迎態度,而“甘心”二字,也正寫出了他對康橋的永久的戀情。第四節中所謂的“榆蔭下的一潭”,既是指拜倫潭,那裡柳廕庇日,是一個非常清涼的地方,詩人過去讀書時常在那裡乘涼,遐想。那裡明明是一潭清泉,但詩人偏說不是,而是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和漂浮在潭水上的水藻相雜在一起,沉澱在潭水的深處,就如同彩虹似的夢一般。因為第四節寫到了夢,於是詩人在第五節中很自然地轉到了尋夢。

  這首詩籠罩著一種寂靜的氛圍。繪幽靜之景色,狀寧謐之心境。在詩的末尾,詩人想象自己撐一支長蒿,向遠方草色深處漫遊,迎著和風,沐著星輝,真是連缺乏音樂靈感的人也會禁不住放聲歌唱,可是詩中的思路隨即逆轉“但我不能放歌”,詩境依舊復歸和沉浸於寂然。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更是特意將“笙簫”和“悄悄”、“夏蟲”和“沉默”這無法調和的事物連線起來,意再表明詩人離情的不可遏制,而“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一句,則將詩人靜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極致。

  此詩四行一節,每一節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句的字數基本為六七字(間夾八字句),於參差變化中見整齊;每節押韻,逐節換韻,追求音節的波動和旋律感。此外,音節上也輕盈柔美,“輕輕”、“悄悄”等迭字的反覆運用,不僅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奏,而且故意將那股熱烈的情緒壓在詩的內層,讓自己去領會。首節和尾節句式相似,遙相呼應,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