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魚我所欲也習題及答案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題。
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②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③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下列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捨生而取義者也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皆以美於徐公
C.行道之人弗受 是以謂之“文”也
D.萬鍾於我何加焉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2.分別選出下列文言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共4分)
(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2分)
A.不是賢德的人有這種想法,人人都有這種想法,(只不過)賢德的.人有能力不喪失罷了。
B.非常獨立且賢德的人有這種心態,人人都有這種心態,(只不過)賢德的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C.不只是賢德的人有這種思想,人人都有這種思想,(只不過)賢德的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
A.這種(做法)不也已經可以了嗎?這就叫做失去了(自己的)本意。
B.這種(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自己的)本性。
C.這種(做法)不也可以完成了嗎?這就叫做改變了(自己的)心意。
3.分析第①段畫線句子運用的論證方法及作用。
4.孟子提出了“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問題和應當“捨生取義”的觀點。在當今社會,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如何處理好“合生取義”和“珍愛生命”的關係?請舉例說明。
【參考答案】
1.答案B。A項“而”分別表並列和轉折;C項“之”分別作結構助詞“的”,人稱代詞“他”。D項“加”的意思分別是“好處”,“虛誇,謊報”。
2.(1)C (2)B
3.示例:畫線句子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用“魚喻“生”,用“熊掌”喻“義”,透過類比,形象生動地提出了“捨生取義”這一論點。
4.示例:(1)生命誠可貴,正義價更高。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我們應該捨生取義。
(2)生命只有一次。面對誘惑和考驗,我們既需要珍愛生命,同時應該用智慧去維護“道義”。如①魯迅先生,用100多個筆名,與敵人鬥智鬥勇,既保全了自己,又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鬥爭,捍衛了正義和真理。②湖北青年周衝,為了營救被卡懸空的女童,急中生智,巧妙藉助防護欄,冒著生命危險,用頑強的毅力託舉女童,展示了平民英雄的義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