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一種快要斷絕的傳統閱讀答案

一種快要斷絕的傳統閱讀答案

一種快要斷絕的傳統閱讀答案

  【原文】

  一種快要斷絕的傳統

  黃波

  ①我對當代作家作品寓目者極少,而汪曾祺是這極少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可是說到喜歡的理由,一時又無從置答。這回重讀汪曾祺的《文與畫》和《五味》,居然對上面這個連自己也茫然的問題若有所悟。

  ②汪曾祺談吃,一點兒也不氣派。拌菠菜、乾絲、豆汁兒、芸豆、火腿……都是家常物什。不喜“大菜”,只好“小菜”,這本系文人故習。汪曾祺嗜好從選料、收拾到調配、下廚,都不假手外人,而在這個過程中,他享受到的不僅是食之味,更是食之趣。所以,簡直沒有資格上餐桌的抖蘿蔔絲,在他手裡和眼裡竟是這般精緻,“小紅水蘿蔔,南方叫‘楊花蘿蔔’,因為是楊花飄時上市的。洗淨,去根鬚,不可去皮。斜切成薄片,再切為細絲,愈細愈好。加少糖,略醃,即可裝盤,輕紅嫩白,顏色可愛。”黃瓜皮在他那裡也是下酒的佳品,“黃瓜切成寸斷,用水果刀從外至內旋成薄條,如帶,成卷。……扦瓜皮極脆,嚼之有聲,諸味均透,仍有瓜香。”“嚼之有聲”四字真是妙極!世間老饕甚多,不知道有多少還會於大快朵頤中細品那一記脆聲?

  ③汪曾祺作畫,他自己說“無師法”,只是“瞎抹”,也許近於事實。汪氏之畫是真正的“寫意”,略有一點構思,便信手揮灑,不過事經營,不刻意求工,逸筆草草,以抒其意。這也不算稀奇,大體還是傳統文人畫的路子。值得注意的,是其入畫的物件,大蒜,紅蘿蔔,扁豆花,盤中的一尾魚,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齊白石的畫,間有鄉野小品,但像汪曾祺這樣主要地、大規模地以日常物事入畫,似不多見。

  ④汪曾祺讓我想起兩個古代文人,就是陶淵明和蘇東坡。他們身上的一個共同點,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懷”。陶、蘇的風雅自不消說得,而同時他們與世俗的親近也是真誠的,鄰居殺只雞邀陶淵明同享,他會樂不可支地寫一首誠摯的好詩,坡翁街頭聽人談鬼,說咱們姑妄談之姑妄聽之。這樣的文人,既耿介清高,又讓我輩平民可親可感。汪曾祺繼承的,正是陶淵明和蘇東坡的餘韻。我們看他的小說和散文,抒情節制,也不刻畫大奸大惡,更不以汙穢的東西入文,其矜持頗近於傳統美學所謂“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是典型計程車大夫的審美趣味,而現在我們透過《文與畫》和《五味》所看到的,則是一個世俗化、平民化的汪曾祺。“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懷”,這應該說是中國文人一種不壞的傳統,可惜到了汪曾祺這裡,看樣子要成絕響了。

  【問題】

  18.通讀全文,說說文題中所說的“快要斷絕的傳統”是什麼?。(2分)

  19.汪曾祺談吃一點兒也不追求“氣派”,那麼他追求的是什麼呢?細讀第②段,結合原文中的相關語句作答。(2分)

  20.請你用一個恰當的成語替換第②段中加點的成語“大快朵頤”。(2分)

  21.汪曾祺作畫,與“傳統文人畫的路子”有什麼不同?(2分)

  22.積累連結:請根據提示,默寫《五柳先生傳》中的相關語句。(2分)

  好讀書,【 】,【 】,【 】。

  【參考答案】

  18.(2分)中國文人的“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懷”。

  19.(2分)他追求的“不僅是食之味,更是食之趣”。

  20.(2分)滿口生津

  津津有味等

  21.(2分)汪曾祺作畫,主要地、大規模地以日常物事入畫。(或汪曾祺作畫,入畫的物件完全地生活化、平民化。)

  22.(2分)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說明:錯一字扣1分)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