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贈從弟》的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

《贈從弟》的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

《贈從弟》的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

  《贈從弟三首》確實當得起這樣的讚美。作為詠物詩,這三首對蘋藻、松柏、鳳凰雖然著筆不多,卻都是畫龍點睛,使它們個個風骨稜然。下面為大家帶來了《贈從弟》的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歡迎大家參考!

  贈從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從弟,堂弟。

  【試題】

  ⑴三、四兩句詩中的兩個“一何”,表達上各有什麼不同?

  ⑵全詩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詩是怎樣表現松樹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質的?(4分)

  (4)詩人如此描繪松樹的形象,結合詩題,說說作者寫作的用意。(3分)

  (5)這是一首詠物詩,詩歌標題是《贈從弟》而內容卻寫“松”,請你簡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3分)

  【參考答案】

  ⑴第一個“一何”突出谷中風的迅疾兇猛,第二個“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

  ⑵象徵手法全詩借松柏挺立風中而不倒、歷經嚴寒而不凋,自喻高潔、堅貞的情懷,在自勉中也勉勵從弟做一個堅強不屈的人。(意近即可)

  (3)高山上挺拔聳立的松樹,頂著山谷間瑟瑟呼嘯的狂風。風聲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又如此的剛勁!任它滿天冰霜慘慘悽悽,松樹的腰桿終年端端正正。(2分)詩人採用反襯的手法,(1分)把松柏放在惡劣的環境,透過描畫它與狂風、冰雹的搏鬥,突出了松樹的經寒不衰、凜然正氣的品質、形象。(1分)

  (4)詩人以松柏託物言志,(1分)勉勵他的堂弟要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即使處於亂世也要有一種堅定的人格追求。(2分)

  (5)(1)本詩以松柏為喻(使用象徵手法),讚頌松柏挺立風中而不倒,歷經嚴寒而不凋的頑強生命力,表達了作者自己堅守的品格及對從弟的勸勉之意。

  (1)三、四兩句詩用了什麼手法?“風聲”“松枝”各有什麼含義?(4分)

  答案:三四句用了襯托手法(或者是對比),用谷中風的迅疾兇猛襯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2分)“風聲”象徵險惡的環境(1分),“松枝”象徵正直的君子(1分)。

  解析:第一步,先通讀全詩明確詩中運用襯托手法(或者是對比);第二步,抓主要意象“風聲”“松枝”;第三步,結合作者情感具體點明其效果。第四步,整合答案,注意答案表述的簡明、連貫。

  (2)全詩塑造了一個什麼樣的松柏形象?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塑造了一個雄健挺拔、挺立風中而不倒,端正、歷經嚴寒而不凋(1分),本性高潔、內心堅勁的松柏形象(1分)。作者借松樹的`高潔來自勉,並藉以勉勵從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2分)。

  解析:抓住詩歌的主要意象“松柏”“風”“冰霜”等,再由從象徵的角度,以及詩人的情感角度思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旨趣?請簡要分析。

  答:作品歌頌松樹不畏嚴寒、傲然挺立、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詩人以此自勉並勉勵從弟要不畏險惡環境,保持堅定、端正的高貴品格。起首四句,寫松樹在猛烈的寒風中堅強挺立的生命狀態,反映其不畏嚴寒、傲然挺立的精神品格;五、六句,寫環境惡劣,但松樹“常端正”;最後兩句以問答作結,揭示了松樹不畏嚴寒的原因。

  【作者簡介】

  劉楨(186~217)漢魏間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幹。東平(今屬山東)人。父劉梁,以文學見貴。建安中,劉楨被曹操召為丞相掾屬。與曹丕兄弟頗相親愛。後因在曹丕席上平視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勞役,後又免罪署為小吏。與陳琳、徐幹、應瑒等同染疾疫而亡。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詩歌、特別是五言詩創作方面。曹丕就曾說他“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又與吳質書》。其作品氣勢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調頗高。他與王粲合稱“劉王”。與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合稱建安七子,他以詩歌見長,其五言詩頗負盛,後人將他與曹植並稱“曹劉”,為“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劉楨去世。他的著述包括《毛詩義詞》十卷,文集四卷。後人集有《劉公幹集》傳世。劉楨的文學成就,主要彰顯在詩歌、特別是五言詩創作方面。曹丕就曾說他"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又與吳質書》)。其作品氣勢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調頗高。他與王粲合稱"劉王"。他與王粲各有一篇《大暑賦》,在文采上的差異是很明顯的。

  【註釋】

  從弟:堂弟。

  亭亭:高貌,有高聳挺拔的意思。

  瑟瑟:風聲。

  一何:多麼。

  盛:大,兇猛。

  罹(lí):遭受,這裡有怕的意思。

  凝寒:嚴寒。

  【今譯】

  高高的松柏,屹立在高山之上,承受著來自山谷中的瑟瑟寒風。不論寒風颳得多麼強大,松枝總是那麼勁挺!即使面臨著悲慘淒涼的冰雪景象,松柏依舊端正挺拔,痴心不改。難道松柏就不怕嚴寒嗎?那是因為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嚴寒的本性!

  【鑑賞】

  劉楨有《贈從弟》詩三首,都是採用的比興手法。本作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為喻,勉勵他的堂弟要堅貞自守,不要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開篇描寫出上松柏樹的整體形象:高聳挺拔,立於高山之上,笑迎“瑟瑟”寒風,不向嚴寒低頭,不在惡勢力下彎腰,高俊雄偉,傲骨錚錚。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儘管寒風非常的兇猛,可是那些松柏依然不畏強暴,剛勁挺拔。詩人所以擴充套件開來對松柏與寒風在對立中所展現的情狀做進一步的具體描寫,其目的就是為了更有力地突出松柏樹不畏寒風冰雪、不懼外在壓力的高貴品格。

  “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這兩句的意思是說,正當寒風、冰雪帶來一片悲慘淒涼景象的時候,松柏樹卻仍然是那麼挺拔壯美。作品透過殘酷的冰雪環境的描寫再一次襯托了松樹不畏嚴寒的精神與高尚純潔的傲骨。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最後兩句的意思是說,難道松柏就不怕寒冷嗎?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嚴寒的本性。作品在此處運用了直抒胸臆的表現手法,直接描寫了松柏的品格,點明瞭作品的主題。

  詩人如此讚頌松之品格,其用意應該有兩個方面,一是以比興手法象徵詩人自己的性格與抱負,另外也是為了勉勵他的從弟。

  作品在寫法上有兩點是不容忽視的,一是前四句集中筆墨寫松樹的外在形象,後四句則重筆描寫松樹的內在品格,由表及裡地塑造了松樹的整體形象。二是全篇以簡練的語言寫出了松樹剛正堅貞、不屈不撓的鮮明形象和不向嚴寒低頭,不向殘暴彎腰的高貴氣節。

  名句研讀

  1、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

  ——這兩句繼承了孔子的“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的這種思想,勉勵他的弟弟要學習松柏,越是風聲悽慘,那麼越是要挺立風中。說明人要有堅韌不拔的美好品質。

  2、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這裡用“松柏有本性”,實際上是一種“比德”之說。所謂“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來比喻人的道德境界,從而進一步喚起人們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國古代計程車大夫喜歡用松、竹、梅、菊來比喻人格。在這裡,劉楨以松柏為喻,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號召人們處於亂世的時候要有一種堅定的人格追求。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