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汪曾祺> 汪曾祺小散文精選

汪曾祺小散文

汪曾祺小散文精選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蘇高郵人,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幹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汪曾祺小散文精選,歡迎閱讀!

  汪曾祺小散文精選1

  一月,下大雪。

  雪靜靜地下著。果園一片白。聽不到一點聲音。

  葡萄睡在鋪著白雪的窖裡。

  二月裡刮春風。

  立春後,要刮四十八天“擺條風”。風擺動樹的枝條,樹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樹枝軟了。樹綠了。

  雪化了,土地是黑的。

  黑色的土地裡,長出了茵陳蒿。碧綠。

  葡萄出窖。

  把葡萄窖一鍬一鍬挖開。挖下的土,堆在四面。葡萄藤露出來了,烏黑的。有的梢頭已經綻開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蒼白的小葉。它已經等不及了。

  把葡萄藤拉出來,放在鬆鬆的溼土上。

  不大一會,小葉就變了顏色,葉邊發紅;--又不大一會,綠了。

  三月,葡萄上架。

  先得備料。把立柱、橫樑、小棍,槐木的、柳木的、楊木的、樺木的,按照樹棵大小,分別堆放在旁邊。立柱有湯碗口粗的、飯碗口粗的、茶杯口粗的。一棵大葡萄得用八根,十根,乃至十二根立柱。中等的,六根、四根。

  先刨坑,豎柱。然後搭橫樑。用粗鐵絲?緊。然後搭小棍,用細鐵絲縛住。

  然後,請葡萄上架。把在土裡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來,得費一點勁。大的,得四五個人一起來。“起!??起!”哎,它起來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條向三面伸開,像五個指頭一樣的伸開,扇面似的伸開。然後,用麻筋在小棍上固定住。葡萄藤舒舒展展,涼涼快快地在上面待著。

  上了架,就施肥。在葡萄根的後面,距主幹一尺,挖一道半月形的溝,把大糞倒在裡面。葡萄上大糞,不用稀釋,就這樣把原汁大糞倒下去。大棵的,得三四桶。小葡萄,一桶也就夠了。

  四月,澆水。

  挖窖挖出的土,堆在四面,築成壟,就成一個池子。池裡放滿了水。葡萄園裡水氣泱泱,沁人心肺。

  葡萄喝起水來是驚人的。它真是在喝哎!葡萄藤的組織跟別的果樹不一樣,它裡面是一根一根細小的導管。這一點,中國的古人早就發現了。《圖經》雲:“根苗中空相通。圃人將貨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故俗呼其苗為木通。”“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是不對的,葡萄成熟了,就不能再澆水了。再澆,果粒就會漲破。“中空相通”卻是很準確的。澆了水,不大一會,它就從根直吸到梢,簡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澆過了水,你再回來看看吧:梢頭切斷過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

  是一種什麼力量使葡萄拼命地往上吸水呢?

  施了肥,澆了水,葡萄就使勁抽條、長葉子。真快!原來是幾根根枯藤,幾天工夫,就變成青枝綠葉的一大片。

  五月,澆水,噴藥,打梢,掐須。

  葡萄一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別的果樹都不這樣。別的果樹都是刨一個“樹碗”,往裡澆幾擔水就得了,沒有像它這樣的:“漫灌”,整池子的喝。

  噴波爾多液。從抽條長葉,一直到坐果成熟,不知道要噴多少次。噴了波爾多液,太陽一曬,葡萄葉子就都變成藍的了。

  葡萄抽條,絲毫不知節制,它簡直是瞎長!幾天工夫,就抽出好長的一截的新條。這樣長法還行呀,還結不結果呀?因此,過幾天就得給它打一次條。葡萄打條,也用不著什麼技巧,是個人就能幹,拿起樹剪,劈劈啪啪,把新抽出來的一截都給它鉸了就得了。一鉸,一地的長著新葉的條。

  葡萄的卷鬚,在它還是野生的時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別的什麼樹木上。現在,已經有人給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了,就一點用也沒有了。卷鬚這東西最耗養分,??凡是作物,都是優先把養分輸送到頂端,因此,長出來就給它掐了,長出來就給它掐了。

  葡萄的卷鬚有一點淡淡的甜味。這東西如果醃成鹹菜,大概不難吃。

  五月中下旬,果樹開花了。果園,美極了。梨樹開花了,蘋果樹開花了,葡萄也開花了。

  都說梨花像雪,其實蘋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麼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有人說葡萄不開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顏色淡黃微綠,不鑽進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開花期很短。很快,就結出了綠豆大的葡萄粒。

  六月,澆水、噴藥、打條、掐須。

  葡萄粒長了一點了,一顆一顆,像綠玻璃料做的紐子。硬的。

  葡萄不招蟲。葡萄會生病,所以要經常噴波爾多液。但是它不像桃,桃有桃食心蟲;梨,梨有梨食心蟲。葡萄不用疏蟲果。??果園每年疏蟲果是要費很多工的。蟲果沒有用,黑黑的一個半乾的球,可是它耗養分呀!所以,要把它“疏”掉。

  七月,葡萄“膨大”了。

  掐須、打條、噴藥,大大地澆一次水。

  追一次肥。追硫銨。在原來施糞肥的溝裡撒上硫銨。然後,就把溝填平了,把硫銨封在裡面。

  漢朝是不會有追這次肥的,漢朝沒有硫銨。

  八月,葡萄“著色”。

  別以為我這裡是把畫家的術語借用來了。不是的。這是果農的語言,他們就叫“著色”。

  下過大雨,你來看看葡萄園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瑪瑙,紅的像紅寶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飽滿、磁棒、挺括,璀璨琳琅。你就把《說文解字》裡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來吧,那也不夠用呀!

  可是你得快來!明天,對不起,你全看不到了。我們要噴波爾多液了。一噴波爾多液,它們的晶瑩鮮豔全都沒有了,它們蒙上一層藍兮兮、白糊糊的東西,成了磨砂玻璃。我們不得不這樣幹。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們得保護它。

  過不兩天,就下葡萄了。

  一串一串剪下來,把病果、癟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裡。果筐滿了,蓋上蓋,要一個棒小夥子跳上去蹦兩下,用麻筋縫的筐蓋。??新下的果子,不怕壓,它很結實,壓不壞。倒怕是裝不緊,逛裡逛當的。那,來回一晃悠,全得爛!

  葡萄裝上車,走了。

  去吧,葡萄,讓人們吃去吧!

  九月的果園像一個生過孩子的少婦,寧靜、幸福,而慵懶。

  我們還給葡萄噴一次波爾多液。哦,下了果子,就不管了?人,總不能這樣無情無義吧。

  十月,我們有別的農活。我們要去割稻子。葡萄,你願意怎麼長,就怎麼長著吧。

  十一月。葡萄下架。

  把葡萄架拆下來。檢查一下,還能再用的,擱在一邊。糟朽了的,只好燒火。立柱、橫樑、小棍,分別堆垛起來。

  剪葡葡條。乾脆得很,除了老條,一概剪光。葡萄又成了一個禿子。

  剪下的葡萄條,挑有三個芽眼的,剪成二尺多長的一截,捆起來,放在屋裡,準備明春插條。

  其餘的,連枝帶葉,都用竹笤帚掃成一堆,裝走了。

  葡萄園光禿禿。

  十一月下旬,十二月上旬,葡萄入窖。

  這是個重活。把老本放倒,挖土把它埋起來。要埋得很厚實。外面要用鐵鍬拍平。這個活不能馬虎。都要經過驗收,才給記工。

  葡萄窖,一個一個長方形的土墩墩。一行一行,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風一吹,土色發了白。

  這真是一年的冬景了。熱熱鬧鬧的果園,現在什麼顏色都沒有了。眼界空闊,一覽無餘,只剩下發白的黃土。

  下雪了。我們踏著碎玻璃碴似的雪,檢查葡萄窖,扛著鐵鍬。

  一到冬天,要檢查幾次。不是怕別的,怕老鼠打了洞。葡萄窖裡很暖和,老鼠愛往這裡面鑽。它倒是暖和了,咱們的葡萄可就受了冷啦!

  汪曾祺小散文精選2

  天冷了,堂屋裡上了槅子。槅子,是春暖時卸下來的,一直在廂屋裡放著。現在,搬出來,刷洗乾淨了,換了新的粉連紙,雪白的紙。上了槅子,顯得嚴緊,安適,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層保護。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床上拆了帳子,鋪了稻草。洗帳子要撿一個晴朗的好天,當天就曬乾。夏布的帳子,晾在院子裡,夏天離得遠了。稻草裝在一個布套裡,粗布的,和床一般大。鋪了稻草,暄騰騰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

  不過也還是冷的。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難受,屋裡不升火。晚上脫了棉衣,鑽進冰涼的被窩裡,早起,穿上冰涼的棉襖棉褲,真冷。

  放了寒假,就可以睡懶覺。棉衣在銅爐子上烘過了,起來就不是很困難了。尤其是,棉鞋烘得熱熱的,穿進去真是舒服。

  我們那裡生燒煤的鐵火爐的人家很少。一般取暖,只是銅爐子,腳爐和手爐。腳爐是黃銅的`,有多眼的蓋。裡面燒的是粗糠。粗糠裝滿,鏟上幾鏟沒有燒透的蘆柴火(我們那裡燒蘆葦,叫做“蘆柴”)的紅灰蓋在上面。粗糠引著了,冒一陣煙,不一會,煙盡了,就可以蓋上爐蓋。粗糠慢慢延燒,可以經很久。老太太們離不開它。閒來無事,抹抹紙牌,每個老太太腳下都有一個腳爐。腳爐裡粗糠太實了,空氣不夠,火力漸微,就要用“撥火板”沿爐邊挖兩下,把粗糠撥松,火就旺了。腳爐暖人。腳不冷則周身不冷。焦糠的氣味也很好聞。仿日本俳句,可以作一首詩:“冬天,腳爐焦糠的香。”手爐較腳爐小,大都是白銅的,講究的是銀製的。爐蓋不是一個一個圓窟窿,大都是鏤空的松竹梅花圖案。手爐有極小的,中置炭墼(煤炭研為細末,略加蜜,築成餅狀),以紙煤頭引著。一個炭墼能經一天。

  冬天吃的菜,有烏青菜、凍豆腐、鹹菜湯。烏青菜塌棵,平貼地面,江南謂之“塌苦菜”,此菜味微苦。我的祖母在後園闢小片地,種烏青菜,經霜,菜葉邊緣作紫紅色,味道苦中泛甜。烏青菜與“蟹油”同煮,滋味難比。“蟹油”是以大螃蟹煮熟剔肉,加豬油“煉”成的,放在大海碗裡,凝成蟹凍,久貯不壞,可吃一冬。豆腐凍後,不知道為什麼是蜂窩狀。化開,切小塊,與鮮肉、鹹肉、牛肉、海米或鹹菜同煮,無不佳。凍豆腐宜放辣椒、青蒜。我們那裡過去沒有北方的大白菜,只有“青菜”。大白菜是從山東運來的,美其名曰“黃芽菜”,很貴。“青菜”似油菜而大,高二尺,是一年四季都有的,家家都吃的菜。鹹菜即是用青菜醃的。陰天下雪,喝鹹菜湯。

  冬天的遊戲:踢毽子,抓子兒,下“逍遙”。“逍遙”是在一張正方的白紙上,木版印出螺旋的雙道,兩道之間印出八仙、馬、兔子、鯉魚、蝦……;每樣都是兩個,錯落排列,不依次序。玩的時候各執銅錢或象棋子為子兒,擲骰子,如果骰子是五點,自“起馬”處數起,向前走五步,是兔子,則可向內圈尋找另一個兔子,以子兒押在上面。下一輪開始,自裡圈兔子處數起,如是六點,進六步,也許是鐵柺李,就尋另一個鐵柺李,把子兒押在那個鐵柺李上。如果數至裡圈的什麼圖上,則到外圈去找,退回來。點數夠了,子兒能進終點(終點是一座宮殿式的房子,不知是月宮還是龍門),就算贏了。次後進入的為“二家”、“三家”。“逍遙”兩個人玩也可以,三個四個人玩也可以。不知道為什麼叫做“逍遙”。

  早起一睜眼,窗戶紙上亮晃晃的,下雪了!雪天,到後園去折臘梅花、天竺果。明黃色的臘梅、鮮紅的天竺果,白雪,生意盎然。臘梅開得很長,天竺果尤為耐久,插在膽瓶裡,可經半個月。

  舂粉子。有一家鄰居,有一架碓。這架碓平常不大有人用,只在冬天由附近的一二十家輪流借用。碓屋很小,除了一架碓,只有一些篩子、籮。踩碓很好玩,用腳一踏,吱扭一聲,碓嘴揚了起來,嘭的一聲,落在碓窩裡。粉子舂好了,可以蒸糕,做“年燒餅”(糯米粉為蒂,包豆沙白糖,作為餅,在鍋裡烙熟),搓圓子(即湯糰)。舂粉子,就快過年了。

熱門文章
  • 1